《蛙》读书笔记3000字

合集下载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莫言<蛙>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莫言的《蛙》,这本书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呐!《蛙》以乡村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计划生育政策在高密东北乡的实施过程。

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从受人敬重的“送子娘娘”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杀人恶魔”,这样的转变让人唏嘘不已。

莫言在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

姑姑这个人物形象极其复杂和立体,她一方面坚守着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比如书中描写姑姑被那些超生的妇女和她们的家属围攻、辱骂甚至殴打时,她的那种坚定和无奈,让我仿佛能看到她脸上的泪水和心中的纠结。

还有那个叫王仁美的女人,为了生二胎,不惜和丈夫一起想各种办法来躲避计划生育。

当她最终被强行拉去引产,导致大出血死亡时,那场景真的是让人心痛。

莫言把王仁美那种对孩子的渴望,对生命的不舍,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能听到她在手术台上最后的呼喊,能感受到她的绝望和不甘。

在书里,莫言对于乡村生活的描写也特别细致。

那泥泞的小路,那破旧的房屋,还有那充满了烟火气的集市,都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小村庄里。

记得有一段描写村里人们聚在一起讨论计划生育的场景,大家七嘴八舌,有抱怨的,有支持的,还有在一旁默默不语的。

莫言把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都写得那么生动,让我好像能看到那些人的脸,听到他们的声音。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关于那个牛蛙养殖场。

莫言把牛蛙的样子、叫声,还有养殖场里的那种潮湿、闷热的氛围,描写得特别逼真。

我读着那些文字,都能闻到那股子腥味,感觉到那些黏糊糊的东西在手上的触感。

书中对于人性的探讨也让我深思。

在计划生育政策面前,人们的选择、挣扎,以及为了达到目的所展现出的各种手段,都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坚决执行政策,不顾亲情;有人为了要个孩子,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种利益和情感之间纠结、选择呢?读完《蛙》,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沉重的旅程。

莫言 蛙 读后感

莫言 蛙 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蛙》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家庭在政治风暴中的命运变迁,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田晓霞的女孩,她的家庭在大革命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她的父亲因为被认定为“右派”而被迫害,母亲则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田晓霞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经历了家庭的破裂、父母的悲惨命运、自己的心灵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充满痛苦和折磨的道路。

小说通过对田晓霞一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政治运动对人们的影响和摧残。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隐喻,通过对蛙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政治风暴中的无助和挣扎。

蛙在小说中象征着人们在政治运动中被迫害和扭曲的灵魂,它们无助地挣扎着,最终却被命运所摧残。

莫言通过对蛙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灵状态,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所受到的摧残和伤害。

小说的语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生活用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和鲜活。

同时,他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更加深入人心。

《蛙》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通过对一个家庭在政治风暴中的命运变迁的描写,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

莫言通过对蛙的象征性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政治运动中所受到的摧残和伤害,以及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经历的心灵挣扎。

同时,小说的语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生活用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和鲜活。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蛙》读后感(优秀9篇)

《蛙》读后感(优秀9篇)

《蛙》读后感(优秀9篇)蛙读后感篇一以前只是从妈妈那里听说计划生育在1990-1995年的时候抓得特别严,所以刚好就是我与所有和我一起长大的同学们都中招了,谁家里有个兄弟姐妹,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新鲜,“肯定是做生意的吧?“是因为农村抓得不严吧?””你们抢玩具么?”到了美国后、别人问起有没有sibling,你说没有,无论中国人美国人都说“ah,one child policy然后相视一笑,仿佛在那一刻达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所以我对计划生育其实没什么感觉,直到看完这本书。

书中的`女主角”姑姑“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从为人接生、迎接生命的英雄到逼人引产、万人唾弃、手刃生命的”罪犯“,自己与自己之间就可以有这么多冲突。

