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中文版
巴菲特演讲精华录

巴菲特语录如果你不能马上足够了解所作的生意,即使你花上一二个月,情况也不见得会有多少改观.你必须对你可能了解的和不能了解的有个切身体会,你必须对你的能力范围有个准确的认知.范围的大小无关大局,重要的是那个范围里的东西.哪怕在那个范围里只有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里的30个公司,只要有那30家,你就没问题.你所做的就应当是深入了解这30家公司的业务,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东西.不要做低回报率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如果你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的话,你的结果也一定会糟糕,即使你的买入价很便宜.如果你在一桩好生意里,即使你开始多付了一点额外的成本,如果你做的足够久的话,你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我现在从日本没发现什么好生意.也可能日本的文化会作某些改变,比如他们的管理层可能会对公司股票的责任多一些,这样回报率会高些.但目前来看,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低回报率的公司,即使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说来也令人惊奇,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完善巨大的市场却不能产生一些优秀的高回报的公司.日本的优秀只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而不是涌现一些优质的公司.我们在某些关键之处存在着盲点,因为我们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说的,破产的多是两类人:一是一窍不通者;一是学富五车者.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幸运的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我还看得懂.所以,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容易理解,经济上行得通,诚实,能干的管理层.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基本上来讲,我只会买那些,即使纽约证交所从明天起关门五年,我也很乐于拥有的股票.如果我买个农场,即使五年内我不知道它的价格,但只要农场运转正常,我就高兴.如果我买个公寓群,只要它们能租出去,带来预计的回报,我也一样高兴.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正如格拉姆所说的,你要买的是企业的一部分生意.这是格拉姆教给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你买的不是股票,你买的是一部分企业生意.企业好,你的投资就好,只要你的买入价格不是太离谱.这就是投资的精髓所在.你要买你看得懂的生意,你买了农场,是因为你懂农场的经营.就是这么简单.你买的不是那整日里上下起伏的股票标记,你买的是公司的一部分生意.自从我开始这么来考虑问题后,所以一切都豁然开朗.就这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东西和价格是没关系的,或者说,不是以价格为导向的.这就像迪斯尼.迪斯尼在全世界卖的是或美元的家庭影像制品.人们,更具体的说,那些当妈妈的对迪斯尼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座的每个人在心中对迪斯尼都有着一些情愫.如果我说环球影视,它不会唤起你心中的那种特殊情愫;我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迪斯尼就不同.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如此.当你的年纪变老的时候,那些迪斯尼的影像制品,你可以放心让小孩子每天在一边看几个小时.你知道,一个这样的影片,小孩子会看上20遍.当你去音像店时,你会坐在那儿,把十几种片子都看上一遍,然后决定你的孩子会喜欢哪一部这种可能性很小.别的牌子卖,而迪斯尼的卖,你知道买迪斯尼的不会错,所以你就买了.在某些你没有时间的事情上,你不一定非要做高质量的决定.而作为迪斯尼而言,就可以因此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多得多的影片.在我早年的时候,我做了大量功课来熟悉生意上的事情.我们走出去,采取所谓‘抹黄油’的方式,去与企业的用户谈,与企业以前的雇员谈,与企业的供应商谈,我们能找到的每一个人.每次我看到业界的专业人员,举例来说,我对采煤业有兴趣,我会遍访每一家采煤公司,问每一位CEO,“如果要在业界买一家公司,你认为我该买哪一家为什么”如果你把这些片段的信息串起来,你会学到很多业界的信息.当你问到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会得到非常相似的答案.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那么你首先要解决的竞争对手是谁为什么通过这种手段,你很快会发现谁是业界最好的企业.做投资的好处是你不用学习日新月异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你愿意那么去做,就另当别论了.四十年前你了解的口香糖的生意,现如今依旧适用,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你看对了生意模式,你就会赚很多钱.切入点的时机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如果我拥有的是一个绝佳的生意,我丝毫不会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它对未来一年的影响等等而担忧.当然,在过去的某些个时间段,政府施加了价格管制政策.企业因而不能涨价,即使最好的企业有时也会受影响,我们的See’s Candy糖果不能在12月26日涨价.