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大题(2016一模汇编)
2016年高考化工流程题

2016高考理综化学工艺流程图题汇编1. 全国Ⅰ.28.(1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题卡1. (1)______。
(2) __ _____。
(3) _____ ___、_____ ___。
____ _。
(4) ___ _____,____ _____。
(5) __ __。
答案 1. (1)+3价; (2)2NaClO3+SO2+H2SO4=ClO2+2NaHSO4;(3)NaOH溶液;Na2CO3溶液;ClO2-(或NaClO2);(4)2:1; O2; (5)1.57g。
2. 全国Ⅲ.28.(14分)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成硫酸的催化剂。
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V2O5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同时V2O4转成VO2+。
“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欲使3 mol的VO2+变为VO2+,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______mol。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一轮期末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大题1.SCR 和NSR 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 x 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①尿素[CO(NH 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 3和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器中NH 3还原NO 2的化学方程式:。
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 2在O 2作用下会形成(NH 4)2SO 4,使催化剂中毒。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 4)2SO 4的形成:。
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 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 ·mol -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 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 3,所得NH 3用过量的V 1mL c 1mol ·L -1H 2SO 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 2SO 4用V 2mL c 2mol ·L -1NaOH 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NSR(NO x 储存还原)工作原理:NO x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 所示。
图a①通过BaO 和Ba(NO 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 x 的储存和还原。
储存NO x 的物质是。
②用H 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O 3)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 2与Ba(NO 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图b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 2O)。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 有关。
在有氧条件下,15NO 与NH 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15NNO。
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以BaS 粗液(含少量BaSO 3、BaCO 3)为原料制备BaCl 2溶液。
已知:BaS 易溶于水。
(1)一次脱硫①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HCl H 2S(填“>”或“<”)。
②产生S 的化学方程式是。
(2)经一次脱硫后,BaCl 2粗液中依然含有少量H 2S、SO 2等含硫微粒。
2016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2016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专题二化学工艺流程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化工题逐渐成为一类热门的主流题型"它将高中化学与某些化工生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题目情景新颖,综合性强,思维量大,具有挑战性。
一些专家预测,在新课改背景下,无机化工题可能会逐渐取代以往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无机框图型推断题,化工题是以某个具体的工业生产为背景,以化学基本理论为主线,结合化学实践!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化工题的特点表现为:题目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题目实际考查的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离子平衡理论!晶体结构知识!物质制备和分离(提纯)知识、绿色化学观点、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评价、探究实际生产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一、工艺流程题简介1、工艺流程题是以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制备、分离和提纯为中心,以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等内容有机融合2、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一般包括题头、框图和问题三部分。
题头: 一般简单介绍此工艺的原料和目的是什么。
框图: 是简化的工艺流程图。
问题: 是根据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的系列问题。
3、读题审题—关键1).此流程的原料和目的是什么?2)流程中有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⑷可用盐酸代替H 2SO 4和H 2O 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 2与Li 1-x CoO 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大题(2016二模汇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汇编(学生版)1.(2016年东城区二模)某工厂废水中含有毒的CrO 42-和Cr 2O 72-,常见处理方法是使其转化为毒性较低的 Cr 3+或直接吸附除去。
现有如下几种工艺:(1)光催化法: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光和人工光,使废水实现上述转化。
①该法的反应原理是2Cr 2O 72- +16H +→ ______ + _______ + 8H 2O (将方程式补充完整)②该法涉及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③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催化剂中W (钨)和α-Fe 2O 3的比例对铬的去除率的影响(每次实验均采用:0.01 mol/L 500 mL 酸化的K 2Cr 2O 7溶液、总质量为0.2 g 的催化剂、光照10 min ),六价铬的去除率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b = ;在去除率最高的催化剂实验组中,用Cr 2O 72-表示的该反应在10 min 内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 = mol/(L·min)。
(2)电化学处理法:向废铁屑(铁碳合金)中加入含铬废水,一段时间后,废水中六价铬元素的去除率能达到90%。
①废铁屑在使用前酸洗除锈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结合电化学原理说明废铁屑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3)离子交换树脂(ROH )法:将CrO 42-和Cr 2O 72-吸附至树脂上除去,原理如下:2ROH + CrO 42-→ R 2CrO 4 + 2OH —、2ROH + Cr 2O 72-→ R 2Cr 2O 7 + 2OH —(已知:废水中存在如下平衡:2CrO 42-+2H +Cr 2O 72-+H 2O )。
控制溶液酸性可以提高树脂对六价铬的去除率,其理由是 。