乡村里的民众简单地认为:传宗接代、延续生命、自然规律、天经地义,更何况曾经这么被鼓励生孩子,现在突然间说不生就不让生了,就好比大人一直让你好好吃饭多点吃饭然后你爱上了吃饭、不吃就不行了,结果现在突然间揪着你的喉咙说、不许吃饭!如果吃下了必须给我吐出来。

“姑姑”为了配合计划生育,不断地给人引产、打胎,在不发达的医疗条件下、不仅送走了未诞生的婴儿,也送走了不少孕妇的生命。

莫言举了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但是每个都各不相同,每个都惊心动魄、让人冷汗直下。

最ridiculous的一个,大概是孕妇王胆躲起来想生第二胎(因为第一胎是女儿),直到将要临盆了终于被“姑姑”发现了。

“姑姑”带兵在河上围剿想要逃走的王胆一家,结果最后孕妇竟在河上生产,保住了孩子,没保住自己的生命。

书里的人都恨“姑姑”,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却格外同情她,她是时代的产物,她在对国家忠心耿耿与人们的爱戴中间选择了前者,并走向了极端;作为一个女性、日日被恐吓、被殴打、被控诉,成为众矢之的,把所有人心里的不忿、不理解与抗拒聚焦到她的身上。

蛙读后感篇二井底之蛙的故事大家不陌生吧,说是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蛙》读后感(13篇)

《蛙》读后感(13篇)

《蛙》读后感(13篇)《蛙》读后感1无意间收到公司团委赠送的《蛙》,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们农村青蛙多得是,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蛙》描述的是姑姑由一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作斗争。

结果使得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张拳的老婆家破人亡。

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每当夜晚,她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

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

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

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

《蛙》读后感210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留在心底的震撼去迟迟不能消退。

《蛙》,一部简短而直面现实的小说。

读罢该书,就像走过了国人的心灵长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寻了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历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实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我的“姑姑”。

她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心机,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超生的孩子出生。

她宁可血流成河,也坚决不会让超生一个。

在她强大的攻势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

而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

也许,我们会禁不住的厌恶计划生育政策,对“姑姑”也会产生憎恨之感。

但是,作者——莫言并没有就此停笔,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姑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超生却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读完这部书,留下的不只是对心灵的震撼,还有是对现实的无奈。

计划生育始终是国人内心的伤痛,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像“姑姑”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现实往往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很多。

《蛙》读书笔记-《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蛙》读书笔记-《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蛙》读书笔记-《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蛙》,描述的是姑姑——万心由一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的斗争的故事。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蛙》读书笔记【1】我是一个小书虫,每天我都会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书。

我今天看了一些佳作,其中《井底之蛙》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井蛙为了成为一名学者而制定了学习计划,但他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最后没有实现梦想的故事。

当我读到其他动物都说小井蛙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什么学问也没有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嘲笑过比自己实力差的人,也被实力强的人嘲笑过!当我读完全文时,文中的井蛙虽然已经制定了计划,但不去行动,老是想着和小伙伴玩,老是对自己说:”今天玩个够,明天再学习吧。

“唉!真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呀!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学习也像井蛙一样,比如爸爸让我练习打字,我四年级拖五年级,寒假拖暑假,暑假还说没时间……真不应该呀!我不会再像井蛙这样做了,我一定会改正错误!我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梦想实现的前提一定是坚持不懈地付出,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蛙》读书笔记【2】带着钦佩之情,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拜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蛙》。

这部作品,作者用了十年之久,三易其稿,是以写信的口吻诉说了所在的乡村,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小说的名字叫《蛙》,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娃娃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神神叨叨,备受煎熬。

蛙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优选(6篇)

蛙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优选(6篇)

[精华]蛙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优选(6篇)蛙读书笔记摘抄【篇1】去年知道莫言荣获诺贝尔奖之后,就有各种道听途说地介绍《蛙》怎么怎么写的好,没有读之前,设想过好多种关于它的版本,最后竟没有一种是与原著的情节相符的,想来挺可笑。

