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高一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一区域地理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区域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区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图1二、世界陆地1。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练一练图2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欧、非—— 海峡、 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图3练一练分布界线 大洲地形类型特点备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山地海拔较高( m以上)很大峰峦,坡度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

2、经济:东部沿海 地区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农业、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 地区条件 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为主。
朝鲜: 韩国: 蒙古: 日本: 中国:
地图册P121
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 进出口贸易发达 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进
出
原料 口 加工 口 产品出口
工业主要原料来源
石油来自:西亚、东南亚
煤炭来自: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来自:中国、美国
进口原材料
读图分析 (1)日本资源自给度最高的是什么?试分析原因。 (2)从图中分析日本的进、出口商品分别以什么为主? (3)日本工业比重变化图中,比例明显变小的是什么部门?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3、农业单产高
日本农业多采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实行集 约化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日本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2%
第二产业:37%
地图册P120
在“东亚的地形”图上,找出朝鲜半岛(东亚最大半 岛),日本群岛(东亚最大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 海南岛,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地图册P120页读 图:东亚的岛屿 分布有什么特点? 说明这些岛屿是 怎么形成?
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非洲、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块。
夏 方向的风?夏季和冬季降水 分布有区别吗?为什么?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
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冬季降水主要集 中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地理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高中区域地理全套教案

高中区域地理全套教案在“东西半球图”上适当处填注下列内容:1)四大洋、七大洲的名称)用图例标注下列大洲界名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3)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马达加斯加岛、火地岛4)里海、地中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区域地理教案:读下列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标注下列经线的经度数:0°、180°、30°W、160°E、120°E、80°W2)标注四大洋、六大洲的名称3)说出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洲:4)说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陆:5)说出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布在太平洋周边的大陆: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区域地理教案:读日本简图,完成下列要求:在图中适当处标注下列地理事物及名称:140°E经线、35°N纬线、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俄罗斯、朝鲜、韩国。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分别是:岛屿A、B、 C、 D、城市E、 F、G、 H、 K、3)用不同图例在图上适当处绘制形成北海道渔场的两条洋流并标注其名称。
4)日本东西两岸气候差异较大。
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5)日本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与这一带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
区域地理教案:读东南亚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适当处填注下列地理事物及名称:北回归线、赤道、120°E经线、南海、印度洋、孟加拉湾、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马六甲海峡、湄公河、萨尔温江、克拉地峡2)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3)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气候上有何异同之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4)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B、 C、D、 E、 F、 G、H、K城,其对全国经济产生的有力影响是。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第一节《东亚与日本》课件共57张ppt

3、东亚 五国的经 济特点
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金、银、 铜、铁、铝、石墨
韩国: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 进出口贸易发达
蒙古: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畜牧业 日本:占现重代要工地业位发达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4、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内海: 渤海
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1、 东 亚 的 地 形 特 征
地 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功的路
理 经纬度位置:
位 纬度范围:81°N-11°S,跨北寒带、北
置
温带、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经度范围:26°E-180°-170°W
2、
亚
A北 亚
洲
的
F中 亚B东 亚
地
●
西亚
理
E
C
分 区
南 亚 D东 南
亚
一 1、 、位 东置 亚和
概范 况围
1、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3°N~53°N,73°E~ 145°E (大部分在北温带)
答:因为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 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三、经济特点及发展条件
4、经济发展的条件: 思考: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是什么?
有利条件: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力资 发 源);较高的科技水平、海岸线曲折,多 展 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条 件 不利条件:工业原料、能源贫乏,国内市
5、自然资源:
思考题:
1.日本的主要资源 有哪些类型?
(日从本地矿形和产气资候考
虑水力、森林资源;
从源海贫陆乏位置,考森虑渔 业资林资源资源状源;况另如、外何水矿?产) 力资源丰富。
日本要发展工业其 资源来自哪里?
世界区域地理完整版教学教材

北非:民族工业有一定的规模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经纬度位置:30°S~30°N,20°W~50°E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为地中海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下游与巴拉马普特拉河汇合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⒈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风力太强,早来晚退,则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②风力太弱,晚来早退,则雨水就过少,容易造成旱灾
⒉治理措施:①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修建灌溉系统;南部修筑贮水池。
印度农业生产
1.农业发展优势:①水热充足
西部落后,以蓄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为主
东部较发达
东南亚
经纬度位置:90°E~140°E,10°S~23°26′N
海陆位置:亚洲和大洋洲的过度地带,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半岛北部地势较高,山脉呈掌状向南展开。河口多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2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地形崎岖,平原少,多火山地震。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风(冬季)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南风(夏季)
2.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候干热,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
成因: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
③历史上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狮泉河(印度河):发源于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塔尔沙漠,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
东部沿海:地势低,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湖较多。离海洋近,多半岛和岛屿,海岸线曲折。
西部内陆:地势高,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湖较少,远离海洋。
西部: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大陆性气候明显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之日本

(二)领土组成 九州
本州
四国
北海道
日本领土主要由九州、 四国、本州、北海道四 个大岛及其附近的 3900多个岛屿组成, 其中本州岛的面积最大。
二、自然地理特征
1、以山地为主的地形 平原面积狭小,多 山地、
丘陵
。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36° N
富士山 关东平原
2、海陆轮廓
海岸线_曲__折__,多优良港湾。
日 上是高技术附加值制成
品,如家用电器、汽车、
本 精密仪器等;中国对日
本出口的产品则以劳动 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 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
2、日本的工业分布
主 要 的 工 业 城 市
主要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濑户内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日本工业主要 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和
濑户内海沿岸
亚欧板块
火山之国 地震之邦
火山爆发 日本海 日本 太 平 洋
太平洋板块 熔岩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 因此多火山、地震。
3、气候特征
读图:找出日本主要气候类型 找出两种季风气候大致分界线纬度;
东亚气候分布图
温带季风气候 40°N
亚热带季风气候
5、B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工业区, 其中①是_____京__滨_工__业__区_ 工业区③、④共同位于__ ________濑_户__内__海_____沿岸, 日本工业的沿海分布促进了 以______加__工__贸__易__为主的经 济的发展.
日本目前共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 类型全,分布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
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板图】教师一边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一边地逐一把五种基本地形用素描手法
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特征。
【总结】教师把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板书】
1.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起伏大,坡度陡峻
2.丘陵海拔较低,低于500米
坡度和缓
3.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4.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
地面平坦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四周被山岭环绕
(讲解完毕,板图画好)
【作图】教师示范山地的等高线图,其余的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总结】 1.海拔、地势起伏
2.地形的种类和分布
(请学生分析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的地形特征)
【承转】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海底地形怎样呢?
【板书】二、海底地形
【讲解时边讲边板书】讲解大陆架概念,作用及富含的资源,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等的形态。
(教师画出海底地形图)
【提问】陆地地形用等高线来表示,那海底地形呢?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