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类型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生犯罪预防ppt

要点三
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普遍性
研究发现大学生犯罪率逐年上升,且涉及多种类型,如盗窃、校园暴力、性侵犯等。
要点一
要点二
犯罪原因多样性
研究发现大学生犯罪原因多元化,包括心理问题、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网络虚拟世界等多种因素。
预防措施的复杂性
研究发现单一的预防措施无法有效遏制大学生犯罪,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法律制度等。
南京大学学生被诈骗案
典型案例介绍
学业压力过大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寻求不当途径来解决问题,最终导致陷入犯罪泥潭。
缺乏社会经验
大学生涉世未深,对诈骗等犯罪行为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鉴别力,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案例成因分析
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价值观迷失
心理健康问题
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对于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
03
犯罪预防策略
03
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责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犯罪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未来可以重点关注网络安全、网络欺凌等新兴领域的预防措施研究。
关注新兴领域
建议和措施
06
通过开展法制课程、讲座和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
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
增强法制教育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犯罪原因论——犯罪学课件PPT

二、经济变动与犯罪 (一)失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犯罪
失业与犯罪的高度相关性早已为各国犯罪学 家所公认。
(二)经济发展与犯罪 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和比例的增减变化; 经济发展对犯罪结构的影响。
三、贫富悬殊与犯罪 基尼系数是一个0-1之间的数值 0.2以下:收入绝对平均 0.2-0.3:比较平均 0.3-0.4:基本合理 0.4-0.5:差距较大 0.5以上:差距悬殊 我国目前基本超过0.5
3、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加速工业化、城市化 的进程,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业相分离。
由于社会各阶层占有权力资源与经济资源的 不同,使得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得非常复 杂,从而造成了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
4、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需要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政策与法律的真空, 滋生了与主流经济并行的地下经济,与犯罪 密不可分。
有重要作用。
(二)破裂家庭
破裂家庭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消 极影响主要是:
1.对子女缺乏监督和管教。 2.缺乏子女感情发展的条件。 3.家庭破裂前后的创伤性体验的消极影响。 4.缺乏心理认同的对象。 5.得不到有效的社会心理和经济支持。
(三)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
研究表明,犯罪人比正常人更有可能有犯罪 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和 进行犯罪行为的家庭成员的存在,对个人犯 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括心理影响作用、行为示范作用和其他消 极作用。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
心理学家班都拉的研究表明,电视中的暴力对观众 至少产生4种效果: 1.它教给攻击行为的方式; 2.它改变对攻击行为的内在遏制; 3.它使人们对暴力失去敏感性而变得习以为常起 来; 4.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暴力的现实生活形象, 使人们以为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暴力。
预防大学生犯罪PPT.

在考试、升留级和恋爱关系 突变 等考验面前 ,受不了打击 ,绝 望,不能自拔,易铤而走险,故 意犯罪。
大学四年的老矛盾,毕业去向, 恋爱关系变化,多种情绪交杂, 心理危险期。
4 大学 生犯 罪突 发性
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 事件所引起突然的、具有短 促而强烈情绪所支配的、冲 破微弱的意志力自控而实施 的、造成社会危害的、依照 刑法应予处罚的行为。
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一个人 的成长历程中起着决定性、基础性、导向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过分溺爱
家庭变故
教育不当
教育
制定开发潜在客户的方案
4、 为什么瓜果拿来不能直接放在口中吃呢?
失衡
小提示71:看测试结果要从总体上把握,不可只盯住某一点。
指纹
做到专业
在车辆的展示与介绍环节,我们主要讲的是在车辆展示之前要做好的工作。过去我们在进行车辆展示的时候,可能不太注意这方面的
2004年,马加爵案 2010年,药家鑫案 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虚荣心,过分 的自尊心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所 谓的江湖义气,亦助长了大学生犯罪 的凶残性。
一
自 身 因 素
1. 法制观念淡薄
教育: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学生为考试而 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校为升学率而拼,是非观念差、道 德水准低。讲排场、摆阔气,以违法犯罪的手段求得满足, 大学生中90%以上的偷盗案件都是追求内心虚荣和物质享受 的结果。 家庭:是家庭和社会的骄子,滋生优越感,形成扭曲的自尊 心理。 自身心理:发育加速而心理发育滞后的现象往往使他们不能 正确支配自己多余的精力。 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
四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大学四年的老矛盾,毕业去向, 恋爱关系变化,多种情绪交杂, 心理危险期。
4 大学 生犯 罪突 发性
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 事件所引起突然的、具有短 促而强烈情绪所支配的、冲 破微弱的意志力自控而实施 的、造成社会危害的、依照 刑法应予处罚的行为。
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一个人 的成长历程中起着决定性、基础性、导向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过分溺爱
家庭变故
教育不当
教育
制定开发潜在客户的方案
4、 为什么瓜果拿来不能直接放在口中吃呢?
