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依托项目的二语_外语教学研究三十年

合集下载

回顾近三十年国外对英语作为二语的写作过程之研究

回顾近三十年国外对英语作为二语的写作过程之研究
是 高 高 兴 兴 地 吃起 了西 瓜 必 须 高度 重 视 学 生 学 习 兴趣 的激 发 和 培 养
( 接 第 2 5页 )增 加 的 话 . 为学 习 者 写 作 策 略 而 非 语 言 水 平 研 究 可 以拓 展 的一 个 领 域 。 上 4 认
决 定 写 作 质 量 的 结论 也 许 会 被 修 改

神 都 会 直 接影 响学 生 的心 理 对 能 顺 利 完 成训 练 的学 生 . 予 表 动 形 象 、 默 风 趣 、 给 幽 亲切 自然 , 使 学 生 在潜 移 默 化 中 受 到 启 发 、 会 扬 和 鼓 励 . 功 的喜 悦 会 让 学 生更 有 自信 : 待那 些 在 训 练 中遇 鼓励 和 陶 冶 数 学 这 门学 科 系 统 性 和抽 象 性 较 强 . 需 要 教 师 能 成 对 更 到 困难 的学 生 . 也不 要 挫 伤他 们 的 信 心 . 而应 给予 启 发 开 导 。我 以 精 湛 的 语 言 艺术 , 辅 以优 美 恰 当 的表 情 、 作 、 势 , 无 趣 并 动 手 变 们多给学生关爱 、 鼓励 . 有 什 么 困难 能 让 学 生 望 而 却 步 呢 ? 把 为 有 趣 , 无 声 为 有 声 , 无 形 为 有 形 , 学 生 营造 一 个 良 好 的 还 变 变 为 使 和谐 的 气 氛 中产 生 共 鸣 , 发 学 激 关 爱 献 给 学 生 . 信 心 还 给 学 生 . 是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的 感 情 语 言 艺 术 氛 围 , 他 们 在 愉 悦 、 把 这
吸 引其 注 意 力 . 生 急 欲 一 听 的 感 染 力 , 此 , 人 新 课 要 在 “ 产 因 导 求 观 到 抽 象 的 . 思 维 过程 要 借 助 直 观 的 形 象来 引导 在 教学 过程 其 奇、 趣、 妙、 新” 求 求 求 上下功 夫 。如 在 教学 “ 数 的基 本 性 质 ” , 中 , 要重 视 直 观 教 具 的使 用 , 时也 要 尽 可 能 变 教具 为学 具 . 分 时 既 同 让 可 以用 “ 经 路 上 吃 西 瓜 ” 故 事 导人 新 课 : 说 唐 僧 师 徒 四人 学 生 通 过 操 作 、 论 、 考 、 用 等 形 式 充 分感 知 。让 学 生 亲 自体 取 的 话 讨 思 应 去 西 天取 经 . 上 又 累又 渴 。 路 路过 一 片 瓜 地 , 到 一 个 大西 瓜 。唐 验 探 究 . 培 养 和 激 发 其 学 习 的兴 趣 . 培 养 了他 们 动 手 的 实 际 得 能 也 僧说: 僧 . “ 沙 你把 西 瓜 平 均 切 成 4块 . 每人 吃 1 吧 。 ” 八 戒 立 能 力 , 学 生 用 动 促 思 、 块 猪 让 以思 促 言 , 到 学 以致 用 、 达 自主学 习 的 境 刻 叫起 来 : 每 人 才 1 , 少 了 。 ” 僧 又 道 : 那 就 平 均 切 成 8 界 . 中发 现并 获 取 知 识 “ 块 太 唐 “ 从 块 . 人 吃 2块 吧 ” 八 戒 还 嫌 不 够 . 至 少 也 要 吃 3块 才 够 。 每 猪 说 把 激 发 和 培 养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作 为教 师教 学 的 重 要 内 容 . 是 唐僧只好叫沙僧把西瓜平均分成 1 2块 。 每人 吃 3块 。 猪 八 戒 于 完 全 遵 循 儿 童 心理 发 展 特 征 和 教 育 教 学 规 律 的 . 教 学 中 . 师 在 教

