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16:全世界2015年造船完工量前20名企业统计
中国船舶财务分析

中国船舶
企业介绍
1
财务分析
2
问题及建议
Page 1
单公击司此简处介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主营龙头优势:公司年造船能力320万吨,造船吨位占中船集团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的22%左右,其中 外高桥是全球第八大造船企业,中船澄西5.3万散货船业务国内领先。
2.技术优势:公司研制成功的MANB&W7K90MC-C船用柴油机是目前国内缸径最大、功率最大的船 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是中国首次突破缸径900mm大关,并顺利地通过了船级社、船厂和船东三方各 自的独立验收。
国家提出船舶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这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贯彻中,企业转型面 临多种困难。一是船厂船坞、船台、码头、大型吊机、专用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难以用于其他产品;二 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难以应对船舶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 调整业务结构,市场开拓难度大,支柱产品难以培育和发展;四是兼并重组收购,骨干企业动力不足, 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都给船舶企业带来挑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 P重ag。e 19
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 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对我国技术封锁,为占领船用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等策略;我 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引进和进口,与日、韩相比, 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给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 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船舶海工企业(集团);四是加大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系统的开发力度,努力提
高本土化水平。
2.抓紧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修改(最新)

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二00九年九月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1.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融入世界经济。
我国船舶工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2004年11月原国防科工委在“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中国船舶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也是直接关系我国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文件要求“到2010年,骨干造船企业基本建立起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模式,造船周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效率与日韩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造船周期和生产效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后,原国防科工委又在“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文件中要求,“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造船企业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工作的成效和差距,要强化评估与考核。
尽快制订全行业统一的‘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行业协会建模专家组对造船企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工作定期进行评估与考核,并根据测评结果及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据此,行业协会委托行业协会建模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力量,在广泛听取造船企业意见,并经行业协会建模专家组多次讨论审查,形成了“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2.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1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框架见图1。
图1《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框架2.2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结构2.2.1企业基本情况(表1A、表1B) 表1A表1B 造船基础设施表1A、表2B不考评。
2.2.2综合经济指标(表2)2.2.3 生产设计(表3)2.2.5 单船建造技术指标(表5)3.说明3.1统计范围与口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造船企业和年造船产品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度销售收入为准)以上(含5亿元)的非国有造船企业法人单位。
2012我国船舶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中国船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船成交大幅下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造船三大指标有升有降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4991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手持订单下降23.5%。
按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
据进行了修正。
(二)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53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下降3.0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598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909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81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下降17.3个百分点。
(三)船舶出口继续增长2011年,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62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新承接出口船订单27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5%;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672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7.5%。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76.4%和91.2%。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96亿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船舶制造业2741亿元,同比增长14.5%;船舶配套业100亿元,同比增长10.4%;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08亿元,同比增长6.2%。
2011年1~11月,船舶出口金额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7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199.3亿美元,占比50.1%,向欧洲出口88.1亿美元,占比22.1%。
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情况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我国船舶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造船大国。
未来五到十年,国际船舶市场仍将保持兴旺,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船舶工业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船舶工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也多次指示要研究提出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作为船舶工业的行业管理部门,国防科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制定和实施行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和促进船舶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船舶工业发展情况"十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产业规模和素质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造船总量增长两倍,手持订单翻了两翻。
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0年的346万吨增长了两倍以上。
特别是近3 年来,年均增速达45%,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2005年年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达到3963万载重吨,比2000年底的939万吨翻了两番。
无论是以载重吨计算,还是以修正总吨计算,2005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都超过了日本。
第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国际竞争地位显著提升。
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以载重吨计达到17%,以修正总吨计已超过20%。
从2003 年起,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年底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都已全面超过欧洲造船国家的总和,与日本和韩国的差距大幅缩小,主要客户群已由中小船东转变为世界著名大船东。
我国已经进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成为国际主流造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船舶工业整体情况及用钢分析20101018

中国船舶工业整体情况及用钢分析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0-18 14:46:53.02010 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接船难、交船难等困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但由于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 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消除。
1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1 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保持快速增长 2010 年 1-7 月,全国造船完工量 352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87.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3332 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 新接订单量的 4.2 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由于 4、5、7 月当月新承接订单量均超过当月完工量,使得我国从 4 月底开始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截止 7 月底达到 18816 万载重吨,与 2009 年底基本持平。
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1.1%、46.2%、37.7%。
据克拉克松 (Clarkson)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造船业竞争力的 3 大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方面,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1.2 工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2010 年 1-7 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 2025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3713 亿元,同比增长 22.7%,增幅下降 10.9 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 2845 亿元,同比增长 22.1%,增幅下降 17.3 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 418 亿元,同比增 长 28.4%,增幅下降 10.9 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420 亿元,同比增长 19.3 %,增幅增加 14.7 个百分点。
1.3 船舶工业出口保持增长,增幅有所下降 1-7 月,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 2781 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 79%;新承接出口船订单 2399 万载重吨,占新 接订单总量的 72%。
中国造船厂造船实力榜前十名(个人所做排名仅供参考)

