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详细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海滨小城》部编版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3)文化背景的拓展与理解:学生需要了解海滨小城的地理、文化背景,增强对地域文化的理解。
-难点解释:如何将课文中的海滨小城与实际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难点解释:如何引导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有效地与同伴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
今天在教授《海滨小城》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然而,有些学生对海边的印象并不深刻,导致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有些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和想象海滨小城的景色。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海滨小城》人教部编版

4.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5.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和热爱。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积极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还有待提高。有时候问题的设置可能还不够开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调整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难点,如写作技巧的迁移,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习,还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加深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它是一篇描写海滨小城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作者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海滨小城的,以及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描写方法和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句子深层含义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句子解析:分析并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如“晨雾缭绕,夕阳西下”等。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
-在理解课文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如“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对海滨小城的喜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 课文海滨小城,小城的名字叫三沙市。
它壮丽的海景、柔软的沙滩、多彩的海洋世界…都让人流连忘返。
岛礁,是三沙市的代表,而南海是它背后的天然屏障。
它的岛礁有的沙滩壮丽秀丽,有的地方石岸嶙峋。
有的岛礁山峰上秀丽的景色,有的热带雨林里葱茏的树木,还有的生长着大片的珊瑚草原,犹如海洋中的花园。
有一次,我们去了兴隆宫的沙滩玩。
兴隆宫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大家听着导游讲解,不自觉地走进了里面。
映入眼帘的是壮丽却凄凉的宫殿。
古代的皇帝在这里修缮岛礁,装点南海,支持海上贸易。
现在,这里已不是皇宫,而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
一座大的旗杆常年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证明它是中国的领土。
2. 课文解析本文介绍了三沙市的美丽景观和历史。
三沙市是位于南海的一个小城市,由众多的岛礁组成,其中的兴隆宫曾经是古代皇族施工南海的地方。
今天,三沙市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它的海滩,海洋,和历史文化都很吸引。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三沙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2.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3.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了解三沙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难点: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包括兴隆宫的历史;3. 教学内容及过程3.1 自然环境1.通过地理学习了解三沙市的位置;2.了解三沙市的自然环境;3.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三沙市的沙滩,海洋,和珊瑚草原;3.2 旅游资源1.分享兴隆宫和三沙市的历史;2.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3.设计旅游海报,展示学生对三沙市旅游的想象;3.3 历史文化1.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2.聆听教师讲解兴隆宫的历史;3.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想象;4. 教学评估•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输出观后感或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三、课后习题1.三沙市在哪里?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2.兴隆宫的历史是什么?现在它是一个什么地方?3.考虑一下,如果你去三沙旅游,你会选择做什么事情?四、总结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了解了三沙市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也让学生了解了兴隆宫的历史和三沙市的旅游资源,更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滨小城》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写了海滨的大海、沙滩和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等场景,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课文语言清新,表达准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为基本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
能仿照课文中的段落,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中的段落,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图文结合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滨小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的风光吧!(板书课题:海滨小城)齐读课题,提问: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课文描写的是一个海滨小城)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海滨小城充满期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载”,会写文中生字,认读文中词语。
2.借助关键句、关注关键词,合作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感受小城庭院的美丽。
教师适时点拨,感受庭院、公园、街道的美丽。
3.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句读懂第四段,关注关键词,感受小城庭院的美丽。
迁移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公园、街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家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美景无限!(图片、音乐、师介绍)苍茫大漠,悠远辽阔;九寨沟,美轮美奂;西湖,犹如一幅丹青画;赛里木湖,湛蓝纯净;黄山云海,好似仙境。
蜿蜒的长城犹如巨龙雄伟壮观。
孩子们,你们最想去哪里?2.引出新课。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林遐走进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
我们的旅行从了解小城的名字开始。
“滨”是前鼻音,读准它!“滨”象形字,三点水表示意思,右边的“宾”表意!(板书课题)“滨”的意思是水边,海滨小城就是海边小城。
【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配上轻音乐让孩子们陶醉于我们祖国的壮丽景色,这时引入课题《海滨小城》,使孩子们对新课充满了期待。
】3.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书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板书)2.认读生词。
强调后鼻音:石凳、每逢3.讲解、记录多音字“臂”“载”、形近字,引导学生做好记录。
【教师做示范,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做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4.大家知道我们都要去哪里玩吗?一边读文章一边用横线画出来。
其实细心的孩子已经发现了,大海沙滩是海滨的景色,庭院、公园、街道都是小城的景色。
5.小城的景象别具一格!现在我们就到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走一走、看一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海滨小城 教学教案(多篇)

19 海滨小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这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体会小城的迷人风光。
语言运用: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美丽。
思维能力: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感受南国小城的迷人风光。
审美创造:体会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的美。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课文的用词丰富,句式多样,很有特色。
文中有很多颜色词,如“棕色”“银白色”“灰色”“银光闪闪”,构词方式多样,写出了事物的色彩美。
