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pptx

合集下载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第一章绪论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外源化学物:不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通过一定途径与人体接触并从环境中进入人体。

3.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非人类生物个体和群体以及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4.环境易答基因(环境易感基因):人类的某些基因对环境因子具有特定的反应,这些反应影响着人体对有害环境因子(特别是环境化学物)的易感性。

5.人群调查: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毒理作用的预测或假设,选用适当的观察指标,对接触该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生物转运: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物转运。

2.生物转化(代谢转化):环境化学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

3.ADME: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4.许多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呈离子状态时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容易。

解离度越大,越难通过。

体液的pH可影响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度。

5.吸收(1)经消化管吸收①有机酸主要在胃内被吸收,有机碱主要在小肠内吸收②消化管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消化管中的多种酶类和菌丛,可使某些化学物转化成新的化学物而改变其毒性;胃肠道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排空时间及蠕动状态都会影响消化管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环境化学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

(2)经呼吸道吸收颗粒物的吸收主要受颗粒大小的影响。

颗粒物直径大于10m者,因重力作用迅速沉降,被吸入后因惯性碰撞而大部分沉积在上呼吸道;直径5~10m者因沉降作用而大部分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直径为1~5m者可随气流到达呼吸道深部,并有部分到达肺泡;颗粒直径小于1m 者,可在肺泡内扩散而沉积下来。

《健康风险评价》PPT课件

《健康风险评价》PPT课件
上的污染物浓度,mg/kg;PC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mg/m3;IR为吸收速率,m3/h;RF为颗粒物可吸入率;EL 为暴露时间,h/day;AF为吸入率,暂时代替值为1;ED为 持续暴露时限,days;BW为体重,kg;TL为平均寿命, days。
3.2 暴露、剂量和风险的关系
暴露与剂量信息经常通过暴露-
健康风险评价首先是从致癌物的风险评价开始的,因 此,癌风险评价是研究最多、程序相对成熟的风险评价 方法。
除癌风险以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等风险评价程序也相继建立。
1.2 健康风险评价的技术框架
由于各国制定的危险 管理法律规定不同,所以 不同国家采用的健康风 险评价方法有一定差别。 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 从1993年起召开了多次 会议,最后达成:危害识 别、暴露评价、剂量— 效应评价、风险表征作 为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 框架。
4.3 外推模型
目前在健康风险评价中,基本上还是采用毒理学传统的剂量-效应关系外推模型, 即在从动物向人外推时,采用体重、体表面积外推法或采用安全系数法。从高剂量向 低剂量外推时,可选用的模型有威布尔模型、一次打击模型、多次打击模型、对阶 段模型、生物药代动力学模型等。
(1)威布尔模型
p(d ) 1 ed m
个人监测可以在 受试者日常活动中利用 便携式呼吸采样器采集 周围的空气样品,也可 以检测食物和水。
生物监测是对血 液、尿、唾液、呼出的 空气、皮肤、头发等样 品进行分析,生物监测 关键是识别生物标志物, 利用生物标志物的敏感 性,对暴露效应进行评 价。
生物标志物分为 暴露标志物和健康效应 标志物。
3.4.2暴露评价的方法
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暴露评价中需要采用不 同的方法:间接法、直接法、模型法。这些评 价方法虽各自独立,但要相互结合才能得到较 好的评价结果。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三)实际安全剂量
•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暴露剂量称为
实际安全剂量 ( VSD) 。
•例如, 在终生致癌试验中, 引起肿瘤发生率
接近或相当于可接受的危险度的化学物剂量 即可作为这种化学物致癌作用的实际安全剂 量。
(四)安全性评价
•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
群效应的观察, 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
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初步的估计并确定其急性
毒作用特征
为急性毒性定级、 进一步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毒
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2、第二阶段 (致突变试验) 对受试物的潜在遗传危害性进行评价并预测其 致癌性。
3、第三阶段 (亚慢性毒性试验、 致畸试验、 生
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亚慢性:了解较长期反复染毒受试化学物后对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 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
一、基本概念 (一)安全 •某种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 对机体不产生任何损害 (包括急性毒性、 慢性
毒性以及致癌、 致畸等远期或潜在危害) 。
(二)安全性 •一个相对的概念, 指化学物在一定的暴露下无 危险或危险度很低, 其危险度可被社会所接受。
业暴露人群的健康体检记录以及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
结果等。
人体资料对于评价化学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最直
接和可靠的依据。
第二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目的及意义
1、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的目的及意义
预计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类型及其特征;பைடு நூலகம் 估计这些健康效应发生的概率; 提出环境中有毒物的可接受浓度建议; 提出针对性预防保健重点。
对发病率很低的疾病,需调查大样本的人群 很难找到理想的反映不同污染水平的暴露现场; 有些新化合物尚未投入市场,无流行病学资料;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环境、化学物质、食品或其他曝露源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

