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FD001-2007)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的项目划分、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统一编制内容、深度和表现形式,合理确定工程投资,特修编《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中型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的编制,其他风电场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编制上述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时也可参考。
第三条 设计概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设计概算经核准后,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进行工程审计、项目法人筹措建设资金和控制、管理工程造价的依据。
第四条 设计概算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咨询资质;概算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掌握政策,熟悉工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条件、收集相关工程资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选用定额、费用标准和价格。
第五条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应按编制年的价格水平及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编制。
第二章 项目划分第六条 风电场工程项目划分包括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和其他费用三部分。
第1 页(一)设备及安装工程指构成风电场固定资产的全部设备及其安装工程。
由以下内容组成:⒈ 发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风电机组和塔筒(架)、机组配套电气设备、机组变压器、集电线路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⒉ 升压变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主变压器系统、配电装置、无功补偿系统、所用电系统和电力电缆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⒊ 通信和控制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监控系统、直流系统、通信系统、远动和计费系统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⒋ 其他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生产车辆、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工程及全场接地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二)建筑工程风电场建筑工程由以下内容组成:⒈ 发电设备基础工程,包括风电机组和塔筒(架)、机组变压器等设备的基础工程。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1 概述本摘要仅摘录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的正文主要内容。
2 依据所摘录的“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依据于1996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DL/T5067-1996。
主要起草人:娄慧英、陈文凯、薛金阳、韩明、刘文峰。
3综合说明3.1概述应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项目建议书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本期建设规模和最终可能达到的容量、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以及与有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
3.2风力资源应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风力资源概况、温度、大气压及湿度气象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
3.3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
3.4 项目任务与规模应简述本项目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本项目与系统的关系;简述项目规模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5风电场场址选择风电场场址的地形、地质、地震和地下水概况及交通、水、电现状;结合风力资源和对各候选风电场场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本工程所选的风电场场址。
3.6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经方案比较论证后,应选定风力发电机组型式、单机容量、台数和布置。
3.7 电气应简述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风力发电机组接人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简述风力发电机组和主要电气设备的控制、保护以及风电场的调度、通信。
3.8土建工程应简述本项目推荐的总体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包括建筑物的规模、等级、标准、结构型式;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设计。
3.9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方法、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原则、施工进度、所需劳动力、建筑材料、主要施工设备、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及来源,核定永久用地和施工用地数量等。
3.10环境影响评价应简述环境评价的结论。
3.11项目投资概算应简述风力发电场的定员编制;简述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投资构成和资金筹措方式。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目次前言1总则 (3)2引用标准 (4)3综合说明 (4)4风力资源 (6)5工程地质 (7)6项目任务与规模 (8)7风电场场址选择 (8)8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 (9)9电气 (10)10土建工程 (12)11施工组织设计 (13)12环境影响评价 (15)13项目投资概算 (15)14财务评价 (17)前言我国风力发电建设目前正由科研式点逐步转向推广应用阶段,根据设计、科研、运行等各方面的要求,为了统一风力发电场(又称“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同于初步设计)编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使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一统一的格式,编写的内容不致漏项,审批单位对各风电场的前期工作和内容具有可比基础,并可总结设计的经验,加快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进程。
为此,电力工业部水电开发与农村电气化司于1993年提出,并组织安排了《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讨论稿)》和《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规定(讨论稿)》的编写工作。
1993年12月在汕头召开《风电场建设工作座谈会暨技术交流会》,与会代表研究讨论上述两个标准,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现由电力工业部水电开发与农村电气化司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将上述两个具有较多重复内容的标准合并统一为《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水电开发与农村电气化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水电开发与农村电气化司和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慧英、陈文凯、薛金阳、韩明、刘文峰。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一、设计概算编制办法2.概算编制的内容:概算编制应包括风电场工程的建设预算、设备采购预算、施工预算、安装调试预算、土地租赁费用预算、运维费用预算、运营费用预算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项目需求编制相关的收支平衡表和资金流动表。
3.概算编制的程序:概算编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收集项目的基础资料,包括设计方案、技术要求、建设规模等。
(2)制定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包括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
(3)根据市场行情和相关数据,确定各项工程的价格。
(4)按照工程量清单和价格,计算各项工程的预算总额。
(5)编制项目的收支平衡表和资金流动表,对预算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安排,并确保资金的流动性。
(6)完成概算报告的编制,包括项目的概算总额、收支平衡情况、资金流动情况等。
二、计算标准1.设备采购计算标准:设备采购预算应根据市场行情和项目需求确定设备的种类、规格、数量和价格。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运输费用、关税等因素。
