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典故大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30个最经典的世界文学典故,太涨知识了

“为什么和平鸽代表和平?”“桂冠”的出处是哪里?“潘多拉的盒子”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答不出这些问题,就快来补补课吧!30个常见外国文学典故的出处、意义,帮你加强读书写作的文学储备!01禁果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
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
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02和平鸽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降洪水于大地,大雨下了40 昼夜,遍地汪洋,只留下诺亚方舟里的人和动物。
雨停后,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探测外面的消息。
直到黄昏,鸽子才飞回来,嘴里衔着一枝翠绿的橄榄叶,诺亚知道洪水已退,人们平安了。
后将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03伊甸园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在东方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伊甸园。
园子里生长着美丽的并结着甜果的树木,也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
上帝派亚当看守园子,为排除亚当的孤寂,上帝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一一夏娃来陪伴他。
他们吃着甜果,漫步林间草地,过着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生活。
后世以此比喻乐园。
04诺亚方舟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十分忧伤,决定消灭人类。
因为诺亚是义人,所以上帝吩咐他造舟避灾。
后指灾难时代的救星,或危境中的避难所。
05海妖之歌出自希腊神话: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壬。
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
比喻骗人的甜言蜜语。
06苹果之争出自希腊神话: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
厄里斯寻衅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
高考必考的100个典故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完整版)高考语文典故大全,推荐文档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高考常用经典典故.doc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1、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2、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斑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晋书 ?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
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6、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7、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8、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份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一)份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 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
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沐:洗头发。
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周__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
高考常考60典故

(36)结草: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颗在父亲死
后,没有依照遗言让父亲的爱妾殉葬,叫她改嫁了。 后魏颗与秦杜回作战时,见一老人把草打成结绊倒杜 回,魏颗因而得胜。夜里梦见老人对他说,自己是所 嫁妇人的父亲。后比喻真心实意地感恩报德。李密 《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7)洗耳: 意谓以接触世俗的东西为耻辱。许由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15)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
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6)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
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 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 骨相思知不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 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 颇黎。”
(30)折柳: 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
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
(26)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
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 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 人城此岂知劳?”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高考语文用典

高考语文: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方心志的忠贞、品德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方一个人光明正大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德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予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与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4蝉蝉品德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德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德。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芜,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与其业绩都已消逝,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宛转奇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从前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从前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典故大全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鱼雁”等指书信、音如:晏殊《清贫乐》: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鱼,呼童烹鲤鱼,中有称。
如:秦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青鸾”“青鸟”借指如:李商隐《无题》:9、双鲤:如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别之地。
“劳歌”后来如:许浑《谢亭送别》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别。
后来“长亭”成为如:柳永《雨霖铃》: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浦别》:“南浦凄凄别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如:柳永《雨霖铃》: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
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如:许浑《登洛阳故城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如:王勃《滕王阁序》25、商女:杜牧《泊秦淮》:“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如:王安石《桂枝香》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粱酒。
后就用“杜康”如:曹操《短歌行》: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3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32、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3、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34、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35、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36、梨园: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37、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38、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39、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40、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41、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42、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43、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44、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45、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陶朱公”来称富商。
46、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灾。
47、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望穿他盈盈秋水,蹙48、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恨歌》:“七月七日长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理”。
49、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50、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51、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52、见背背,离开。
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53、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54、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55、娥眉(蛾眉)美女、高尚的德行。
5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5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58、青青子矜: 有才59、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雪,鲍肆埋兰芳。
”元寺》:“多谢寄来双鲤“阳春白雪”比照着来玉《对楚王问》。
60、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61、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典‘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62、怀桔: 指孝顺双亲6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下宗周,而伯夷、叔齐之。
”说的是伯夷、叔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6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65、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66、南冠指囚犯。
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67、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68、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69、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说:“譬如芝兰玉树,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的人。
辛弃疾《泌园春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山“修营别业,傍山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