但是,管制该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它绝不会把一个杰出的企业蜕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永远实施管制政策的.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会准确到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假设我们都被仍在了一个荒岛上,谁都走不出来,那么在那个岛上,最有价值的人一定是稻谷收获最多的人.如果我说,我能分配资金,估计不会获得格外尊敬.我是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了合适的地方.盖茨说如果我出生在几百万年前,权当了那些野兽的鱼肉耳.我跑不快,又不会爬树,我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说,出生在当代是你的幸运.我确实是幸运的.我真的非常幸运,所以,我盼着我还能继续幸运下去.如果我幸运的话,那个小球游戏给我带来的只有珍惜,做一些我一生都喜欢做的事情,并和那些我欣赏的人交朋友.我只同那些我欣赏的人做生意.如果同一个令我反胃的人合作能让我赚一个亿,那么我宁愿不做.这就如同为了金钱而结成的婚姻一般,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很荒唐,更何况我已经富有了.我是不会为了金钱而成婚的.所以,如果我有机会重新来过的话我可能还会去做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情,当然,购买USAir除外.在我最看好的生意中,我只拥有一半左右.我自己就没有去做所谓的投资多元化.许多我所知晓的、做的不错的人都没有多元化他们的投资.保持持续增长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也是唯一衡量我们公司价值的标尺.公司总部的大小等等都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价值.Berkshire有4万5千名雇员,但在总部只有12人和3千5百平方英尺即:300多平米的办公室.这一点我们不打算改变.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生意.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生意.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我们在购买企业时从来不预先定下一个目标价.比如,如果我们的买入价是30,当股价到达40,50,60,或100时,我们就卖,诸如此类.我们不再如此的行事.当我们花2500万买私有公司See’s Candy时,我们没有“如果有人出5000万我们就卖”的计划.那不是一个考量生意的正确方式.我们考量生意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买下的企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其他问题都是多余的.失误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投资上,至少对我和我的合伙人而言,最大的失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对于我们所知甚多的生意,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却犹豫了,而不是去做些什么.我们错过了赚取数以十亿元计的大钱的好机会.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你们所看到的错误,比如我买下了几年前我买的US Air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几乎损失了全部的投资,个亿.当我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犯错误.查理巴菲特的合伙人让我去酒吧转转,不要总滞留在办公室里.但是我一有闲钱,又总在办公室里,我想我是够愚昧的,这种事时有发生.当你聊到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时,我笃信你最好还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来学习吧,越多越好.在Berkshire公司里,我们绝不花一点时间来缅怀过去.我和我的合伙人是40年的哥们了,从没有任何的争吵.我们有很多事情上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从没有过争吵,我们也从不回顾过去.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希冀,都认为牵绊于‘如果我们那样做了...’的假设是不可理喻的,那样做不可能改变既成的事实.你只能活在现在时.你也许可以从你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但最关键的还是坚持做你懂的生意.如果是一个本质上的错误,比如涉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其他人建议的影响等等,所以在一无所知的领域做了一些交易,那倒是你应该好好学习的.你应该坚守在凭自身能力看得透的领域.当你做出决策时,你应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扪心自问,“我以一股55元的价格买入100股通用汽车的股票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有的购买行为负责,必须时刻充满理性.如果理由不充分,你的决定只能是不买.如果仅仅是有人在鸡尾酒会上提起过,那么这个理由远未充分.也不可能是因为一些成交量或技术指标看上去不错,或盈利等等.必须确实是你想拥有那一部分生意的原因,这一直是我们尽量坚持做到的,也是格拉姆教给我的.我不关心宏观的经济形式.在投资领域,你最希望做到的应该是搞清楚那些重要的,并且是可以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你所讲的,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难以明白.