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初赛试题正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答案 百度文库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 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

B. 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

C. 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气势豪迈。

D.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A(2)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

“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

②深重的忧国之情。

“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于排遣。

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

“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

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

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A项,“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理解有误。

“春雷”指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复苏,故“挟春雷”有唤醒民众之意。

故选A。

(2)“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抒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

“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

““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由忧国而思济世,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测试题题库 百度文库

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测试题题库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

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

槎,木筏。

③画省:指尚书省。

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④伏枕:指生病。

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

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D(2)①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②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分析】(1)D项,“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想象”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由“请看”“已映”“洲前”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初赛试题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初赛试题

首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诗词大会初赛试题(正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时,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2 分)1.李清照《声声慢》里“乍暖还寒时候”具体指的是()A.早春B.深秋2.“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玉簟”指的是()A.竹席B.头钗3.下列诗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城榷辅三秦,风烟望五津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A.杜甫B.董大C.孟浩然5.下列诗句中,不是形容女子“颜值”的一项是()A.水是眼波横,ft是眉峰聚B.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6.欧阳修的诗作“百啭千声随意移,ft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描写的是哪种鸟()A.黄鹂鸟B.杜鹃鸟C.画眉鸟7.“楼船夜雪瓜洲渡”中的“瓜洲渡”即现在的()A.江苏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B.河南郑州市附近的黄河岸边C.甘肃酒泉市瓜州县8.下列诗句中和古代“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一项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9.下列诗句只表现一种颜色的一项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B.春来江水绿如蓝C.先生胸次有皂白10.下列诗句所写内容表现“学霸”苦学状态的一项是()A.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宋· 周弼《夜深》)B.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ft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唐·王维《秋夜独坐》)C.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ft长水阔知何处?(宋·晏殊《蝶恋花》)11.下面诗句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天地一沙鸥B.绿蚁新醅酒C.几处早莺争暖树D.虎踞龙盘今胜昔12.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1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测试题题库 百度文库

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测试题题库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 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 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 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

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D项,“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中“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赏析有误。

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大连市第16中学高一语文诗词欣赏竞赛试题 (图片版)-教育文档

大连市第16中学高一语文诗词欣赏竞赛试题 (图片版)-教育文档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辽宁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范寺丞①林逋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②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③才大常能赋,梅福④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注】①天圣六年(1028)秋,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再次拜访林逋,将其所写万言书《上执政书》呈送给林逋。

林逋由此写下此诗。

②亹亹: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

③马卿:指司马相如。

④梅福:梅福很有才华,却不被汉成帝刘骜重用,辞官居家,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朝政,终不被采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A.秋天树叶凋落的季节里,才华横溢的范仲淹拜访诗人,愉悦地倾听诗人谈论。

B.离别时,诗人一直看着船远去直至消失,“辨"字突出诗人对范仲淹的不舍。

C.离别宴会上,诗人特地为范仲淹采摘一些新鲜蔬菜,以表达对他的深厚情谊。

D.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前四句的景物描写为后四句写范仲淹的《上执政书》做铺垫。

(2)诗歌颈联提到马卿和梅福两人的典故,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A.诗人瞻仰武侯祠,以激情昂扬的笔触,颂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感慨壮志未遂。

B.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他的遗像令人肃然起敬,“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C.诗人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伟绩,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D.诗中的“伯仲之间"与陆游《书愤》中的“伯仲间”,两者内涵和意图相同。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辽宁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doc

辽宁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晚唐】许浑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释】①凤城,指都城。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A. 无锡B. 镇江C. 南京D. 苏州(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B(3)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

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

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解析】【分析】(1)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京口”即今镇江市。

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

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

故答案应为B项。

(2)“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

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

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

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由此可知,B项,“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正确的阅读顺序,写出这首诗。

看潮
雨风川
古祠下满
舟孤泊晚明
时有幽花一树
青青草野垂阴春
41.(4 分)请按照示例,完成诗词接龙。
示例: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流连戏
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5
42.(4 分)请在表格中填写出以“人”字开头的古诗句。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价此词时说:“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 也。”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44.(5 分)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请恰当引用
这两句诗写一段话,不少于 100 字。 45.(10 分)填词练笔。
请仿照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以校园生活为题材写一首词。
”两句或许可以用分子

