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XXX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回收废电池》是一节关于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课程。

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课程为第一课时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

通过“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在估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正确地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同时也在动手计算地过程中体会到三位数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惯。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合作交流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研究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惯。

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环保回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满十进一”,提高计算的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动手操作法、设疑诱导法和演绎概括法。

在研究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设计包括复、关注生活、导入新课。

复部分包括读数、笔算加法和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关注生活部分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认识电池的用处和废电池的处理方式。

导入新课部分则通过“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进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回收废电池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及相关环保知识。

2. 认识各种类型的废电池,了解废电池回收的要求。

3.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回收废电池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回收废电池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废电池实物或图片、教学PPT、黑板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废电池的危害和回收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废电池的分类、回收要求及环保知识。

3. 数学问题:提出与废电池回收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解决回收废电池中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讲解重点难点。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2. 主体部分:废电池的分类、回收要求、环保知识、数学问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废电池回收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周边废电池回收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讲解废电池回收的意义和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回收废电池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解决与废电池回收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回收废电池∣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回收废电池∣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回收废电池∣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回收废电池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及环保知识。

2. 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3.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新课导入: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回收废电池的意义2. 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3.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回收废电池的宣传海报。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具体步骤如下:1. 展示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废电池对环境的破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 课题 回收废电池》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 课题 回收废电池》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课题回收废电池》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废电池回收的意义2.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废电池、PPT、教学视频2. 学具:废电池、记录表、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引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废电池回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废电池回收实践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4. 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分享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和经验。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课题回收废电池》2. 主要内容:废电池回收的意义、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教学重点与难点:环保意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合作交流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收集废电池,记录数据,并尝试分析。

2. 写一篇关于废电池回收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环保观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交流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与思考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废电池回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回收废电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回收废电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回收废电池【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电池的种类及其相关知识;2. 能够识别废弃电池,并知道废弃电池的妥善处置方法;3. 能够了解回收废电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和分类储存;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电池的种类及其相关知识;2. 能够识别废弃电池,并知道废弃电池的妥善处置方法;3. 能够了解回收废电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和分类储存。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了解废弃电池的相关知识、妥善处置方法及回收的重要性。

2. 教师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并问学生是否了解过这些电池。

二、知识点讲解(10分钟)1. 电池的种类及其相关知识(1)干电池:指一次性使用,无法二次充电的电池,常见的有5号电池、7号电池、9号电池等;(2)充电电池:可以多次使用,可以通过充电器进行充电,例如手机电池等;(3)纽扣电池:主要用于手表、计算器等小型电子产品。

2. 废弃电池的妥善处置方法(1)不要将废弃电池随意丢弃在垃圾桶中,以免污染环境;(2)要妥善分类、储存和回收利用废弃电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回收废电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废弃电池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果直接丢弃在垃圾桶中,将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回收废电池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将其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三、教学活动(2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讨论废弃电池的数量及种类,并思考如何妥善处置和回收利用废弃电池。

(10分钟)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废弃电池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说出妥善处置方式。

(10分钟)3.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相关回收废电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电池回收处理方式。

(5分钟)四、教学总结(5分钟)1. 教师对上节课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回收废电池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回收废电池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回收废电池1本篇教案为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用分数表达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教案。

教案以回收废电池为主题,通过分配废电池的比例关系,学生学习并掌握用分数表达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以下为详细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关系,理解分数表达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2.通过绘制表格、图片等形式,学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数量。

3.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够计算两个比例的和与差。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配物品。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板书: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2.教学实物:废电池若干。

3.教学PPT:包括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4.分组小黑板:宣布小组分组名单,配备分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教学实物废电池,以废电池的回收为引子,让学生了解废电池的有害性,认识废电池的必要性,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2.学习新课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关系,传达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的思想。

学习目标:本节课让大家学习用分数来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 20 只废电池按照 4:6:10 进行分配,我们应该怎样计算?通过“20只废电池按照4:6:10分配”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最终呈现出下面两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一:“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思维导图二:“20只废电池按照4:6:10分配”1)引导学生关注思维导图一: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分数的竖式:分子在分数的上方,分母在分数的下方。

2)引导学生认识分数通过描述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3)学习用分数表示物品数量通过废电池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分数表示物品数量,以及如何计算分配的比例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推理思维,并逐步掌握分数的使用方法。

4)学习比例的相等通过废电池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相等。

要求学生通过绘制表格或图片等形式,学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数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位数的组成和笔算加法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进位加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位数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小组内成员的年龄总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计数器等教具,演示三位数加法的基本原理。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三位数笔算加法的概念和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释,比如使用教具、动画等,希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小组合作,积极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三位数加法的理解。在讨论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新思路和创新方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将三位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应用到不同情境的问题解决中。
举例:
a.难点突破:使用数线、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进位过程,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操作。
b.应用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如改变加数的大小、增加加数数量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三位数加法的应用。
c.误区指正: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如进位后忘记加到下一位、计算顺序混乱等,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改正错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位数笔算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讲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章第五单元45-46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位数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三位数加法(进位加法)的笔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和三位数退位减法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笔算三位数加法,教学难点是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渗透了环境保护的知识。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

在算法多样性的探究中开展学生自主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回收废电池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通过图片和音频,让学生了解到废旧电池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入今天的新课回收废电池。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1)探究三位数加法(不进位) 寻找信息,发展估算提出问题,探究算法验证估算,首尾呼应 (2)探究三位数加法(进位) 发展估算,提出问题探究算法,巩固竖式验证估算,首尾呼应 (3)小结 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总结,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列竖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收废电池
——三位数笔算加法
一、教学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很有用,很有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满十进一”,提高计算的效率。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黑板。

