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等差数列前n项和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课件(第2课时)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课件(第2课时)

寻找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与通项之间的关系,在比值上能否相互转 化.
(1)
65 12
(2)
8 13
[(1)



a5 b5

2a5 2b5

a1+a9 b1+b9

92a1+a9 92b1+b9

S9 T9

7×9+9+3 2=6152. 法二:设 Sn=(7n+2)nt,Tn=(n+3)nt, 则 a5=S5-S4=185t-120t=65t,b5=T5-T4=40t-28t=12t,
法四:设数列{an}的公差为 d,由于 Sn=na1+nn-2 1d, 则Snn=a1+d2(n-1). ∴数列Snn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2. ∴1S01000-S1100=(100-10)×d2, 且1S11100-1S01000=(110-100)×d2. 代入已知数值,消去 d,可得 S110=-110.
15 [由“片段和”的性质,S2,S4-S2,S6-S4 成等差数列,也 就是 4,5,S6-9 成等差数列,∴4+(S6-9)=2×5 解得 S6=15.]
知识点 2 等差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 (1)设两个等差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Sn,Tn,则abnn= S2n-1. T2n-1 (2)若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 2n,则 S2n=n(an+an+1), S 偶-S 奇=nd,SS奇偶=aan+n 1.
类型 2 比值问题 【例 2】 (1)已知等差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Sn,Tn, 且TSnn=7nn++32,则ab55=________. (2)已知 Sn,Tn 分别是等差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且abnn= 2nn++21,则TS1111=________.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二课时)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二课时)
练: 设等差数列{an } 满足
a3 13, a10 1 求 Sn 何时取到最小值,并求出Sn 最小值.
类型一:等差数列前n项和 Sn 的最值
例2 设等差数列{an } 满足 a1
n(n 1) 解:由Sn na1 d 得 2 17(17 1) 9(9 1差数列前n项和 Sn 最值的方法
(1)求 Sn,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最值,
注意n取正整数
(2)求 an ,利用项的特点求最值
2、已知数列 Sn 求 an 的方法
n 1 S1 , an Sn - Sn-1,n 2
25, S17 S9 求 Sn 何时取到最大值,并求出Sn 最大值.
得d 2
类型二:已知 Sn 求 an
例3 设数列{an }前n项和
Sn n 3n,
2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练:设数列{an } 前n项和
Sn n 3n 1,
2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课堂小结
当n 5时,Sn取最大值,最大值为S5 25
11 解法2:令a n 0即-2n+11 0得n 2 a1 a2 a5 0 a6 a7 5(a1 +a 5 ) 当n=5时,Sn 最大,最大值为S5 =25 2
类型一:等差数列前n项和 Sn 的最值
解: a3 5, a10 9 (1)
号n的值
a1 2d 5 a1 9 得 a1 9d 9 d 2 an 9 (n 1) 2) 2n 11 (
n(n 1) (2)由S n na1 d 得 2 n(n 1) 2 S n 9n (2) n 10n 2 由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n 5得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必修五2.3.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必修五2.3.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二)等差数列的内容内涵丰富,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是其核心内容,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整合、变形,可以得到诸多的性质,它们的应用使解题变得轻松愉悦,与常规方法相比较,过程要简捷得多.【性质1】 已知等差数列{a n },m 、p 、q ∈N *,若存在实数λ使λλ++=1qp m (λ≠-1), 则λλ++=1q p m a a a .证明:由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dn +a 1-d 的几何意义:点(p,a p )、(m,a m )、(q,a q )共线,由斜率公式得mq a a pm a a m q p m --=--,因为λλ++=1qp m ,所以λ=--q m m p . 所以λ(a m -a q )=a p -a m .所以(1+λ)a m =a p +λa q ,即λλ++=1q p m a a a .评析:特别地,当λ=1时,2a m =a p +a q ,我们不妨将性质1称为等差数列的定比分点公式.【性质2】 等差数列{a n },n i ,m i ∈N *,i=1,2,3,…,k,若∑∑===ki ik i i mn 11.则∑∑===ki m ki ma a11.证明: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根据a n i =a mi +(n i -m i )d ,i=1,2,3,…,k,则∑∑∑∑∑======-+=k i mi k i k i k i i i mi ki nia d m n a a11111)(.所以∑∑===ki mi k i ni a a 11推论:等差数列{a n },n i ,m ∈N *,i=1,2,3,…,k,若∑==k i i n km 1.则∑==ki n m i a ka 1.评析:本性质实质上是等差中项性质的推广.【性质3】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差为d .n ,m ∈N *, 则d n m n S m S n m )(21-=-.证明:因为mn mS nS n S m S nm n m -=- =mnd n n na m d m m ma n ]2)1([]2)1([11-+--+=mndn mn mna d m mn mna 2)1(2)1(11----+=d mn mnmn mn n m 222+--=d mnmn n m 222- =d mn n m mn 2)(-=d n m )(21- 所以d n m n S m S n m )(21-=-.评析:实质上数列⎭⎬⎫⎩⎨⎧n S n 是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性质4】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差为d .n ,m ∈N *,则S m+n =S m +S n +mnd . 证明:因为S m+n =S n +(a n +1+a n +2+…+a n +m ) =S n +(a 1+nd )+(a 2+nd )+…+(a m +nd ) =S n +(a 1+a 2+…+a m )+m nd=S m +S n +m nd , 所以S m+n =S m +S n +mnd .【性质5】 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为S n ,若m=p+q(m 、p 、q ∈N *且p≠q),则有qp S S m S qp m --=. 证明: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S p -S q =p a 1+21p(p-1)d -q a 1-21 q(q-1)d =(p-q)[a 1+21(p+q-1)d ],所以d q p a q p S S qp )1(211-++=--.又因为d m a m S m )1(211-+=且m=p+q ,所以有qp S S m S qp m --=. 推论: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为S n ,若m+t=p+q(m 、t 、p 、q ∈N *且m≠t,p≠q),则qp S S t m S S q p t m --=--.【性质6】 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为S n . (1)当n =2k(k ∈N *)时,S 2k =k(a k +a k+1); (2)当n =2k-1(k ∈N *)时,S 2k-1=k a k .。

