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合集下载

铁人王进喜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

铁人王进喜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

铁人王进喜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第一篇:铁人王进喜学习心得体会“五讲”是铁人王进喜毕生学习和实践的结晶,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

许多观众参观完后由衷感叹:铁人不仅是实干家,还是“思想家”“哲学家”。

以下是写写帮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铁人王进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铁人王进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铁人事迹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好榜样,铁人是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优秀代表,铁人精神更是指引我们不断创新发展、跨越难关的不竭动力。

按照机关工委要求,对照铁人找差距,结合工作谈体会,我将努力在以下四方面抓好落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新一轮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一、干为重铁人说过,“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它体现了铁人的顽强意志,更代表了一种实干的奉献精神。

做为机关公务员,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

要将个人思想意识统一到到市委、市政府“学习铁人精神、推动x新一轮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决策政策上,统一到单位党组“创新创业、争先先优、有为有位”的工作理念上,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

其次要扎实落实不走样。

干为重的中心就是坚决执行。

无论临时工作还是重点工作,凡是自己负责的都要严格按照要求。

最后要勇于开拓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更是干为重的重点。

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开辟事业的新发展,破解事业的新难题,争创事业的新亮点,都离不开积极有效的创新。

只有勇破不合时宜的“禁区”,勇闯前人没有涉足的“盲区”,勇克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区”,我们才能以思想的大解放、开放的大步伐、改革的大突破来赢得干事创业的大成效。

二、学为先铁人说过,“我学会一个字,就是翻过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子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更难得的是一种不懈的学习劲头。

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使得团的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内容,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团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

从自身来说,第一要抓牢业务。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篇一:《铁人王进喜》观后感今天我和妈妈、弟弟观看了铁人王进喜影片,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客厅,使我们更加尽心的看电影。

影片一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王进喜爷爷在大庆油田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他在荒滩上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就用自己的脊背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就跳进泥浆里,当“人体搅拌机”。

我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位铁人啊!我看到王进喜爷爷工作时突然胃疼,他捂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疼得晕了过去,幸亏有同事看到了他睡在雪地里,把他扶了起来说:“队长,你睡在雪地里会被冻死的,你快去休息吧。

”王进喜爷爷这种带病上岗的精神,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完美的生活环境,却没有像王进喜爷爷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国、忘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要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篇二:《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铁人,在现在不但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

有铁人称号的王进喜,是我们的榜样,铁人这个称号也可不是随便得来的。

想当年,王进喜在工作的时候,一根钻杆突然掉了下来,正好砸伤王进喜的大脚,当工人们赶过来的时候,王进喜已经陷入了昏迷,王进喜醒了,见工人为了救他,竟然放下手中的工作。

王喜怒吼道:“我又不是泥涅的!”说完他立马拖着正在流血的腿去工作,工作结束完后,王进喜被送进了医院,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就柱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他心中有一件急事,一个井位正处于高压区,十分危险,很容易发生井喷,王进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井喷发生了,如果不堵住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时候,王进喜跳进了泥浆里搅拌泥浆制止井喷,最后井喷竟然被制服了。

王进喜是我们中国人,是我们祖国的铁人!我要学习铁人精神,以后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篇三:《铁人王进喜》观后感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叫做《铁人王进喜》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王进喜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总听大人们说起铁人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通用5篇)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通用5篇)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通用5篇)《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通用5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1看完电影《铁人王进喜》,我深深地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着,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精彩发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得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只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

电影《铁人》用这样的镜头,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

他说糙话,急了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软胳膊软。

但是,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

你们都听我一句!饿得腿软胳臂软没关系,心软了可不行。

心一软,多结实的老爷们也撑不住昏暗简陋的工棚,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一天五两的粮食定量,铁骨铮铮的话语。

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

王进喜是共产党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

这种精神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及的勇往直前呢?我们青年一代,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

人,活着,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贵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活出意义来,不枉这世上几十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往往会面对很对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随落的话,那就是一个失败者。

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耐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

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5篇

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5篇

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5篇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5篇王进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关于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精选篇1)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

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

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

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学习王进喜心得体会(精选篇2)“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话。

王进喜十五岁时当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

后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又担任贝乌五队队长,带领工人为中国石油做出了大贡献。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

小编收集了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一】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

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

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样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

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方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

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此刻这完美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

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

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

铁人的形象不仅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

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二】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参观铁人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范文(一)假期我和妈妈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撼。

整个参观过程大家都被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无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无不由衷地说: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铁人为榜样,勤奋、刻苦、敬业、创新、求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的,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铁人生前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铁人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大庆在创业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群众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对我触动很大。

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什么说一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而另一些人虽然活着可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有的人有一种精神,他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确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

能够说,铁人精神就是这种令人虽死犹生的精神,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众实现自我崇高梦想和奋斗目标的势不可挡的意志。

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有了它就会前进;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提高的动力。

纪念馆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

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47级,寓意铁人王进喜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进取进取。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表现出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勇气;在建筑和布展上,纪念馆展现了“厚重、大气、质朴、昂扬、粗犷、豪放”的风格,既体现出以铁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卓越的精神品质,又反映出新中国创业者崇高的历史地位,不失为一个建筑艺术精品。

走进纪念馆序厅,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形象。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通用5篇)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通用5篇)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通用5篇)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1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

