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经济学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土壤B. 作物C. 农民D. 微生物答案:C3.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 提高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可持续发展D. 减少农业投入答案:C4.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物因素()。
A. 气候B. 作物C. 害虫D. 土壤动物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模拟B. 统计分析C. 历史文献研究D. 市场调研答案:D二、填空题1.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______整体。
答案:动态2. 生态农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模拟______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自然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链或食物链,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太阳4.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______、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答案:生物多样性保护5. 农业生态学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与______的和谐发展。
答案: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等。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 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4)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17、对磷钾类资源要节约、合理利用,是因为它的循环属于 (A)
A、沉积型 B、气相型 C、中间型 D、其它 1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9、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 C ) A、栖息地 B、生境 C、生物圈 D、土壤圈 20、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 A ) A、氮 B、磷 C、钾 D、锌 21、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B ) A、50%; B、12.7%; C、33%; D、9% 2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英文代号为( B ) A、IBP; B、MAB; C、Ecology; D、E.C.G 2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 A ) A、能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数目金字塔 D、
10、地球上总贮水量中,陆地生物和人类直接能利用的水大约只有 万分之二 ,占地球总水2.6%的淡水中,能被陆地生物和直接利 用的也不到淡水的 1 %。因此淡水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11、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 和 环境 组分 。
12、碳循环有 4 条循环途径。
13、作物生产力按照不同因子的影响可分为 光合 生产力、 光温 生 产力、 气候 生产力和 土地 生产力。
48、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 C )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49、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 A )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50、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同义词是( B )
A、生物地理群落 B、生态群落 C、生物种群 D、有机体个体
5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 C )
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 地质大循环 和 生物小循环 两个类型。
1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
农业生态学试卷

二0一三年春学期南京农业大学本科学位《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40×0.5分=20分)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2、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3、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4、生态系统包括和两个组分。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7、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和。
8、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9、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10、辅助能包括和两类。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按元素运动范围不同有、两大部分。
12、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3、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是、、三大效益的统一。
15、农业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
16、环境污染包括、、。
17、我国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多样,品种资源丰富,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18、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9、生态系统按人类干扰的程度可划分为、、。
20、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21、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22、种群调节有和。
2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24、按不同元素的运动规律不同可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和两类。
25、稻田引入养鱼的食物链加环属于环。
26、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27、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2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和两部分。
29、和也是种群变动两个主要因子。
30、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1、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32、群落中生物钟的多样性,决定着群落的及。
33、土壤动物是最重要的和。
34、通过生化分泌物对他种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叫。
3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主要形态有、、和等几种。
3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和来实现的。
它们便是生态系统中的渠道。
37、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二、判断题(15×1分=15分)()1、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见的食物链?(C) A.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B. 植物→昆虫→鸟类 C. 植物→人类→熊 D. 植物→昆虫→寄生虫2、下列哪一种农业模式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A) A. 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 B.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C. 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 D.大量使用外来物种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哪一类问题?(A) A.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B.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C.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D.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估和评价二、简答题 4.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6. 阐述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 7. 请论述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生态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
8. 阐述农业生态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参考标准答案:1、C 选项违反了食物链的常见规律,即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应该是逐步减少的,从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而人类并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一环。
