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

合集下载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作者:院继恒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9期内容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表意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凝练概括。

汉字从发明到现在,从甲骨文到楷书,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一起延续,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汉字历史文化活化石汉字来源于生活,基于生产的需要而创造。

中华民族创造汉字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自身的思维特点,字和思维相融合,字和生活相关联,字可以是所代表含义的直观体现。

汉字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楔形文字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字,后两种已经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只能在博物馆一览真容,只有汉字顽强生存下来,并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主要的原因就是汉字是适应汉语特点的文字系统。

历史悠久的汉字,保存了我们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形音义之间本来存在一定的理据,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透过汉字的构造我们常常可以阅读古代有关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信息,成为一种可直接“研磨”的“活化石”文字。

著名学者于丹认为:“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易﹒贲﹒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天道自然,人文是社会人伦。

治国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来掌握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了解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让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其辞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意思是,有头脑的人治理天下,会先用文德教化天下,再用武力征服,如果仅仅动用武力征服天下的,国民会信服。

先用文德感化,但是却也改变不了,就可以诛罚他。

当代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简析

当代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简析

当代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简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承诺书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

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

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名:__门凤超____ 日期:___2008年10月12日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书教务处制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教务处制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目录目录前言 (2)一汉字规范化及其必要性(一) 规范汉字及汉字规范化 (3)(二) 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性 (3)二汉字使用的不规范现象(一) 重新涌现出大量的繁体字 (5)(二)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 (5)(三)错别字现象泛滥 (6)三汉字使用中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国际化心理”的误导盲目地接受繁体字 (6)(二)广播传媒媒体的误导 (6)(三)历史的原因 (7)(四)教育的缺陷 (7)(五)国人政策观念淡薄政府职能部门督促、检查、执法不够 (7)四汉字使用中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影响(一)影响国家安定民族团结 (9)(二)影响国家外交形象 (9)(三)影响经济发展 (10)(四)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10)(五)影响艺术发展 (10)(六)影响中文信息处理 (11)五解决途径(一)理论方法 (12)(二)具体措施 (13)1 正确地对汉字进行简化 (13)2 整理异体字 (13)3 恰当地使用繁体字 (13)4 避免书写错别字 (14)结语 (14)主要参考文献 (15)摘要当代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简析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系统符号,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有什么作用

汉字有什么作用

汉字有什么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字的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汉字的几个主要作用:
1. 记录语言:汉字是汉族语言的符号系统,通过汉字可以记录和表达出各种语言信息。

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工具,通过其特殊的形状和结构,可以准确地传递语言的含义和表达。

2. 传承文化:汉字是中国乃至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汉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3. 促进交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系统,通过其在汉语使用者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汉字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的桥梁,也是推动文化、经济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4. 增进认知:汉字通过图案的形式,可以帮助人们记忆事物、认知概念和理解意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汉字,可以开启人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提升智力和审美素养。

总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沟通交流,传承文化,拓展认知。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高秘101 李明 071011212汉宇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唯一的表意文字,也是维系中国人的强有力的文化纽带和标志。

如何评价汉字,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间题。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自古就存在。

说它现实,是因为它与我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等诸多方面有着或深浅、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在汉字发展的这几千年里,汉字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呢?一、汉字的产生从现在已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汉字大约产生在四五干年或五六千年以前,当时中国处于私有制已经产生,奴隶社会正在形成的时期。

山东大汉口文化遗址出上陶器上有四个刻号,这些刻号专家们一般都认为是原始汉字,虽然尚缺乏它们在记录汉语的更有力的证据。

汉字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

尽管汉语方言歧异纷呈,可使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商周的古文字还是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依然能读得懂。

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语言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语言也有它的缺点。

从空间上说,甲地人的语言,乙地的人听不到;从时间上看,古人的语言,后人也无法听到。

人类社会发展到必须把人们说出来的话、把人类的有声语言记录下来传给异地,留给异时和后代的时候,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

汉字的起源出现,给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辉煌和光明,创造了光耀千古的灿烂文化。

世界上其他一些与汉字同属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例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随同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字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消亡了;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也只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唯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以其非凡卓越的生命力,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绵延六千年而生生不息,把从远古以来的丰富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记载传承到今天,而且仍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发展下去。

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

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

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800字(精选10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800字(精选10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篇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必说物质上的四大发明,也不必说思想上的百宗争鸣舞动的符号——汉字,就让中国文化永烁光辉。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

有了它,中华的文化才得已延续。

从仓颉造字到商代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箓书、隶书、楷书……,汉字在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断也演变,同时也记录着历史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知道了华夏族的祖先是炎黄二帝;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知道了繁荣一时的隋朝。