了解可口可乐,Wrigley美国一家营销口香糖的公司,或柯达,他们的生意是可以搞清楚的.当然你的研究最后是否重要还取决于公司的评估,当前的股价等因素.但是我们从未因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买或者不买任何一家公司.我们根本就不读那些预估利率,企业利润的文章,因为那些预估真的是无关痛痒.我们不愿因为自身本就不精通的一些预估而错过买到好生意的机会.我们根本就不听或不读那些涉及宏观经济因素的预估.在通常的投资咨询会上,经济学家们会做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然后以那为基础展开咨询活动.在我们看来,那样做是毫无道理的.假想Alan Greenspan在我一边,Robert Rubin克林顿时期美财长在我另一边,即使他们都悄悄告诉我未来12个月他们的每一步举措,我是无动于衷的,而且这也不会对我购买Executive Jets飞机公司或General Re 再保险公司,或我做的任何事情有一丝一毫的影响.身处华尔街的缺点就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环境下,华尔街的情况都太极端了,你会被过度刺激,好像被逼着每天都要去做点什么.钱德勒家族花两千块钱买了可口可乐公司,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做其他的事情了.事情的关键是无为而治,即使在1919年也不要卖钱德勒家族在这一年卖掉了可乐公司.所以,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在每五分钟就互相叫价一个来回,人们甚至在你的鼻子底下报价的环境里,想做到不为所动是很难的.华尔街靠的是不断的买进卖出来赚钱,你靠的是不去做买进卖出而赚钱.这间屋子里的每个人之间每天互相交易你们所拥有的股票,到最后所有人都会破产,而所有钱财都进了经纪公司的腰包.相反地,如果你们象一般企业那样,50年岿然不动,到最后你赚得不亦乐乎,而你的经纪只好破产.就像一个医生,依赖于你变更所用药品的频率而赚钱.如果一种用药就能包治百病,那么他只能开一次处方,做一次交易,他的赚头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他能说服你每天更新处方是一条接往健康的通途,他会很乐于开出处方,你也会烧光你的钱,不但不会更健康,反而处境会更差.你应该做的是远离那些促使你做出仓促决定的环境.。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个人总结)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个人总结).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1、用买企业的方法买股票。
这是巴菲特投资的核心理念,虽然巴菲特凭借单一的证券投资即夺得世界首富的宝座,但事实上巴菲特是个“不参加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他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分享企业的成长价值,购买股票只是控制企业的一种手段而已。
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产品和服务、劳资关系、原料成本、厂房设备、资本转投资需求、库存、应收帐款、营运资金需求等),注意力从不放在行情上;2、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3、热情是成功的动力,诚实是成功的基本条件,要敢于承认错误;4、不泄露自己的商业机密;5、未来永远是不明白的;6、长期投资。
在价钱合适的时候买入好公司股票,只要这些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把它们放出去。
7、保持安全边际,杜绝损失。
安全第一,当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时投资,并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8、善于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9、做一名成功和快乐的投资者;10、熊市是投资的良机。
市场经常是较妄过正,熊市中经常出现大量的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正是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
11、一旦认定就大笔投资下去,喜欢“一股致富”。
巴菲特不相信现代投资(000900,股吧)组合理论,他的股票组合常常是很少的数量。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马格维茨、威廉夏普等人的模型基础上的,运用数学方法,用协方差来衡量风险程度,借此寻求风险和收益平衡,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
)12、偏执型投资。
不要跟着羊群走,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工作。
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观念,然后坚持它,认准一个目标干到底。
13、投资企业的选择:⑴注重公司“实质价值”,重视资产的质量。
营业绩效参照5年以上的公司平均收益率,使用本益比(市盈率)、营业利润率、清算价值、盈余成长率等指标,量化股票的投资价值。
价值为王

编辑推荐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价值投资势必再度为王! 在华尔街,那些从事股票投资的大资金拥有者和管理者都采用价值投资这种模式,除了指数投资者,这个市场上没有其他类型的投资者能在资金规模上与价值投资者一较高下。
21世纪初的高科技泡沫破灭以后,价值投资再度回到舞台中央,成为一个时髦的主流词汇。
价值投资中的集大成者与技术交易中的集大成者的财富远不在一个级别上,巴菲特已跃然成为世界首富,而技术分析中的顶尖大师则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我们预言在这个股票狂热的时代中价值投资势必“再度为王”!本书简介本书是唯一一本打通了价值投资各位大师思想的书,也是将价值投资体系的进化脉络理清的第一本书。