催化剂组成 1 2 3 WO 3 W α-Fe 2O 3 65% 5% 30% 65% 10% 25% a b 20% 六价铬去除率60.2%80%72.9%2.(2016年西城区期二模)煤是我国重要的化石燃料,煤化工行业中产生的H2S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含解析)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门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等.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现代化学下有五门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是让学生对化学学科进行宏观的认识,了解化学学科的设置意义,主要以简单的选择题为主.【解题思路点拔】深刻地了解化学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世界的精彩.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类推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单质熔沸点一定是由低到高B.利用复分解反应以强制弱规律,弱酸一定不能制强酸C.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B.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C.必然引起化学键的变化D.必然产生新的物质3.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A.火星四射B.发热C.生成黑色固体D.固体形状变化了4.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B.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C.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D.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边缘科学的发展都体现出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十分广阔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C.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不密切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7.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8.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A.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B.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D.计算机、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等设备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9.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自然学科.关于化学研究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保证人类的生存:诸如在解决人类粮食、能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②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诸如合成新的材料,物质的净化和纯化等,均使人类衣、食、住、行的条件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③延长人类的寿命:诸如探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奥秘,合成新的药物等.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10.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C.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1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2.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人体缺钙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味道硫酸铵和磷矿粉﹣﹣﹣﹣加水溶解C.安全常识D.“一定”与“不一定”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A.A B.B C.C D.D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B.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C.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D.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14.下列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旨的是()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塑料,让材料更丰富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15.化学科学的特征是()A.研究物质的变化B.制造新物质C.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D.进行化学实验二、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然后放在实验桌上,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就此回答下列的问题:(1)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的方面来看,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方面来说,其研究程序是.17.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乙烯完全燃烧时,每一个乙烯分子能和两个B分子反应生成两个C分子和两个D分子,如图所示.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填“分子”、“原子”之一)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上述反应一定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不遵守”之一).(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上述反应属于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氧化”之一).【考点训练】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类推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单质熔沸点一定是由低到高B.利用复分解反应以强制弱规律,弱酸一定不能制强酸C.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A.金刚石的熔沸点比晶体硅的高;B.弱酸与盐溶液如果满足复分解条件也可能生成强酸;C.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D.氧气和臭氧之间的转化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解答:解:A.金刚石的熔沸点比晶体硅的高,不一定是由低到高,故A错误;B.弱酸与盐溶液如果满足复分解条件也可能生成强酸,如CuSO4+H2S═CuS↓+H2SO4,故B错误;C.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氧气和臭氧之间的转化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B.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C.必然引起化学键的变化D.必然产生新的物质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能量的变化.解答:解:A.化学反应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变化可能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故B错误;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故C正确;D.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的根本特征,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本质,题目简单,注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3.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A.火星四射B.发热C.生成黑色固体D.固体形状变化了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铁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的判断要从本质也就是根本依据去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依赖于反应的现象.解答:解:铁丝在氧气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在过程中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其余均是伴随的现象,辅助判断,但不是根本依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难度不大,注意从新物质生成角度判断化学反应的反应.4.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5.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B.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C.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D.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边缘科学的发展都体现出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十分广阔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化学的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后的成就;C.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发现了周期律;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怎样不污染环境,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新物质.解答:解:A.化学的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不是认识分子,故A错误;B.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故B正确;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D.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边缘科学都与化学有关,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和化学史,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C.