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西亚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了解地区”部分的内容,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并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作用。

(一)知识结构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西亚”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

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五海三洲两洋之地;②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③阿拉伯国家;④世界的石油宝库。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学情分析初步学会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西亚的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的路线。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促个体发展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从上周以来,上海因世博会的召开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大家感到自豪吗?想不想一睹为快?不过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猜一猜,图片中的国家都是属于哪个地区的?(课件展示)一组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展馆的图片介绍(阿联酋、以色列、土耳其、阿曼国家的展馆图片)师:这些画面美仑美奂,精彩连连,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些国家是来自哪个地区的?(学生回答)师: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披着神秘面纱的地区-----西亚。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课堂分享3.案例分析展示西亚地区的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巩固提升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分享等环节,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西亚地区的地理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5.不足之处: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地图识别西亚地理位置,理解其位于亚洲西南部的战略意义。

(2)分析西亚自然环境特点,如沙漠气候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

(3)探讨人文特点,如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对西亚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补充:(1)解释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干旱气候如何塑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拍摄一场对话,通常可以设置三个机位, 这三个机位构成了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 平行的三角形。 在关系轴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拍摄时 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侧的三角形布置机位, 但只能选用一侧,不能超越关系线到另一 侧去拍摄。
轴线规则
1.演员肩并肩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角色排成一条直线。最常见的情景是 两个人物坐在一辆行驶的车子前座上。此时两个角色之间 的对话会采取肩并肩的位置。两个演员排成一条线,就有 一种共同的方向感——全向前看。 这时用轴线拍摄可以很好地表现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 清晰地展现两个角色的位置关系。 将摄影机置于对话者之间的内反拍角度可用于表现其中某 个人物的形象。也可以用使用平行的镜头位置从人物的正 面拍摄,这时候画面出现两个面对镜头或背对镜头的人物。
② 全景: 以表达被摄主体的整体视觉信息为主, 同时保留了与主体密切相关的一定范围的环境信 息,但主题的视觉形象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和结构 中心。 ③ 中景: 以表达被摄主体的大部分的视觉信息 为主。 ④ 近景: 以表达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的视觉信 息为主。 ⑤ 特写: 以突出被摄主体的神情、质感和局部 细节为主。
机位的类型
<一>、拍摄方位: 摄像方位是指围绕被摄主体前后左右选择的拍摄点,不同 拍摄方位的造型规律可通过以下几个典型方位进行把握。 从拍摄方位来分,机位有以下类型: 一、正拍: 从正面对被拍摄像主体进行拍摄的方式。 作用: 1、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被摄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让观众可 以看到正面的全貌。
二、仰拍: 从低处对拍摄主题进行拍摄的方式。 作用: 1、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2、仰视拍摄主体人物的跳跃动作,用广角镜头仰视拍摄, 夸大前景,压低背景,透视关系特别明显。 3、仰视拍摄主体向上延伸,显得高大而挺拔,强调其高度 和气势。 4、仰视拍摄可表现崇敬、景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西亚》教学案例及反思总结(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4.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二、讲授新课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1.西亚的纬度位置。

2.西亚的海陆位置。

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教师转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一孔之见:由问题回到热点话题,从中探究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原因,从而引出另一个重难点。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教案:西亚地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

3.了解西亚的人文地理特点。

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掌握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

3.理解西亚的人文地理特点。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地理地图,引导学生利用上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明确并标出西亚的位置。

2.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西亚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

(2)教师讲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3)教师讲解西亚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宗教、文化等。

3.讲解案例:(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并讨论其原因。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分布情况,并讨论其影响。

4.学生练习:(1)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一张关于西亚地区的地理特点的概念图。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研究,讨论西亚地区的人口和宗教分布情况,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总结和展望: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以及它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是,在课堂导入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地图的识别能力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训练。

另外,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和首都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2、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西亚的国家和首都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1、国家众多,五海三洲交界处空间位置复杂,难以建立地图表象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读图分析,师生讨论、创设情景、讨论分析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个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我们幸福的坐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对。

一个地区的孩子来说,多么希望有这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

但是他们的家乡正在弥漫的战争的硝烟。

他们随时可以成为孤儿,甚至会丧失自己年幼的生命。

有的同学会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同学们别急,请看这个图片。

(出示亚洲图片)引入西亚,(导语)西亚地区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的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

那么,你们知道西亚发生战争原因是什么吗?究竟为何而战,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西亚,去西亚探究战事不断的根由(同时出示西亚战争图片)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学习目标一“五海三洲之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先学)(一)三洲五海之地读图7-21,在西亚图中准确找出西亚的重要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以及西亚主要国家、首都。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亚》教学设计【课题】西亚【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西亚主要的农业区和畜牧业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块式教学【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二】自主学习:一、五海三洲之地找一找:在课本P47图7-21中找出以下地理事物1.找北回归线2.找出“五海三洲两洋一湾”(1)五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2)三洲:亚洲、非洲、欧洲(3)两洋:印度洋、大西洋(4)一湾:波斯湾3.找“咽喉”(1)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和(2)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和(3)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和4.找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5.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业和农业。

6.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

的安卡拉羊毛、的紫羊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

7.平原(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8.以色列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大力发展了节水农业。

目前以色列应用最广的是和技术。

7.(国家)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1、在西亚空白图上指出:“五海三洲两洋一湾”2、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有哪几条可以航行的水路?最近的是哪一条?(借助世界政区图)探究二:西亚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探究三:在阿拉伯半岛上,一些国家没有河流,被成为“无流国”,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探究四: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可以向以色列人借鉴哪些经验?【四】课堂小结: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比比看谁想的快!《西亚》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形成较好的习惯。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三节《西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自然条件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点及主要的产油国,了解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4、总结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掌握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

教学难点:①、国家众多、五海两洋三洲交界处空间位置复杂,难以建立地图表象。

②、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西亚的沙漠景观图、西亚的房屋建筑景观图、阿拉伯人的服饰图片等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个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图片所展示的地区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各地区。

方案2:播放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

进而发问,什么原因导致西亚近百年来,一直战火连绵不绝,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今天我们就走进西亚来探究一下。

生在2-17图找出西亚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明确西亚的范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46图及P47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在图2-17上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

(2)找出西亚所连接的大洋、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3)总结分析西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4)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出链接印度洋与北大西洋的最近海上通道,然后在图2-17上找出这条通道要经过的海、运河和海峡。

(5)读图2-18说出西亚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西亚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节教材分2课时讲授。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1.本课与时事联系紧密,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
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以便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有充足的思维素材,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但要注意,对一些政治事及相关名词、概念的解释不必过多。

2.本课教学中地图的使用率较高,多为各部分文字教材的引申内容、细化内容,是学生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授课时要注意每幅地图不同的呈现形式及不同作用,对地图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充分的挖掘。

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入手,从感性入手,探究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3.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新课导入部分,建议采取以下方式。

1.学生活动。

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

上课时,结合课文中给出的词语,以及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发言。

教师设问:“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引入新课。

2.播放录像。

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

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若干条“热点因素”,如“运河
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等,在板书中以框题形式书写,然后再逐一具体分析讲授。

【三洲五海之地】1.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

2.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和名称起源。

3.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

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4.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

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丰富的石油资源】1.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2.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
过读图,分析三条航线的优势差异,如提问学生: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B的差异何在?(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距离最短,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运河地狭水浅,油轮吨位不高;B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

)4.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匮乏的水资源】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
【文化差异】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3.通过录像,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西亚问题的核心?(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