中国造船厂造船实力榜前十名(个人所做排名,欢迎不同意见):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的完工总量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
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总量突破200万载重吨的船厂。
2006年造船完工总量又达到了历史性的311.5万载重吨,接近于2000年的全国造船总量,不仅是我国率先超越300万载重吨大关的船厂,而且,还是我国唯一一家年造船总量和手持订单双双进入世界十强行列的造船企业,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上又矗立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爱你需要太多理由吗?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型船舶出口基地和国家重点保军企业。
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2700 余艘,其中舰船43 个型号818 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
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
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和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在国内最先开发建造了30 万吨超大型油轮和FPSO 等海洋工程产品,在国际造船界和航运界享有盛名,连续多年在国内船厂中排名第一,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造船业“猛追日、韩的旗舰”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船厂”,在2004 年国外权威杂志对世界大型船厂最新排名中,跻身第七位。
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最早建造10 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船厂,建国以来,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各种类船舶2700 艘,从五十年代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七十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八十年代中国第一艘出口船,直到九十年代中国第一艘VLCC ,大连船舶重工不仅是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60 多个“第一”,更给快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无数荣耀。
依靠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作为保证,大连船舶重先后开发和设计建造了代表中国造船能力的30 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 )、代表中国造船技术水平的4668TEU 集装箱船和代表中国造船管理水平的23 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0 )等标志性产品,以及2.8 万吨多用途集装箱“梦幻型”系列船、4.4 万吨成品油轮“中国大连型”系列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RO — RO12300 吨现代化滚装船等。
中国造船厂造船实力榜前十名(个人所做排名仅供参考)

中国造船厂造船实力榜前十名〔个人所做排名,欢送不同意见〕:1、上海外高桥造船:2004年,公司的完工总量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
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总量突破200万载重吨的船厂。
2006年造船完工总量又到达了历史性的311.5万载重吨,接近于2000年的全国造船总量,不仅是我国率先超越300万载重吨大关的船厂,而且,还是我国唯一一家年造船总量和手持订单双双进入世界十强行列的造船企业,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开展史上又矗立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爱你需要太多理由吗?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型船舶出口基地和国家重点保军企业。
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2700 余艘,其中舰船43 个型号818 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
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
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和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在国内最先开发建造了30 万吨超大型油轮和FPSO 等海洋工程产品,在国际造船界和航运界享有盛名,连续多年在国内船厂中排名第一,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造船业“猛追日、韩的旗舰〞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船厂〞,在2004 年国外权威杂志对世界大型船厂最新排名中,跻身第七位。
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最早建造10 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船厂,建国以来,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各种类船舶2700 艘,从五十年代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七十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八十年代中国第一艘出口船,直到九十年代中国第一艘VLCC ,大连船舶重工不仅是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60 多个“第一〞,更给快速开展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无数荣耀。
依靠现代化根底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作为保证,大连船舶重先后开发和设计建造了代表中国造船能力的30 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 〕、代表中国造船技术水平的4668TEU 集装箱船和代表中国造船管理水平的23 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0 〕等标志性产品,以及2.8 万吨多用途集装箱“梦幻型〞系列船、 4.4 万吨成品油轮“中国大连型〞系列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RO — RO12300 吨现代化滚装船等。
中国船厂简介

中国船厂简介船舶工业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船舶工业不但为水运交通、能源运输和海洋开发提供装备,而且又是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就现在来看,船舶工业也将要成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船舶工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船舶工业中所占份额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05年的20%。
到2015年我国的船舶产量将达2400万载重吨,达到“世界第一”。
造船业高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诱发原因:一是中国对铁矿石等原料的巨大需求,导致散装货船供不应求;二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政府要求原油进口50%要自己运输,导致对油轮需求增大;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集装箱船紧张。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基本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设计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和多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
据最新统计,全国有各种规模的造修船和配套企业近2000家,职工人数近40万人,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80家,职工人数31.5万人。
全国有5千吨级以上干船坞35座、浮船坞11座、船台53座,造船能力近500万载重吨;年产钢质机动船舶约300多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约为5%~7%。
全国有3000吨以上修船坞约100座,总坞容量313万载重吨;修船产值约50亿元左右,占世界修船市场份额约为3%。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积极进行自主研制开发,我国的主要船用设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形成了包括中、低速柴油机、船用辅机、仪器仪表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
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5%~7%。
十多年来,我国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加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16.35亿美元,在全国机电类产品出口中名列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会 三社 星重工业株式会 韩国
9
社 大连船பைடு நூலகம்重工集团 韩国
10
有 现限 代公 重司 工(群山)船 中国
11
厂 成东造船海洋株式 韩国
12
会 大社 岛造船所株式会 韩国
13
社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 日本
14
有 南限 通公 中司 远川崎船舶 中国
15
工 中程 船有 澄限 西公 船司 舶修造 中国
16
有 青限 岛公 北司 海船舶重工 中国
全世界2015年造船完工量前20名企业统计
排名
现船代企重名工称业株式会 国别
1
社 上海外髙桥造船有 韩国
2
限公司
中国
3
今 大治 宇造 造船 船株 海式 洋会 株社 式 日本
4
会 日社 本联合造船株式 韩国
5
会 现社 代三湖重工业株 日本
6
式 扬会 子社 江船业(控股) 韩国
7
有 现限 代公 尾司 浦造船株式 中国
17
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18
S韩T进X造重船工((金菲海律)宾) 韩国
19
船厂
菲律宾
2注0:表中中国企业数据采用中国船舶工业统计数据.SPP造船
韩国
其他企业数据采用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
摘编自《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16》
万载重吨
504.8 488.0 453.1 433.6 411.9 385.0 352.7 327.0 314.8 308.1 249.0 227.7 221.8 207.9 167.3 165.8 161.4 150.4 142.7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