有些词语令人有新鲜感,如“寂寞地躺在那里”“开得那么热闹”,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
关注结构: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
关注描写:本文表述清晰,语言准确、用词丰富,句式多样,很有特色。
【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重难点)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5个词语。
2.能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并感受海滨的美。
3.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欣赏图片1.(出示课件2)导入:本单元前两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风景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我们将走近海滨小城。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课件3)欣赏海滨城市的美景图。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4)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2.学习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
3.练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滨(bīn bīng) 胳臂(bì bei) 理睬(cǎi chǎi) 栽(zāi zhāi)树喧(xiān xuān)闹除(cú chú )了二、比一比,再组词。
宾()睬()密()笼()滨()踩()蜜()拢()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海()的海鸥()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的海螺()的绿绒大伞()的树叶()的大路()的街道()地响()地躺在那里参考答案:一、bīn bei cǎi zāi xuān chú二、宾客理睬秘密笼罩海滨踩住蜜蜂聚龙三、浩瀚的大海灰色的海鸥各种花纹的贝壳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撑开的绿绒大伞密不透风的树叶沥青的大路整洁的街道咯吱咯吱地响寂寞地躺在那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6.练习背诵第五自然段。
7.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课件出示21)(1)交流体会。
(2)教师小结:小城中庭院树木繁多,花园榕树更美,街道干净整洁。
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的。
我们一起来大声读最后一句,读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齐读最后一节。
思考:这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海滨小城”写得最为精彩的是作者紧紧把握其“小”字。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这“小城”区别于“大城市”之处划下来。
(1)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街道不长,出走不行;大城市街道很长,居民要到郊外去,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很少有人来;沿海大城市就不同,贝壳再多也早就被捡光了。
)(3)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海滩上平时并不“喧闹”。
而沿海的大城市,码头一个接一个,货物吞吐,船只往来,笛鸣不断,终日喧闹。
)(4)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居民住房基本上是庭院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
而大城市,由于建筑拥挤,只好向空中发展,很少有庭院,更没有很多树的大院子,人们为了栽一盆花,还要到处找土呢。
)(5)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可见行人稀少,街道宁静。
而大城市的街道,熙熙攘攘,笛鸣铃响,根本听【设计意图:欣赏优美的句子,总结文章写法,为小练笔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原文完成填空。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树叶(),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坐满了人。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热闹”的意思是。
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里把比做。
参考答案:一、许许多多绿绒大伞密不透风总是二、 1.凤凰花茂盛、繁多2.一棵棵榕树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板书设计】海滨小城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小城:庭院树多、花园更美、街道干净【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如下。
一、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
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
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
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
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不足之处:规范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
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
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
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
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作者介绍】林遐(1921-1970),辛集市白龙邱村人,当代作家。
原名江林,笔名苏夫、刘爽军、江水心等。
1943年,林遐开始写作,他的创作以散文、特写、评论为主,其创作高峰期在1957年至1966年间。
1960年前作品以抒情为主,之后,他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他的散文受朱自清、秦牧等大家影响较深,风格清丽,富有地方色彩。
他叙事写人,不尚藻饰渲染,总是满怀朴实之情,如数家珍,亲切动人。
抒发感情,剖折事理,常常引物取比,娓娓而淡。
他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桉树源自澳洲。
作为一种常青美化植物,桉树在1856年首次在加利福尼亚种植。
桉树的品种较多,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
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锥形的、分叉形的或沿着杆茎分布的。
树叶衬映着众多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香味。
椰子树树干高大,有圆环围绕。
树叶大片,成束的长在树顶上。
花呈奶白色,成串生长,雄花较多,长在花串末端,雌花较少,长在花串基部。
果实是大而圆的硬壳果。
椰子树的用途很多:小叶的中脉可用来做扫帚;果皮可造绳索或用作燃料;果壳可用来制成工艺品或器皿;果肉、果仁可供食用或用来提炼成椰油;果液可作饮品;嫩芽可造椰子酒和椰糖。
橄榄树又名青果、白榄。
长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
春夏开花,白色。
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成熟后呈淡黄色。
我国广东、福建多有栽培。
果实除食用以外,中医用作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喉肿痛。
凤凰树也称火树,豆科。
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个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长椭圆形。
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红色,有光泽。
荚果木质,长可达50厘米。
原产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
木质细致,质轻,有弹性,耐腐,可制成家具等。
还是优美的庭院树、行道树。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有气根。
叶子椭圆形或者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材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均可入药。
课后作业一、用部首查法查下面的字。
“靠”查()部,再查(),共()画,组词()。
“除”查()部,再查(),共()画,第13笔是()“遍”查()部,再查(),共()画,第5笔是()。
二、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这篇课文分、两部分,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写了、、的景色;第二部分描写了、、的景色。
四、重点段落品析。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再回答问题:(1)从这一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点是。
(2)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庭院的这个特点?()A.第1句B.只有第2句C.第2、3、4句D.第1、2、3、4句(3)朗读第3句话时,哪个词语要读重音?(4)第4句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红云”?()A.凤凰树的枝叶B.凤凰树的花C.小城D.火烧云(5)“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凤凰花。
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句话,再回答问题:(1)把这句话缩到最简:(2)“一棵棵、一顶顶”可以换成“一棵、一顶”吗?为什么?(3)“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几个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A.数量多B.颜色绿C.树冠大D.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五、你的家乡有什么美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一、“靠”查(非)部,再查(7)画,共(12)画,组词(依靠)。
“除”查(阝)部,再查(7)画,共(9)画,第9笔的笔画名称是(点)“遍”查(辶)部,再查(9)画,共(12)画,第5笔的笔画名称是(竖)。
二、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