国内高校英语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研究30年述评

国内高校英语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研究30年述评

e itn rblm s, n rpo e iwp it ntepo lms x sigp o e a dp o ssve onso rb e . h
K e o ds: Ou —fca sEn l hla iga tvt si nv rie ;e e rhi ia rve a dc mm e t; tt t a n lss yw r to -ls gi er n ciie nu iest s rs ac nChn ;e iw n o s n i i ns sai i l ay i sc a
校英语课外学习实践的研究状况如何呢? 笔者用 C NKI 国期 刊全 文 数 据 库检 索 了 18 年 至2 0 中 90 09 年间所有期刊上关于课外学习研究的论文 ,通过 定量和定性分析回顾和总结了过去3 年来国内高 0
校 英语 课外 学 习研 究的概 况 ,进而 指 出了该领 域


引 言
二 、文献 的检 索搜 集
《 等学 校英 语专 业英 语教 学大 纲 》 ( 0 0 高 2 0 年3 月发 布 ,以下 简称 《 纲 》 )和 《 学英 语 大 大 课程 教学要 求 》 ( 0 7 7 2 0 年 月发 布 , 以 下 简 称
笔 者在 中国 期 刊全 文 数 据 库 中检 索 收 集 了 18年 至2 0 年3 年 问发表 在所 有期 刊 上的有 关 0 9 09 0
t e p s h ry y a s Se o l tp o i e tr t e r v e o ep p r o c r i g t e r s a c La t , h u h rtn a i ey po n so ts me h a tt it e r . c nd y i r v d sa l e aur e i w f h a e sc n e n h e e r h. s l t e a t o t tv l i t u o i t n y e

bialystok二语学习模型和外语教学四项原则

bialystok二语学习模型和外语教学四项原则

bialystok二语学习模型和外语教学四项原则贝里斯托克二语学习模型是一个四步模型,由英文学习领域的知名学
者朱莉·贝里斯托克(JuliaBialystok)所提出的。

它的四个步骤是:
1、认知活动:通过使用自己的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关联来建立连接,以便学习者能够理解新概念。

2、语用活动:通过实践练习,熟悉使用新学习的语言,从而学习语言。

3、运用活动:学习者将已学习的新语言用于实际语言活动中。

4、独立活动:学习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理解新学习的语言,
并能够在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中独立使用新学习的语言。

外语教学四项原则是指:
1、经典原则:把语言学习作为跨文化沟通的一种经典语言学习技术,通过理解语言的文本和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2、参与原则:学习外语时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
社会语境中的活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验和学习外语。

3、可操作原则:学习外语时要开拓学习者的认知技能,让学生能够
掌握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4、实践原则:学习者要理解外语的重要性,不断练习,参与真实的
语言场景,逐步融入新学的文化背景,一步一步逐渐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中国高中英语教学30年历史概述

中国高中英语教学30年历史概述

2009年1月第1期英语教师中国高中英语教学30年历史概述*介为一*(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62)【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已30年,在近30年里,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今非昔比。

目前,在经济日趋全球化、教育发展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已成为举国关注的教育问题。

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这两大课题。

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更新,要更新观念,就必须审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走出历史误区。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近30年的沿革历程,分析各时期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特点,梳理其脉络,探讨其成就的性质及问题的出路,以此作为对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回应。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30年;历史回顾(1978~2008)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30年,在这30年里,中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个恢复、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回首中学英语教学近30年的历史,本文参考了刘道义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将近30年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5年;1986年至2000年;2000年至今。

一、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5年)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学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不但体现在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教学法的改进上,而且体现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上。

[1] 1978年教育部贯彻邓小平同志“要重视中小学教育”的指示,为更快、更多地培养建设性人才,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英语课的开设、教学目的和要求、课时和方法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1] 1978年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颁发带来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新时代。

