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合集下载

15种传统中医膏药配方及制法

15种传统中医膏药配方及制法

15种传统中医膏药配方及制法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

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

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

现以黑膏药为主举例如下:一、狗皮膏【药方组成】枳壳、青皮、大枫子、赤石脂、赤芍、天麻、甘草、乌药、牛膝、独活、黄柏、补骨脂、威灵仙、生川乌、续断、白薇、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乌、杜仲、远志、穿山甲、香附、自术、川楝子、僵蚕、小茴香、蛇床子、当归、细辛、菟丝子、陈皮、清风藤、木香、肉桂各10克,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各5克。

【药物制作】以上43味,除樟脑外,木香、肉桂、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其余枳壳等34味,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另取黄丹750~105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将樟脑及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肌体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每张净重15克或30克。

二、追风膏【药方组成】牛膝、桃仁、麻黄、当归、生草乌、红大戟、天麻、羌活、穿山甲、细辛、乌药、白芷、高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肉桂各50克,地黄、熟地黄、续断、苏木各24克,五加皮、蛇蜕、生川乌各12克,蜈蚣15克,乳香、没药、雄黄、血竭、檀香各7.4克,冰片、麝香、丁香各2.4克。

中医传统膏方

中医传统膏方
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 是一个养藏方法。 假如违反了这种冬令养生方法, 到了春天便要发生 痿厥一类疾患, 使大家对春生之气适应能力减弱 。
中医传统膏方
第6页
服用膏方季节
由此可见: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 进补最好季节。在冬天 内服滋补膏方, 强壮身 体, 到了明年春天, 精 神抖擞, 步行矫捷, 思 维灵敏。
中医传统膏方
第10页
(三) 老年人 伴随年纪增加, 而趋向衰退, 而冬令进补, 则能增强体质, 延缓衰老。
膏方适应人群 (四) 女性 女性以血为用、 以血为本, 有经、带、胎、产生理特点易耗血伤气、阴阳失衡, 临床上也以虚证为主, 所以女性非常适
合采取膏方调补 。意思是女性35岁开始就出现衰老迹象。
中医传统膏方
中医传统膏方
第1页Biblioteka 膏方, 又叫膏剂 。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基础上, 依据人不一样体质、不一样临床表现而确立不一样处方, 经浓煎后掺入一 些辅料而制成一个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补气养血, 滋阴润肺
一 、什么是膏方 美容养颜, 改进睡眠
膏方, 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 又叫膏剂。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基础上, 依据人不一样体质、不一样临床表现而确立不一样 处方, 经浓煎后掺入一些辅料而制成一个稠厚状半 流质或冻状剂型。
( 一 ) 服用方法
◎每个医院制作加工膏方 不一样, 所以服用方法 和储存方法亦有不一样 。
◎本院膏方均选取道地中
药材及辅料, 由有经验
中医教授开具处方, 由
专业中医师亲自制作加
工。
中医院膏方
中医传统膏方
第14页
膏方服用方法和储存方法
优点在于: 服用方便、便于储存、 携带方便、 口感极佳、 效果显著。

膏方

膏方

一人一方

2.扶正补虚,调治兼施 明清以后,膏方应用偏重于补益养生,其次才是 慢病调控中的应用。 补益药是膏方的主要成分,是膏方中的主体君药。 祛邪药是膏方得到次要辅助成分,是医生兼顾患 者或客个体的既往病史现病史,在补益的基础上配 伍理气祛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破结消积等祛 邪疗痰的药物。

膏方
目录
1、什么是膏方与膏方的渊源 2、膏方的制作方法与保存 3、膏方的处方原则 4、膏方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 5、膏方进补优势与应用范围

一、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称膏滋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 的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根据服用者的体质 状况 ,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思想, 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经过严 格的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 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
4.4.服用膏方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病情出现被动或反复; 2.出现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腹泻等消化 系统症状; 3.出现上火现象; 4.失眠、多梦、兴奋、多汗; 5.过敏反应; 6.小儿性早熟。