那是在书店貌似还是紧俏货,第一次读还是手机上下载的,读起来真心不方便,直到网购得了一本,才真正开始认真的读。

跟着莫言老师去的地方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我能看到一群以身体器官命名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啃着煤球,跟着“姑姑”走过她年轻时将职业视为生命的宗旨,又被称为“松子娘娘”的光辉岁月,又目睹了她为履行社会主义号召成为了一名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在她的一生中,迎接过新生命的诞生,也打击过新生命的到来,在她的灵魂里有罪恶,有鲜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的人。

她的一生,代表了一个年代的历史,因为她是社会主义的忠臣。

读到王仁美的死,忍不住心酸流泪。

她的死无疑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那个政策高于一切的年代,若非书中所言,生活在我们这儿幸福年代的人,估计很难体会到,有时候甚至不理解当时的政策如此无情。

可是尽管这样,如果没有当时那些政策实在不敢想象如今的'中国又该是何种模样。

读完这本书,心里划了一道口子,不明白当初人们的无知和愚昧,又悲伤着无辜人们的牺牲,心疼着“姑姑”不平凡的一生换来的仅是内心无尽的痛苦,这都是为了一个“忠”。

如今,时代进步了,政策也改变了,愿人性在新环境中能得到新的熏陶和提升。

世界越来越美好。

蛙读书笔记摘抄【篇2】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蛙》读书笔记800字。

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5篇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5篇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莫言作品蛙读后感5篇在工作或学习中,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读后感写得好可以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莫言作品蛙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蛙读后感(通用24篇)

蛙读后感(通用24篇)

蛙读后感蛙读后感(通用24篇)蛙读后感篇1暑假里本人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本书《蛙》。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三点:第一、语言平实有趣,个人语言口味浓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个人特色。

比如:“王肝与王胆是一卵双胎。

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

”这里把双胞胎说成一卵双胎,虽然不是很雅致,但听起来即通俗又可笑。

就算是刚懂事的小孩子一听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实性强,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

真实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总是无赖可击,描绘起来是那么地贴近生活,是那么是自然流畅。

比如“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

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

第二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边听于老师讲课一边吃煤。

我们满嘴乌黑,嘴角上沾着煤末子。

”以前生活穷苦,孩子都是饿着肚子上课的,连煤都吃。

但在莫言平实的描绘下就显得很真实,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关怀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但小说里面没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个人看法,未能领引读者向更高更宽的方面去思考。

比如文章最后,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声,但没有在更高更深远地去看待计划生育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莫言的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对计划生育好坏参半那样,显得平淡奇。

蛙读后感篇2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

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

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

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

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这一矛盾。

通过蝌蚪与日本作家的来信来贯穿整个始终,虽然比较传统,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这条线。

特别是姑姑在小说中多次不同场合不同语气,每每搬出与日本人作斗争的事情,让人会心一笑,可爱与可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读书笔记3000字
莫言的新长篇《蛙》,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读书笔记1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

“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

“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

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

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

“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
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

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

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

“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

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读书笔记2 去年知道莫言荣获诺贝尔奖之后,就有各种道听途说地介绍《蛙》怎么怎么写的好,没有读之前,设想过好多种关于它的版本,最后竟没有一种是与原著的情节相符的,想来挺可笑。

那是在书店貌似还是紧俏货,第一次读
还是手机上下载的,读起来真心不方便,直到网购得了一本,才真正开始认真的读。

跟着莫言老师去的地方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我能看到一群以身体器官命名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啃着煤球,跟着“姑姑”走过她年轻时将职业视为生命的宗旨,又被称为“松子娘娘”的光辉岁月,又目睹了她为履行社会主义号召成为了一名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在她的一生中,迎接过新生命的诞生,也打击过新生命的到来,在她的灵魂里有罪恶,有鲜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的人。