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

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样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

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方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

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此刻这完美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

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

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

铁人的形象不仅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

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

大巴车在平坦舒适的公路上疾驰,我们一行二十多名年轻人怀着崇敬的情绪,很快来到了黑龙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分别看到了王进喜苦难的童年,看到了王进喜当石油工人的喜悦,看到了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参加大会战的自豪和奉献情怀,也看到了平凡铁人的伟人事迹……眼泪随着王进喜的成长不断的变化着,时喜,时悲。

当时记不清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还是被铁人的精神所征服,我的心中的肃然起敬冉冉升腾!我最感动铁人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在油井井喷时,如不及时堵住井喷,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千钧一发时刻,王进喜跳进水泥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水泥浆。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12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12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12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篇1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天的生活打下的基础。

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

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

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

纪念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

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表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

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可以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

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

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

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

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

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去参观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有没有写过关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提供分享给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一)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础。

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

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

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

纪念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

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证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

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能够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

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

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

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

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

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最让我吃惊的是,展馆内人流如织。

不但有参加过石油会战的老石油工人、老石油工人的后代、学生结队前来,也有很多企业组织员工团体来参观,还有大批的游人……走出纪念馆,外面的艳阳还是那么强烈,我们在铁人雕塑前照了相,我当然不会忘了把广场群雕拍了下来。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前一段时间,刚刚看过刘晔主演的电影《铁人》,最近又有石油题材电视剧《奠基者》播出,大庆铁人精神悄然而至,不觉心底有一股温暖的热流在涌动。

也敦促我把去年夏天去铁人纪念馆参观纪实写出来。

铁人精神直到今日仍给人以感动,说明了什么岁月不曾磨灭记忆,在历史长卷的任何一页,拼搏和奉献,都是照耀人类心灵、指引社会前行的精神之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生俱来的人性是永难改变的,生与死,灵与肉,个人与群体,利益与精神……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金子般闪耀光芒的高尚而伟大的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二)我很小就明白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铁人”是谁,怎样回事了。

今日,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

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

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

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

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期望。

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最终开钻。

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

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

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

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

天寒地冻的情景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领导人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向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

“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主要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在大庆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梦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体现着一种精神。

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

“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

“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经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

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三)今日,妈妈说带我们去参观铁人记念馆。

当我们到达铁人记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记念馆”8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记念馆沐浴着朝霞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

全部记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1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忘我无畏的铁人精神。

我上台阶的时候,妈妈神秘的对我们说:“你们数1下1共有多少级台阶。

”“1,2,3……1共4107级台阶。

”难道它代表着铁人4107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我心里猜想着。

进了记念馆,我们先来到1号展厅,里面展现了王进喜的童年。

他自幼父亲双目失明,童年生活十分艰辛,6岁时赶车百里送羊毛,10岁时放过牛。

在参观进程中,我体会到了铁人孳孳不倦的求学精神。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的经历,在他参加工作后,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用自我的语言写日记,1步步地努力提高自我。

铁人记念馆以翔实的史料再现了大庆油田汹涌澎湃的创业历程,突出反应了大庆油田会战时期的良好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1辈石油人的感人业绩。

对新时期的我们,应更好的继承和宏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铁人记念馆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的重要阵地。

对实践“3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1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保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立百年油田,弄好2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回到家,想起老1辈石油工人们的艰辛生活,我1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强大,更繁华。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四)一个人,一座城市。

很少有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与一座城市息息相关。

与大庆息息相关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惊中华大地的王进喜,大家惯称他为铁人。

而今日,阳光明媚,我们步行去铁人纪念馆。

来到铁人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个金黄的大字:“铁人纪念馆”。

共有47个台阶,表示铁人47年的艰苦奋斗。

进入展厅,讲解员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的艰苦生活,因家贫,6岁时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给有钱人家放羊。

,铁人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

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他作为一个干杂活的穷工人,多少年里连铺盖卷也没混上,盖的是破羊皮,铺的是稻草。

但他说为中国必须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他还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有一天突然发生井喷,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

铁人的英雄事迹太多了。

经过参观学习,我要向铁人学习。

学习他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我将来也像铁人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四)3月20日午时我们红岗总园领导带领职工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撼。

整个参观过程大家都被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无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无不由衷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铁人为榜样,勤奋、刻苦、敬业、创新、求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的,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铁人生前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铁人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对于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蕴育着怎样的?大庆在创业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群众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对我触动很大。

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什么说一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而另一些人虽然活着可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了,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种精神,他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确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

能够说,铁人精神就是这种令人虽死犹生的精神,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众实现自我崇高梦想和奋斗目标的势不可挡的意志。

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有了它就会前进;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提高的动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就应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多动脑筋: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刻和机遇去和书本学,和老职工学,和实践学。

当然学习是件苦差事,这对于从小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的我们来说,是太有体会了,用“往事不堪回首”来形容我觉得并不是言过其辞,可是为什么我们最终能以胜利者的身份从那个“艰难”时期走过来呢?一句话,就是有一种压力在敦促我们,它犹如"悬在梁上的绳索","刺在身上的尖刀"。

这天在社会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环境下,我们走上了如愿以偿、另人羡慕的岗位,仍然不好忘记给自我施压,要拿出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的那种韧劲、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沉下来,学进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