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不密切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化学具有创造性;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C.化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解答:解:A.化学具有创造性,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A正确;B.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故B错误;C.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密切,故C错误;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科学的意义和特点,注意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A.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粒子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核外电子数发生改变,故A错误;B.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因此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故B正确;C.从粒子示意图看,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是镁,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镁离子,故C正确;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碳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6,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知识,应明确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8.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A.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B.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D.计算机、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等设备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原子﹣分子论的确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解答:解:自从原子﹣分子论的确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此后化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发展史,分析化学的发展史,理清各种成就的先后顺序,然后得出明确结果是解答本题技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题目难度不大.9.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自然学科.关于化学研究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保证人类的生存:诸如在解决人类粮食、能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②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诸如合成新的材料,物质的净化和纯化等,均使人类衣、食、住、行的条件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③延长人类的寿命:诸如探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奥秘,合成新的药物等.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合成新材料,新的药物.解答:解:化学治理环境污染,合成新材料,物质的净化和纯化等,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合成新的药物,延长人类的寿命,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意义,难度不大,注意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自然学科.10.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C.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化学科学的定义: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区分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的生成,据此解答.解答:解:A.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化学的特征,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故A正确;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出新的分子,不能制造新的原子,故B错误;C.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征,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科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不能制造原子.1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能量的变化.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故A正确;B.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的根本特征,故B正确;C.化学变化可能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故C错误;D.化学反应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能量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本质,题目简单,注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12.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人体缺钙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味道硫酸铵和磷矿粉﹣﹣﹣﹣加水溶解C.安全常识D.“一定”与“不一定”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A.A B.B C.C D.D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钙的生理功能判断;B、根据亚硝酸盐的毒性和化肥的溶解性判断;C、根据缓慢氧化易引起自燃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判断;D、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影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判断.解答: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钙镁化合物,它们都是无色的;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A错误;B、亚硝酸盐有毒,不能食用,食盐与亚硝酸钠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而硫酸铵和磷矿粉加水溶解时只有硫酸铵溶解,可以鉴别,故B错误;C、长时间堆放的柴草如不翻动,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失,如果达到柴草的着火点能够引起自燃,所以要通过不时的翻动来散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聚集于溶洞中,且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以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安全浓度,故C正确;D、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仅仅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但该类反应不是中和反应,而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考试热点之一.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B.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C.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D.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科学探究方法.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化学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科学,离不开科学实验;B、假说是有根据的说法,有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C、根据模型的分类来回答判断;D、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解答:解:A、化学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科学,不是所有的化学学科的问题都借助于实验,实验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故A错误;B、假说是有根据的说法,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有的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故B正确;C、模型的分类: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种,故C正确;D、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并根据其结构和性质来制造分子,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发展史的知识,注意知识的灵活掌握,难度不大.14.