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5篇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5篇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5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曾国藩传》是我拜读的第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受颇深!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屡考而不及第!是他名门之后朝中有人?不是!在曾国藩之前曾氏家族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每日日记以反省,且把日记交付同僚、子女阅读以监督几身,道德修养近乎纯粹;就立言而言,最为近代中国之大儒,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颇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挣挫的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激荡的朝堂,至诚待天,忠恕对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跟注重“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体系,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注重人才培养,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任务,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对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人称被焚烧致死,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

然而后来左宗棠发现洪秀全之子踪迹未通过曾国藩而直接上报朝廷,朝野震怒!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

然后来左宗棠出师西北,粮草军饷均需曾国藩筹集相助,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挟私报复担心粮草不及,然实非所料,曾国藩摒弃前嫌实心办公,以德报怨,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其师!一片丹心照汗青!《曾国藩传》读后感2这周,偶然看到某位牛人推荐阅读《曾国藩传》。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12篇)《曾国藩家书》范文1000字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篇1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化启迪。

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党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成功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一个名垂青史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明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开展。

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他可以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可以忍辱负重,否那么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假设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那么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到达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

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慎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安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5篇(精选)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5篇(精选)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5篇(精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1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学问、道德、功业冠绝一时。

清史稿评论其“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一过,何其盛欤!……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品读如此这么一个人,也许会对如何走好人生路有些帮助。

要品读一个人,他自己留下的文字作品,应该是最好的资料。

世传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以家书最为世人所知。

细读家书,确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将读家书所感所思草写出来,供闲暇之时翻阅,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世间没有万事妥当的开始曾国藩并不算长的一生,无论是立功、立言、还是立德,都是非常成功的,以现在的眼光看,能算得上是顺风顺水的成功达人。

仕途一路扶摇直上,十年之间,官至礼部侍郎;奉旨办团练,一举成天下重臣,在其指挥下,迅速扑灭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为大清续命几十年,成就不世功勋;学问上,也是传世学问十三套。

如此一人,让人觉得他定是有叫人艳羡的好运长久伴随。

然而,阅读其家书,给人的感觉却是他处处不顺,时时受制于人、受制于各种制约。

步入京城之初,三年不能考中,几乎无以自立;京城做官之时,身体时时有痒,自身各种缺点毛病丛杂;仕途刚有起色,却有路遇丁忧,不得不中止仕宦之路。

办团练之初,处处受制于朝廷和地方官吏;指挥作战之初,有靖港之败,几至投水自决;统领大军之际,不但受制于兄弟部队、地方诸侯、各地豪强,还面临将士不用命,不能令出必行等诸多困境。

晚年之时,还有天津教案受辱经历。

如此等等,在家书之中,都有真切流露。

家书之上,他说下的话应该有相当大的可信度,那么他的这些略有抱怨的心路历程自述,应该都是较为真实的。

由他的这些经历,足以说明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何人,无论做何事,都不可能在万事皆已具备,一切在百分百有把握的条件下才开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第1篇】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

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在治军用人方面,他主张以礼治军,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更是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读《曾国藩家书》,必定会被书中浓厚的亲情所感染,曾国藩不负“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誉,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这样浓厚的亲情尤显可贵。

有多久没静下来写一封书信了?有多久没陪父母好好说说话了?有多久没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华浮世,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可通过读《曾国藩家书》,我从曾公身上学到不少可贵的品质,最可贵的即是孝悌。

给父母打个电话,为父母买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质与情感方面尽可能满足父母,父母事无小事,其实无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们爱我们一样爱他们,已是足矣。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精选1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1在书店中,这本书往往被附上“成功学”、“人生哲理”等标签,或者说我们对曾国藩本人也是这种感觉,但这本书的重点更多在于“家书”二字,以日常为主,记录了曾国藩与父母、兄弟、子女日常点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不乏治军从政之道。