失衡
小提示71:看测试结果要从总体上把握,不可只盯住某一点。
指纹
做到专业
在车辆的展示与介绍环节,我们主要讲的是在车辆展示之前要做好的工作。过去我们在进行车辆展示的时候,可能不太注意这方面的
2004年,马加爵案 2010年,药家鑫案 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虚荣心,过分 的自尊心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所 谓的江湖义气,亦助长了大学生犯罪 的凶残性。
一
自 身 因 素
1. 法制观念淡薄
教育: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学生为考试而 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校为升学率而拼,是非观念差、道 德水准低。讲排场、摆阔气,以违法犯罪的手段求得满足, 大学生中90%以上的偷盗案件都是追求内心虚荣和物质享受 的结果。 家庭:是家庭和社会的骄子,滋生优越感,形成扭曲的自尊 心理。 自身心理:发育加速而心理发育滞后的现象往往使他们不能 正确支配自己多余的精力。 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
四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大学生犯罪PPT演讲

网络犯罪
如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利 用网络技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
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 ,涉及的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均 有所增加。
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大学生诈骗等 新型犯罪形式逐渐增多。
02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
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接, 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 界影响,产生冲动和偏激行为。
自我约束力差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能力,容易沉迷于不良嗜好或违法活 动中。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的不足或缺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加犯 罪的风险。
家庭环境不良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或家庭暴力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学校因素
教育体制问题
教育体制的缺陷,如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缺乏德育教育等, 可能导致学生价值观扭曲,增加犯罪风险。
学校管理不善
学校管理松散、对学生缺乏有效监管,可能为学生从事违法 活动提供机会。
80%
培养抗压能力
通过培训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抗 压能力,预防因压力引发的犯罪 行为。
建立预警机制
监测学生行为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测,及时 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措施。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高校之间、高校与警方之间建 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预防犯 罪行为。
设立举报渠道
鼓励学生举报犯罪行为,设立 有效的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社会因素
社会价值观扭曲
社会上一些不良价值观的传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价 值观,导致犯罪行为。
第十一章 犯罪的个体因素ppt课件

一、心理过程因素
❖ 认知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 (一)认知水 平与犯罪 ❖ 犯罪人的认知水平是较低的。
(二)、情绪情感与犯罪
❖ 所谓情绪情感是指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好 恶态度的一种体验,具体表现为快乐、愤怒、 恐惧、悲哀和赞叹等等,其中快乐、愤怒、 恐惧和悲哀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情绪 情感。
❖研究报告认为,在所有犯罪人中,肥满型所占比 例较少,而斗士型则多。并且不同体型的犯罪者还 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曲线(即犯罪经历)和不同的犯 罪类型,而在不同体型犯罪者在实施同样的犯罪行 为过程中的表现也不相同。
第三节 犯罪心理原因
❖ 概述 ❖ 即犯罪的心理原因,导致行为人实施犯罪
行为的一切人格、个性因素,诸如情绪、情 感、意志、动机、性格、气质、能力、成瘾 性等与行为密切相关的要素,以及个体心理 过程的特点。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缺陷的:他把人的一切 行为归咎于个体的本能和自我实现,否定了人的社 会意识;同时对需要的层次划分过于机械化和绝对 化。人具有主观能动反映,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低 层次需要没有满足,也会有高层次的追求。
二、个性倾向性因素
❖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的个体心理特征的决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 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 这件事经过朋友圈的转发后,有许多热心市民来到刘女士租住的小房间, 给她们母女俩带来了一些捐款,初步统计下来,金额已有一万多。到6 月1日下午,媒体发起了募捐活动,短短两个多小时捐款额就超过了30 万,姚晨等明星参与捐款。
❖ (二)兴趣与犯罪 ❖ (三)信念与犯罪 ❖ (四)世界观与犯罪
三、个性心理特征因素 --能力、气质与性格
剖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精品PPT课件

•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有增长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
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也 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虽然大学 生犯罪心理与当代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但更与大学生 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学生主要犯罪心理类型
• 1、财产型犯罪心理 • 2、暴力型犯罪心理 • 3、高智力、高智能型犯罪心理
案例二:南航金城学院一大三学生宿舍门口捅死舍友
• 4月16日晚9时许,南航空金城学院学生袁某在宿舍玩电脑游戏时,
