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第三课 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弟子规第三课

出必告 反必面
出必告 反必面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 到哪里去,回家以后, 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 们感到心安。
出晨冬 必则则 告省温 反昏夏 必则则 面定凊
居有常 业无变
居有常 业无变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 一定的秩序,而且对 于所从事的事情,不 随便改变 。
入 则 孝 出 则 悌 》《 弟 子 规
---.
居出 晨 冬 有必 则 则 常告 省 温 业反 昏 夏 无必 则 则 变面 定 凊
冬则温 夏则凊
冬则温 夏则凊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 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 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 否感到凉爽。
冬 则 温 夏 则 凊
则省
昏则定
晨则省 昏则定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 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 安好;傍晚回来了,也 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
晨冬 则则 省温 昏夏 则则 定凊
弟子规第3课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释文: 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 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 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 一定要柔和。
第 3 课 亲所好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释文: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 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 不听,还要哭泣恳求, 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 也毫无怨言。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发生的一件 开心的事。
第 3 课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第 3 课 亲所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释文: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父 母准备 3 课 亲所好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释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 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 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 父母感到丢脸。
第 3 课 亲所好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释文: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 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 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去”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一个人,下面是古人居住洞 穴的出口。人离开洞穴外出 就是“去”,“去”本来的 意思是离开,引申为去掉, 去除。
请听故事:孙元觉劝父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一说
如果父母错怪 了你,你会怎 么做呢?
哭闹 解释 生气
弟子规第3课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里也讲到出门一定要跟双亲禀告。孔老夫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方。”(《论语· 里仁》)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 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 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当父母 都在家里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 也一定要讲明我到哪一个地方,好让父母找你方便。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 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为人子女一出门就一定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或者说到 同学家,到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为什么?绝对不能 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 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居有常,业无变’。这个“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 我们都晓得,子女长大以后都会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一旦我们如果在外面已经立 业或者成家,我们也要让父母宽心。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晓得,不要经常变 换,让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头居无定所,好像到处漂泊流浪一样。所以为人子女,如 果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经商做事,我们也要让父母知晓我们居住的地方。
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入则孝
(jì ng)
冬则温 夏则凊
xǐng
晨则省 昏则定
gù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①冬则温:冬天用自己的身体先为父母把被窗口 焐暖。 ②凊:凉。这句说夏天替父母把床铺扇凉。 ③省:探问,请安。 ④定:定省,子女早晚问候父母。这里专指昏定, 即晚间服侍父母就寝。《礼记· 曲礼上》:“凡为 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⑤告:读音故,是报告的意思。 ⑥反:同“返”,指返家。 ⑦面:当面向父母禀报平安,让父母放心。 ⑧业:职业,做事。 ⑨无变:没有改变。指在外做事有规律、合规矩, 不随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
弟子规第三课及解释

弟子规第三课及解释弟子规第三课及解释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让我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一件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弟子规第三课及解释,欢迎借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易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拓展内容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三讲《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素材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三讲《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一、引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弟子规第三讲将教导幼儿如何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培养孝顺、尊重和感恩之心。
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弟子规中关于与父母关系的教诲根据《弟子规》的第三讲,《父母呼应,勿对不敬;朋友施劝,须敬听从》。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和朋友。
父母呼应时必须保持尊重,不可对父母不敬。
而对于朋友的劝告,也要虚心听从,不可轻视他人的意见。
三、如何正确对待父母1. 孝顺孝顺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教育孩子要懂得尊敬父母,尊重他们的意见。
孩子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父母分担家务、照料他们的生活,表现出孝敬的态度。
2. 尊重尊重父母是孩子品格的重要体现之一。
孩子们应该尊重父母的言行举止,不可对父母态度粗暴,要学会尊重父母的劳动和付出。
3. 感恩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恩主,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让孩子懂得要时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体谅他们的辛苦,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爱。
四、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方法1. 榜样示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因此,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父母。
2. 沟通家庭中的沟通是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有效方法。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3. 爱的教育父母应该尽力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从而培养孩子正确对待父母的态度。
五、总结弟子规第三讲关于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的教诲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尊敬、孝顺和感恩父母的情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培养优秀下一代的关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希望每个孩子在家庭中能学会正确对待父母,尽心尽力地孝顺和尊重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道德启蒙读物。
本文将为您呈现弟子规的全文,并提供相关解释。
第一章: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首先教导弟子要尊敬父母,孝顺慈爱;其次要谨慎守信,言行一致。
最后让弟子明白,只有修身齐家,才能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奠定基础。
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宗庙社稷,言必信,行必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强调了在祭祀王室神社和国家神社时,一定要言行一致,兑现承诺。
再次重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章:父母的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当父母呼唤时要迅速回应,当父母吩咐时要立即行动,父母的教诲要虚心听取,父母责备时要虚心接受。
第四章:友与己朋友远,兄弟少,明以修身,愿以养德。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朋友要慎选,人生真正能相信的朋友寥寥无几,因此要注重修身养德,让自己成为值得交往的人。
第五章:言行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解释:这一章提醒弟子,对于不礼貌的行为不要看、听、说和做。
第六章:节制饮食饮食有度,饱而避饥。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有节制的饮食习惯,饭要吃得饱,但不要贪婪,避免饥饿肚子。
第七章:守身有节孝则顺,友则信,守身有节,言语有序。
解释:这一章强调,孝顺要顺从父母,友谊要忠诚守信,守身要有节制,言语要有秩序。
第八章:心灵修养衣貌足恭,所以动容。
容止端正,所以动容。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端庄恭敬地穿着,以此来调整内心,展现大方得体的容貌和姿态。
第九章:读书学习凡让之道,得众之道。
解释:这一章告诉弟子,学习时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章:守约守时执约以信,亲戚所序,勿解以己,亲戚所亲。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信守承诺,按照与亲戚朋友所定的规定行事,不要凭个人意愿去解释、违背他人的要求。
第十一章:整洁自律若内信谦,外敬问让。
弟子规教案0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