我们查阅了包括威力父子出版社和麦克劳希尔在内的著名金融书籍出版商,并没有在国外找到同样的著作,所以我们敢自豪地说本书正文的逻辑绝对是没有先例的。
书中以四位大师的卓绝投资智慧为准绳,以大师的亲身经历为载体,以中国股市的狂热为背景,来一次价值投资的集中展示,帮助中国的每一位股民认识到什么叫投资,什么叫价值投资。
60年的实践智慧表明,持久赢利的智慧和最后的胜者始终归于价值投资学派。
目录第一章 最赚钱的方法——价值投资1.华尔街最受宠爱的投资模式 2.价值投资的演化和四个维度、四个大师 3.价值投资的八大原则第二章 隐形资产价值投资(空间宽度价值)——格雷厄姆 1.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2.格雷厄姆智慧法则一:投资为王 3.格雷厄姆智慧法则二:隐藏价值 4.格雷厄姆智慧法则三:不要轻信 5.格雷厄姆智慧法则四:分散投资 6.格雷厄姆智慧法则五:要有耐心 7.格雷厄姆智慧法则六:安全边际 8.格雷厄姆选股方法总结第三章 无形资产价值投资(空间深度价值)——巴菲特 1.世界最伟大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2.巴菲特的智慧法则一:与时俱进 3.巴菲特的智慧法则二:能力范围 4.巴菲特的智慧法则三:市场专利 5.巴菲特的智慧法则四:复利原理 6.巴菲特的智慧法则五:远离市场 7.巴菲特的智慧法则六:集中投资 8.巴菲特选股方法总结第四章 成长性价值投资(时间价值)——彼得林奇 1.全球第一基金经理:彼得林奇 2.林奇的智慧法则一:成长为王 3.林奇的智慧法则二:避免陷阱 4.林奇的智慧法则三:收益第一 5.林奇的智慧法则四:组合投资 6.林奇的智慧法则五:选择时机 7.林奇的智慧法则六:信息优势 8.林奇选股方法总结第五章 国际性价值投资(空间广度价值)——索罗斯 1.击败英格兰银行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 2.索罗斯的智慧法则一:反身回归 3.索罗斯的智慧法则二:生存第一 4.索罗斯的智慧法则三:全球投资 5.索罗斯的智慧法则四:全力出击 6.索罗斯的智慧法则五:一流搭档 7.索罗斯的智慧法则六:预定错误 8.索罗斯投资方法总结附录一 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简介附录二 著名宏观对冲基金简介附录三 菲利普费雪的主要投资观点附录四 吉姆罗杰斯的主要投资观点插图摘要书摘插图 第一章 最赚钱的方法——价值投资凡是接触价值投资的人,都能得到道!——W.St.Shocker 1.华尔街最受宠爱的投资模式投资只有一种,就是价值投资。
巴菲特历年演讲和访谈整理pdf

巴菲特历年演讲和访谈整理pdf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一位美国的著名投资家和企业家,他通过其出色的投资策略、卓越的投资眼光和非凡的商业才智而享誉全球。
他的成功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很多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巴菲特曾多次在演讲和访谈中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路和成功经验,这些演讲和访谈被整理成PDF,成为了人们学习投资和商业知识的宝贵资料。
在这份巴菲特历年演讲和访谈整理的PDF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巴菲特独特而又简洁的投资理念。
他强调价值投资,即购买被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而不是短期炒作。
他认为投资要注重价值而不是价格,并且要重视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潜力。
这种价值投资的策略使得巴菲特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在演讲和访谈中,巴菲特还分享了他的投资经验和成功故事。
他强调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投资收益越稳定。
他鼓励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并且要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此外,他还提到了他对于企业估值和股票选择的一些指南。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除了投资方面的内容,巴菲特在演讲和访谈中还经常谈到他对于慈善事业的看法和做法。
他表示自己致力于将财富回馈社会,并且鼓励其他富有的人也要以身作则。
他认为慈善事业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巴菲特以身作则,并与他的好友比尔·盖茨(Bill Gates)共同创立了慈善基金会。
这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做法使巴菲特备受尊敬和崇拜。
对于那些想要学习投资知识和商业智慧的人来说,巴菲特历年演讲和访谈整理PDF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
通过阅读这份资料,人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和成功经验,从而在自己的投资和商业决策中受益。
这份整理PDF的内容丰富、语言简明,排版整洁美观。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投资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启示和指导。
总之,巴菲特历年演讲和访谈整理PDF是一份对于学习投资和商业知识非常有帮助的资料。
通过阅读这份整理PDF,人们可以学习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成功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商业智慧。
书中自有黄金屋