同寝舍友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引发口角, 进而发生肢体冲突。期间,袁某用水果刀捅向蒋某,蒋某在送医后 抢救无效死亡。
THANK YOU
SUCCESS
2020/12/21
前言:大学,人生的起跑线
• 大学是人生的又一道起跑线,新
的校园,新的活力。大学生活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又是一个 群体性质的生活。在这个群体中, 大学生几乎都是异地求学,远离 家庭,这使得大学生必须要学会 如何独立,但又不是完全脱离家 庭,完全独立。因此,在相对独 立的大学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就 会很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久而久 之,心理就会产生些许扭曲,进 而产生犯罪心理。
暴力型犯罪心理
• 仅次于盗窃等财产性犯罪,占
大学生犯罪比例的第二高位。 特点:为情、为财杀人占较高 比例;作案手段残暴,后果严 重;报复心理较重。
案例一:中南大学杀人案
• 2011年5月8日下午15时许,中南大学南校区升华公寓15栋、16栋宿
舍下发生一起命案。一男子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警 方初步查明,王某与被害人张某某于2007年相识,相识后双方并无 交往,2011年5月2日,他从山东赶赴山西参加张的舅舅的婚礼时, 与正在中南大学读书前来参加婚礼的张相遇。当时,王某向张表白 爱意时遭拒绝,随即产生杀死张的念头。
犯罪原因 PPT课件

(2)表现 A.价值观错误 B.道德感缺乏 C.法制观念淡漠
二、犯罪的自然原因
1.概念与特性 (1)概念: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
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 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2)特性: A.原生性 B.间接性 C.具象性
2.时间与犯罪
(1)昼夜周期与犯罪 (2)社会周期与犯罪 (3)自然周期与犯罪 (4)季节周期与犯罪 3.地理与犯罪 (1)城、乡与犯罪——重点 A.表现 B.原因:
2.特性: (1)决定性 (2)普遍性 (3)系统性 (4)间接性 (5)可控性
3.经济因素与犯罪
(1)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联性 (2)经济因素与犯罪
A.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 C.社会经济管理与犯罪 D.分配制度与犯罪 (3)市场经济与犯罪 A.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 B.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
犯罪学中对个体原因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 的,与生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等学科具 有交叉之处,区别主要在于角度不同。
1.概述
(1)概念: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 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 质素及其相互关系。
(2)特性: A.特殊性:犯罪人自身所特有 B.直接性: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中介 C.时序性:因果关系单一,表现为先因后果
E.贫困与犯罪 一个被害“小姐”日记背后的故事
南方都市报《生于贫困的人生,迫于出卖的时代》 中国青年报《不能把弱势群体的悲剧归咎于社会》 燕赵都市报《弱者的悲剧应唤起悲悯情怀》
4. 政治因素与犯罪
(1)政治冲突与犯罪 (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 权力过于集中 ;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 权力行使缺乏监督;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完善
二、犯罪的自然原因
1.概念与特性 (1)概念: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
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 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2)特性: A.原生性 B.间接性 C.具象性
2.时间与犯罪
(1)昼夜周期与犯罪 (2)社会周期与犯罪 (3)自然周期与犯罪 (4)季节周期与犯罪 3.地理与犯罪 (1)城、乡与犯罪——重点 A.表现 B.原因:
2.特性: (1)决定性 (2)普遍性 (3)系统性 (4)间接性 (5)可控性
3.经济因素与犯罪
(1)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联性 (2)经济因素与犯罪
A.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 C.社会经济管理与犯罪 D.分配制度与犯罪 (3)市场经济与犯罪 A.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 B.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
犯罪学中对个体原因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 的,与生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等学科具 有交叉之处,区别主要在于角度不同。
1.概述
(1)概念: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 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 质素及其相互关系。
(2)特性: A.特殊性:犯罪人自身所特有 B.直接性: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中介 C.时序性:因果关系单一,表现为先因后果
E.贫困与犯罪 一个被害“小姐”日记背后的故事
南方都市报《生于贫困的人生,迫于出卖的时代》 中国青年报《不能把弱势群体的悲剧归咎于社会》 燕赵都市报《弱者的悲剧应唤起悲悯情怀》
4. 政治因素与犯罪
(1)政治冲突与犯罪 (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 权力过于集中 ;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 权力行使缺乏监督;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完善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ppt课件

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病痛等方面的 需要。与生理需要一样,在安全需要没有 满足以前,人们一心向往的是满足这种需 要。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三、爱的需要 • 爱的真谛 •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 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 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 不止息。(引《圣经》哥林多前书13:4—8)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一、生理需要与犯罪 • 这些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如