2.施工计算标准:施工预算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难度确定。
施工预算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机械使用费、施工工期等。
3.安装调试计算标准:安装调试预算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要求确定。
安装调试预算主要包括人工费、设备费、测试检测费用等。
4.土地租赁费用计算标准:土地租赁费用预算应根据土地面积、租期和地区市场行情确定。
5.运维费用计算标准:运维费用预算应根据风电场的规模和设备使用情况确定。
运维费用主要包括设备维护费用、人工费用、保险费用等。
6.运营费用计算标准:运营费用预算应根据风电场的运营需求确定。
运营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
三、文档要求1.文档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日期等基本信息。
2.简要介绍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3.详细说明概算编制的依据、内容和程序。
4.详细说明各项计算标准的依据和确定方法。
5.举例说明概算编制和计算标准的具体应用。
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建设风电场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估。
二、研究方法1.技术评估:采用现有的风电技术进行评估,包括风能资源评估、风机选择和风电场布局等。
2.经济评估:考虑建设、维护和运营风电场的成本,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包括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3.环境评估:评估风电场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噪音、鸟类迁徙和景观等影响。
三、研究结果1.技术评估:根据风能资源评估,该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7米/秒,且风能资源丰富,适宜风力发电。
考虑到地形和空间限制,建议采用1.5兆瓦的风机,风电场布局以最大程度利用风资源,并减少风井间距。
2.经济评估:投资建设风电场的总成本为XXX万元,包括土地购置、设备采购、安装和运营等费用。
根据目前的电价和售电量预测,风电场的年发电量为XXX千瓦时,年净收入为XXX万元。
投资回收期为XXX年,内部收益率为XX%。
3.环境评估:风电场的噪音水平较低,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显著影响。
鸟类迁徙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但是采用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对鸟类的影响。
风电场的景观影响相对较小,可以通过布局设计和绿化等措施减轻。
四、结论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本次研究认为建设风电场是可行的。
考虑到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较短且有不错的内部收益率。
同时,在环境方面,风电场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可通过适当的措施减少对鸟类和景观的影响。
五、建议1. 在建设风电场时,应确保风能资源评估的准确性,以最大程度利用风能资源。
2. 选用合适的风机,并合理布局风电场,以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与当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合作,采取措施减少风电场对鸟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以上是本次风电场可行性研究的报告,供相关部门和投资者参考。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附件5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一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诉编制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特制定《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工程项目。
第二章编制依据和深度第三条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时应对风电场工程的建设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
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1. 项目规划审定的结论及预可行性研究成果;2. 收集附近长期测站气象资料、灾害情况,长期测站基本情况(位置,高程,周围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现状和变迁,资料记录,仪器,测风仪位置变化的时间和位置),收集长期测站近30年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历年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以及风电场现场测站测风同期完整年逐时风速、风向资料;3. 从风电场场址处收集至少连续一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风能风能资源评估资料,收集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大于90%;4. 收集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10KM范围内1:50000地形图、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1~2KM范围内1:10000或1:5000地形图,尽量收集风电场范围内1:2000地形图;5. 场址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及资料;6. 风电场所在地的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电力概况及发展规划、电网地理接线图和土地利用规划等;7. 该风电场工程已取得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资料;8. 风电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外交通运输情况;9. 工程所在地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情况及有关造价的文件、规定;10. 项目可享的优惠政策等。
第四条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是:1. 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并论证项目开发必要性及可行性;2. 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3. 查明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4. 选择风电机组机型,提出风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案,并计算风电场年上网发电量;5. 根据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确定升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及风电场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方案,并进行升压变电所及风电场电气设计,选定主要电气设备及电力电缆或架空线路型号、规格及数量;6. 拟定消防方案;7. 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中央控制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布置和主要尺寸,拟定土建工程方案和工程量;8. 确定工程占地的范围及建设征地主要指标,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施工总进度;9. 拟定风电场定员编制,提出工程管理方案;10. 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11. 拟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方案;12.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13. 经济与社会效果分析。
2019年整理《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7年版)精品资料

FD 风电场工程技术标准FD 002—2007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英文标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二〇〇七年八月本页附总院发的文件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的项目划分、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统一编制内容、深度和表现形式,合理确定工程投资,特修编《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中型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的编制,其他风电场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编制上述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时也可参考。
第三条设计概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设计概算经核准后,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进行工程审计、项目法人筹措建设资金和控制、管理工程造价的依据。
第四条设计概算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咨询资质;概算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掌握政策,熟悉工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条件、收集相关工程资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选用定额、费用标准和价格。
