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结构图及三个部分的生理作用

合集下载

第四章-人耳的听觉特性

第四章-人耳的听觉特性

80Hz 20方
1000Hz 40方
✓ 当声压级高于100dB时,等响曲线逐渐拉平。这说明当声 音达到一定程度(>100dB),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声压级 ,而与频率关系不太大。
声学基础
③ 等响曲线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最高最低频率可听极限 一般地,青少年20~20KHz,中年30~15KHz,老年100~10KHz。 •最小最大可听极限 人耳有一定的适应性,常人上限为120dB,经常噪声暴露的人 有可能达到135~140dB。下限频率与频率有关。
外耳道的作用是使声音从耳廓传到耳膜,并保护耳膜不受 外界物体的机械损伤。耳道的长度大约为27mm,直径为 5~7mm,其共振频率约为3000Hz,外耳道的共振效应是决 定听力灵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听觉生理系统
中耳连接外耳和内耳,耳膜因受力而振动,进而推动中耳 室内的三块互相连接的听小骨运动。这三块听骨分别为锤 骨、砧(zhēn)骨、镫(dèng)骨,起杠杆放大作用。
中耳的作用是通过听骨的运动把外耳的空气振动和内耳的 液体运动有效地耦合起来。
声学基础
➢听觉生理系统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声学基础
第四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内耳的主要部分是耳蜗,耳蜗的外形有点像蜗牛壳,它围 绕着骨质中轴盘旋了2.75转,长约35mm,中轴是中空的 ,是神经纤维的通道。
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与频率有关。频率高,感到音 细、高;频率低,感到音粗、低。音高与频率有正相关的 关系,但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且因人而异。
声学基础
➢音色与谐和感

耳蜗解剖图

耳蜗解剖图

耳蜗解剖图人类的耳蜗形似蜗牛壳,由底端(Basal end)至顶端(Apical end)螺旋环绕三又八分之五周,展开长度约为35 mm。

耳蜗是一个骨质结构。

耳蜗由三个内部充满淋巴液的空腔组成。

这三个空腔由上到小依次为:前庭阶(Scala vestibuli),内含外淋巴(Perilymph)液体。

蜗管(Scala media),内含外淋巴。

鼓阶(Scala tympani),内含内淋巴(Endolymph)液体。

蜗管在底端中止于卵圆窗(Oval window),是镫骨施力的部位。

鼓阶在底端中止于圆窗(Round window),毗邻中耳腔,是声压释放的窗口。

赖斯纳氏膜(Reissner's membrane)分隔前庭阶和蜗管,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分隔蜗管和鼓阶。

听觉转导器官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坐落于基底膜之上、蜗管内部。

前庭阶和鼓阶在蜗孔(Helicotrema)相通。

听神经的纤维通过基底膜与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形成突触连接。

其细胞体位于在耳蜗中心部的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

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attachment=382]外耳包括:耳廓:耳廓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

外耳道:长约2。

5-3。

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

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

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外耳道神经和血管: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到的前半部,故当牙病等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来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耳蜗解剖图

耳蜗解剖图

耳蜗解剖图人类的耳蜗形似蜗牛壳,由底端(Basal end)至顶端(Apical end)螺旋环绕三又八分之五周,展开长度约为35 mm。

耳蜗是一个骨质结构。

耳蜗由三个内部充满淋巴液的空腔组成。

这三个空腔由上到小依次为:前庭阶(Scala vestibuli),内含外淋巴(Perilymph)液体。

蜗管(Scala media),内含外淋巴。

鼓阶(Scala tympani),内含内淋巴(Endolymph)液体。

蜗管在底端中止于卵圆窗(Oval window),是镫骨施力的部位。

鼓阶在底端中止于圆窗(Round window),毗邻中耳腔,是声压释放的窗口。

赖斯纳氏膜(Reissner's membrane)分隔前庭阶和蜗管,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分隔蜗管和鼓阶。

听觉转导器官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坐落于基底膜之上、蜗管内部。

前庭阶和鼓阶在蜗孔(Helicotrema)相通。

听神经的纤维通过基底膜与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形成突触连接。

其细胞体位于在耳蜗中心部的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

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attachment=382]外耳包括:耳廓:耳廓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

外耳道:长约2。

5-3。

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

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

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外耳道神经和血管: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到的前半部,故当牙病等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来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01耳的解剖及生理-ply

