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典故
高中语文典故

高中语文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滕王阁序》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滕王阁序》.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滕王阁序》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滕王阁序》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6、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
7、蓝天日暖玉生烟:《长安志》云:“蓝天山在长安县求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8、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南海鲛人得故事。
《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9、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一本作“湘娥”,舜之二妃,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
素女,古代神话中女神,善鼓瑟。
10、女娲炼石补天处: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彩石补天。
11、吴质不眠倚佳树:月宫里的吴质,靠在树上不睡觉。
12、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
13、死当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与临死时,嘱咐他儿子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
魏子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
后魏子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纬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梦这个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
后比喻真心实意地感恩报德。
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4、比干:商朝纣王的叔父。
《史记·殷本经》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高中语文专题:经典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专题:经典文学典故1.【哀鸿】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看到使者,皆倾诉悲苦,如鸿雁哀鸣之声。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国军营里有马的叫声,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多用在送别诗中抒发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比翼鸟】传说比翼鸟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用来比喻夫妻生活和谐美满。
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首阳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后以此比喻人坚守气节。
5.【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6.【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7.【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以"东山高卧"泛指隐居。
如唐代李白的《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8.【杜康】相传杜康是周朝时酿酒术的发明者,被称作酒祖。
后以"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的《短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高山流水】相传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大学语文80个典故读懂中国半个文学史!

80个典故,读懂中国半个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著名的典故,读了这85个文学典故,便读懂了半个文学史。
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小学语文文学典故

小学语文文学典故1. 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 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 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 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 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 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 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 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 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 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 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 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 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 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 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 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 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 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 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 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 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 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 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 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 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 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小学语文重点成语典故15则

小学语文重点成语典故15则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语言课程,也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
其中成语是小学语文重点部分之一,成语是一种流传了千百年的独特语言形式,是一种固定的短语或组合,常常在表达中用于比喻、象征等。
成语故事则是成语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了解成语故事既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学语文重点成语典故15则。
1.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策》,故事中说,有一位农夫将他的羊圈放置于一座断崖上,一天风将羊圈刮到了断崖下,农夫却不以为意。
另一天,他发现羊圈已经被修复了,他很奇怪,问自己的儿子,儿子告诉他出山的人提醒说,亡羊可以补牢,农夫主动补救失去的东西,这才起到积极的效果。
2. 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列子》,故事中说,一个人听到巨大的雷声,以为马上会下大雨。
但实际上,虽然雷声很大,但并没有下大雨。
3. 鹤立鸡群: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故事中说,有一只孤鹤常常待在鸡场里,它孤单并不时受到别的鸟的嘲笑。
但是这只孤鹤却不放弃,最后,在习惯了群鸡的生活和饮食后,孤鹤全身长出了一身白羽,成为夜里的一道亮丽的景色,让其他鸟难以与之媲美。
4.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吕氏春秋》,故事中说,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还差最重要的一点,最后他在眼睛处画上了一点,忽然龙的神态便十分栩栩如生。
5.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史记》传说,在战争中,楚国将领屈原为了表达忠诚,就最初的豁免贿赂的文件烧掉了,并愿意为此付出牺牲。
6.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故事中说,有一个人说他可以用一张画好的饼来吃饭,结果没人能吃到真正的饼。
这个成语也象征空欢喜、骗人的行为。
7. 金玉良言: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后汉书》,故事中描述了高祖刘邦听到了范增的忠言而采取了行动。
8. 长生不老: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广说》。
故事中讲述了桃花仙子取得仙人的秘方,把桃花汁煮在锅里,把渣滓去掉,剩下的就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汁。
小学语文知识 著名成语典故

著名成语典故1.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比喻得到一样东西,付出的代价也极大,有些得不偿失,但不得到又觉得可惜。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几乎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
2.筑坛拜将义指仰仗贤能。
来源《汉书。
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问以计策。
”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书中记载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3.偃旗息鼓《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要地。
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向阳平关大举进攻。
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粮草。
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相遇。
赵云同曹厮杀起来,把曹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
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
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
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射击。
曹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
赵云趁势夺了曹的粮草,杀死了曹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后来,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
提高语文素养的文化典故

提高语文素养的文化典故1、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出自《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挟策读书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小学语文50个常用成语典故

小学语文50个常用成语典故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做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水一战——韩信
胯下之辱——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
江郎才尽——江淹
目不窥园——董仲舒
惊弓之鸟—更赢
因材施教——孔子
铁杵成针——李白
程门立雪——杨时
马革裹尸——班固
草木皆兵——苻坚
悬梁刺股——苏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黄袍加身——赵匡胤
焚书坑儒——秦始皇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班超
乐不思蜀——刘禅
妙笔生花——李白
呕心沥血——李贺
东山再起——谢安
愚公移山——愚公
名落孙山——孙山
请君入瓮——周兴
铁面无私——包拯
不耻下问——孔子
一鸣惊人——齐威王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笔勾销——范仲淹
九牛一毛——司马迁
雪中送炭——宋太宗
惊弓之鸟——孙更赢
小心翼翼——贾黄中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高山流水——钟子期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
先发制人约法三章——刘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
三顾毛庐,如鱼得水——刘备
运筹帷幄,孺子可教——张良
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关羽
脱颖而出,毛遂自荐——毛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神机妙算,锦囊妙计,初出茅庐——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