《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书中自有黄金屋Louis Li(李录)二十多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只身来到美国,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从事了投资行业,更没有想到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当代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
2004年,芒格先生成为我的投资合伙人,自此就成为我终生的良师益友。
这样的机遇恐怕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
像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巴菲特/芒格崇拜者一样,两位老师的教导,巴郡(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神奇业绩,对我个人的投资事业起了塑造式的影响。
这些年受益于芒格恩师的近距离言传身教,又让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他思想的博大精深。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将这些学习的心得与更多的同道分享。
彼得·考夫曼的这本书是这方面最好的努力。
彼得是查理多年的朋友,他本人又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家、“职业书虫”。
由他编辑的《穷查理宝典》最为全面地囊括了查理的思想精华。
彼得既是我的好友,又是我的投资合伙人,所以我一直都很关注这本书的整个出版过程。
2005年第一版问世时,我如获至宝,反复研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那时我就想把这本书认真地翻译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不想这个愿望又过了五年才得以实现。
2009年,查理85岁。
经一位朋友提醒,我意识到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对恩师最好的报答,同时也完成我多年希望与同胞分享芒格智慧的心愿。
现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了,我也想在此奉献我个人学习、实践芒格思想与人格的心路历程、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们更好地领会本书所包含的智慧有所裨益。
一第一次接触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体系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那时候我刚到美国,举目无亲,文化不熟、语言不通。
侥幸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本科,立刻便面临学费、生活费昂贵的问题。
虽然有些奖学金以及贷款,然而对一个身无分文的学生而言,那笔贷款是天文数字的债务,不知何时可以还清,对前途一片迷茫焦虑。
相信很多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尤其是要靠借债和打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
巴菲特2024股东大会发言实录中文译本20240504

巴菲特2024股东大会发言实录中文译本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刚落下帷幕,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兼CEO巴菲特如约与四万余名参会股东,其中包括数千名来自中国的投资人面对面交流。
93岁的巴菲特在近六个小时的问答环节中,和公司高管格雷格·阿贝尔、阿吉特·贾恩共同回答了各界投资人34个问题,涉及科技股、国际市场、能源投资、生成式AI、保险业务、人生最高价值等各个方面。
依照惯例,问答之前巴菲特介绍了当天早间发布的伯克希尔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他指出,过去的季度不能说它是我们最棒的一个季度,但是也不能说是最差的一个季度,任何的事情在保险界来讲都是会有幸运的时候,也有完全不能考虑的季度,但是身处保险业,伯克希尔绝对会努力改善进步的。
此外,巴菲特告诉大家,公司现在可以投资的钱还是比以前要更多,这是现在的一个现象。
巴菲特觉得这是合理的,在可预测的未来还会维持这种状况。
以下是巴菲特2024股东大会发言实录中文译本巴菲特:大家早,谢谢大家今天来到现场。
我旁边是格雷格·阿贝尔,是负责除了保险业务之外的伯克希尔副CEO,在格雷格旁边是我们负责保险业务的阿吉特·贾恩。
我们现场还有非常多的董事们,也请大家简短地起立,会场前面有霍华德·巴菲特,苏珊·巴菲特,史帝夫·伯尔克、肯·硕克、克利斯·戴维斯、罗勒·艾曼斯、劳尔·艾尔森,这些都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这中间还有两位我要特别致谢的,在我们开始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
首先,我要先感谢莫利萨,今天我们所有的大会都是归功于她。
她刚刚跟我进行了报告,说我们今天会议又创了新的记录,今天我们的喜诗糖果,我想现在卖的数量可能是比以前卖得更多,已经有6吨之多了。
我要跟大家介绍下面这位,这位,也就是他把刚刚看的纪录片整合在一起的,你可以想象今天所有的一些场景以及过去曾经经历过的路途,他都参与了,我们中间还有一些好莱坞的大明星们,以及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人参与其中。
巴菲特一生最精彩的演讲

巴菲特一生最精彩的演讲我先简单说几句,把大部分时间留下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我想聊聊大家关心的话题。
请各位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刁钻。
你们问的问题越难,才越好玩。
什么都可以问,就是不能问上个月我交了多少税,这个问题我无可奉告。