[2]国家英语教材编写组根据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精神,编写了一套中学英语教材(试用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试论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试论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思 路 和框架
po lm ) rbe s .通 过搜 集 并 阅读 文 献 资 料. 实地 考 察调 研 等 手 段 . 进 对该 增
问题 理 解 的 深度 . 出 结论 , 以研 得 并
我 国教 育 部 颁 布 的 《 学 英 语 大 课 程教 学要 求 }2 0 ) (0 7 明确表 明 :教 “ 学 模 式 改 革 的 目的之 一 是促 进 学 生 个 性 化 学 习方 法 的形 成 和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 的发 展 新 教学 模 式 应 能
下 的 自主学 习相 结合 的新 型 教学 模
式。
有 浓 重 的人 本 主 义 的色 彩 .它强 调 使 学 习者 作 为 感受 、理 解 知识 和 行 为 的 主体 .在 与学 习 内容相 关 的环
缺 乏趣 味性 .也 不 能 很好 地 调 动 学
生的情感 因素 。他们 认为 , 样 的教 这
最 近 l — 0年 . 国外 将 项 目教 02 学 法 应 用 于外 语 教 学 和第 二 语 言课 堂 的 研 究 有 了 逐 渐 深 人 的 趋 势 B cet Mie e k t与 l r编著 的 《 托项 目 l 依
的二 语 和 外 语 教 育 》B ce , lr ( ek t Mie t l
国 的大 学 英语 教 学 需 要培 养 出能够
发 生物 体 在 相 关环 境 中对符 号 和 信
息的多方面和多层 次的感知机 能。
熟 练使 用 英语 来 获 取各 专 业 领域 信 息和 知识 .并 参 与各 种 学 术交 流 的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塑 造 .应 该 作 为 一 种 有效 的方 式 被引 人 .以辅 助 外 语 教学 。
式 (td n — etrd E g s Su et C nee n l h i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_回顾与展望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_回顾与展望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_回顾与展望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东南大学李炯英秦智娟提要:第二语言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二语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是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的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首先分析、归纳了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的成果,涉及阅读策略定义与分类、实证研究、阅读策略理论与教学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阅读策略研究的许多发现及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Johnson&Johnson,1998:333),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策略研究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受这些学科的影响,阅读理论研究开始重视阅读心理机制以及受这种心理机制影响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过程,并通过对阅读行为的分析展示阅读能力的构成。

研究结果显示,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读者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涉及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

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四种阅读模式,来阐释复杂的阅读过程:自下而上模式(bottom 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 down model)、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和图式理论(schem a theory)。

这四种阅读模式为阅读策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教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便更快、更好地进行阅读。

这些策略包括略读、浏览、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用背景知识、辨别文章结构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阅读策略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阅读行为发展到当今的激活背景知识、图式的认知策略以及帮助透彻理解文章的语篇策略等等。

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

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

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2012-04-01 22:31:29| 分类:教育科研|字号订阅摘要:近30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法研究硕果累累,对英语教学法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丰富,研究范围、层次和深度都有所发展。

不过英语教学法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还存在不足。

我国英语教学法研究要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就需要摆正研究的价值取向,也要从更宽泛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来研究英语教学法。

这就要求我国英语教学法研究者要注重研究的哲学意识和实践意识,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展望【作者简介】尹国杰(1970-):男,四川阆中人,副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论、英语教学法。

一、前言虽然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真正取得长足发展的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

对英语教学的研究,是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实施而开展的。

英语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一门外语,如果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够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所有英语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英语教学法研究的内容。

那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呢?这成就和不足对以后的研究又有什么启示呢?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78-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以“英语教学法”为文献标题进行了检索,然后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

二、我国近30年来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成就1、研究成果概况2001年5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全面启动;同年秋季,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试点实验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研究者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热情也大幅上扬,研究成果也相应大幅增长。

第三是2004年,这一年发表的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相比前三年大幅度减少。

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工作,2004年秋季课程改革工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本土化依托项目外语教学的“教学”观