她的一生,代表了一个年代的历史,因为她是社会主义的忠臣。

读到王仁美的死,忍不住心酸流泪。

她的死无疑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那个政策高于一切的年代,若非书中所言,生活在我们这儿幸福年代的人,估计很难体会到,有时候甚至不理解当时的政策如此无情。

可是尽管这样,如果没有当时那些政策实在不敢想象如今的中国又该是何种模样。

读完这本书,心里划了一道口子,不明白当初人们的无知和愚昧,又悲伤着无辜人们的牺牲,心疼着“姑姑”不平凡的一生换来的仅是内心无尽的痛苦,这都是为了一个“忠”。

如今,时代进步了,政策也改变了,愿人性在新环境中能得到新的熏陶和提升。

世界越来越美好。

读书笔记3 《蛙》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字数
仅22万,时间长度却达60年之久。

全书以“我”和“我的姑姑”两个人的视角完成,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再到文化大革命,从生育高峰到计划生育再到花钱请人代孕,60年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国人对繁衍生命所寄予的厚望。

其实,又何止国人如此呢?
无聊的时候,宝博经常躺在床上感慨:人生啊人生,难道就是为了生人吗?
以前有个澳大利亚网友,他说,每10个加他的好友,就有4个中国人。

我说,大概你特别受中国人欢迎吧。

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

当时,我几乎忘了中国人几十年来为计划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动物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后代而生存。

繁殖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本能。

当人类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发生矛盾,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中国政府选择了计划生育,于是,几亿成型的和没成型的胎儿成了牺牲品,又有多少孕产妇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丧生。

当我们为今天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可曾想到过他们?
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
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阿姨说,她曾经有过一个女儿。

是第二胎。

她年轻的时候身体胖,性格又大大咧咧的,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胎儿已经很大了。

于是去医院做引产,谁知,那个粉红色的小生命,在离开母体时居然还活着!小手一动一动……
《蛙》里面所有的人名,都是用人体器官取的,例如,陈鼻、陈耳、王肝、王胆。

就是书中所说的,我相信,这是因为做母亲的常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而那些被迫失去的孩子呢?对于母亲,就好像是鼻子眼睛被割去了一般。

姑姑曾经一门心思参加革命,打仗的时候她敢在日本人那里吃大餐;解放后她敢跟旧社会的接生婆打架;计划生育期间她宁可被所有人唾弃也要把党的政策贯彻到底。

正是姑姑这些人坚持不懈的贯彻计划生育,有效的控制了中国人口数量。

姑姑这个铁娘子,也因此双手沾满了鲜血。

正如她自己的侄媳妇所说,她就是党养的一条狗,党指向哪里,她就咬向哪里。

但是有一天,这条狗老了,再没有了革命的激情。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姑姑看不到革命成绩,只有遍地的尸骨,只有双手洗不净的鲜血。

小周是我在杭州的旧邻居。

他说,19岁那年,他第一个女朋友怀了他的孩子。

打胎前的一个晚上,他们抱在一起,哭了整整一夜。

为那个还没成型就要离开世界的小生命。


当时不由觉得好笑:一个连鼻子眼睛都没长出来的小肉球,至于吗?
今天,我已过而立,做教师工作将近9年,教过上千的孩子,虽然至今没有做妈妈,但是已经逐渐理解了生命的神圣。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胎死腹中的小生命,他们甚至还没有名字。

如果说生命是神创造出来的奇迹,他们的生命又算什么呢?
姑姑记得每一个经自己的手打掉的孩子。

姑姑老了,她每天都在怀念那些孩子。

那些经她形容,经她丈夫捏出来的泥娃娃,各个栩栩如生。

那一刻,姑姑摇身变为造人的女娲。

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迫于生计或因为女权运动的兴起而走向了丁克,于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女人死于妇科癌症。

说到底,女人的构造是为了生育而存在的,违背大自然赋予的责任,就必然要面对惩罚。

那么,人类的进化又算什么呢?从猿到人,我们好不容易从树上跳下来,难道要重新爬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