4.5 .其他要求
1.在服用膏方期间,可适度运动,但要防止 劳倦过度。 2.在服用膏方期间,应避免烟酒过度。

4.2.服用前的个体状态调整
1.心理调节 安定情志,遇事不怒,避免因怒与思虑而损伤肝脾。 如遇肝胆失衡,须调治脾肾,配合调泄肝胆,通利 水湿。 2.生理调节 2.1预防感冒。凡遇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之后,应 先疏风散寒,调和脾胃。 2.2饮食得当,避免暴饮暴食而大伤脾胃。凡遇有伤食 中寒,出现腹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以散寒消 滞、和中化湿之法调整。
4.开膏季节 主要根据膏方的用途决定: 1.养生进补膏方,冬季服用:服用时间多由冬至前一 周至立春结束。冬天为封藏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 容易被机体吸收储存,所以冬令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2.慢病调理治疗性膏方,一年四级皆可服用:有慢性 病需要服用膏方者,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不必拘泥 于冬季。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简介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简介

中医药膏方制作简介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

物质------油脂成膏形态-------凝而不固味道------甘美滑腴内容------物之精粹作用----滋养膏润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之一。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健身体与治疗疾病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膏类制剂。

按使用方法分类:1、内服膏方:成方膏滋药:选用一些疗效确切,组成简单的膏方方剂,由药厂成批生产加工成膏滋,作为中成药在药店销售,供患者对证选用,如:益母草膏、二仙膏等。

临床膏滋药:又称为定制膏方,是指经过医生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辨证施治处方,一人一方,由药房或医院药房定制加工成膏方,每一剂膏方只适合患者本人服用。

2、外用膏方: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病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疾病中使用。

3、按添加辅料分类:素膏:指用砂糖或者蜂蜜所收的膏剂荤膏:指在素膏中再加入阿胶或者龟板胶等动物胶而制成的膏剂。

膏方起源1、起源于汉唐,《黄帝内经》所在十三方中就有两张膏方豚膏和马膏,主供外用。

《金匱要略》大乌头膏、猪膏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千金药方》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内服。

2、萌芽于宋朝内服膏已受到普遍重视,膏逐渐替代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应用日趋广泛;《洪氏集验方》琼玉膏沿用至今,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

《圣济总录》瓜蒌根膏,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3、发展于明朝膏方日趋完善和成熟,膏方命名逐渐正规,制作比较规范,膏和煎有了明确的区别,“膏”专制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膏方的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广为各类方书记载。

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

《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寿世保元》茯苓膏;《景岳全书》两仪膏。

4、兴盛于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内服膏滋方近30首,《张氏医通》记载的二冬膏、集灵膏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肺热咳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下面是中药熬膏方的制作过程:
材料:
-中草药
-纯净水
-砂锅(或不锈钢锅)
-滤网
-蜂蜜(或冰糖)
步骤:
1. 将需要的中草药按比例配好,洗净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

2. 将浸泡好的中草药放入砂锅内,加入足够的纯净水,水量大约是中药的3-4倍。

3. 开火将砂锅内的药材煮沸后,调小火煨熬2-3小时,期间需要不时搅拌,防止药材粘在锅底或者煮干。

水分逐渐减少,煮到剩下原来的1/3到1/2左右即可,具体看药方。

4. 待药液变得浓稠时,关火,并让药液冷却至温热状态。

5. 使用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取出汁液。

6. 将汁液倒回砂锅中,开小火慢慢加热,期间不断搅拌,直到液体变得黏稠,但不粘锅底即可。

7. 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冰糖进行调味,搅拌均匀后可以熬制成糊状或者浓稠的膏剂。

注意事项:
1.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煮沸过久或者煮干,影响药效。

2. 熬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搅拌,防止药材粘底或者煮干。

3. 中草药的选择和比例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药方搭配合理。

在进行制作前最好请教医生或者中药师。

4. 制作好的熬膏方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污染或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应用

膏方保存
膏方启用后,必须妥善保存,及时放入冰箱
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 境中,以防霉变。 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倒在一个固定清洁 的汤匙里,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造成变质。 一旦天气变暖,或者气候潮湿,膏方上出现 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一 层,再用高温隔水蒸烊。

膏方适用人群
膏方的适用人群有以下7类。 1)慢性病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 的治疗和康复; 2)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 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 生理功能大幅度地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 整体调理; 3)老年人: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 缓衰老; 4)女性人群: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脾 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 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宜调补; 6)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包括肿瘤患 者手术、化疗、放疗后; 7)性功能减退者。

