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

- - .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初探

[摘要]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初次离开亲人时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问题,因此,本文在阐述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表现的基础上,将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幼儿尽快克服入园焦虑,更好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焦虑这一心理现象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分离焦虑是幼儿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引起分离焦虑有两个条件,一是直接分离,即幼儿与父母完全分离,独自呆着;二是间接分离,即幼儿与父母分离,但与其他人在一起。幼儿分离焦虑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5岁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较高。“幼儿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个充满陌生的环境,所以如何使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教师,也是父母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进行初探。

一、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幼儿园的新生入园,使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中,陌生的环境使他们非常容易怯生,经常用哭闹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不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他们所表现出的入园焦虑一般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一)依恋亲人、不愿入园、哭闹不止

开学之初,哭闹型的孩子占多数,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有些幼儿哭闹不止直至声音哑了;而有些幼儿刚入园时非常听话,可是不到两、三天就一反常态,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有的甚至呕吐,拼命地想离开幼儿园;还有的虽然依从但仍哭闹。

(二)不言不语,漠视一切

有的幼儿面对环境的突变,内心产生强烈的压力情绪反应,这类幼儿情绪不易外露,他们的性格较内向,经常呆坐,默默流泪,不与别的幼儿说话,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关心,内心忍受着强烈的焦虑感,盼望离开幼儿园。

(三)形影不离,紧跟不舍

这样的幼儿会紧紧抓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的手,形影不离拒绝一切活动,对这位教师有着特别的依恋,例如:进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活动时紧跟不舍,教师一离开就焦躁不安,到处寻找、哭闹不止。

二、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比较依恋成年人,害怕与家长分开。进入幼儿园则使一直生活在家人关爱中的幼儿第一次与家长分离,这种“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就会使幼儿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另外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个体的气质性格是影响分离焦虑程度的又一原因。总体而言,独立生活能力强的幼儿分离焦虑程度轻,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快。

(二)家长的焦虑情绪和不当的教养方式

幼儿情绪很容易受到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家长的焦虑程度是影响幼儿焦虑情绪产生与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家长焦虑程度越高孩子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能力越差。

由于生理的不成熟,早期的幼儿必然要完全依靠成人的照料。但在当前家庭生活中, 溺爱型家长常常一切包办代替,这就造成幼儿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无法照顾自己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盥洗、穿脱衣服、上厕所等等,使幼儿难以适应集体生活。而严厉型家长则对幼儿干涉过多,幼儿表现为胆小怕事,入园后不会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这两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都会引起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三)教师的工作能力

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限的耐心、爱心和亲和力,要善于观察把握教育的契机,灵活安排活动,创造宽松的氛围,能很快和幼儿建立起情感依恋以缓解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

(四)环境的改变引起幼儿入园焦虑

幼儿由于无力应付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威胁,他们的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强。幼儿在家里一直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刚入园时突然和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教师、小朋友和周围的环境,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一系列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会大哭大闹产生入园焦虑。

三、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家长方面

1.家长自身心理调节准备

家长要对幼儿入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克制自己。对老师要有足够的信任,送幼儿入园后适当地陪伴一下就离开,不要站在门口张望,这样反而会引起幼儿情绪波动。入园之初一定要坚持送孩子入园,如果因为心疼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而会延长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家长自身心理调节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是每个幼儿教师和初入园幼儿家长需要掌握的。

2.做好幼儿交往准备工作

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入园前家长要有计划地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帮孩子找玩伴,多和其他孩子接触,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让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融入,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初步建立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做好幼儿心理准备工作

家长应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告诉孩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知道在幼儿园里能够玩到许多新玩具,可以和许多新朋友一起玩,老师会讲故事、教唱歌、跳舞、做游戏、画画等等以培养其喜欢幼儿园的积极情感。另外为了减轻孩子的焦虑,父母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下班了就来接你回家。只要孩子愿意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环境,初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在参观幼儿园的过程中,家长可有意与其他家长交谈,帮助自己的孩子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帮助孩子比较容易且愉快地融入集体。

4.做好幼儿生活准备工作

家长要有目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自理能力,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形成与幼儿园同步的作息规律。要有意识地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与自我服务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盥洗、穿、脱衣服、上厕所、叠被子等,习惯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最终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教师方面

1.充分做好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

(1)调节自己的情绪

新生入园分离焦虑考验着教师的耐心、毅力。长时间、高压力的工作,有时难免让教师产生厌烦挫败感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协调配合,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张弛有度,避免上火、焦躁。如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应尽快找到适宜的宣泄途径,以便更好地工作。