第五条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应按编制年的价格水平及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编制。
第二章项目划分第六条风电场工程项目划分包括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和其他费用三部分。
(一)设备及安装工程指构成风电场固定资产的全部设备及其安装工程。
由以下内容组成:⒈发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风电机组和塔筒(架)、机组配套电气设备、机组变压器、集电线路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⒉升压变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主变压器系统、配电装置、无功补偿系统、所用电系统和电力电缆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⒊通信和控制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监控系统、直流系统、通信系统、远动和计费系统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⒋其他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生产车辆、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工程及全场接地等设备及安装工程。
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篇一:10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 统一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的内容组成、费用分类和计算标准 , 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 结合风电场工程特点 , 特制定《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 ( 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中型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的编制 , 其他风电场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 编制上述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时也可参考。
第三条设计概算是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进行项目财务评价的基础 , 设计概算经核准后 , 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进行稽查审计,项目法人筹措建设资金和控制管理工程造价的依据。
第四条设计概算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咨询资质 , 概算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 , 掌握政策、熟悉工程 , 坚持原则 , 实事求是 , 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条件、收集相关工程资料 ,严格按照锢家有关规定 , 合理选用定额、费用标准和价格。
第五条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概算 , 应按编制年的价格水平及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编制。
第二章项目划分第六条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划分包括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和其他费用三部分。
(一)设备及安装工程指构成风电场固定资产的全部设备及其安装工程。
由以下内容组成:1 发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 包括风电机组及塔筒〈架〉、机组配套电气设备、机组变压器、2 升压变电设各及安装工程 , 包括主变压器系统、配电装置、无功补偿系统、所用电系统3 通信和控制设备及安装工程 , 包括监控系统、直流系统、通信系统、远动及计费系统等4 其他设备及安装工程 , 包括来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生产车辆、劳(二)建筑工程1 发电设备基础工程 , 包括风电机组及塔筒〈架〉和机组变压器的设备基础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一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诉编制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特制定《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工程项目。
第二章编制依据和深度第三条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时应对风电场工程的建设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
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1. 项目规划审定的结论及预可行性研究成果;2. 收集附近长期测站气象资料、灾害情况,长期测站基本情况(位置,高程,周围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现状和变迁,资料记录,仪器,测风仪位置变化的时间和位置),收集长期测站近30年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历年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以及风电场现场测站测风同期完整年逐时风速、风向资料;3. 从风电场场址处收集至少连续一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风能风能资源评估资料,收集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大于90%;4. 收集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10KM范围内1:50000地形图、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1~2KM范围内1:10000或1:5000地形图,尽量收集风电场范围内1:2000地形图;5. 场址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及资料;6. 风电场所在地的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电力概况及发展规划、电网地理接线图和土地利用规划等;7. 该风电场工程已取得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资料;8. 风电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外交通运输情况;9. 工程所在地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情况及有关造价的文件、规定;10. 项目可享的优惠政策等。
第四条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是:1. 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并论证项目开发必要性及可行性;2. 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3. 查明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4. 选择风电机组机型,提出风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案,并计算风电场年上网发电量;5. 根据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确定升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及风电场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方案,并进行升压变电所及风电场电气设计,选定主要电气设备及电力电缆或架空线路型号、规格及数量;6. 拟定消防方案;7. 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中央控制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布置和主要尺寸,拟定土建工程方案和工程量;8. 确定工程占地的范围及建设征地主要指标,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施工总进度;9. 拟定风电场定员编制,提出工程管理方案;10. 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11. 拟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方案;12.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13. 经济与社会效果分析。
第三章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第五条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本办法第六条至第二十条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第六条综合说明1.概述: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建设必要性、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本期建设规模和最终可能达到的装机容量、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以及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
2.风能资源: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风能资源概况、温度、大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并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价。