以下是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
1.危险物质识别:确定评价的对象,可能是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生物体、食品等。

对于化学物质,这可能涉及到已知的有毒物质或潜在的危害物质。

2.暴露评估:评估人群接触危险物质的途径和水平。

这包括了空气、水、土壤、食物等多个途径。

考虑个体的生活方式、职业暴露和特定人群的敏感性。

3.毒理学评价:确定危险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毒性、剂量-响应关系等。

这可能包括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数据、毒理学研究等。

4.剂量-响应关系:评估不同剂量的危险物质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程度。

确定剂量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包括阈值和非阈值效应。

5.风险特征:了解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是否更容易受到危害,以及存在潜在的群体差异。

6.风险标准和法规:将评估结果与相关的风险标准和法规进行比较。

这可能包括国家或国际标准、健康基准值等。

7.不确定性评估:评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包括数据缺失、模型的局限性、参数不确定性等。

这有助于确定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8.卫生风险评估:将暴露评估和毒理学评价整合,进行卫生风险评估,即评估暴露与危险物质可能导致的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9.风险管理建议:基于评估的结果,提供关于如何减少或消除暴露、管理潜在危险的建议。

这可能包括政策制定、监管建议、个人行为建议等。

环境风险评价ppt课件

环境风险评价ppt课件
• 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 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 的化学、物理或毒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 中毒的危险。
• 功能单元:指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 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 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 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 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的地方。
•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着火罐的 消防冷却水供水强度为0.8L/s·m,供水范围按罐 周全长计;邻近罐的消防冷却水供水强度为 0.2L/s·m,供水范围按罐周全长计。
• 围堰可利用的储水容积=围堰容积-最大储罐容 积
•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房、仓库以体积 计消防用水量,液体储罐以罐周长、罐壁表面积 计消防用水量,不同场所规定不同火灾延续时间。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专题讲座
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 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 预测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 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 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 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 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 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 施。
于生产设备集中布置、厂房 建筑相互贯通,导致火灾发生后,火势向立体性 火灾方向发展,增加扑灭的难度。
• (4)爆炸导致燃烧,燃烧中引发爆炸。
12
化学品爆炸特点
• (1)爆炸的突发性强。 • (2)爆炸发生后的连续性大,由于生产设备
密集布置,相互贯通,发生火灾或爆炸后极 易引发连续性爆炸事故。 • (3)系统性爆炸危险性大,由于工艺过程中 各种设备或装置相互关联,某一设备或装置 爆炸,会迅速波及到相邻设备乃至整个生产 系统。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暴露特征评价必需的内容包括:
①毒物的商品名、通用名、别名;
②化学名称和化学结构式; ③释放时/后产生的其它物质; ④在所有地点有无燃烧或爆炸的危害; ⑤ 环境残存期内,该物质在所有地点的各种介质内的 浓度; ⑥在所有暴露地点的人口分布; ⑦每个人暴露的浓度和持续时间。(特别注意了解暴露 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与毒性效应的潜伏期有很 大的关系。)
包括多方面整体及体外定量研究资料。
(2)选择关键研究和关键效应
①关键研究必需具备的条件
•有准确有效的定量化剂量—反应资料,量组 间距不应过大。剂量谱带应在合理范围内尽可 能宽广。
•实验研究组应与危险人群组在各方面尽可能 相匹配。匹配度愈高,评价结果愈准确。
②关键研究选择的优先顺序
•首选流行病学研究资料 •动物实验资料
③环境化学特征 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
②动物代谢
③生物蓄积的潜力 ④植物从土壤中的吸收
(4 )来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地点 可以知道的排放速率 污染物的来源、产生、使用、消失/处理和环境释 放。
(5)暴露途径分析
说明污染物如何从污染源到暴露人群或对 象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去向,说明所有可
(3)体外试验
包括微生物、植物、非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 细胞和离体器官等各种层次的非整体的动物试验。 作为判断对机体有无致癌、致突变可能性的辅助
资料。
(4)化学分子结构比较
将待评化合物与已知毒性物质进行分子结构比较,
根据构—效关系理论,初步判断其可能毒性。
(5)主要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对发病率很低的疾病,需调查大样本的人群 很难找到理想的反映不同污染水平的暴露现场; 有些新化合物尚未投入市场,无流行病学资料;

