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37张)分享资料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共37张PPT)

2、对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补充)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素养都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
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
政治 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
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补充)
经济
反映 反作用
基础 集中表现
文化的转化性 和两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0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0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0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
经济 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
判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 小林下基层参加农业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2)小林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会、读书俱乐部
(3)小林在超市购买水果
(经济现象)
(4)小林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PPT

单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主要内容 讲述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形成对文化 的基本认识
隐性逻辑 是什么
第二单元 分析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文化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横向传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
第三单元
阐释中华文化的成就及中华民族精神的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内涵和时代意义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有特色。
2、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从内容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 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表现、特点及优秀文化 的作用等选择题、非选
一个内涵:文化
择题都会涉及。
的内涵
2.材料多以近年来有影 两个作用:文化
响的文化产品、中国文 对社会、对人
化走出去的事例、中国 的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两个特点:文化
文化对人 的影响
6.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7.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8 .丰富精神世界, 增 强 精
C、文化塑造人生
D、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
考点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决定
经济、政治
文化
反作用
表现: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 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新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
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
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 长。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9、《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 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 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 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 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 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 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 的理论依据。
考点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 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角度: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 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 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 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 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教案PPT模板下载

(3)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影 响人们的
__________...
(2)文化影 响人们的 __________...
(2)态度:既要 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
(1)意义:是发 展本民族文化的内
在要求,...
(3)原则:遵循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
(2)各民族间的 经济和政治的、历
03
3、尊重文 化多样性的 意义、态度 和原则 (为...
04
4、世界文 化与民族文 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 族...
06
6、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 (如何正确 对...
05
5、推动文 化交流的意 义(中外文 化交流有 何...
7、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文化的继
承和...
8、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动力:社会实践
《文化生活》第一 课文化与社会复习
学案
最新版PPT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20分钟
总目录数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复习学案
演示内容长度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2181字符
总页数
52个
1个
51个
x页
01
一、感受文化影响
01
1、文化与 经济,政治 的关系
02
2、优秀文 化对塑造人 生的作用:
9、文化创新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 创新...
10、文化创新的途 径和方向:
12、中华民族精神 的核心:爱国主义。
11、中华民族精神 的基本内涵(中华
民族精...
13、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的途径和意
义:
(2)一定的文化 由一定的经济、政
高二文化生活课件3.1 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37张PPT)

A
结合教材,通过图片对比不同 国家的奥运会会徽,理解文化是民 族的又是世界的。
自主探究:
——课本31,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 界的?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图案 千差万别——主体图案表现了奥运城和 东道国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 却都有世界范围内最为人们广泛认知的 一个共同的标志,即相互套连的奥林匹克 五环标志——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象征着 五大洲团结互助、相亲相爱。 1、千差万别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千差万别? 2、有世界人民的广泛认知又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呢?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 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是民族的: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 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总之,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 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 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热衷于过 洋节,冷落中国传统节日。 辩一辩:如何对待洋节? 正方:坚决抵制过洋节 反方:积极提倡过洋节
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 1、要有正确的态度:
•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 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 交流中,尊重差异,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成果展示:
• 400多年前,中英剧坛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 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 散发着对美和爱情的歌颂和追求,依然震撼 着今日的读者和观众。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普遍规律 • ②东西方艺术都应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 ③优秀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 ④时代精神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一单元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 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 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 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文化(如交换、分配); 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 (2)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 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从文 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可以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人类的文化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活动, 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所以说“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10江苏模拟)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需要加强文化设施建 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这是因为(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设施的优劣决定着人们文化素养的高低 ④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③“决定”表达错误,文化对人是“影响”而非决定作 用。 ④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表达片面,文化还包括了 意识形态部分。排除③④,应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载体对于文化的作用,要求考生熟练把握基 础知识。
(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 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解析】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 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 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41张PPT)

大家来找茬
1、文化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 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点拨: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后天培养。 点拨: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得开物质载体。 点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 之中。 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通过物质载体。 5、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点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 碍社会的发展。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___物__质__力__量___,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 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从对象上看,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 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从性质上看,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 和社会的发展。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D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练习测试
(2019江苏卷19题)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 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 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 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 遗与扶贫相结合: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文化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社会)1.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霸权主义文化渗透强权政治)3.文化与综合国力: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三、我国如何应对国际文化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3
判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 小林下基层参加农业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2)小林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会、读书俱乐部
(3)小林在超市购买水果
(经济现象)
(4)小林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还表现在民 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的转化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和两重性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24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0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0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0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25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1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
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
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
3/6/2021
•16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17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表现和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物、艺术品、书籍、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 实中的文化,除此以外,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文化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
•6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 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3/6/在(从空间上看)
社
区
文
校园文化
化
饮 食 文 化
•8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9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 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 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 用筷子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文化特点二: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自然现象)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
•14
文化特点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相对于自然而言)
泰山是文化吗?泰山石刻是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3、文化分类(补充)
性质划分:先进、落后,健康、腐朽 时间划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区域划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概念划分、 表现形式划分
•20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新中国。
而且对亚洲的影响也很大,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 本的维新变法。
•22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3
三、文化的力量
2.文化对社会作用、影响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1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
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展了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 人文主义,主张人权自由,反对教权,反对专制。它不
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 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覆地的变化,直至引导中国人民建立了
探究共享 “文化”是什么?
•10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我们前面所学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就不属于文化的范畴:如商 品的买和卖;人大代表选举就不属于文化。
(2)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6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补充)
经济
反映 反作用
基础 集中表现
政治
反映 反作用
文化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7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注: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高 中
化《 思 想
生政 治
活必 修 ③ 》
•1
·
•2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3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学科网
2、理解文化的内涵目及标要其求 特征 3、感悟文化的力量。
•4
你认为我们身边哪 些现象属于文化?哪 些活动属于文化活动?
•5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①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 学、文学、 艺术等。 ②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 是文化活动。
•18
2、对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补充)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素养都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
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