下列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旨的是()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塑料,让材料更丰富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只要是与化学有关,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就符合题意.解答:解: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无关,故A正确;B.合成塑料,让材料更丰富,能让生活更美好,故B错误;C.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能让生活更美好,故C错误;D.用化学方法合成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能让生活更美好,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难度不大,注意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则.15.化学科学的特征是()A.研究物质的变化B.制造新物质C.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D.进行化学实验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化学科学的定义: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解答:解:化学科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的特征,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科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二、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然后放在实验桌上,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就此回答下列的问题:(1)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的方面来看,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方面来说,其研究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观察和实验→解释及结论.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与记忆.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解答:解:(1)金属钠和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采取对比方法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故答案为: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方面来说,其研究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观察和实验→解释及结论,故答案为: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观察和实验→解释及结论.点评:本题考查研究物质性质及变化的基本方法,难度不大,理解常用的基本方法.17.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乙烯完全燃烧时,每一个乙烯分子能和两个B分子反应生成两个C分子和两个D分子,如图所示.。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摩尔质量(含解析)

【考点训练】摩尔质量【知识点的认识】1、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摩尔质量=式量,单位不同,数字相同)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2、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着下式所表示的关系:n=m/M.【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摩尔质量的概念和单位,摩尔质量是沟通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桥梁,需要重点掌握.题型一:摩尔质量概念的考察典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式量的单位是“1”.B、在数值上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D、根据硫酸和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判断.解答: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式量的单位是“1”,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故A错误.B、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故B错误.C、硝酸的摩尔质量是63g/mol,故C错误.D、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硫酸和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所以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98g/mo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摩尔质量的有关问题,难度不大,明确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题型二:物质的n、m和M之间的关系典例2:已知1.505×1023个某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mol D.32g/mol分析:根据公式N=nNA=mMNA来计算即可.解答:根据公式N=nNA=mMNA,则M=mNAN=8g×6.02×10231.505×1023mol-1=32g/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解题思路点拨】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但摩尔质量有单位,单位是g/mol.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C.1molOH﹣的质量是17gD.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B.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B.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C.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7D.将98g 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B.“物质的量浓度”可简称为“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D.1mol任何物质所占体积都是22.4 L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B.碳的摩尔质量为12gC.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D.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C.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 D.标准状况下,2L二氧化碳和3L一氧化碳所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B.1mol氧的质量等于16gC.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D.12g 12C所含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8.224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A.32g•mol﹣1 B.64 C.64g•mol﹣1 D.64g9.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B.28.4 g•mol﹣1 C.71 D.71 g•mol﹣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B.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D.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mol O2的质量是32g•mol﹣1;②H2的摩尔质量是2g;③1mol H+的质量是1g;④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A.①②③ B.③④ C.③ D.②④12.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A.Mg B.g C.g D.g1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 molCCl4的体积约为22.4L1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mol D.32g/mol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g.三、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7.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ACl2的摩尔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15.6g Na2X2含Na+ 0.4mol,则Na2X2的摩尔质量为,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考点训练】摩尔质量-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C.1molOH﹣的质量是17gD.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质量的单位是g.