健康危险度的评价

健康危险度的评价

0.07 0.11 0.01 n.c. 0.02 0.21
7.62 2.89 0.03 0.11 0.05 10.69
2.65 0.08 3.63 08 1.14 7.58
10.34 3.08 3.67 0.19 1.21 18.48
0.09 0.01 0.01 n.c. 0.01 0.12
4.10 0.99 0.01 0.13 0.03 5.27
Drinking water
Water sources 24
Paddy soil
Ingesti on
Human exposur e to heavy metals
Risk assessment
Rice
Change of water sources reduced non-cancer and cancer risks from ingestion of soil and rice
主界面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退 出

经三种途径的致癌日均摄入量依次均为经口摄 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各重金属的非致癌和 致癌日均摄入量依次为Pb>As>Cr>Cd
主界面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退 出

该村土壤中重金属对儿童所致健康危害的 年总风险值为2.17×10-6/年,在US EPA 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内,但已存在一定 的健康风险。
主界面 | 上一页 | 下一页 | 退 出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以改水为例
实例
Change of water sources reduces health risks from heavy metals via ingestion of water, soil, and rice in a riverine area, South China

环境健康安全风险评估

环境健康安全风险评估
• Personnel • Equipment • Property • Environment
5
Risk Assessment - Definitions
Risk – a combination of the likelihood (probability) and consequences (severity) of a specified hazardous event occurring
9. Contact with Electricity 10. Vehicle Accident 11. Process or Production Upset 12.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13. Ergonomics (VDUs) 14. Other (Specify)
Communication of the hazards to employees – Training, Certification, Safe Working Procedure
Every workplace, including factories, should conduct risk assessments for all routine and non-routine work undertaken.
of reportable quantity, causing major public concern, possible offsite health risk
Major (Score of 4) a hazard that could realistically result in:
• A single fatality or major injury • Property or equipment damage 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这两项试验常结合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 的在于确定化学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并综合上 述试验的结果对受试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进而 提出人体安全的摄入量水平。
致癌试验用于确定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致癌 性。
(三)安全性评价试验的选用原则
卫生部颁布的《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中对安全性评价 试验的选择原则做了如下规定: ① 受试样品的染毒途径应与人体可能接触的途径一致。 ② 对有可能与皮肤或眼睛接触的化学品,应进行皮肤或眼刺
4. 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
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群效应的观 察,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进而提出在通 常的暴露条件下该物质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及安全接触限 量。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确保该化学物在生产和使用中产 生最大效益,同时将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降至 最低。
1.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主要根据人体可能的暴露途径,选择经口、经皮 、经呼吸道的染毒途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获得LD50 或LC50。
农药等有可能与皮肤或眼接触的化学物进行皮 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的化学物还应进行吸入刺激 阈浓度试验。
2. 第二阶段(致突变试验)
英国在2009年10月的一项研究 报告指出,英国妇女是欧洲各
国使用化妆品最多的,平均每
天使用12种化妆品,所含化学 物质至少175种,平均每人每年 透过皮肤或嘴部吸收的化学物
质大约2.25Kg。
美国草本协会认为,超过60% 的护肤原料会透过皮肤表层进 入体内,换而言之,若化妆品 含毒性或是合成原料,便会加 重心、肝、肾等排毒器官的负 担,从而危害健康。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一)准备工作 (二)安全性评价的程序 (三)安全性评价试验的选用原则 (四)安全性评价结果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准备工作
1. 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 受试物的化学结构 ➢ 组成成分和杂质 ➢ 理化性质 ➢ 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 原料和中间体
