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滔滔黄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掌握黄河的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例如:“你们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吗?它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探究黄河的特点(10分钟)1. 结合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河水泥沙多、水位变化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灌溉农田、形成黄土高原等。

三、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黄河文明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四、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流域经济和人文景观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如黄河的支流、流域经济发展等。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感受黄河的壮丽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短文或制作海报等,评估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等。

2.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

3. 通过阅读分析黄河的流域图、中国地形图,进一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技能。

4.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讨论活动,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资料中,白岩松说的话: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河,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并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对黄河进行治疗?期间又有那些措施呢?顺势导入新课。

2. 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情景创设】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通过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学生回答并思考:- 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中游流经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形的变化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3)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为什么黄河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这种现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 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针对黄河流域的洪水、沙漠化等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平衡?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以及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重要性。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滔滔黄河教案教案名称:滔滔黄河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2. 讨论法:利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地调研法: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并体验黄河的水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黄河流域地图;4. 学生的实地调研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探索欲望。

2. 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介绍黄河的起源地和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国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

3. 讨论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水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观察黄河水文特点和人类的开发活动,并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以便后续的总结和讨论。

5. 总结和讨论:回到教室后,让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总结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展开讨论,以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是否能够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 学生的调研报告: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并分析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对黄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展望。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于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部分滔滔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潍坊市昌乐县外国语学校王红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部分滔滔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2、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培养读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播放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歌曲《黄河颂》,使把学生带入到黄河导入新课教授新课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的意境中,激起学河山的热爱。

习的欲望。

(过渡)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一曲壮美目标是一节课的出的《黄河颂》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发点和归宿,目标爱与赞美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黄河、的展示,目的是让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屏幕显示:“滔滔黄河”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课题,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接下来大屏幕展进入学习过程。

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出声朗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对黄河的概况每个小组的代表积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极举手发言,并有识黄河果,同时老师也检查了课前预习情况。

)首先上台操作展示的,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描写黄河的诗句。

学生说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之后,教师屏幕展示。

然后根据“黄河水系图”表达能力和动手操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再根据“中国作能力,以及积极政区图”找出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的省区(此处参与意识。

学习成学生上台操作,依次指出);接下来又让学生果的展示,大大地根据“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激发了学生的自豪画黄河区、再根据“黄河水系图”依次找出黄河的两感;多媒体图片的大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放映,使学生兴趣明确它们所在的省区;最后又根据“黄河水系盎然。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 逐步树立辩证畦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了解黄河当前所前临的问题。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 探完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黄河图片导出本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一) 「引入] 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米, 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过渡1 今天就计我们一起走进黄河(二) (10 分钟)[ 微课件出示] 黄河源流概况请学生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 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 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 多千米:3. 找出黄河1千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宁复、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4. 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上高原和华北平原。

5. 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桃花峪。

6. 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 师生互动] 学生白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 派代表上台交流。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 并根据由已画的图进行讲解学生活动] 自探空间: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长河, 而不是第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因第2 位, 而年入海水量想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省、市、自治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
豫、鲁 注入海洋:渤海
、上冲、下游划分地点:河口、旧孟津
(华北平原 塑造了平原彳宁夏平原 母亲河的奉献:文明发祥地之一』
I 河套平原
提供灌溉水源 提供丰富的水
能资源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黄河的忧患:中游
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
I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黄淤灌
黄河的治理
上游
中游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地表植被
源流概况』
被常为塞上江南。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1.2 发源地1.3 流经区域2. 黄河的主要特点2.1 流域面积2.2 全长2.3 流域地形3. 黄河文化3.1 农业3.2 交通3.3 历史4.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4.1 治理措施4.2 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地形的特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景观等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及治理进行详细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黄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 案例分析:介绍黄河治理的典型案例,如小浪底水库、三门峡大坝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黄河的治理与保护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内容黄河治理的必要性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黄河治理的成效与挑战环境保护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滔滔黄河,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展开讨论的。

它不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

同时她有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本节知识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奉献和忧患。

教学难点: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四、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上给予以下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大量资料。

六、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直奔主题:展示课件:《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断,学生在雄壮的旋律中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

教师过渡:提到黄河,我们首先想到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黄河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大家非常熟悉她。

在我们赞美黄河,为拥有黄河而自豪的同时;你可否想到过黄河的治理问题,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黄河的有关问题。

(二)设计活动、完成教学: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一——自学自纠
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观察课本P49 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
【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
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
好!!
标注出①发源地、注入海洋②上、中、下游分界点③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教学内容:
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

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
1. 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
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
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
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黄
河水系状况
2. 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
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
况。

学法指导:
1. 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水系图与省区图、地形图等叠加),总结黄河的
【我在预习中的困惑】
示例: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源流概况。

渗透地理综合读图、对比读图等学习方法
2.学绘水系简图,用地图进行知识归纳
1 2
3
4
环节三——深学深纠
四、黄河的忧患
探究三地上河与水患灾害
1、观看视频,黄河下游为何多次改道,决口泛滥?
2、泥沙从哪里来?
3、一位外国朋友说:“黄河流走的不仅是泥沙,更是中
华民族的血液。

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补充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 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材料二材料三:
黄土高原气候资料图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材料四:植被覆盖度与水体流失对比实验图
4.治理地上河的措施有哪些?根本措施是什么?上河”形成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地上河成因,并板书流程图,突破教学难点。

2.多媒体展示治理前后的景观图片,突出治理后的变化学生会发自肺腑的感叹!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法指导:
1. 观看“地上河的形成”视
频资料,探究“地上河”
的成因,并能阐述其形
成过程。

2. 结合学案“补充资料”小组
探究黄河水土流失成因
及地上河的的治理措施
环节四——检测反馈
1. 关于黄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B. 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黄河流经四川盆地
D.黄河冬季无结冰期
2.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哪种水文特
征()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3-4 小题。

3、河口至陕县河段河流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减少B.河水湍急
C.流经黄土高原D.支流少小
4、“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 ) A.a 河段景观B.b 河段景观教学内容:
检测当堂所学,诊断教学。

布置分层作业。

教法运用:
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法指导:
1. 先复习课本,整理导学案再做作业,作业要独自,限时。

时间为15 分钟.
2. 小组1-3 号必须完成【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4- 5 号必须完成【必做作业】。

C.c 河段景观D.d 河段景观
【必做作业】
5.根据所学的长江、黄河的知识内容,对比分析,完成下表:
【选做作业】6.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是河,②是河;它们都位于黄河的游。

(2)A、B 分别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灌溉用水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