2、A 选项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即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而 B 选项的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容易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C 选项的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D 选项的大量使用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3、A 选项正确,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即通过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能流和物质循环、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2、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3、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4、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5、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6、r-对策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
7、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
9、营养级:指食物链上的不同面积,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能来源。
10、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各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模框,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了所谓的生态金字塔。
11、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12、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4、能效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
1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16,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称次级生产。
17、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18、立体种养技术:是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的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19、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9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10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11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2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他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又称为耐性限度)。
13 生活型(life form):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金字塔包括、和。
2、农业生态系统中反馈调控通常分为和。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和。
4、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生物固氮、、、。
5、环境污染分为和。
6、根据人类干预程度,生态系统划分为:、、。
7、环境包括和。
8、种群的营养特征包括:、和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时间2、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 共生 C 混合D寄生3、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4、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5、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6、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7、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是()。
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环境因子D生物因子8、温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为()。
A常绿针叶林B落叶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原生演替D水生演替10、影响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因子是()。
A光B温度C水D土壤三、判断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如果螳螂所在营养级的能量为10个单位,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为100。
()2、枯树上生出蘑菇属于腐生食物链。
()3、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周期短。
()4、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5、苹果小麦的间作套种依赖于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
()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分支学科。
()7、能流特征主要是能量的逐级减少与流动的单方向性。
()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以按功能区分为: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大型消费者、以微生物为主的小型消费者。
()9、生物生态型:主要是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二、单选题1.1865年,( A )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2.1866年,(B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 )的著作。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A.勒特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列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D)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A)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
A.林德曼B.坦斯列 C.谢尔福德 D.奥德姆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B )环境。
A.生态 B.生物 C.宇宙 D.人类8.()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A.农业 B.农田 C.草地 D.森林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A.种植业 B.农业 C.林业 D.畜牧业10.1803年,()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
A.坦斯列 B.海克尔 C.马尔萨斯 D.奥德姆11.(),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18世纪初 B.19世纪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12.1859年,()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A.奥德姆B.马尔萨斯C.坦斯列D.达尔文13.1807年,德国学者()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B.奥德姆 C.马尔萨斯 D.海克尔14.生态学开始进入()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5.()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A.《人口论》B.《物种起源》C.《植物地理学》D.《生态学基础》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2、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3、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4、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5、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6、r-对策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
7、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
9、营养级:指食物链上的不同面积,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能来源。
10、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各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模框,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了所谓的生态金字塔。
11、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12、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4、能效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
1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16,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称次级生产。
17、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18、立体种养技术:是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的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19、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