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根据m=nM计算质量.D、气体摩尔气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解答: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克,故A错误.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B错误.C、m=nM=1mol×17g/mol=17g,故C正确.D、气体摩尔气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B.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考点:摩尔质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等.B、质量的单位为g等.C、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解答:解: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故A错误;B、1molH2SO4的质量为1mol×98g.mol﹣1=98g,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等,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不能相等.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所以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摩尔质量,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B.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C.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7D.将98g 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B.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C.根据n=计算判断物质的量关系,再根据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数目判断;D.98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解答:解: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molH2SO4的质量是98g,故A错误;B.O2和O3都由氧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等,故B正确;C.等质量的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二者分子都含有1个C原子,二者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7,故C正确;D.98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体积500m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理解、计算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B.“物质的量浓度”可简称为“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D.1mol任何物质所占体积都是22.4 L考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物质的量的浓度不同于质量分数表示的浓度;C、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D、从物质的状态和所处的条件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mol,故A错误;B、物质的量的浓度不同于质量分数表示的浓度,若改为“量浓度”会引起歧义,故B错误;C、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摩尔质量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B.碳的摩尔质量为12gC.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D.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考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A.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有:吨、千克、克;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千克碳12中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目;D.气体摩尔体积就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解答: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有:吨、千克、克,故A错误;B.克为质量的单位,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故B错误;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量,6.02×1023这个数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故C正确;D.气体摩尔体积只与气体的存在条件有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即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应用,注意它们的单位和使用条件,题目较简单.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C.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D.标准状况下,2L二氧化碳和3L一氧化碳所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物质的量是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B.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某一物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C.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进行判断.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故A正确;B.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物质的量无关,故B错误C.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单位分别是g/mol、L/mol、mol/L,故C正确;D.相同条件下,2L二氧化碳和3L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二氧化碳分子含有3个原子、CO分子含有2个原子,与二者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2×3:3×2=1:1,即二者所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定律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B.1mol氧的质量等于16gC.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D.12g 12C所含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g为质量的单位;B.没有指明具体的粒子名称,是1mol氧原子还是1mol氧气分子;C.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为基本物理量;D.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标准进行判断.解答:解:A.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98g为1mol硫酸的质量,故A错误;B.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具体名称,如1mol氧气分子、1mol氧原子,故B错误;C.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错误;D.12g 12C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粒子中含有的相应粒子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与质量、摩尔的关系、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的概念,明确摩尔质量与摩尔、相对分子量之间的关系.8.224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A.32g•mol﹣1 B.64 C.64g•mol﹣1 D.64g考点:摩尔质量.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来计算.解答:解: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M===32g/mol.故选A.点评:本题是对教材公式的考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9.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B.28.4 g•mol﹣1 C.71 D.71 g•mol﹣1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解答:解:M====71g/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公式的掌握.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B.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D.