高中数学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时,Sn 最大.这是因为:当an>0时,Sn>Sn-1 ,即递增;当an<0时,
Sn<Sn-1,即递减. 类似地,当a1<0,d>0时,则n为使an≤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时, Sn最小.
A.2 C.4 B.3 D.5
)
解析:∵S奇=a1+a3+a5+a7+a9=15,S偶=a2+a4+a6+a8 +a10=30,S偶-S奇=5d=15,∴d=3. 答案:B
3.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若S2 =2,S4=10,则S6等
于(
)
A.12 C.24 B.18 D.42
解析:∵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有S2 ,S4 -S2 ,S6 -S4成等差数列,∴2(S4-S2)=S2+(S6-S4).整理得S6=3S4-3S2 =3×10-3×2=24. 答案:C
以及数形结合,从而使问题得解;(2)通项公式法:求使an≥0(或
an≤0)成立的最大n即可.这是因为:当an<0时,Sn<Sn-1,即单调 递减.
一般地,等差数列{an}中,若a1>0,且Sp=Sq(p≠q),则①当 p+q p+q为偶数时,则n= 2 时,Sn最大;②当p+q为奇数时, p+q-1 p+q+1 则n= 2 或n= 2 时,Sn最大.
[例1] 若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________.
S4 1 S8 = ,则 = S8 3 S16
[分析]
S4 可以设出首项a1与公差d,代入条件 ,进一 S8
S8 步求 的值. S16 但是,我们注意到序号为4、8、16,可以考虑用性质 来解.
S4 1 [解] ∵S =3,故设S4=x,则S8=3x. 8 由于S4,S8-S4,S12-S8,S16-S12成等差数列,且S4= x,S8-S4=3x-x=2x, ∴新数列公差为x. ∴S12-S8=3x,S16-S12=4x, ∴S12=3x+S8=3x+3x=6x,而S16=S12+4x=6x+4x= 10x. S8 3x 3 ∴S =10x=10.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 课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 课件

例 2 在等差数列{an}中,an=2n-14,试用两种方法求该数列前 n 项和 Sn 的最小值.
解 方法一 ∵an=2n-14,∴a1=-12,d=2. ∴a1<a2<…<a6<a7=0<a8<a9<….
∴当n=6或n=7时,Sn取到最小值.
易求S7=-42,∴(Sn)min=-42. 方法二 ∵an=2n-14,∴a1=-12. ∴Sn=na12+an=n2-13n=n-1232-1649. ∴当n=6或n=7时,Sn最小,且(Sn)min=-42. 小结 在等差数列中,求Sn的最大(小)值,其思路是找出某一 项,使这项及它前面的项皆取正(负)值或零,而它后面的各项皆 取负(正)值,则从第1项起到该项的各项的和为最大(小).由于Sn 为关于n的二次函数,也可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或性质求解.
+c]=2an-a+b.
∴an=a2+ anb-+ac+b
n=1 n≥2 .
只有当c=0时,a1=a+b+c才满足an=2an-a+b,数列{an}
才是等差数列.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 问题 由于 Sn=na1+nn2-1d=d2n2+(a1-d2)n,当 d=0 时,Sn
d =na1;当 d≠0 时,此解析式可以看作二次项系数为 2 ,一次
和Sn取到最值时序号n的规律. 序号 等差数列 基本量
1,3,5,7,9, a1=1 ,
1
…,
d=2 .
前n项和Sn Sn= n2
Sn的最值 (Sn)min=1,
此时n= 1 .
2
-5,-3, -1,1,3,
a1= -5 , d= 2 .
Sn=
n2-6n
(Sn)min= -9 ,-2, a1=4 , 3 -4,…, d= -2 .