膏方的特点
1、膏方均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不同的理化结果而 组方,充分体现辩证论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而且一人 一方,针对性强。 2、膏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通过调补脏腑的虚损和阴阳气血的不足,人 体阴平阳秘,气血调畅,从而达到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目的。 3、每料膏方可以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月,与汤剂相比,省略了每天煎煮的步骤。 根据各人需要,可适当添加糖、蜜或甜味剂调味,口感怡人。膏方体积小, 携带和服用均比汤剂方便,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膏方的制作工艺

膏方的制作工艺

膏方的制作工艺传统膏方制作工艺简单,但工序复杂。

最关键的工序是收膏。

整个过程需要经过浸泡、煎药、沉淀、过筛、浓缩、另煎兑入、过滤、收膏、凉膏等工序,最短加工周期也要3天。

1.浸泡:将群药加8~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

膏方药物组成中根茎类占大多数,为取得优质的药液必须保证浸泡时间,否则将影响出膏量和成品质量。

2.煎药:煎药机煎药,第一煎达到煮沸程度后1小时。

第二煎加水5~6倍,至沸腾后约30~45分钟。

如特殊要求还可取第三煎。

合并药液沉淀。

3.沉淀:沉淀对于膏体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因中药材在经过长时间浸泡煎煮后,会产生很多极其细微的沉淀物,此类沉淀物单纯用筛网很难清除。

经过沉淀后再过80~100目筛,则可除去绝大部分。

4.过筛:将沉淀后的药液用80~100目筛过滤。

5.浓缩:放入铜锅或其他大型容器大火煎煮浓缩。

6.另煎兑入:人参、鹿茸、西洋参等贵细药物另煎兑入,避免贵重药物的损失。

7.过滤:浓缩至临近收膏的状态,用纱布或100目筛再次过滤药液以去除杂质,保证最终膏体的最佳质量。

8.收膏:收膏期间要加入珍珠粉、虫草等贵细粉末药物,还要加入阿胶、鹿角胶、冰糖、蜂蜜、木糖醇等辅料。

所以,收膏是整个制膏过程最关键的工序。

收膏必须用文火,每个膏必须由专人负责搅拌,搅拌人员不得离开,搅拌必须从药锅底部开始,以避免药液黏稠后造成糊锅。

糊锅的药液即成废品。

在收膏期间,应当有具备收膏合格资质的药师进行现场监督指导,以保证收膏质量。

9.凉膏:凉膏不得加盖,否则膏体内部水分不能蒸发,会造成未来膏方变质。

凉膏还能起到去除因长时间熬制所带来的“火气”。

传统制膏技术要求高,所制膏方可以达到“其黑如漆、其亮如镜、入口即化”的最优质量。

在现代膏方的制作过程中,任何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管理,这是保证膏方市场不断发展的关键。

膏方制作流程

膏方制作流程

膏方制作流程膏方是指中药药材经过炮制后制成的一种糊状药物,用于外用治疗皮肤疾病等病症。

膏方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以下是一般膏方制作的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和辅料。

根据具体的药方要求,在药店或医院的中药房选择优质的中药材,并配备适量的辅料,如甘油、蜂蜜、植物油等。

第二步,炮制药材。

将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根据药方要求进行炮制处理。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炒、煮、炙、煨等,目的是提高药材的疗效,增强药性。

第三步,研磨药材。

将炮制后的药材用研磨器或研钵研磨成细粉。

研磨的细度要均匀,以便后续的熬制过程能更好地溶解药物。

第四步,熬制膏方。

在一个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热至沸腾。

然后,将研磨后的药材粉慢慢加入炖锅中,同时不断搅拌,均匀溶解药物。

熬制的时间根据药方要求而定,一般需煮沸30-60分钟,直到药物完全溶解。

第五步,加入辅料。

待药物溶解后,将预先准备的辅料加入炖锅中,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辅料的种类和用量根据具体的药方而定,一般用于增加药物的药效以及调整药物的质地和使用特点。