各位同学,你们毕业之后未来会怎样?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各位在这所大学能学到大量关于投资的知识,你们将拥有成功所需的知识。
既然各位能坐在这里,你们也拥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们还有成功所需的拼劲。
你们大多数人都会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后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你的头脑和勤奋。
我简单讲一下这个道理。
奥马哈有个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说他招人的时候看三点:品行、头脑和勤奋。
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聪明、勤奋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个祸害。
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懒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头脑聪明、勤奋努力,所以我今天只讲品行。
为了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做个游戏。
各位都是MBA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很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了。
假设现在你可以选一个同学,买入他今后一生之内10% 的收入。
你不能选富二代,只能选靠自己奋斗的人。
请各位仔细想一下,你会选班里的哪位同学,买入他今后一生之内10% 的收入。
你会给所有同学做个智商测试,选智商最高的吗?未必。
你会选考试成绩最高的吗?未必。
你会选最有拼劲的吗?不一定。
因为大家都很聪明,也都很努力,我觉得你会主要考虑定性方面的因素。
好好想想,你会把赌注压在谁的身上?也许你会选你最有认同感的那个人,那个拥有领导能力,能把别人组织起来的人。
这样的人应该是慷慨大方的、诚实正直的,他们自己做了贡献,却说是别人的功劳。
我觉得让你做出决定的应该是这样的品质。
找到了你最钦佩的这位同学之后,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拿一张纸,把这些品质写在纸的左边。
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
为了拥有这位同学今后一生10% 的收入,你还要同时做空另一位同学今后一生10% 的收入,这个更好玩。
想想你会做空谁?你不会选智商最低的。
巴菲特经典演讲: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有图)

巴菲特经典演讲: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有图)编者按:1984年,为了纪念由Benjamin Graham和Daved L. Dodd所合著的《Security Analysis》出版五十周年,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了巴菲特来主办一场演讲。
这篇文章,“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乃是根据当时的讲稿改编而成。
文中,巴菲特告诉我们,Graham 的追随者们如何运用Graham的价值投资法,在股市中取得非凡的成功。
(因此,文中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巴菲特。
)也许有人会问:Graham和Dodd所提倡的价值投资法,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今天,很多学术人员会回答说:是的。
他们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所以,一切有关经济状况和公司的前景的因素都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
这是因为股市中有很多聪明的分析员,他们会尽量应用所有已知的资讯,使得股票不会偏离其合理的价格。
支持此理论的人认为,股市中是没有所谓的“被低估”的股票的;而那些所谓“能够战胜市场”的投资者,也只不过是侥幸罢了。
因为,根据其理论(价格已反映所有资讯),拥有“长期战胜市场”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以下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批投资者。
他们年复一年的,取得了比S&P500指数更好的投资成果。
那么,他们的成功到底是不是纯粹的巧合或运气呢,这是值得我们来验证一下的。
首先一点,所有以下例举的这些成功者都是我所认识的人,而且都是早在15年前或更久以前,就已经被认定为是优秀的投资者了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说,我是在今天早上才从几千个名单中选出最成功的那几个来给你们,那以下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二点,所有的这些投资记录都是经过审查的(audited)。
而且,我曾向有参与这些基金的人们求证,他们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回酬,证实是与这些基金的财政报告相符的。
在我们开始这项验证之前,先说一个比喻。
大家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举办一个全国性的“掷硬币”赌博游戏,让全体美国人(2.25亿)一起参加,每个人的都以1美元的赌注开始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1984年,为了纪念由Benjamin Graham和Daved L. Dodd所合著的《Security Analysis》出版五十周年,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了巴菲特来主办一场演讲。