就有了它,我们才了解了祖先的生活,探索中华文化的发展。

了解古人的思想汲取先人的精华。

在汉字不断演变的同时,它传递的早已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人类种种美妙的感情。

于是,形象鲜活的汉字带着人类的情感跳出人们的脑海,像一个个乐符,组成了一篇篇美文。

一卷卷古书,一本本著作。

于是,《史记》、《诗经》这些美妙的乐章便纷纷出现。

看这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古诗,一句句,一行行,读读来朗朗上口,读起来意味深长,读起来获益匪浅,读起来荡气回肠。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唯有它能发展成为一门书法艺术,在各位书法家的笔下,神奇的汉字更是魅力四射:看这一个个字,抑扬顿挫,龙飞凤舞。

容不得羁绊,容不得束缚。

骤去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炎黄子孙对汉字的感情是无法形容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一种由衷的热爱。

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字,传承自己的文化,让汉字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永烁光辉!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高中作文篇2打开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文化奇迹,从先秦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到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隋唐五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宋代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直到近现代,中华文化延续不绝,广产精品。

电大《汉语基础》(本科补修)网上形考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汉语基础》(本科补修)网上形考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汉语基础》(本科补修)网上形考模拟试题一及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汉语基础(补修)》网上形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电大《汉语基础》(本科补修)网上形考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下列有关复句的表述,(D)不正确。

A、转折复句正句和偏句的关系是转折关系B、让步复句正句和偏句的关系是转折关系C、转折复句正句和偏句的内容已经实现或已是现实D、让步复句正句和偏句的内容已经实现或已是现实2.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B)。

A、把宾语当作什么B、认为宾语怎么样C、使宾语怎么样D、使宾语成为什么3.“失期,法皆斩。

”句中的“法”是(D)。

A、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法令B、名词用作主语,表示法令C、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按照法令D、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按照法令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所说的“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是对(D)字下的定义。

A、象形B、形声C、指事D、会意5.从结构关系的角度看,“小二黑的漂亮”属于(C)。

A、主谓词组B、动词性词组C、偏正词组D、名词性词组6.“时已过午,奴仆适至。

” 正确的译文是(D)。

A、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奴仆适赶到了B、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奴仆适刚好赶到C、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奴仆才赶到D、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奴仆刚好赶到7.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A)是形声字。

A、赶妈想视B、赵看部路C、汉地使拴D、庙春鸡叹8.“仓府两实,国强。

”正确的译文是(A)。

A、粮仓和府库都充实,国家就强大B、仓库和政府都充实,国家就强大C、粮仓和政府都充实,国家就强大D、粮仓和府库都充实,疆域会扩大9.“天行有常”中“常”的意思是(A)。

A、规律B、常常C、长D、往往10.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B)。

A、房舍ShēB、解xiè数C、封禅chánD、行xíng伍11.下列各种说法,(C)是正确的。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毕业论文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毕业论文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审委员会意见:盖章:年月日单位职称 1论文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沿用多年的语言文字符号,她的点点滴滴无不承载着中华文化:她的形成,她的发展,她的成熟。

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方向。

那么从这些途径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征。

(本栏由论文作者填写)2从汉字看中国文化内容提要: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沿用多年的语言文字符号,她的点点滴滴无不承载着中华文化:她的形成,她的发展,她的成熟。

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方向。

那么从这些途径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一.汉字的形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汉族人民用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虽然对汉字产生的确凿年代还难以确立,但从文献记载与出土的文物来考察,至少在夏商之际文字就产生了。

对于汉字的产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仓颉造字”。

这一传说在传世文献《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等古籍里,可见这一传说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广泛流传。

到了东汉许慎为《说文解字》写序时,他将《周易·系辞传》中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说法和仓颉造字说糅合在一起,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百工以瞋,万品以察”。

《淮南子·本经训》中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

便形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3虽然对于“仓颉造字”这一说法,古时就有人不赞成,到了现代怀疑者更多。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指出:“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只有透彻了解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源远文化。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一种语言,其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熟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汉语是世界上的语言中孤立语的一个代表,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语言之一,使用的人口多,范围广,历史悠久。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而汉语是汉民族长期使用的语言,是我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

1 汉语及其特点汉语即中文、汉文,属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

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

在全球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具有以下三种特点:1.1语音特点汉语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每一个音节都是由声母和韵母加声调组的,如“农(nong)业(ye)技(ji)术(shu)推(tui)广(guang)”这几个字中n、y、j、sh、t、g是声母,ong、e、i、u、ui、uang是韵母,再添上阴平、阳平、上、去四个声调后成为单音节。

声调,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各种形状,汉语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除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

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虫子”、“蒜头”。

因此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

如“鸡”与“饥”同音又同声,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

尽管汉语方言歧异纷呈,可使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商周的古文字还是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依然能读得懂。

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全民族的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的统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指出:“中国的这种统一”,“是由语言加固的,不是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