食物、水、衣着、住所和睡眠。在这些需 要还没有满足到足以维持生命以前,其它 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人的作用。 • 吃喝拉撒睡与性 • 临时夫妻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二、安全的需要与犯罪 • 它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对人身安全、生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
• 人格障碍与精神病 •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被迫害妄想 • 钟情妄想(单恋) • 嫉妒妄想(多怀疑) • 二、情感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情形抑郁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性情狂躁 • 双相情感障碍 • 三、意志薄弱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四、轻佻性人格障碍 • 五、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犯罪 • 政治性 • 暴力型 • 财产型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四、自尊的需要与犯罪 • 1、自尊心受损能产生报复、基督心理。 • 2、自尊的需要能产生虚荣心理。 • 3、自尊心受损能产生逆反心理。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犯罪 • 它的目标是自我完善,也就是实现一个人
的潜能。要满足这种需要,要求此人已在 某个时刻满足了其他需要。 • 不过,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能全神贯注在满 足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上,以致自觉或不 自觉地牺牲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 人最大的敌人:自我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三、爱的需要 • 爱的真谛 •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 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 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 不止息。(引《圣经》哥林多前书13:4—8)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一、生理需要与犯罪 • 这些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如
食物、水、衣着、住所和睡眠。在这些需 要还没有满足到足以维持生命以前,其它 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人的作用。 • 吃喝拉撒睡与性 • 临时夫妻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二、安全的需要与犯罪 • 它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对人身安全、生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
• 人格障碍与精神病 •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被迫害妄想 • 钟情妄想(单恋) • 嫉妒妄想(多怀疑) • 二、情感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情形抑郁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性情狂躁 • 双相情感障碍 • 三、意志薄弱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四、轻佻性人格障碍 • 五、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犯罪 • 政治性 • 暴力型 • 财产型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四、自尊的需要与犯罪 • 1、自尊心受损能产生报复、基督心理。 • 2、自尊的需要能产生虚荣心理。 • 3、自尊心受损能产生逆反心理。
第九章 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犯罪 • 它的目标是自我完善,也就是实现一个人
的潜能。要满足这种需要,要求此人已在 某个时刻满足了其他需要。 • 不过,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能全神贯注在满 足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上,以致自觉或不 自觉地牺牲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 人最大的敌人: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案例2:参与老乡犯罪团伙,容留罪犯朋友。
昆明某大学大二学生何某,有一高中同学马某,由于没考上大学,工作 也没用着落,在别人的影响下,参与了贩卖毒品。马某到昆明后找到何 某,并住在何某寝室。何某在得知马某贩卖毒品后,仍然容留马某,并 帮助马某藏匿毒品。马某被 捕后供出了何某和藏毒地。 马某被判死缓,何某也被 以贩卖毒品罪共同犯罪判 处有期徒刑14年。
6
三、冲动是魔鬼
案例1、体院学生踢死人案。
成都体院两个大二学生,从租住屋骑电瓶车上学的路上,
在高升桥路口,与好又多一男员工发生擦挂、争吵。二
人随即下车,一人飞起一脚踢向该男子,另一人在该男
子没倒地前又踢一脚。两人随即骑电瓶车去学校。该人
当场死亡。警察根据天网信息,3小时即在教室抓获了
两人。两人听说刚打倒的人已经死亡,随即瘫软在地,
大
学
生
犯
罪
研究Leabharlann 1大学生“天之骄子”,很难与不懂法、违法犯罪等 联系,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不但存在,而且严重。 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盗窃最多,打架斗殴、杀 人伤害等各类人身伤害犯罪次之。违法受到治安处 罚的也不在少数。就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特殊的 心理原因外,大多数犯罪与这些大学生法律意识不 强有密切关系。
12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建立 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 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健全 的人格能够推动亲社会行为的产 生,而有缺限的或不健康的人格 则可能推动反社会行为。
13
因此, 积极促进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自 我意识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心 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预防违 法犯罪问题的产生具有建设性的 作用。
14
谢谢!