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A、根据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进行判断;B、质量的单位为g,而相对分子量单位省略不写;C、根据质量的单位是g进行判断;D、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数值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mol,质量的单位是g,故A错误;B、1mol氢气的质量是2g,氢气的相对分子量为2,二者单位不同,所以不相等,故B错误;C、质量单位是g,1mol水的质量是18g,故C错误;D、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质量的单位是g,本题难度不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mol O2的质量是32g•mol﹣1;②H2的摩尔质量是2g;③1mol H+的质量是1g;④对原子而言,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A.①②③ B.③④ C.③ D.②④考点:摩尔质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解答:解:①1molO2的质量是32g,故错误;②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错误;③1molH+的质量是1g,故正确;④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二者的单位不同,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物理量的单位,是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较简单.12.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A.Mg B.g C.g D.g考点:摩尔质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根据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均为 6.02×10﹣23个,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来计算.解答:解:假设有1mol该原子,由摩尔质量知道质量是Mg,1mol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个(N A=6.02×1023),所以N A个原子的质量是Mg,即1g原子的质量是(N A=6.02×10﹣2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较简单.1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考点:摩尔质量.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n=求出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根据M=求出气体的摩尔质量.解答:解: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气体的摩尔质量M==32g/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能灵活运用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 molCCl4的体积约为22.4L考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质量的单位为g;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C、3.01×1023个SO2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D、标准状况下,CCl4为非气态.解答:解: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B错误;C、3.01×1023个SO2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故质量为32g,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CCl4为非气态,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分析,计算应用,主要是区分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题目较简单.1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mol D.32g/mol考点:摩尔质量.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先根据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n=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然后利用摩尔质量的表达式:M=计算出X的摩尔质量.解答:解:8g气体X的物质的量为:n(X)=mol=0.25mol,X的摩尔质量为:M(X)===32g/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根据是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转化关系,试题主要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g.考点:摩尔质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根据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均为 6.02×10﹣23个,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来计算.解答:解:根据摩尔质量知,1mol该原子的质量是Mg,1mol原子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个(N A=6.02×10﹣23),即N A个原子的质量是M g,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约为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较简单.三、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7.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ACl2的摩尔质量95g•mol﹣1,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考点:摩尔质量.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及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该金属氯化物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M=计算出ACl2的摩尔质量,从而可知A的相等原子质量.解答:解: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则ACl2的物质的量为:n(ACl2)=0.4mol×=0.2mol,ACl2的摩尔质量为:M(ACl2)==95g/mol;即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95,所以A的相对原子量为95﹣35.5×2=24,故答案为:95 g•mol﹣1;24.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关系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8.15.6g Na2X2含Na+ 0.4mol,则Na2X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考点:摩尔质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利用Na2X2中含Na+0.4mol,则可确定Na2X2的物质的量,利用M=来计算,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解答:解:Na2X2中含Na+0.4mol,则Na2X2的物质的量为0.2mol,Na2X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Na2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R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78g/mol;16.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大题(2017一模汇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汇编(学生版)1.(2017年东城区一模)(14分)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Cl2·xH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
其工作流程如下:资料a.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5时易被O2氧化。
资料b.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Mn(OH)2Pb(OH)2Fe(OH)3开始沉淀时8.1 6.5 1.9完全沉淀时10.1 8.5 3.2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1)过程Ⅰ的目的是浸出锰。
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
①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
③Fe3+由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2Fe2+ + Cl2 = 2Fe3+ + 2Cl-b.4Fe2+ + O2 + 4H+ = 2Fe3+ + 2H2Oc. ......写出c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Ⅱ的目的是除铁。
有如下两种方法:ⅰ.氨水法:将滤液1先稀释,再加适量10%的氨水,过滤。
ⅱ.焙烧法:将滤液1浓缩得到的固体于290℃焙烧,冷却,取焙烧物......。
已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Cl3 + 3O2 = 2Fe2O3 + 3Cl2,MnCl2和PbCl2不发生变化。
①氨水法除铁时,溶液pH应控制在之间。
②补全ⅱ中的操作: 。
③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 。
(3)过程Ⅲ的目的是除铅。
加入的试剂是 。
(4)过程Ⅳ所得固体中的x 的测定如下:取m 1 g 样品,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m 2 g 。
则x= 。