本土化依托项目外语教学的“教学”观

本土化依托项目外语教学的“教学”观摘要:将国外依托项目教学(PBLI)的理念运用于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的关系,从理论上确立该模式在外语专业教育中的地位。

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从八个方面解读了PBLI关于“教学”的内涵和要求,阐明了PBLI与传统以语言技能为取向的英语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的重大区别,指出PBLI模式能满足英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依托项目外语教学;本土化;教学观一、依托项目外语教学模式及其本土化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二语/外语教学界认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重视学习者自主、协作学习、通过实施任务而学习,英语教育者开始探索依托项目的语言教学(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使得它成为多种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尽管这样的实践带给学习者超出语言能力之外的诸多益处(如Stoller 2006年列举了10多项),但其普及程度低,且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或是主流模式的补充,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项目作业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娱乐,是从常规课堂活动中的一种脱逃”(Allen & Stoller 2005:11)。

最近10年来依托项目语言教学呼声渐高,其实践和研究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Fried-Booth(2002)编写的项目教材包含了来自数十个国家一线语言教师的智慧。

以外语教学和国际研究为特色的美国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其课程教学及外语师资培训中大量运用了“项目”,效果十分明显。

Beckett & Miller(2006)编辑的第一本依托项目语言教育的专题文集出版。

“项目”作为一些国际外语教学研讨会的主题被广泛讨论,多篇以依托项目语言教学为研究主题的博士论文(如Tims 2009;McClurg 2009;Chen 2008;Smith 2005)完成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及研究的发展
笔者所看到的最早文献迄今历经约三十 年。对每十年的文献进行汇总整理,可以看到 依托项目二语/外语教学的理念及其研究和实践 的一些发展轨迹。
本文报告的数据是笔者通过英文文献索引 和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所得,为不完全统计数 据。所统计的为发表和/或被引用过的、内容 为直接针对依托项目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的理 论阐述和实验研究报告④(不包括普通教育中 的PBLI研究文献和非外语学科(如数、理、 化、医等)的PBLI教学讨论文献)。所统计 文献的文题通常冠以“p r o j e c t”⑤,少数文献 的文题并无“project”,但实际内容属于标准 的二语/外语PBLI教学研究。有些外语教学专 家(如Brumfit,1984;Hutchinson,1991; Harmer,1998;Bygate,1999)在其著述中 提及或论及项目教学,但因为不是专题论述, 未计入总数。表1数据为笔者阅读和查询英语 文献所获,难免以偏概全⑥。实际文献数量可 能大大超出本表所示,但就文献的影响力而 言,可以认为表1所统计的文献具有较好的代 表性,能够大体反映PBLI发展情况。
表1 依托项目外语/二语教学研究文献统计表
年代
文献类型
论文 (篇)
研究报告 (篇)
1979—1988
5
2
1989—1998
22
3
1999—2008
31
4
总计
58
9
教材著作 (部)
1 3 5 9
博士论文 (篇)
0 1 5 6
专题文集 (部)
0 0 1 1
小计
8 29 46 83
69
FLC
Mar. 2010 Vol.7 No.2 (General Serial No.34)
(8)教师承担新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知识的 传授者,而是项目的管理者和顾问;
(9)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学科学习者反思学习过程及产出。 这些特征使得PBLI迥异于传统外语课堂的
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学 模式,也不同于交际法框架下的基于任务的和 基于内容的教学模式,它使外语教学实践更加 丰富多彩。
按照Legutke & Thomas(1991)的界 定,在依托项目学习的框架内,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规划并监控项目过程、项目进展和结 果,学习和运用完成项目所需的语言结构、词 汇或技能,准备好并呈现最终结果。项目“是 一个共同构建和磋商的行动计划”(Legutke & Thomas,1991:158),是“以主题和任务为 中心的教学方式,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磋商的结 果”(p.160)。Hedge(1993)将项目看成 是延伸拓展了的任务,教师指导学习者通过实 施一系列项目活动(通常包含项目构想活动, 阅读、倾听、访谈等信息收集活动,解决问题 的活动,口笔头报告活动,展示活动以及反思 活动等)将语言技能训练整合起来。依托项目 教学的思路鼓励学生通过实施项目达到习得和 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一思路集中体现并贯彻了 语言的“学”和“用”的统一,具有基于任务 的(task-based)语言教学模式和基于内容的 (content-based)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可 以看成是二者的结合和延伸。