一、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的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三、教学过程(1)温故导入1、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吗?哪位同学可以背出来?2、总叙部分有一句话:首孝悌,也就是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就学首先要做到的第一点:入则孝。
(2)理解入则孝入:在家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3)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父亲和母亲应:答应。
应声回答勿:不要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缓慢答应。
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表示一种恭敬。
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这样就没有恭敬心。
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也是一种孝敬。
讨论一下,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小朋友可能会做出什么反应?1)抱怨:老是叫叫叫,弄得游戏都输了,烦死了。
「如果你是父母,你听了高不高兴?」2)不回答,或者懒洋洋,很敷衍。
3)很积极,妈妈,请问有什么事情吗?(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叫我们大多有事情)哪种小朋友做得比较棒?小朋友们以后都会成为爸爸妈妈的,你们希望以后的孩子怎么对待你们呢?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教师小结:集体喊、过渡到个别喊。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得真快啊等等)②父母命,行勿懒。
缓:缓慢、迟缓命:命令。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行:行动、行为、做事父母交代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为什么要【行勿懒】?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重的人,父母需要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懒懒散散的,是很伤父母的心的。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欢迎借鉴!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理解本课文段。
德育情感目标:读中感悟,指导学生学会处事准则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文本,并能把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语
欢迎回到叶芽儿经典国学课堂。
二、快乐导入
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是如何和父母相处的?再用多媒体导入歌曲《我的好妈妈》。
课题:
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三、新授
整体感知原文,读准字音。
接着逐一分段分析。
经典原文(一)
1、读准字音。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1)、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及译文讲解,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2)、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经历的“孝顺”的事例,老师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二)
1、读准字音。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1)、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及译文讲解,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2)、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经历的“劝告父母”的事例,老师点评指导。
……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比赛背诵经典原文。
1、学生齐读经典原文。
2、全班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背诵经典原文,获胜组奖励。
二、七嘴八舌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故事大派送
《苦心劝父》视频
苦心劝父
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小时候就十分懂事,可他的父亲对祖父却非常不孝敬。
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爷爷扔到深山里去。
孙元觉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
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
”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
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扔了爷爷把筐子拿回家吧。
”接着又对父亲说了一句话,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问题:
1.故事中的孙元觉既孝顺又聪明,你知道他又说了一句什么话劝阻父亲吗?
2.父母也有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可不能一味顺从。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父母的过失呢?你是怎么对待的?
四、活动广角
辩论赛
学生分正反两组辩论问题:
正方:我们应该一切事情都听从父母的,视为孝。
反方:父母也有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顺从。
教师总结点评。
五、各抒己见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并陈述理由,教师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1、宁宁的爸爸爱抽烟,不但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还经常在家吞云吐雾,让家人吸“二手烟”,宁宁和妈妈都希望爸爸戒烟,如果你是宁宁,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明明想把自己平时存下的100多块钱都捐给灾区的孩子,可爸爸妈妈说,捐个五块十
块的,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六、家庭作业
1、回家和父母一起读、背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抄写一遍。
2、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回家和父母讨论今后该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