15
4
二、不健康心理
案例1:马加爵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二学生马加爵,仅仅因为 四位同学怀疑其打牌作弊,说其性格古怪,便购买 了石工锤,在寝室分别将四位同学杀死,将尸体藏 匿是柜子里。然后逃逸至三亚被通缉抓获。法院以 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5
案例2:嫉妒、侥幸心理。
某学院一男生,家境贫寒,同寝室一同学却很有钱, 心生嫉妒,想劫富济贫。在得知寝室同学银行卡密 码后,趁同学不在寝室之机,将银行卡盗窃。知道 取款机有摄像头,于是戴上帽子和大口罩,蒙面取 款1500元。仅两天,警方就将其作为重大嫌疑,拘 留逮捕。并送交检察院追究其盗窃罪刑事责任。
信我抢个给你看看。于是
随手招停一辆出租车,拿 出身上一把小水果刀对着 司机,说:拿50元钱来。 司机赶紧给了其50元后驾 车离开并报警。辛某还在 向孙某炫耀自己胆量时, 被警察当场抓获。后二人 被控抢劫罪。经查二人家
10
境极好。
五、讲义气,上贼船
案例1:帮助同学,聚众斗殴。
某大学学生胡某因与另一学院学生张某发生矛盾, 便找来其两个同学,打了张某一顿。张某同学徐某 得知后,叫上十几个同学,去帮张某出气。带着木 棒等工具,冲进胡某寝室,殴打胡某及其同学。在 打斗中,徐某持木棒打击胡某头部,致胡颅脑损伤, 成植物人。徐某被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6年。另有三名同学分别被判处1到4年不等的刑罚。
嚎啕大哭。
7
案例2、大学生杀死博士情敌。
成都某大学学生徐某,因女友许某移情本校在读博 士周某,便找周某理论。两人见面后发生争吵和抓 扯。徐某盛怒之下,掏出身上一把水果刀连刺周某 37刀,周某当场死亡。成都市中级法院判处徐某死 刑,缓期两年执行。
8
四、酗酒害人
案例1:刺死同学案。
2003年10月,某学院学生
2
一、大学生法盲
案例1:偷书1500本,不知道是犯罪。
重庆某大学学生刘某3年偷书1500多本, 价值3万多元。在渝中区法院审判时, 称以为偷书是不良行为,不知道是犯 罪。被以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3
案例1
两个学生晚上外出喝酒,喝了一些啤酒后往回走,觉得 不尽兴,还想再喝,但身上已经没有钱。其中一学生就 拿出随身带的一把水果刀,挡住路边一骑车路过的人, 说:给点钱喝酒。那人说没有钱,两人便让其离开。后 那人报警,警察将还在外面游荡的两人抓获。事后两人 称,跟他要点酒钱,没有钱就算了,当是开玩笑哦。
谢某与几个老乡同学喝酒后,
因一小事与另一老乡同学发生
推搡。谢某借着酒劲,掏出钥
匙串上面的一把刀刃仅3厘米
长的水果刀刺向同学,刚好刺
在心脏。该同学送到医院时已
经死亡。谢某被以故意伤害罪
判刑8年。
9
案例2:酒后抢劫竟是玩笑。
2005年6月,四川大学某 学院两个即将毕业的学生 孙某和辛某,外出喝酒后 ,两人比谁胆子大。孙某 问辛某敢不敢抢出租车, 辛某说:有什么不敢,不
案例2:参与老乡犯罪团伙,容留罪犯朋友。
昆明某大学大二学生何某,有一高中同学马某,由于没考上大学,工作 也没用着落,在别人的影响下,参与了贩卖毒品。马某到昆明后找到何 某,并住在何某寝室。何某在得知马某贩卖毒品后,仍然容留马某,并 帮助马某藏匿毒品。马某被 捕后供出了何某和藏毒地。 马某被判死缓,何某也被 以贩卖毒品罪共同犯罪判 处有期徒刑14年。
6
三、冲动是魔鬼
案例1、体院学生踢死人案。
成都体院两个大二学生,从租住屋骑电瓶车上学的路上,
在高升桥路口,与好又多一男员工发生擦挂、争吵。二
人随即下车,一人飞起一脚踢向该男子,另一人在该男
子没倒地前又踢一脚。两人随即骑电瓶车去学校。该人
当场死亡。警察根据天网信息,3小时即在教室抓获了
两人。两人听说刚打倒的人已经死亡,随即瘫软在地,
大
学
生
犯
罪
研究Leabharlann 1大学生“天之骄子”,很难与不懂法、违法犯罪等 联系,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不但存在,而且严重。 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盗窃最多,打架斗殴、杀 人伤害等各类人身伤害犯罪次之。违法受到治安处 罚的也不在少数。就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特殊的 心理原因外,大多数犯罪与这些大学生法律意识不 强有密切关系。
12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建立 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 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健全 的人格能够推动亲社会行为的产 生,而有缺限的或不健康的人格 则可能推动反社会行为。
13
因此, 积极促进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自 我意识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心 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预防违 法犯罪问题的产生具有建设性的 作用。
14
谢谢!