2.(2017年西城区期一模)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二硫化亚铁铜CuFeS 2)为原料,用Fe 2(SO 4)3溶液作浸取剂提取铜,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FeS 2 + 4Fe 3+ Cu 2+ + 5Fe 2+ + 2S 。
【2016-2019四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 专题15 工艺流程题 教师版

专题十五工艺流程题考纲解读16、19;海南卷17真题链接1.【2019新课标1卷8】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业。
一种以硼镁矿(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95℃“溶浸”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有。
为检验“过滤1”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Fe 3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3)根据H3BO3的解离反应:H3BO3+H20H++B(OH)-4,Ka=5.81×10-10,可判断H3BO3是酸;在“过滤2”前,将溶液pH调节至3.5,目的是。
(4)在“沉镁”中生成Mg(OH)2·Mg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母液经加热后可返回工序循环使用。
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
【答案】(1)NH4HCO3+NH3=(NH4)2CO3(2)SiO2、Fe2O3、Al2O3KSCN(3)一元弱使硼酸铵转化成H3BO3沉淀,避免干扰沉镁(4)2Mg2++3CO32-+2H2O=Mg(OH)2·MgCO3↓+2HCO3-或2Mg2++2CO32-+H2O=Mg(OH)2·MgCO3↓+CO2↑溶浸高温焙烧【解析】本题是利用硼镁矿制硼酸及轻质氧化镁。
第一步:将硼镁铁矿(可看作2MgO·B2O3·H2O)灼烧后粉碎过筛,再与(NH4)2SO4溶液加热反应,使MgO和B2O3以硫酸镁和硼酸铵的形式溶解于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Mg2B2O5·H2O+4(NH4)2SO4=4MgSO4+(NH4)2B4O7+6NH3↑+5H2O,逸出的氨气用NH4HCO3吸收,发生反应NH4HCO3+NH3=(NH4)2CO3。
第二步:滤去滤渣1(成分是SiO2、Fe2O3、Al2O3),滤液经脱氨处理(调pH=3.5),即得高纯度的硼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汇编(学生版)
(14分)Na2SO3应用广泛。
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
(1)举例说明向大气中排放SO2导致的环境问题:。
(2)下图为吸收塔中Na2CO3溶液与SO2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
则初期反应(图中A 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资料显示:
Ⅰ.Na2SO3在33℃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O3,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
Ⅱ.无水Na2SO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
①请结合Na2SO3的溶解平衡解释NaOH过量的原因。
②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选填字母)。
a. 95~100℃加热蒸发,直至蒸干
b.维持95~100℃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c.95~100℃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5)为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Na2SO4,需选用的试剂是、。
(6)KIO3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Na2SO3的含量:室温下将0.1260g 成品溶于水并加入淀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KIO3标准溶液(x mol/L)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消耗KIO3标准溶液体积为y mL。
①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O3-+SO32- =+
(将方程式补充完整)
②成品中Na2SO3(M = 126 g/mol)的质量分数是。
2.(2016年西城区期一模)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杂质有SiO2、Fe2O3等)为原料,采用拜耳法生产Al2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Al2O3可用于电解制A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调控反应池中钠铝元素之比一定时,Al2O3溶于NaOH,SiO2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Al2O3溶于NaOH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该生产过程中,需向沉淀池中加入X。
①X可为过量的CO2,则滤液II中主要的溶质是_______,为了使滤液II循环利用,应
补充的物质是_______(选填字母);
a.CaO b.HCl c.Na2CO3
②X也可为少量Al(OH)3晶种(晶种可加速沉淀的生成),其优点是_______。
(4)测铝土矿中铝元素含量:
I 将m g铝土矿样品经处理配成V mL溶液
II取少量该溶液用EDTA法测得该溶液中Fe3+、Al3+浓度之和为a mol·L-1
III另取少量该溶液,将Fe3+用盐酸羟胺还原为Fe2+后,利用吸光度法测得吸光度为
0.400(吸光度与Fe2+浓度对应曲线如下图)
该铝土矿样品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
3.(2016年海淀区一模)
雌黄(As2S3)和雄黄(As4S4)都是自然界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绘画颜料
⑴砷元素有+2、+3两种常见价态。
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Ⅰ中,氧化剂是。
②Ⅱ中,若1mol(As4S4)反应转移28 mol,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Ⅲ中产物亚砷酸H3AsO3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 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人体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
②将KOH 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pH 调至11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1:1时,溶液显碱性
b. pH=12时,溶液中
c.在K3AsO3溶液中,
⑶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
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生产
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
经测定不同pH 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pH在5-9之间时,随溶液pH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
结果⑵和⑶中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
4.(2016年朝阳区一模)
(14 分)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科学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持意义重大。
⑴红酒中添加一定量的SO2 可以防止酒液氧化。
这应用了SO2 的性。
⑵某水体中硫元素主要以S2 O32-形式存在。
在酸性条件下,该离子会导致水体中亚硫
酸的浓度增大,原因是。
⑶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亚硫酸盐含量:
①滴定时,KIO3和KI 作用析出I2 ,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②反应①所得I2 的作用是。
③滴定终点时,100mL的水样共消耗x mL标准溶液。
若消耗1mL标准溶液相当于SO 32-
的质量1g ,则该水样中SO 32-的含量为mg / L 。
⑷微生物燃烧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
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 42-的反应式是。
②若维持该微生物电池中两种细菌的存在,则电池可以持续供电,原因是。
5.(2016年丰台区一模)
(12分) 氮肥的使用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土壤、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1)长期过量使用NH 4Cl 等铵态化肥,易导致土壤酸化,请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
(2)过量的NH 4+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检测水样中NH 4+所需的试剂是 、 。
(3)工业上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如下:
步骤Ⅰ:采用生物硝化法将NH 4+转化NO 3-
① 生物硝化法处理废水,会导致水体pH 逐渐下降,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② 微生物保持活性的pH 范围为7~9,最适宜用来调节水体pH 的物质是 。
A. NaOH
B.CaCO 3
C. NH 3·H 2O
D. CO 2
步骤Ⅱ:采用电解法将NO 3-转化为N 2
③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 (填 “A”或“B”)。
④ B 极的电极反应是 。
⑤ 除去1L 废水中的62 mg NO 3-
后, 废水的pH= 。
含NH 4+废水 NO 3-
质子交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