68
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及其特征
依托项目的学习也称项目作业(project work)、专题研习和课题式学习,是20世纪 西方体验式学习、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和 实践(如Dewey & Dewey,1915;Dewey, 1926;Kilpatrick,1918)的重要部分。体验 式学习的教育理论对欧美的学科教学方法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实践模式不仅能更好 地实现教学对话,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学习 机会,增强学习者自主性,还能为社会提供 灵活创新、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力资源(van Lier,2006)。然而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交际 外语教学法(C LT)诞生、人们开始关注学习 者及其学习的过程后,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才开 始对英语(包括EFL和ESL)教学实践产生实 质性影响。据Legutke & Thomas(1991)、 Hedge(1993)的观察和分析,自20世纪70年 代中期开始,英语教学界(E LT)认同了以学 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逐渐重视学习者自主
Mar. 2010 Vol.7 No.2 (General Serial No.34)
FLC
中国外语
2010年3月 第7卷 第2期 (总第34期)
性,鼓励师生磋商教学大纲,强调协作学习和 通过实施任务而学习,并认识到项目对于促进 有意义的语言互动具有巨大的潜力。此后英语 教育者开始探索并运用项目教学,使得它逐渐 成为多种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国外语界开始重视依托项目的 外语教学②(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PBLI③)。例如《高 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 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要求采 用“发现式、研究式”学习方法,间接承认了 依托项目教学的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 教学一线,运用项目辅助外语教学(如学生编 辑英语班报等)的实践已有多年历史。国内已 有研究者开始对项目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如顾 佩娅,2002),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的 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也将依托项目的教学作 为选题,就具体问题展开初步探索。这些情况 的发生无疑与全球教育理论界和应用语言学界 (尤其是二语/外语教学界)研究的大背景密切 相关。本文试图对国外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 学及研究三十年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为国内 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
第一阶段(1979—1988):无论是受普 通教育中的依托项目教学思路的影响,还是基 于语言教师的教学直觉,20世纪70年代中期 二语/外语教学第一线已经有了PBLI萌芽。笔 者接触的最早的PBLI文献是Eslava & Lawson (1979)发表在TESOL Quarterly上的文章“A project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该项目要 求一批德国EFL学习者分组给一集约40分钟长 的英国无声电视剧配音,这是旨在解决口语学 习中的语境问题的较早尝试;另一篇早期文献 是Fried-Booth(1982)在ELT Journal上报告 的“Project work with advanced classes”, 其项目鼓励在英国贝尔语言学校留学的13名 高级英语学习者调查该校所在城市的残疾人旅 游服务设施并制作导游手册,是学用结合、学 以致用的典型项目。这是PBLI历史上非常成 功的一个例子,从后续文献看,Fried-Booth (1982)所实施的PBLI对于其后的教学和研 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ried-Booth对PBLI教 学实践的贡献还在于她曾多方收集实际英语课 堂使用的项目,并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理,编 成一部可供不同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以 及不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参考使用的项目集 (Fried-Booth, 1986)。