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被称作生物学放大作用。
20、群种: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
21、食物链:食物链就是由日光能量转化固定的食物能,经过一系列有取食、被取食关系的生物,以植物有机体开始被逐级转移而形成的生物链条。
22,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各主要群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出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23、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结构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4、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群落与其环境想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25、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总称。
26、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水蒸气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衰减地通过。
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为温室效应。
27、原生演替:自裸地上或深层水体下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
28.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29、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变动平衡整体。
30、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湿沉降。
3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32、生产环:在食物链中加入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经济产品的环节,称为生产环。
33、次级生产力:消费者生产生物量的速率称为次级生产力。
34、生态对策: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
35、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由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量是以能量贮存为最初的最基础的形式,所以绿色植物的生产过程为“初级生产”。
36,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生活型。
37、群落结构: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状态。
38、生境: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便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或生物类群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该特定环境即为该生物种或类群的生境。
39、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的协调稳定状态。
40、生态系统:是由于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组合而合成的结构有序的系统。
41、耗散结统:是由生物组份与环境组份组合而成的结构有序的系统。
42、肥力结构43、生态死亡率:死亡率是指死亡的速度,种群在整理条件下有一个最低死亡率,即个体死亡由于生殖寿命所决定的“老年”,也是一个生物学常数,实际上的死亡率又称生态死亡率。
44、龄级比: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则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称龄级比。
45、次级演替:在植被已被破坏,但保存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演替。
填空题1,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能量转化功能、物质转化功能、信息转化功能。
2、农业生态体系立体结构的三个主要类型: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
1、食物链加环的类型有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多功能环和加工环4 系统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是“白箱”和“黑箱”方法。
5、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群类6、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能。
7,农业资源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8、大自然圈是指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9,营养级之间的效率有:In/In-1为能量摄入(林德曼效率,An/An-1为同化效率,Npn/Npn-1为生产效率,In/Npn-1为利用(消费效率。
10、地球上总贮水量中,陆地生物和人类直接能利用的水大约只有万分之二,占地球总水的2.6%的淡水中,能被陆地生物和直接利用的也不到淡水的1%。
11、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基本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12、碳循环有4条循环途径。
13、作物生产力按照不同因子的影响分为光和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土地生产力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个类型。
15、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1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发展到成熟期,其最后状态叫气候顶级群落。
17、群众增长有指数增长型、逻辑斯谛增长两种增长模式18、使种群稳定增长的年龄结构中含有大量幼年个体19、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为单位,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0、食物链中,消费者可以分为:小型消费者和大型消费者。
21,我国144亿亩土地资源中,现有耕地面积为21亿亩。
22、生态金字塔特指能量金字塔,其次还有生物量金字塔和数目金字塔。
23、含有大量幼年个体与较少老年个体的种群为迅速增长的种群2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2%,世界排名120位。
25、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为 4—5级26、个体生态学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研究某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7、生态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代表系统资源利用率。
28,草原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为42% 。
29、磷循环属于沉积性循环故应合理利用30、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1、竞争与捕食属于种间负相互作用32,生态演替的两种类型为原生和次生演替。
33、IBP代表人与生物圈计划。
34、衰退型种群是因为种群内含有大量的老年个体35、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
36、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资源危机37、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属于种间正相互作用。
38、生态系统中失调的标志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破坏。
39、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农业生态系统。
40,生态演替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为气候顶级群落。
41、“MAB”代表“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42,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的投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43、生态金字塔依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目金字塔。
44、W﹥∑Pi(i=1、2、3、4?????n代表系统的整体特性45、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6、生物组成按照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类群。