2021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第二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值及应用

2021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第二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值及应用

5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知识点2 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和.
常见的拆项方法:
(1)n(n1+k)=_1k__1n_-__n_+1__k__;
(2)
1 n+k+
=_1k___n_+___k_-___n__;
n
(3)(2n-1)1(2n+1)=_12_2_n__1-__1_-__2_n_1+__1__.
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
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
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
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
A.3 699块
B.3 474块
C.3 402块
D.3 339块
@《创新设计》
18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7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创新设计》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
1 n+
n+1,其前
n
项和
Sn=9,则
n=________.
解析
an=
1 n+
n+1=
n+1-
n,
∴Sn=( 2-1)+( 3- 2)+…+( n+1- n)
= n+1-1=9,∴n=99. 答案 99
8
课前预习
25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小结
(1)若{an}是等差数列,则ana1n+1=1da1n-an1+1,ana1n+2=21da1n-an1+2.
(2)n(n1+k)=1k1n-n+1 k.

高中数学课件第五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中数学课件第五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的思想解决问题.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 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 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
[特别警示] 因为 = n+a1- ,故数列{ }是 等差数列.
(2009·江苏高考)设{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Sn为其前n项和,满足
,S7=7.
则a6=
.
解析:∵{an}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3d=a5-a2=6, 则a6=a3+3d=7+6=13. 答案:13
5.已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2∶a4=7∶6,
则S7∶S3等于
.
解析:
=2.
答案:2∶1
6.(文)(2010·惠州模拟)等差数列{an}前n项和为Sn,已知对 任意n∈N*,点(n,Sn)在二次函数f(x)=x2+c的图象上. (1)求c,an; (2)若kn= ,求数列{kn}的前n项和Tn.
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定 义的表达式为 an+1-an=d(n∈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通项公 式为an= a1+(n-1)d .
[思考探究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第m项为am,公差为d,则其第n
项an能否用am与d表示? 提示:可以.an=am+(n-m)d.
C.
D.2
解析:由于a7-2a4=a1+6d-2(a1+3d)=-a1=-1, 则a1=1,又由于a3=a1+2d=1+2d=0,解得d=- . 答案:B
2.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
则S7等于
()
A.13
B.35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教案

2.3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二)教学要求: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如果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则1212--=n n n n B A b a .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1n n a a n S +=,d n n na S n 2)1(1-+= 2、在等差数列{a n }中(1) 若a 5=a , a 10=b , 求a 15; (2) 若a 3+a 8=m , 求a 5+a 6;(3) 若a 5=6, a 8=15, 求a 14; (4) 若a 1+a 2+…+a 5=30, a 6+a 7+…+a 10=80,求a 11+a 12+…+a 15.二、讲授新课:1、探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结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n a 的关系:由n S 的定义可知,当n=1时,1S =1a ;当n ≥2时,n a =n S -1-n S ,即n a =⎩⎨⎧≥-=-)2()1(11n S S n S n n . 练习: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2343n S n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探究: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是,1a p q r =++,2d p =).由此,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1d n n na S n -+=可化成式子:n )2d a (n 2d S 12n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2. 教学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① 例题讲解:例2、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50,0.6a d ==-. (1)从第几项开始有0n a <;(2)求此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值.结论: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 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当n a <0,d>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2)由n )2d a (n 2d S 12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 的值. 练习:在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例3、已知等差数列....,743,724,5的前n 项的和为n S ,求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前n项和 2
复习回顾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n(a1 an ) Sn 2
n(n 1) S n na1 d 2
公式的推证用的是倒序相加法 在两个求和公式中,各有五个元素,只要知 道其中三个元素,结合通项公式就可求出另 两个元素.
判断数列成等差的方法: 1.定义法: 2.等差中项法:
典型例题
例3.等差数列 {an } 与 {bn } 的前n项和分别为 Sn
Sn 7n 2 a7 和 Tn ,且 求 的值. b7 Tn n3
3.通项公式法:
4.前n项和公式法:
Hale Waihona Puke 典型例题例1.在等差数列中,a10 23 (1)该数列第几项开始为负?

a25 22
(2)前多少项和最大?
(3)求 an 前
n 项和?
典型例题
例2.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项数为奇数,且奇 数项的和为44,偶数项的和为33,求此数列的 中间项及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