透过这些平实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洁”一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就文风而言,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居高临下的傲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语,而只是一位知识渊博、深谙处事之道的长者的人生体悟。

当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内容并不是直接浮现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中领悟。

《曾国藩家书》强调勤劳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是曾氏齐家的价值准则。

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有限,不能不强调勤俭。

曾国藩出身于贫寒农家,即使为官后没有忘记儿时生活的艰辛和勤俭的必要。

咸丰六年九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从更直接的来说,即使曾国藩的官阶已经很高,但他仍经常回家告诉家人要勤俭、要养猪养鱼等等,只要做好这几件事情,就算家里没有人做官,也能过得很好。

对于曾国藩的勤俭主张,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济层面理解,还要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领悟。

俭以养德,勤俭能调补心态,培养品德,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是君子所为,是孝悌要义,更是保家之道。

《曾国藩家书》强调持之以恒的“恒”,这是曾国藩约束自己的做事准则。

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其事,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第一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这个春节,闲来无事,读了本自传《曾国藩传》,读完这本书后,我将曾国藩的人生划分三个阶段。

1.少年求学求功名时代-嘉庆-道光天资不聪慧,家境不殷实;但是受到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的影响,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性格,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坚持去做2.青年京官时代-道光-咸丰做官不为钱财,两袖清风,所以过的非常拮据,特别是在京都,俸禄微薄但开支大,加上每逢红白事各路官员都礼尚往来,更加剧了生活的窘境。

而他的性格耿直,当时得罪了很多同事,雪上加霜。

辛亏他老师穆彰阿欣赏他,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加上他同窗好友的帮助,时来运转十年七迁,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并没啥用,不贪污的他生活依旧拮据。

之后因丧母回家守孝,结束了京都官场生活。

3.壮年+老年战场时代-咸丰-同治太平天国起义,临危受命;在湖南招募雇佣兵,成立湘军;建立造船厂,筹建湘军水师。

由于是汉人,并且是个空降官,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人,在当地非常不受待见,所以回老家,靠着家乡的名气声望,加上亲兄弟帮忙,艰难的完成了初期湘军招募以及水师的组建。

因为吃过耿直的亏,使自己被孤立多次险些丧命,反思后一改之前耿直性格,处事圆融谨慎。

官场关系有所改善,在兄弟好友支持下,打败太平军队,保得晚清疆土。

后又协助镇压东西捻军**,功成名就。

封为汉人百官之首,走向人生巅峰。

晚年天津教案事件,替朝廷背黑锅,当然也有他自身因素,导致悲伤卖国的千古骂名。

最后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享年61岁。

感想: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坎坷崎岖,其中对他有深远影响的有他的老师穆彰阿,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祖父曾玉屏。

每在他遇绝境之时总有贵人帮助,可以说比较幸运吧。

但是呢,从他的履历上来看,只要是他亲自领兵打仗,就没有胜利过,而根据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来进行的战斗,读后感m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可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那样。

读曾国藩传有感的范文1000字5篇

读曾国藩传有感的范文1000字5篇

读曾国藩传有感的范文1000字5篇每一本传记书籍需要我们善于发现人物的成长经历,从中找出自己的感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读曾国藩传有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曾国藩传有感范文篇1读史可以正言行,可以明志理,可以知兴替。

一部《曾国藩》,不仅是曾氏家族兴起的历史,亦是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亦是太平军灭亡的历史,亦是中国封建社会兴起洋务的历史。

一百三十万字,不仅是曾国藩一生的记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描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礼教的展示,也是一场关于忠与义的讨论!有这样一句话,叫“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中国有多少包括毛泽东、蒋介石在内的政治家、政客都把《曾国藩》作为官场的圣经啊!同时也把曾国藩本人当作中国官场的教父!的确,从一个普通的湘乡子弟,走到官居一品的大学士,曾国藩是一个仕途上的成功者,他的挺,他的忠,他的严,他的谨,也的确为中国封建社会官僚之极,也正因此他才能坐到中国封建官位之极!但是,通读《曾国藩》之后,我觉得,与其说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不如说他是中国文人之楷模!此话题暂且停住,先回顾一下曾国藩的一生,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应算得上三朝忠臣、重臣了。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主要功绩应是灭太平军、兴办洋务两件。