(2)做好家长工作,消除家长的入园焦虑情绪

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及生活内容,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进步。有计划的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情况,熟悉教师,从而放心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可以增加对家长的服务措施,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反映给家长;举办亲子互动活动;家长观摩活动并加强与家长的电话联系和网络上的沟通。

(3)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物质环境

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教师应精心布置活动室和设置活动角,充分体现家庭元素再现,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在活动室墙面上可以贴一些幼儿熟悉又喜

欢的卡通形象、幼儿的全家福,在各个区域投放幼儿喜爱的图书、玩具、美工工具、模拟家庭式的娃娃家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等。当孩子们踏进教室,就会被这里布置的丰富多彩、新奇、整洁的环境所吸引,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使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放松。

(4)营造温馨、关爱的精神环境

幼儿入园前教师可在报名时让家长填写有关幼儿生活规律的表格,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素养和对待幼儿教育问题所持的观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制定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策略。小班的孩子最容易得到满足,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打动孩子们的心,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幼儿能很快把对父母的依恋迁移到教师身上,从而大大减轻幼儿因离开父母而产生的分离焦虑问题。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活动可以释放幼儿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新环境不再那么恐慌。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帮助接触,让幼儿在同龄伙伴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2)利用音乐来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刚入园的孩子,不适合做安静的活动,因为在安静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想起家人,从而勾起伤心的情绪。此时教师需要多组织一些能令他们开心愉快、情绪兴奋的音乐活动,从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动作且能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模仿动作,因此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多组织些音乐模仿动作,用音乐贯穿整个情境,让孩子跟着音乐做模仿动作,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

(3)讲一些与分离相关的故事,加强分离教育

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不妨讲几个与分离相关的故事。请幼儿简单的回答故事中的内容,并组织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帮助幼儿从故事中学到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

(4)利用绘画活动,宣泄内心的压力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的发挥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让幼儿在绘画中宣泄了在新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从而缓解分离焦虑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3.针对个别幼儿制定个别解决方案

对于个别幼儿由于自身或家庭教养方式的一些因素在情绪上极度不稳定,超出了一般孩子正常的入园焦虑的表现,对此家长们也显得束手无策,格外紧张不安。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应给予了积极的关注,积极与家长沟通,给予幼儿适度帮助,使他们走出焦虑状态。

(三)家园合作

努力做好家园衔接工作,研究表明对于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题家园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强化了幼儿在遵守规则时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幼儿产生焦虑感的根源。研究幼儿入园焦虑的教育策略,家长工作决非可有可无,而应作为家园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家长应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家园衔接工作,有利于解决幼儿初入园的适应性问题。

1.加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

幼儿园应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了解家长的需求;同时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使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随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做好家长工作,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情绪。比如:家长可以通过接送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努力减少幼儿入园焦虑情况。

2.组织家长参加幼儿教育专家讲座

入学前,对家长进行适时的教育,不但消除了家长的入园焦虑情绪,也让家长了解到刚入园时孩子有心理焦虑现象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介绍一些可采取的措施,使家长不至于在孩子大哭大闹时束手无策,或采取不当的教育手段,更好地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工作。

3.召开家长会,发调查问卷表

召开家长会一方面能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了解入园的注意事项,幼儿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等,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入园准备。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常规、伙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等,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从而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可以作为教师有针对性工作的参考依据。

4.利用家园联系园地、家园联系册和家长园地加强家园共育

通过家园联系园地教师会向家长介绍每天的活动内容;一些与本周、本月教育目标相关的知识;需要家长帮助准备的活动材料等。家长能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以更好的配合教师教学活动。家园联系手册则记载了孩子一天中的情绪、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让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变化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另外设置了专门为家长服务的“家长园地”,介绍一些帮助幼儿缩短过渡期方法的有关文章,也可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开展预入园活动

幼儿园在正式开学前一周或两周的时间里,可根据小班幼儿的情况合理安排“适应期”,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到幼儿园参加班上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亲子活动,在游

戏中熟悉幼儿园熟悉老师,结识更多朋友,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逐渐熟悉幼儿园的常规要求,熟悉教师和小朋友,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地减少幼儿因环境陌生而引起的不安全感,使分离焦虑的问题自然得到缓解。

总之,新入园的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复杂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只有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家园共同合作,才能帮助幼儿尽快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幼儿在整个学前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霍艳芳.幼儿入园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当代学前教育,2009(02).

[2]于曼.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

[3]方佩英.浅谈如何使新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科技信息,2009 (28). .

[4]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文教资料,2007(29) .

[5]张银如.如何帮助新入园幼儿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现代幼教,2007(09).

[6]何海英.家庭式环境教育——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有效性研究.现代幼教, 2007(03) .

[7]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幼儿教育,2006(08) .

[8]邓秀.帮助新入园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06) .

[9]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教育科学,2003(0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