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题。

1.开火车口算。

170+600 330+500 1800+200 280+300 750+40 900+8 0 420+400 310+90
2.竖式计算【指2名学生板演竖式】:25+13 36+47
(1)和××算得一样的举手。

只订正对错。

(2)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另一名学生口述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


看来孩子们的加法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探索有关加法的知识。

(二)新授。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池)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要用它?(遥控器,电动赛车)用完后没有电的废电池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扔了,回收)请看屏幕。

[媒体给出图片]
【按键,出字,配音】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用水量。

现在废电池回收的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回收处理以后,可以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吗?(要回收。

)废电池的危害太大了!我们要——“回收废电池”【师贴课题】,当个环保小卫士。

刚才说要“回收”的孩子,真有环保意识。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是最棒的“环保小卫士”!
2.看,同学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媒体给出统计表】这是二年级回收废电池情况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班回收112节,二班回收87节,三班回收129节)你能用这些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你来说。

(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节?)××。

(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你说说。

(二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还有吗?××。

(三个班共回收多少节?)【生答,师按例题顺序贴问题】
今天,我们只解决第一问和第二问。

3.(1)先看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节?”
谁来列式?××(112+87)你们同意吗?(同意)
要把回收来的废电池集中处理,送到回收废电池的地方,为了方便清点数量,每200节装1盒。

【师出示教具:盒子】一个这样的盒子就能装200节电池,不计算,先估一估,一班和二班回收的电池用一个盒子装,能不能装下?(能)××,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A.第一个加数112它很接近100,第二个加数87它很接近100,我们估计出“112+87”大约等于100+100=200。


刚才通过估计,同学们都认为能装下,怎么才能证明你的估计是正确的?(计算)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试着算一算,你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开始!
算完以后,同桌商量一下:想想怎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用计数器,谁来拨一拨?(A.计数器:我是这样拨的,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拨:先拨112,百位拨1,十位拨1,个位拨2,再拨87,个位拨7,十位拨8,最后算出来是199。

)老师把你的计算贴出来。

【贴计数器图片】
刚才同学们都估计能装下,通过竖式计算我们发现,估算的结果200(刚才同学们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的结果199很——(接近)。

确实能装下。

口算【投影,生说,师板书】:12+87=99 100+99=199 怎么想的?问学生,他是怎样算的?师引:把三位数分成整百数和两位数,先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再加整百数。

点明算法,让其它学生也清楚思路。

竖式计算【投影,生说,师板书】:怎么算的?你说,我帮你写在黑板上。

先写第一个加数112,再写第二个加数87。

个位,——(2加7得9);十位,——(1加8得9);百位,——(1落下来)。

所以,“112+87”得“199”。

孩子们,你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

看看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指生说。

自己就解决了新问题。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计数器?(慢)口算?(数字大易出错)竖式比较好,好在哪里?(既方便快捷,又不易出错。


(2)调皮的废电池跑来了,它要考考你们的竖式,做对1题就回收到1节,就可以得到一颗环保小星。

孩子们看看你能得到几颗环保小星?齐做2个竖式:
162+234=396 718+120=838
两题全对——两节全回收到的举手?奖励自己2颗“环保小星”。

孩子们我们刚才做了几个加法竖式,来一起看看,这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几位数加法?现在这道题的加数是几位数?象这样加数是三位数的加法,我们称它们是:三位数加法。

【揭示课题】原来我们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现在我们也要注意什么?(还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所以不管是几位数的加法,我们在计算时都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板书】(3)第二个问题来了:“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
谁来列式?××(112+129)还是每200节电池装一盒,不计算,估一估, 一班和三班收集的电池一个盒子装得下吗?××,你的估算是——装得下吗?【A.100+130=230 B. 110+130=240】“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那准确的得数是多少呢?现在请你算一算。

你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开始!
【指名板演竖式112+129=241】先用课件处理计数器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每一位上怎么拨珠,说了再演示动画,说一步演示一步。

好,一起来看看××做的。

【板演的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个位,2加9,得11,个位写1,十位进1;十位,1加2加1,得4;百位,1加1,得2】
他做得对不对?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齐说过程】
和左边的竖式比都是三位数加法,在数式计算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哪些不同的?(与例1比较),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答,师板书:个位相加满10,就要向十位进1】
(4)这两道题,除了用竖式计算,你还有别的算法吗?同桌之间小声说一说,开始……停,举手告诉老师。

(A.计数器【课件展示】 B.口算112+129=100+100+12+29=241 C.巧算112+129=110+130+2-1=241【生答,师板书算式】)
噢,这是我们二年级奥数的知识,你真聪明,做的真棒!
(5)孩子们都估计装不下,估计得好!来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估算和准确计算,比一比哪种估算更接近准确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估算时把加数看成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数是一种较好的策略。

】(6)同学们真能干,小电池们要你们竖式计算56页试一试的题目,做对1题就回收1节,看谁回收得多。

【投影集体订正】456+307=763 169+602=771
271+436=707 85+324=409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第三题的十位是怎么算的,师点:我们不仅个位相加满10,就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也就是哪一位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整理板书】
4题全对——4节全回收到的举手?奖励自己4颗“环保小星”。

孩子们的表现真棒,“淘气”不服气了,他也做了一题单,请你当当小老师,看看他做得对不对。

【出示错题:62+307(对位有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孩子们,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哪一位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