这篇文章,“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乃是根据当时的讲稿改编而成。
文中,巴菲特告诉我们,Graham 的追随者们如何运用Graham的价值投资法,在股市中取得非凡的成功。
(因此,文中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巴菲特。
)也许有人会问:Graham和Dodd所提倡的价值投资法,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今天,很多学术人员会回答说:是的。
他们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所以,一切有关经济状况和公司的前景的因素都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
这是因为股市中有很多聪明的分析员,他们会尽量应用所有已知的资讯,使得股票不会偏离其合理的价格。
支持此理论的人认为,股市中是没有所谓的“被低估”的股票的;而那些所谓“能够战胜市场”的投资者,也只不过是侥幸罢了。
因为,根据其理论(价格已反映所有资讯),拥有“长期战胜市场”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以下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批投资者。
他们年复一年的,取得了比S&P500指数更好的投资成果。
那么,他们的成功到底是不是纯粹的巧合或运气呢,这是值得我们来验证一下的。
首先一点,所有以下例举的这些成功者都是我所认识的人,而且都是早在15年前或更久以前,就已经被认定为是优秀的投资者了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说,我是在今天早上才从几千个名单中选出最成功的那几个来给你们,那以下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二点,所有的这些投资记录都是经过审查的(audited)。
而且,我曾向有参与这些基金的人们求证,他们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回酬,证实是与这些基金的财政报告相符的。
在我们开始这项验证之前,先说一个比喻。
大家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举办一个全国性的“掷硬币”赌博游戏,让全体美国人(亿)一起参加,每个人的都以1美元的赌注开始玩。
第一天早上,所有的参与者将会开始押注。
猜对了的人,可以赢得猜错的人的那1美元。
每一天,输了的人会被淘汰出局。
第二天,留下来的胜利者将继续游戏,但都必须把之前所赢来的钱全拿来做赌注。
如此,(根据“掷硬币”50%的胜负几率)每过一天,就会有约一半的人出局,赌注也会翻一倍。
过了十天,则会有大约22万的人可以连续猜中了十次,他们每个人也会赢得了约1000美元多一点。
这时候,这一班人,可能就会开始有点飘飘然了。
他们也许会故作谦虚,同时也很可能会开始向异性们炫耀自己的本事,以及在“掷硬币”游戏中的超凡见识。
假设这一批胜利者们继续玩这个游戏。
那么,再过十天,我们就会有215位优胜者。
他们连续的猜中了20次的硬币,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从1美元的赌注翻倍到了1百万美元。
这时,他们开始被胜利冲昏头脑了。
他们也许会开始出书,书名叫《我如何在20天内,用1美元赚取1百万》,并开始做全国性巡回演讲,教导人们猜硬币的技巧。
对于那些对他们的能力有所怀疑的学者,他们会挑战说:“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懂得技巧,怎么会有这么多个(215)成功的例子”这时,有些学者可能就会不客气地说话了:“就算我们找亿只猴子来玩同样的游戏,也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将有215只猴子可以取得连续20次的胜利。
”无论如何,我接下来要介绍的成功例子呢,会和上述情况有所不同。
想象一下,如果:(a)你根据与美国人口分布同样的比例,从全国各地找来了亿只猴子;(b)在经过了20天的游戏后,有215只胜利者;(c)你发现在这些胜利者当中,竟然有40只猴子是来自于同一个小镇的同一间动物园。
这时,你可能就会开始到这动物园作采访了,问问管理员是喂什么食物给它们吃、它们有没有受过什么特别训练、读过什么书,等等等。
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到有许多的成功者很不寻常的集中在一起时,你会开始寻找看有没有其他特征也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因为那可能就是导致成功的因素。
科学上的研究,通常也是遵循着这种模式的。
比如说,你想要分析某种罕见疾病的成因。
如果你发现,全国仅有的1500宗病例中,有400宗是发生在同一个小镇的。
那么你可能就会开始研究那里的水质、居民的工作性质、或其它的各种因素等等。
因为你知道,有400宗病例集中在这么小的范围,一定不是纯粹的巧合。
虽然你仍不知道疾病成因,但你知道应该到哪里去寻找。
我要说的是,这世界上的人,除了可以用地理发源地来进行划分以外,也可以用“知识来源”作为把他们分类。
如果你在“投资世界”里做个统计,你就会发现,有极高比例的成功者,都是起源自一个叫做Graham-and-Doddsville的知识小村庄。
投资成功者在这个小村庄中的所显示出的高度集中趋势,并不能单纯的用巧合、运气来解释。
当然,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这种集中趋势可能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例如,可能有个很有领袖魅力的人,拥有着100个死硬派的支持者。
在“掷硬币”游戏中,每次这个领袖开始押注时,所有的这些支持者都会不假思索的跟着押同样的注。
那么,如果刚巧这个领袖成为了最后的那215位胜利者之一,我们就会有看到很高的成功例子集中在这个100人集团的“知识小村”中。
但它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为,你只能够把这100个成功例子当作1个来计算。
同样的,如果我们假设整个美国是由许许多多“酋长式”的家庭所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10个成员。