01耳的解剖及生理-ply

前庭 视觉 本体感觉
协调、平衡
壶腹嵴 动平衡 角加速-旋转
球囊斑、椭圆囊斑 静平衡 直线加速度
广医二院耳鼻咽喉科 翁盛贤
– 传导部分(包括外耳、中耳) – 感觉部分(包括内耳、听觉神经
及最终感觉声音的大脑中枢)
外耳
外耳
• 外耳是由耳的可见部分(耳廓)和通向鼓膜的 外耳道组成。
耳 廓
外耳道
①耳 廓→收集、传导声波
• 人类的耳廓在头部两侧,主要由软骨和肌肤组 成。这使得它非常柔软。
• 耳垂部分无软骨。
耳轮 三角窝 舟状窝
耳的解剖及生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导言
解剖 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结构。
生理 则涉及这些器官的功能。耳朵的生理 学帮助我们认识声音是如何传输到耳朵并 产生感觉。
• 从解剖学上,耳分成三部分: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室 鼓窦 咽鼓管 乳突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
• 从生理学上,耳分成两部分:
①骨部
(外1/3): 开放状态。
②软骨部
(内2/3): 闭合状态。
③峡部 长2mm内径1mm
咽 口 纤 维 镜 像
骨部
软骨部
咽鼓管示意图
鼓口
峡部 咽口
小儿咽鼓管特点:短,平,宽,直。
中耳炎与咽鼓管
小儿与成人咽鼓管比较
3.鼓窦: 乳突最大气房.通上鼓室.
鼓窦 鼓窦盖 鼓窦入口
上鼓室
乳突气房
鼓窦冠状剖面观
4.乳突: Mastoid process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气化型 Pneumatic type

感官——生理学

感官——生理学

3.特点: ●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 ●传音性耳聋时:骨导>气导; ●感音性耳聋时: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
二、内耳耳蜗(cochlea)的结构
内耳耳蜗形似蜗牛壳 , 蜗管腔被前庭膜(Reissner’s membrane) 和基底膜 (basilar membrane) 分隔为三个 腔 : 前庭阶(scala vestibuli) 、蜗管 (scala tympani) 和鼓阶(scala media)。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耳蜗的功能之一是声-电转换的换能作用。
1.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⑵微音器电位(CM)
1.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耳蜗内电位
+80mV 0 电 位
参照电极 探测电极
毛细胞RP
耳蜗内电位
-70~-80mV
+160mV
特征: ①是正值; ②与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细胞膜上的Na+-K+泵:
※ 1985年Brownell等发现OHC的长度可随电流刺激而改变
Brownell WE, Bader CR, Bertrand D, De RY. Evoked mechanical responses of isolated cochlear outer hair cells. Science 227: 194–196, 1985. ※ 2000年发现引起OHC改变长度的关键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将 其命名为prestin,意大利语“迅速”的意思 Zheng J, Shen W, He DZ, Long KB, Madison LD, Dallos P. Prestin is the motor protein of cochlear outer hair cells. Nature 405: 149–155, 2000.

最新介绍人耳的结构人耳生理 - 镇江市特教中心 首页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介绍人耳的结构人耳生理 - 镇江市特教中心 首页教学讲义PPT课件

3. 赞同
_i_n_f_a_v_o_r_o_f_/_a_g_r_e_e__w_i_th___
4. 反对
_b_e_a_g_a_i_n_s_t_/_d_i_s_a_g_re_e__w_i_th_
5. 激烈的讨论 _a__h_e_a_te_d__d_i_sc_u_s_s_i_o_n_____
6. 相反
on__t_h_e__c_o_n_t_r_a_r_y__/ _in__c_o_n__tr_ast
11. 不言而喻…… it_g_o__e_s_w__it_h_o_u__t_s_a_y_i_n_g__th__a_t…
12. 如前段所述as st_a_t_ed__i_n_t_h_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__re_v_i_o_u_s_p_a_r_a_g_r_aph
13. 与……相比 _c_o_m__p_a_r_e_d__w__it_h_…_________ 14. 明显的对比 __a_s_t_r_i_k_in__g_c_o__n_t_r_a_s_t_____ 15. 不可否认…th…ere_’s__n_o__d_e_n_y_i_n_g__t_h_e_f_a_c_t__th__at…
把耳道部分放好后,将耳模向后旋转按 下,让耳壳和耳轮依次就位,最后轻拉 耳廓按紧耳道部分,将助听器放至耳后, 注意勿使胶管扭曲。打开助听器开关, 调整音量到适当位置。
要把助听器摘下时,先把助听器关闭, 用手指夹着耳模部分,与配戴步骤相反, 依次退出耳模,无论配戴还是取下右手 负责右耳,左手负责左耳。
感音神经性聋
主要特征:
气导、骨导同 时下降,气骨 导差小于10dB, 听力损失以高 频为主。
混合性聋
主要特征:
骨导、气导同时 下降,气骨导差 大于10dB,同时 具有传导性耳聋 及感觉神经性耳 聋的特点。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混合性听力损失
既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又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情况。
耳鸣、耳聋等异常现象介绍
耳鸣
指在无外界声源刺激下,主观上 听到的声音,常为嗡嗡声、蝉鸣
声等。
耳聋
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从轻度 到重度甚至全聋。
眩晕
由内耳问题引起的平衡障碍,表 现为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耳部问题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影响
01
情感感知
大脑对声音中的情感信息 进行感知和分析,使我们 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和 情感,实现情感交流。
耳朵与听觉系统协同工作原理
耳朵捕捉声音
外耳收集声波,通过耳道传递至 中耳,再由鼓膜和听骨产生振动
,传递至内耳的耳蜗。
耳蜗转换声音信号
内耳的毛细胞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听觉神经传递至大脑。
大脑解析声音信息
选择专业机构
进行听力检查时应选择专业机构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耳朵的结构和功 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耳朵结构概述 • 耳朵各部分功能详解 • 耳朵与听觉系统关系探讨 • 常见耳部问题及影响分析 • 保护耳朵,预防听力损失方法分