第六步,炖制药物。

将炖锅放在小火上,继续加热慢炖药物,同时持续搅拌,防止药物糊底。

炖制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直到药物呈现出黏稠的糊状。

最后,装瓶保存。

将熬制好的膏方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待其冷却后盖紧瓶盖,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膏方的保存时间一般为3个月,过期后不可使用。

总体来说,膏方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掌握一定的药材炮制和熬制技术。

制作好的膏方使用方法一般是外用于患处,可根据需要适量涂抹或敷贴。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储存和卫生,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使用,以达到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制作和传统膏方介绍
开膏方的药方往往是很大一张,里面有二三十味药。

膏方最好请富有经验的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开具,医院和药店都可以代加工,患者也可以自己在家中熬治。

胡庆余堂煎制膏方的韩师傅介绍了煎膏要领。

步骤一:饮片入冷水浸泡,然后入锅煎煮,若药方中进补药多,煎煮时间较长。

同时,把荤膏(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放入黄酒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步骤二:根据个人体质,可在药汁中加入适量冰糖、饴糖、蜂蜜,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

煎煮浓缩药汁,沉淀。

离火待用。

步骤三:熬糖膏。

把蜂蜜或饴糖放入火上浓缩,待糖变稠。

步骤四:把浓缩药汁与糖膏混合,可加入适当盐炒核桃、芝麻调味,一并放入不锈钢锅或沙锅中用文火煎熬,不停搅拌,熬至黏稠状。

步骤五:离火,自然冷却。

用搪瓷罐、瓷罐、沙锅陈放。

若用沙锅存放,沙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

名中医为你开出“名膏方”
国家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王会仍
主治:亚健康、术后、病后体虚未复
西党参(研末)250g、黄芪250g、白术120g、茯苓120g、甘草50g、熟地150g、全当归120g、川芎60g、白芍120g、桂枝60g、淮山药150g、陈萸肉120g、枸杞子120g、灵芝150g、陈皮60g、五味子60g、制黄精200g、玉竹120g、麦冬120g、巴戟肉120g、丹皮90g、杜仲120g、补骨脂120g、生米仁300g、龙眼肉60g、胡桃肉(研末)60g、阿胶250g、鹿角胶250g、黄酒250ml、冰糖250g。

(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省级名中医,儿科专家俞景茂主治:小儿哮喘
太子参150g、天冬120g、熟地30g、炙冬花90g、黄芪120g、补骨脂90g、丹参90g、椒目45g、炙甘草50g、红枣150g、冰糖160g、阿胶120g、黄酒100ml、川贝粉30g。

(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此方为小儿固本克喘膏,可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有良好的抗哮喘复发作用。

妇科专家傅萍
主治:子宫肌瘤
气虚血滞、疾湿内停,结而成症,月经量偏多,宜扶正运脾攻湿消症。

常用方剂: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加减,胶类选用阿胶及鳖甲胶,用量随症加减。

除胶类外,辅料可加入龙眼肉,核桃肉、红枣、黑芝麻等。

省立同德医院老年病专家李安民
主治:气血两虚症
十全大补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人参、甘草、当归、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加减,配以阿胶收膏。

胡庆余堂名医馆馆长、中医妇科专家张承烈
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太子参300g、百合300g、生地200g、当归150g、仙茅150g、仙灵脾150g、珍珠母400g、生白芍300g、川芎150g、知柏各150g、酸枣仁200g、紫丹参200g、茯苓300g、枸杞子250g、菟丝子250g、煅龙牡各200g、桑寄生250g、川断250g、巴吉天200g、复盆子200g、米仁300g、炒白术200g、胡桃200g、蜂蜜250g、阿胶250g。

实用膏方十全大补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0g,肉桂90g,白术150g,茯苓150g,黄芪150g,炙甘草60g,当归150g,白芍药150g,川芎90g,地黄150g。

[制剂]先将人参煎汁备用,其他药物水浸一宿,文武火煎取浓汁,冲入人参汁后熬成膏。

[服法]每服一匙,开水调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潮热骨疼,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夜梦遗精,脚膝无力,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忧虑伤血气,喘嗽中满,及病后未复等症。

[按语]十全大补膏由八珍汤加肉桂、黄芪而成。

取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黄芪,补肺脾之气,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益心肝之血,肉桂入肾温阳,诸药合用,五脏同补,气血双治。

凡老年人见上述症状者,可常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