”两句属于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现象。 35.(1 分)请从以下文字中识别出一句诗词。
风夜树小
凋东西楼
草未昨碧
36.(1 分)请将谜底填在横线上。 此生不为草莽(打一诗句)
37.(1 分)请将下面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填在横线上。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是
表示时间的词语,意为天正午时。( )
三、填空题(30 分)
26.(1 分)《诗经•桃夭》一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3
27.(1 分)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最是橙黄橘绿时”描写的是
时节的物候
特征。
28.(1 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蛾儿雪柳黄金缕”指代的是
思考。如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

”,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
34.(6 分,每小题 2 分)根据提供的有关科学知识写出相应的诗句。
⑴李白《望天门山》中可以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角度来理解的句
子是“

”。
⑵林逋《山园小梅》中的“

不断运动的性质来解释。
⑶有人说,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甫、白居易等。( ) 22.唐代诗人孟郊在其诗《游子吟》中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中“三春”是
三个春天,即三年。( ) 23.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豪放与婉约是两大著名的流派。豪放
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 )
24.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晚唐五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的句式 错落有致,长短不一,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
A.早春
B.深秋
2.“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玉簟”指的是( )
A.竹席
B.头钗
3.下列诗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城榷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 )
A.杜甫
B.董大
C.孟浩然
5.下列诗句中,不是形容女子“颜值”的一项是( )
D.③②①④
1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下列诗词所写内容与元宵节有关的一
项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下列诗句中没写下雨的一项是( )
A.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首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初赛试题
(正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时,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2 分)
1.李清照《声声慢》里“乍暖还寒时候”具体指的是( )

29.(2 分)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既是描写实
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0.(2 分)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白居易《邯郸冬至
夜思家》中“

”两句即是“代为之思”的体现。
31.(2 分)题画诗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构
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就是诗人
为友人
的画题的诗。
32.(4 分)杜甫吟咏自然景物时,遣词用意精微细致,善于对动植物作细节描写,使诗
意表达更充分,画面更富情趣。如《水槛遣心》中的“

”;
《春夜喜雨》中的“

”。
33.(4 分)宋人的哲理诗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
38.(2 分)请写出下面毛泽东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诗。 39.(2 分)请根据图片内容写出你学过的两句诗。
四、表达题(30 分)
40.(2 分)宝塔诗是一种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
两句为一韵的诗。它的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
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你知道下面这首宝塔诗该怎么读吗?请按
A.桃花、菊花、柳树、梅花 B.海棠、梅花、绿萝、杏花
C.海棠、菊花、柳树、白莲
D.杏花、梅花、绿萝、白莲
二、判断题(10 分,每小题 1 分)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 17.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田园诗主要写农村的生活,山水诗主要写自然风景。陶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6. 欧阳修的诗作“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
在啼”,描写的是哪种鸟( )
A.黄鹂鸟 B.杜鹃鸟 C.画眉鸟
7.“楼船夜雪瓜洲渡”中的“瓜洲渡”即现在的( )
A.江苏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
20.梅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常常被赋予高雅、圣洁、清逸、不畏严寒、
坚韧顽强等品格。在古代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宋代赞美梅花的作品有林逋的《山 园小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 ) 21.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也空前繁荣与发展,题材广泛,诗体完备, 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代表性的诗人有李白、杜
10.下列诗句所写内容表现“学霸”苦学状态的一项是( )
A.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宋·
周弼《夜深》)
B.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唐·王维《秋夜独坐》)
C.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晏殊《蝶恋
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王维则是山水诗的开创者。( )
18.汉代建安时期,文学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 陈琳、阮瑀、孔融、应玚等建安七子。后人把他们诗歌的清新爽朗刚健的风格,称 为“建安风骨”。( )
19.汉乐府是汉代音乐机构乐府采集整理的诗歌,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
花》)
11. 下面诗句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天地一沙鸥
B.绿蚁新醅酒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虎踞龙盘今胜昔
12.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B.河南郑州市附近的黄河岸边
C.甘肃酒泉市瓜州县
8.下列诗句中和古代“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一项是(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9.下列诗句只表现一种颜色的一项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先生胸次有皂白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5.下列诗句描写的植物依次是( )
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43.(5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陈与义①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②。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在宋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等职。1126 年,金兵陷汴京,北宋亡,陈与义向南流亡, 经数年颠沛,才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作此词。②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的西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