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结构式教案空表

合集下载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重于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
2.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进行论述的。
教学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
2.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进行论述的。
检测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为人民服务》这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郑坊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板块结构式备课单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授课人:课型方式: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第1课时)
班级
6(1)班
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会组词,能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进行论述的。
二、成果展示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1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1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1教案设计表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20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具体包括:1.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3.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烷、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正确书写它们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2. 学会运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甲烷、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难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道具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天然气、酒精、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甲烷: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及用途(如燃料、化工原料)。

(2)乙醇: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性质(如溶解性、氧化性)及用途(如酒精饮料、消毒剂)。

(3)乙酸: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如酸性、挥发性)及用途(如调味品、制药)。

3. 例题讲解: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甲烷、乙醇、乙酸为例,讲解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变化。

4. 随堂练习:(1)根据甲烷、乙醇、乙酸的结构,预测它们的物理性质。

(2)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甲烷:结构简单,分子式为CH4,具有可燃性和稳定性。

2. 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结构式为C2H5OH,具有溶解性和氧化性。

3. 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结构式为CH3COOH,具有酸性和挥发性。

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甲烷、乙醇、乙酸的结构,分析它们的物理性质。

答案:甲烷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乙醇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乙酸为无色液体,具有酸味。

2.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表格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表格式)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
〖提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
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
乙回答: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
〖过渡〗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说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
②Al1427
③Ar1822
④ClCl
⑤HH质子数,中子数三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可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投影练习〗1.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
〖过渡〗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
〖思考〗原子内部微粒电性
〖结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过渡〗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

教案(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01

教案(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01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二课时[引言]由于有机物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根据有机物的分子式是无法确定其分子构造的。

要想确定其构造式,还需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并通过定性或者者定量实验来确定。

本节课我们将以乙醇为例来理解有机物构造式确实定方法。

[板书]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构造式确实定(二)二、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构造式[师]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根据C四价,O二价,H一价的价键规那么写出它可能的构造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讨论]如何确定乙醇的构造式是(1)式而不是(2)式?[生]根据乙醇能与Na反响。

[师]如何确定乙醇与钠反响是羟基上的H原子被Na取代呢?[生]可以根据一定量的乙醇与Na反响产生H2的量来确定。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乙醇可以与Na反响,并能通过实验测出生成H2的体积。

画出装置图。

[教师投影显示学生所画装置图,并指出其缺乏之处,最后得出以下两种常用装置][师]这两套装置都是排水量气法常用的装置,我们这节课就用第二套装置来进展实验。

[演示实验]①按图示组装各仪器。

[提问]装药品之前应首先干什么?如何检查这套装置的气密性?[学生讨论后答复]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烧瓶处微热,观察广口瓶中导管内是否有液面上升。

②向广口瓶内加水,在烧瓶里放入几小块钠,向分液漏斗中参加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并将数值记入表中。

③轻轻翻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无水乙醇渐渐全部滴入烧瓶中。

当分液漏斗颈内最后一滴无水乙醇刚刚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④待烧瓶的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的水面稳定后,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并将数值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数值,记入上表中。

⑤拾掇仪器并放回适宜之处。

[师]根据以上实验如何确定乙醇的构造式是(1)还是(2)?[学生讨论][生]由于0.100molC2H6O与足量Na完全反响可以生成1.12 LH2,那么1.00molC2H6O与Na反响能生成11.2 LH2,即0.5molH2,也就是1molH。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2)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3)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1)出示课文插图,(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第2 / 5页(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EEPO板块结构I型教案模式

EEPO板块结构I型教案模式
课型方式
平台互动
课时型态
标准课
反思与
评价I
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方法与策略
反思与
评价II
1.复习回顾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给出三个向度(例题)
(1)线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2)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3)线面平行中的探索性问题
3.当堂检测(三题变式训练)
4.小结
(1)直线、平面平行的四个定理
(2)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是解决与平行有关证明题的指导思想,解题中既要注意一般的转化规律,又要看清题目的具体0+3
2
3
1.学生在微卡上写出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同桌之间交互,教师随机抽查检测,投影仪辅助)
2.给出三个向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向度进行讨论解决)
3.针对三个向度各小组分别进行展示(小卡写出,投影仪展示),小组成员补充说明
4.教师点评
5.当堂检测(小组为单位解题并进行展示(小卡写出,投影仪展示))
6.教师点评
7.小结(以三人为单位,微卡写出,随机抽查,直到补充完整)
注释或
总评
说明:课型方式从要素组合、平台互动、哲学方式三种方式选取;课时型态分为标准课和微型课。
EEPO板块结构I型教案模式
概况
执教老师
xxx
学校
xxx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三
课题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班级
xxx
教学目标
1.牢记直线、平面平行的四个定理
2.活用平行间的三种转化关系(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五年级下册音乐

五年级下册音乐

7.学唱歌词。

8.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

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

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方法&策略30 1.谈话导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谁去过呢?出示赞美“迪斯尼乐园”的歌曲曲名《真善美的小世界》。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 .音程基本训练:在训练时宜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操作,教师随时调整学生的音高,使之谐和后再换手势进入下一个音程。

在万不已时才用钢琴校音。

在人声二部训练前,先可听钢琴弹一下,先有一次听觉体验,然后再唱。

4.学唱歌曲。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

(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要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造。

)(3)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同学乃至教师参与、协助表演。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梦”的主题。

要求:(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课程:版式设计系院:美术系教师XX:授课班级:09级5班时间:2010.11—2010.12《版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301101612课程名称:《版式设计Ⅰ》英文名称:Format designⅠ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三、课程教学目标版式设计Ⅰ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的韵律美感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快速设计和书写能力。

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版式设计表现容与形式关系、设计要素及构成规律与法,以及各种应用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容更清晰、更有条理的传达给读者。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基本概念和字体的基本功能;了解字体的发展简史及字体的类型,掌握字体绘写的基本法与要求及字体设计的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体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字体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该结合实践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版式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案例。

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校外课堂示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版式设计步骤。

从工艺与制作能力两个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容:第一章文字的概述(共11学时)(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充分了文字的发展概况(二)教学容:1.1 由图画到字体的演变1.2 东文字的发展历史1.3 西文字的发展历史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教学难点:中西文字的演变(三)小结: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字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文字创意的基本法(共13学时)(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笔画结构变化的基本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