当全国亿的人民开始玩这个“掷硬币”游戏时,每个家庭中的成员,都会毫不犹豫的跟着他们的父亲下押同样的注。
那么,20天的游戏结束后,你会发现215个胜利者只集中在个家庭。
有10位成功者来自同一家庭,难道这就表示说这些家庭成员真的拥有“猜硬币”的技能吗当然不是。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的不是215个胜利者,而是个随机的胜利家庭罢了。
所以,这种集中趋势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我所要介绍的这一批投资者们,我觉得可以把他们看作是来自于同一个“知识家庭”,而他们的家长,就是Graham。
但是,这些孩子们已经离开了这个家庭,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猜硬币”。
他们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各自买卖不同的股票;而他们共同达到的成功,是不能够单纯以随机的巧合来解释的。
我们也不能够说,他们是因为遵随着一个领袖的指令,而做出相同的押注的。
他们的大家长只不过是制定了一套“猜硬币”的知识理论,这批学生们呢,则是按照各自的方式,应用那套理论去做出各自的判断的。
这些来自“Graham-and-Doddsville村”的投资者们所拥有的知识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寻找生意(公司)的价值和其价格之间的差异,并从中获利。
当他们做出决定要买入某个股票时,他们是从不关心那一天是星期几,或是哪一个月份(这是那些“市场有效”的理论家们所关心的)。
无独有偶,当一个生意人要买入一项生意时,他也是不太可能会去关心那项买卖到底是在星期几、或哪一个月份进行的。
(Graham-and-Dodd的投资者们所做的事其实是与这些生意人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是通过股票市场来买入一项生意罢了)。
既然买入某个生意是不需要考虑到是星期几或哪个月份的,我真感到怀疑,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者仍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呢。
我们的这批Grahan-and-Dodd的投资者们,当然也不会去关心一些诸如beta、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ovariance in return等等的参数。
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连这些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只关心两个数字:价格和价值。
我一直都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关价格与成交量关系、以及各种图表的研究。
难道你会因为某个公司的价格刚刚于上一星期被调高了,就冒然的买入它吗今天,之所以会有如此多有关价格与成交量等参数的研究,那是因为在这电脑时代,我们可以很容易取得这许多的资讯。
这些研究不见得要有什么价值,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有了那么多资料,而学者们也已花了相当多的努力在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
即使那些资料是没有应用价值的,但当人们具有了相关技能时,好像不去用它就是有罪似的。
就如我一个朋友所说的:对于一个手握槌子的人来说,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是钉子。
我觉得,我所介绍的这一群来自同一知识家庭的投资者们,更值得大家去研究。
奇怪的是,虽然这群价值型投资者身上已显示出那么高的成功比例,目前似乎仍没有学者有兴趣对他们的投资方法进行研究。
在我向他介绍了Walter过后,"Adam Smith"在《Supermoney》(1972年)中,写了一篇有关Walter的报导。
以下,是这篇文章中对Walter的评论:He has no connections or access to useful information. Practically no one in Wall Street knows him and he is not fed any ideas. He looks up the numbers in the manuals and sends for the annual reports, and that’s about it.In introducing me to Schloss, Warrren had also, to my mind, described himself. “He never forgets that he is handling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this reinforces his normal strong aversion to loss.” He has total integrity and a realistic picture of himself. Money is real to him and stocks are real—and from this flows and attraction to the “margin of safety” principle.Walter采取完全的分散投资策略,目前持有着百多只股票。
他知道如何去寻找那些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股票。
而这就是他所做的全部事情。
他从来不担心那天是不是星期一,或者是不是一月份,又或者是不是大选的年份。
他只是单纯的说,“如果我能够以40sen的价格买入一项价值为1元的生意,肯定有好事情会发生”。
他持有的股票数量比我多出许多,且他似乎没有兴趣知道所买入的公司是从事什么生意的。
也就是说,我本人对他全没有任何影响力。
这就是他的优点,他几乎完全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第二个例子是Tom Knapp,是我在Graham-Newman公司的工作伙伴。
在二战前,他曾在普林斯顿主修化学系。
参战回来后,他成了沙滩的无业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