2. 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天然”化妆品真的安全吗?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2013-04-08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 评价
一、基本概念
1.安全(safe) 指某种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
机体不产生任何损害,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 癌、致畸等远期或潜在危害。
2.安全性(safety) 指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接触某种水平的
激性试验;如化学品的pH≤2或≥11,则不必进行皮肤和粘 膜的刺激试验,并认为其对皮肤和眼有腐蚀作用。 ③ 对有可能与皮肤反复接触的化学品,应进行皮肤致敏试验 ④ 我国首创或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生产的化学品,原则 上需进行4个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⑤ 生产国外已批准生产应用的化学品,可先进行第一阶 段和两项致突变试验。如试验结果与国外同类化学品 一致,可不继续进行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试验。
化学毒物不引起机体出现任何有害效应的概率。 一种相对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暴露下无危险或危险
度很低,其危险度可被社会所接受。
3.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VSD)
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暴露剂量称为实际安全剂量 (virtual safe dose,VSD)。例如在终生致癌试验中,引起 肿瘤发生率接近或相当于可接受的危险度的化学物剂量即 可作为这种化学物致癌作用的实际安全剂量。
➢ 最好采用纯系动物或内部杂交动物和第一代杂交动物进 行实验。
(二)安全性评价的程序
安全性评价首先是对化学物进行毒性鉴定,通过一系列 的毒理学试验测试该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作用包括特殊毒 性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该化学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我国对化学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通常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 急性毒性试验 ➢ 致突变试验 ➢ 亚慢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代谢试验 ➢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第六章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 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三、国内外的化学物安全性评价法规
第二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概述 二、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 三、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新课题
引言
化学物数量:超过1000万种 投入生产和使用:约10万种 每年近千种新化学物质投入生产和使用
3.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生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要求进行90天,用于了解较 长期反复染毒受试化学物后对动物的毒作用性质和靶 器官,评估对人体健康可能引起的潜在危害,估计最 大无作用剂量,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设计 提供参考依据。
致畸试验用于确定受试物的胚胎毒作用以及对胎 仔的致畸作用。生殖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两代,以判断 受试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代谢试验是了解化学物在 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特点,有无蓄积性以及毒作 用的可能靶器官和组织。
以前不要做什么试验,好东西上市。 青霉素上市好,磺胺上市好! 反应停上市坏了!
反应停 thalidomide
港媒爆霸王 含致癌物 企业受冲击 亏5.5亿
倩碧、欧莱雅等化妆品在加拿大被检出含6 种毒物
调查:23%美白祛斑化妆品汞超标 最高超国标4万倍
隐形杀手——汽车香水
美底特律为防香水污染 禁 止上班族喷香水
一般包括:
①原核细胞基因突变实验,如Ames试验或大肠杆菌试验或 枯草杆菌试验;
②真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如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 体畸变分析;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可在DNA修复合成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和体外细胞转 化等试验中再选两项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
染色体畸变试验
微核试验结果
包括使用方式及人体接触途径、用途及使用范围、使 用量,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群健 康效益等。
3. 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行试验
➢ 一般来说,用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受试物应采用工业 品或市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以反映人体实际接触 的情况。
4. 选择实验动物的要求
➢ 动物的种类对受试物的代谢方式应尽可能于人类相近。 如哺乳动物大鼠、小鼠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