15
4
二、不健康心理
案例1:马加爵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二学生马加爵,仅仅因为 四位同学怀疑其打牌作弊,说其性格古怪,便购买 了石工锤,在寝室分别将四位同学杀死,将尸体藏 匿是柜子里。然后逃逸至三亚被通缉抓获。法院以 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5
案例2:嫉妒、侥幸心理。
某学院一男生,家境贫寒,同寝室一同学却很有钱, 心生嫉妒,想劫富济贫。在得知寝室同学银行卡密 码后,趁同学不在寝室之机,将银行卡盗窃。知道 取款机有摄像头,于是戴上帽子和大口罩,蒙面取 款1500元。仅两天,警方就将其作为重大嫌疑,拘 留逮捕。并送交检察院追究其盗窃罪刑事责任。
信我抢个给你看看。于是
随手招停一辆出租车,拿 出身上一把小水果刀对着 司机,说:拿50元钱来。 司机赶紧给了其50元后驾 车离开并报警。辛某还在 向孙某炫耀自己胆量时, 被警察当场抓获。后二人 被控抢劫罪。经查二人家
10
境极好。
五、讲义气,上贼船
案例1:帮助同学,聚众斗殴。
某大学学生胡某因与另一学院学生张某发生矛盾, 便找来其两个同学,打了张某一顿。张某同学徐某 得知后,叫上十几个同学,去帮张某出气。带着木 棒等工具,冲进胡某寝室,殴打胡某及其同学。在 打斗中,徐某持木棒打击胡某头部,致胡颅脑损伤, 成植物人。徐某被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6年。另有三名同学分别被判处1到4年不等的刑罚。
嚎啕大哭。
7
案例2、大学生杀死博士情敌。
成都某大学学生徐某,因女友许某移情本校在读博 士周某,便找周某理论。两人见面后发生争吵和抓 扯。徐某盛怒之下,掏出身上一把水果刀连刺周某 37刀,周某当场死亡。成都市中级法院判处徐某死 刑,缓期两年执行。
8
四、酗酒害人
案例1:刺死同学案。
2003年10月,某学院学生
2
一、大学生法盲
案例1:偷书1500本,不知道是犯罪。
重庆某大学学生刘某3年偷书1500多本, 价值3万多元。在渝中区法院审判时, 称以为偷书是不良行为,不知道是犯 罪。被以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3
案例1
两个学生晚上外出喝酒,喝了一些啤酒后往回走,觉得 不尽兴,还想再喝,但身上已经没有钱。其中一学生就 拿出随身带的一把水果刀,挡住路边一骑车路过的人, 说:给点钱喝酒。那人说没有钱,两人便让其离开。后 那人报警,警察将还在外面游荡的两人抓获。事后两人 称,跟他要点酒钱,没有钱就算了,当是开玩笑哦。
谢某与几个老乡同学喝酒后,
因一小事与另一老乡同学发生
推搡。谢某借着酒劲,掏出钥
匙串上面的一把刀刃仅3厘米
长的水果刀刺向同学,刚好刺
在心脏。该同学送到医院时已
经死亡。谢某被以故意伤害罪
判刑8年。
9
案例2:酒后抢劫竟是玩笑。
2005年6月,四川大学某 学院两个即将毕业的学生 孙某和辛某,外出喝酒后 ,两人比谁胆子大。孙某 问辛某敢不敢抢出租车, 辛某说:有什么不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