3.工程地质: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情况。
4.项目的任务和规模:简述本项目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本项目与系统的关系,并简述该风电场规划目标及本工程的规模。
5.风电机组选型和布置:经方案比较论证后,提出推荐方案选定的风电机组型式、单机容量、台数和布置,并估算风电场年上网电量。
6.电气:简述风电场升压变电所接入电力系统方案、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接线方案;简述风电机组和主要电气设备的控制、保护和风电场的调度及通信。
7.工程消防设计:简述本项目的工程消防设计和施工期消防设计方案的结论。
8.土建工程:简述工程项目的规模、等级、标准以及推荐的总体布置方案、风电机组的基础设计、箱式变电站基础设计以及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尺寸、平面布置、结构型式等。
9.施工组织设计:简述施工条件、交通状况、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原则、施工进度,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期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和来源,核定永久用地和施工临进用地数量等。
10.工程管理设计:简述风电场的定员编制,以及主要工程管理方案。
1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简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简述主要防范对策、措施以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13.工程设计概算:简述编制工程设计概算的原则和依据,简述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投资构成和资金筹措方案。
14.经济及社会效果分析:简述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15.结论:综述本风电场建设总的结论意见,提出今后工作意见。
16.附图、附表及附件1)本报告有以下附图风电场地理位置示意图。
2)本报告有以下附表风电场工程特性表(见附表A)附表A第七条风能资源1. 说明风电场所在地区的区域风能资源概况。
2. 收集风电场所在地区附近长期测站(如气象台、站等)的多年风速、风向、温度、气压和湿度等气象整编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风速的年及年际变化图表,并说明风电场现测风时段在长系列中的代表性。
收集附近长期测站与风电场同期完整年逐时风速、风向资料。
3. 叙述风电场场址处风能资源测站情况(位置、高程、周围地形地貌及仪器),整理出各测站不同测量高度的实测数据,并按照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对原始测风数据进行完整性、合理性及相关性等验证,对不合理和缺测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计算各测站不同高度平均风功率密度及湍流强度值,并计算有效数据完整率及风切变指数。
4. 根据附近长期测站观测数据,按照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 号)要求,将验证后的风电场各测站不同高度测风数据订正为一套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数据,并计算订正后各测站不同高度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值。
5. 按照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及国家发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要求,将订正后的数据处理成风电场风能资源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包括不同时段的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风速频率分布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等,并将处理好和各种风况参数绘制成图形。
对多个没同高度的测站,可以综合比较有数据完整率不低于90%、风速传感器安装高度接近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测站位置在风电场场址中有代表性等方面,择优选择一组经订正后的风速、风向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风况图。
6.按照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计算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值和风功率密度等级等,按照国家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 18451.1-2001)计算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湍流强度值和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提出风电场场址风况对风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对风电场场址的风况特征和风能资源做出分析和评价。
7.附表、附图1)附表包括气象台(站)累年各月平均温度、气压和湿度统计表。
2)附图包括:a)相关长期测站连续20年-30年的风速年际变化直方图b)与风场测风塔同期的相关长期测站风速年变化直方图c)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d)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变化曲线图e)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直方图f)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向玫瑰图g)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能玫瑰图h)风电场测站各月的风向玫瑰图i)风电场测站各月的风能玫瑰图j)风电场测站各月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第八条工程地质1.概述:本项目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2.区域构造稳定性: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做出评价,并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3.地形地质条件:说明场址区基本地形地质条件,包括: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和特征;2)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卸荷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3)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4)场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5)场址区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
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6)场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7)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上,地下水位,水质,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排关系;8)提出场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4.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评价1)对场址区地基持力层的承载能力与埋深、不均匀沉降、湿陷性、抗滑稳定、地震液化以及场地边坡稳定、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2)根据有关要求,对建设工程场地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必要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
5结论与建议:提出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6附图包括:1)工程地质平面图;2)工程地质纵剖面图;3)工程地质横剖面图;4)区域地质构造图。
第九条项目任务和规模1. 项目任务:阐述电场受电区域的经济现状及远、近期发展规划、电力系统现状及发规划,结合地区能源供应条件,从发电、替代常规能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地区特点等方面论述工程的作用和意义,论证本工程开发的必要性。
2. 项目规模: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电力系统现状及规划、本项目对系统的影响和要求,以及项目开发条件,论证并确定风电场的项目规模。
若是分期开发项目,对其它各期项目的规模进行简要叙述。
第十条风电机组选型、在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1. 风电机组选型1) 根据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和价格,并结合风电场的风况特征、风电机组的安装条件和设备运输条件,确定单机容量范围,拟定若干不同的单机容量方案。
2) 机型选择包括以下内容:a) 根据选定的单机容量范围选择若干个机型,比较特征参数、结构特点、塔架型式、功率曲线和控制方式:b) 根据充分利用风电场土地和减小风电机组间相互影响的原则,对各机型方案进行初步布置,计算各风电机组标准状态下的理论年发电量;c) 初步估算各机型方案风电机组及有关配套费用;2. 风电机组布置1) 综合考虑风电场地形、地表粗糙度、障碍物等,并合理利用风电场各测站订正后的测风资料,利用专业风能资源评估软件,绘制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图(平均风功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