47、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辅助能单选: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AA 4—5级B 6—7级C 7—8级D 9级2、以下那种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DA、猪B、牛C、羊D、水稻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为(A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余山地D、都是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DA 磷矿资源B 钾C 钙D 水资源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时(DA 氮B 氯C 水D 磷6、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投入是应选择(BA、越多越好B、适当点C、越少越好D、关系不大7 草食动物牛、羊属于(CA初级消费者 B 次级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分解者8.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种群压制另一生物种群,使其不能危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A 负相互作用B 正相互作用C 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9、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的是(DA、草B、小麦C、水稻D、牛10、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A、厄尔尼落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11、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A 原始合作B 互利共生C 捕食D 共栖12、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A 浓缩B 降低C 平衡D 毒害13、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含(DA 生物组分B 环境组分C 太阳辐射D 水14、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15、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A污染危机 B 粮食 C石油 D化肥16、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足也增加了(B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他17.对磷甲类资源要节约、合理利用,是因为它的循环属于(AA 沉积型B 气相型 C中间型 D 其他1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9、地球上所有生物与他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20、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AA 氮 B磷 C钾 D锌21、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2%BA 50%B 12.7%C 33%D 9%22 “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英文代号是(AA IBPB MABC EcologyD E.C.G2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A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都有24,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称(AA 顶级演替B 先锋期 C过渡型 D 衰老期25、W>∑Pi(i=1、2、3…n代表系统的(AA、整体性B、分散性C、均匀性D、随机性26、属r-对策生物的是(DA、恐龙B、大象C、鲸D、昆虫27 、我国15亿亩耕地中人均占有量为(DA 1.2亩B 2.2亩C 1.7亩D 0.5亩28、属于气候生态型的是(BA 水稻与陆稻B 早稻与晚稻C 粘稻与糯稻D 都是29、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CA 互利共生B 偏利共生 C竞争 D共栖31、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BA、生态效率B、系统资源利用率C、能量效率D、都是32,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AA 39%B 50%C 60%D 69%33、生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是(C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34、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破坏了其(AA、结构与功能B、群落与种群C、物质与能量D、其他35、地环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的环境的总称是(CA 栖息地B 生物C 生物圈D 土壤圈36、要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应多增加(AA 腐食食物链B 计生食物链 C捕食食物链 D 混合食物链37,属于更新资源的是(DA 磷矿资源B 钾C 钙D 水资源38、种群在资源增长限制下情况下的增长属于(AA 、J型B 、S型 C、J与S D、无规律39,“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的英文代号(AA MAB B IBPC EcologyD E、C、G40、钾损失的主要形式为(BA、挥发B、淋溶C、固定D、其他41 生物群落的演替从没有生物的地方开始称为(A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正演替 D逆演替42、森林生态系统土层肥沃是因为它有较多的(BA 捕食食物链B 腐食生物链C 寄生食物链D 其它43、生态系统的另一个人同义词是(BA、生物地理群落B、生态群落C、生物种群D、有机体个体44、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CA 有机体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45、种群处于最适环境下的瞬时最大增长率为(AA 內禀增长率B 最适增长率C 最小增长率D 其它46、衰退型种群是因为其中大量包含(CA幼年个体 B中年个体 C老年个体 D都有47、氮损失的主要形式为(AA、挥发B、淋溶C、固定D、其他48,磷损失的主要形式为(CA 挥发B 淋溶C 土壤固定D 其他多选:1,农业生物系统的结构包括(ABCA 物种结构B 时空结构C 营养结构D 信息结构2、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类型包括(ACDEA、基因型投入B、科技性投入C、资源性投入D、设施性投入E、保护性投入3、下列哪些元素的循环属于气象循环(B、D、EA、磷B、氮C、铁D、碳E、氧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途径有(A B C EA 常规投入B 结构调整 C措施优化 D信息投入 E 合理的消费方式5、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ABCA 生态效益B 社会效益C 经济效益D 产量E 产值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ABA Co2增多B 森林减少C o2增多D 森林增多 E其他7、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E、多用性8、能量的主要形态有(A、C、D、E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动能E、势能9、固氮的主要形式有(B D EA化学固氮 B 高能固氮 C 物理固氮 D 工业固氮 E 生物固氮10、土壤库包括哪些亚库(ABCDEA 土壤矿物质B 土壤有机质C 土壤生物D 土壤溶液E 土壤空气1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ABCDEA、生物构成特点B、环境特点C、稳定机制D、开发程度E、生产力特点12,生态系统结构包括(ACEA 物种结构B 生物结构C 时空结构D 环境结构E 营养结构13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评价指标包括(ABCDEA、持续性B、协调性C、承载性D、均衡性E、稳定性14、r-对策生物的特性包括(A、B、DA、个体小B、寿命短C、存活率低D、繁殖率高E、数量少15、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包括(C DA自然群体 B 种群 C农业生物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16、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包括(ABCDEA 光B 温C 水D 空气E 土壤17,食物链类型在自然界中通常包括(ABC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混合食物链 E其他18、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D、E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资源D、磷矿E、钾19,k―对数生物的特征包括(ABDA个体大 B寿命长 C存活率高 D适应稳定的环境 E扩散能力特点20、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BDA、资源少B、分布不均C、过熟林多D、蓄积量低E、成熟林多21、生物群落得演替包括(A、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E、其他22、近年来出现的生态危机包括(A C D EA粮食 B环境 C资源 D能源 E人口23、以下资源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BA 水资源B 空气C 钾D 辐射E 磷25、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发展到成熟期要经历的阶段为(ABCA 先锋期B 过渡期C 顶极期D 中年期E 老年期2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AB重复6.27、农用养分循环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包括(ABCEA、挥发B、水蚀C、降雨淋失D、沉积E、风蚀28、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E、多用性29、我国大部分农区氮素普遍有余,而亏缺的是(A B C A钙 B磷 C钾 D硫 E硼30、地球目前出现的几大生态危机包括(ABDEA 人口B 粮食C 环境D 资源E 能源31,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D,EA,太阳能 B潮汐能 C水资源能 D磷矿 E钾32、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包括(ACDA 生态系统B 农作物个体C 群种D 群落E 资源33,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ABC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变型 D变迁型 E 跃衰型34、能量的主要形态(ABCE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光能E、日能35、固氮的主要形式有(B、D、EA、化学固氮B、高能固氮C、物理固氮D、工业固氮E、生物固氮36、土壤库包括哪些亚库(A B C D EA土壤矿物质 B土壤有机质 C土壤生物 D土壤溶液 E 土壤空气37、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ABCDEA 生物组成特点B 环境特点C 稳定机制D 开放程度E 生产力特点38 生态形态的环境组分包括(ABDEA、辐射B、大气(气体C、生物D、水体E、土体39、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生产力包括(A BA自然生产力 B经济生产力 C经济产量 D生物产量 E能量产简答:1,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