01
耳朵结构概述
外耳
耳廓
负责收集声波,将其导向中耳。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保护、清洁和共鸣作用。
中耳
01
02
03
02
耳朵各部分功能详解
听觉感受器
耳蜗
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脉冲,传递至大脑进行解析和识别。
听觉神经
将耳蜗转化后的神经脉冲传递至大脑听觉中枢,实现声音的 感知和识别。
平衡感受器
前庭器官

耳的解剖

耳的解剖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因此耳又叫位听器。

也有人将外耳和中耳列为位听器的附属器。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

另有一种分法,外耳还包括鼓膜。

耳-生理学构造耳廓的前外面上有一个大孔,叫外耳门,与外耳道相接。

耳廓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

它的大部分由位于皮下的弹性软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结缔组织和脂肪,这部分叫耳垂。

耳郭在临床应用上是耳穴治疗和耳针麻醉的部位,而耳垂还常作临床采血的部位。

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5~3.5 cm,其皮肤由耳廓延续而来。

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软骨组成,内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质构成。

软骨部分的皮肤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

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

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

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容积约为1 cm3。

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组成部分,里面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的底板附着在内耳的卵圆窗上。

三块听小骨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成为听骨链。

鼓膜的振动可以通过听骨链传到卵圆窗,引起内耳里淋巴的振动。

鼓室的顶部有一层薄的骨板把鼓室和颅腔隔开。

某些类型的中耳炎能腐蚀、破坏这层薄骨板,侵入脑内,引起脑脓肿、脑膜炎。

所以患了中耳炎要及时治疗,不能大意。

鼓室有一条小管──咽鼓管从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

它是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全长约3 5~4 cm,靠近鼻咽部的开口平时闭合着,只有在吞咽、打呵欠时才开放。

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鼓室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因而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振动。

鼓室内气压高,鼓膜将向外凸;鼓室内气压低,鼓膜将向内凹陷,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鼓膜的正常振动,影响声波的传导。

人们乘坐飞机,当飞机上升或下降时,气压急剧降低或升高,因咽鼓管口未开,鼓室内气压相对增高或降低,就会使鼓膜外凸或内陷,因而使人感到耳痛或耳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耳结构图及三个部分的生理作用
耳朵的生理构造,主要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份,连接听神经至大脑,构成了人类的听觉系统。

耳部的构造由外耳耳廓进入外耳道后,接著的是中耳耳膜(鼓膜);
中耳腔内有三块听小骨,分别是鎚骨、砧骨及镫骨。

镫骨接触到内耳之卵圆孔,声音由此传入内耳。

内耳的构造可分为二大部分。

耳蜗部分司听觉,前庭半规管部分司平衡,耳蜗部分集合成耳蜗神经,半规管部分集合成前庭神经,此二神经再合在一起形成耳蜗前庭神经,就是第八对脑神经,由此再走入脑干的听觉神经核,接著上达大脑的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的主要区域在大脑的颞叶。

故耳朵只是用来传导声音最终仍须靠大脑听声音。

每部份的听觉器官都各自具备了独特的功能。

我们听说的声音,实际上是由某个发声体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_声波。

人的耳廓像一个卫星接收器能接收声波,并将其汇聚到外耳道,然后,
再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样,就声波的声能就转变为机械能,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听小骨,而听小骨的活动又可振动内耳的门户--卵圆窗膜,这样,就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振动,从而引起内耳基底膜振动,刺激基底膜上的细胞产生与之对应的电位变化,此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生物信号,这种电信号汇聚到听神经中,再通过听神经输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直到这时,人才算真正“听”到声音。

听中枢就像一个情报研究所,将传来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类、编号和分析整理,大脑此时才能明白所接受的声波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作出反应。

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只有千分之几秒,自己是根本觉察不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