从不同研究者的文献 引用看,该书所辑项目在十余年间不断更新, 修订达十版之多,其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以笔 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在这个阶段,来自英国、 美国等英语国家和德国、意大利等非英语国家 的实践者报告了他们的PBLI教学情况。这个阶 段的PBLI研究和实践比较零散,多为英语环境 下的二语教学总结,研究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 够强,且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尽管如此,这些 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显示了PBLI二语/外语教学的 巨大潜力,人们对其教育教学价值有了直接的 感性认识。笔者认为,这个阶段的研究和实践 可以看成是外语教学PBLI领域的初现端倪。
化教师统领的学习; (3)过程和结果取向,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
重最后的学习产出; (4)产生一个实实在在的最终成果;
(5)一定的时间跨度内的课内外系列活动, 如项目构想、田野调查、信息整理和 展示;
(6)强调技能整合、学生学习和运用多种 技能;
(7)鼓励学习者自主,学生对项目构想、实 施和展示各环节负责;
上表显示,无论是期刊论文数、研究报 告数,还是教材著作数,如果按每十年计, 则从第一个十年(1979—1988)到第二个十 年(1989—1998)和第三个十年(1999— 2008)均有明显增长。研究PBLI相关问题的博 士论文在第二个十年中才出现,而专题论文集 到第三个十年才出现。值得说明的是,PBLI文 献以英语的教学实践为主,偶尔有依托项目的 法语教学(Turnbull,1999)、西班牙语教学 (Klahn,1997)等;PBLI博士论文均产自美 国和加拿大大学的教育学系(学院)。以下通 过简介这三个阶段PBLI实践和研究的一些具有 重要意义的文献,初步勾勒出PBLI三十年间的 发展概貌。
国外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研究 三十年①
张文忠 南开大学
摘 要: 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PBLI)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活动 从而进行语言技能的整合训练的一种教学思路。国外30年的实践展示了PBLI在 二语/外语教学中的潜力和优势。文献综述表明,二语/外语PBLI总体上处于试验 阶段;PBLI理论研究处于理念探讨和模式构建阶段;PBLI实证研究则处于基于 个案分析的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阶段,存在对PBLI过程及影响因素关注不够等 问题。文献也表明,PBLI目前已经形成本领域的国际研究团队,吸引了越来越 多的注意力,正在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新的研究焦点。
70
第二阶段(1989—1998):首次以博 士论文研究的形式和深度考察PBLI实践的是 Eyring(1989)。她考察初次实践PBLI的教 师的教学过程经历与感受和大学夏季课程班 10名成年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及反馈。Eyring采 用了实验组和对比组,基于系统观察,在多项 指标上对学习结果进行比较,但仅发现PBLI 实验组在写作流利性指标上显著强于对比组。 她还发现PBLI教学对于初次运用的教师来说 具有极大的挑战,教师心理压力大,担当的角 色不同于且多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同时 这些角色也是教师通常并不熟悉的。该博士论 文研究虽然较为深入和系统,但其理论基础 限于二语习得理论,缺乏相关学科理论的支 持;其研究的教师对象为PBLI的新手,其关 于教学过程和教师经历感受的结果发现并不具 有典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结果 的有效性和可概括性。与ESL环境下的PBLI实 践和研究同时进行的还有EFL环境下的PBLI实 践和研究。Haines(1989)在实践的基础上 对PBLI进行总结,出版了Projects for the EFL Classroom: Resource Material for Teachers, 供EFL课堂教学参考。该著作的出版对于在非 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推广PBLI产生了积 极影响。随着人们对PBLI的认识加深,“项 目”(project)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学科的 一个重要概念。ELT Journal在其第47卷第3期 的“Key concepts in ELT”专栏及时对“项 目”作了注解(Hedge, 1993),给予了项目 以重要地位。这不仅表明“项目”本身已经获 得学术概念和教学概念地位,也说明当时PBLI 在国际英语教学和研究界的方兴未艾,同时也 为在世界范围宣传和开展PBLI做好了理念上 的准备。这一阶段的研究(如Ribe & Vidal, 1993;Henry,1994;Sheppard & Stoller, 1995;Stoller,1997;Moss,1998)开始从 理论上论证PBLI,如讨论PBLI课堂实践模式, 探讨其作为将语言和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的优势和益处,以及研究PBLI教学与评估等 问题。随着更多的人从事PBLI教学和研究,本 阶段的PBLI逐渐确立其在应用语言学学科中的 地位,在二语/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 影响也在缓慢但逐步地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