几进几出,几起几落,曾国藩由翰林到湘军统帅,从当初的几千湘勇发展到后来有强大水师的十万湘军,转战湘、皖、川、鄂、苏数省,终将已建国立都的太平军剿灭。

受命于临危,武将改于文职,十七年的军旅生涯是曾国藩封侯拜相的主要功绩。

于封建制度下倡师夷,于传统观念中办洋务,无疑,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兴办洋务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封建中国打开国门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能意识到封建中国的落后,闭关锁国的弊端以及西方科技的先进,能够意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并付之于行动,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进士,从小接受孔孟思想教育的清朝大学士,是难能可贵的,这无疑是曾国藩的又一大功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这个春节,闲来无事,读了本自传《曾国藩传》,读完这本书后,我将曾国藩的人生划分三个阶段。

1.少年求学求功名时代-嘉庆-道光
天资不聪慧,家境不殷实;
但是受到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的影响,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性格,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坚持去做
2.青年京官时代-道光-咸丰
做官不为钱财,两袖清风,所以过的非常拮据,特别是在京都,俸禄微薄但开支大,加上每逢红白事各路官员都礼尚往来,更加剧了生活的窘境。

而他的性格耿直,当时得罪了很多同事,雪上加霜。

辛亏他老师穆彰阿欣赏他,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加上他同窗好友的帮助,时来运转十年七迁,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并没啥用,不贪污的他生活依旧拮据。

之后因丧母回家守孝,结束了京都官场生活。

3.壮年+老年战场时代-咸丰-同治
太平天国起义,临危受命;
在湖南招募雇佣兵,成立湘军;
建立造船厂,筹建湘军水师。

由于是汉人,并且是个空降官,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人,在当地非常不受待见,所以回老家,靠着家乡的名气声望,加上亲兄弟帮忙,艰难的完成了初期湘军招募以及水师的组建。

因为吃过耿直的亏,使自己被孤立多次险些丧命,反思后一改之前耿直性格,处事圆融谨慎。

官场关系有所改善,在兄弟好友支持下,打败太平军队,保得晚清疆土。

后又协助镇压东西捻军暴乱,功成名就。

封为汉人百官之首,走向人生巅峰。

晚年天津教案事件,替朝廷背黑锅,当然也有他自身因素,导致悲伤卖国的千古骂名。

最后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
享年61岁。

感想: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坎坷崎岖,其中对他有深远影响的有他的老师穆彰阿,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祖父曾玉屏。

每在他遇绝境之时总有贵人帮助,可以说比较幸运吧。

但是呢,从他的履历上来看,只要是他亲自领兵打仗,就没有胜利过,而根据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来进行的战斗,读后感m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可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那样。

所以曾国藩应该是个合格的帅才,有超前的大局观。

特别是在面镇压起义军的同时,他主张对外的师夷治夷,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在国内建设兵工厂,生产洋枪洋炮轮船,全力支持送学生远洋留学。

因为看清国内外局势,所以才知道想要挽救大清王朝,必须改革走出去,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成大事者。

就像后人评论所说,没有曾国藩,清朝会提前50年灭亡。

但是读完书后,有个疑问,其实曾国藩智商不高,从他科考情况可以看出;
情商也不高,不然不会老得罪人,他的宿敌左宗棠跟他的关系也很僵;
就这么个双商都不高的人,怎么学来的大局观?要说读书学来的,我想比他读的多,读的快比他多很多。

难道是他的阅历丰富?文中提到每到他经历劫难之后,他总是会找个清静的地方思考总结,也许吧,咱们可以试试看
文字飞扬,有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