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合集下载

DB32 721-2004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doc

DB32 721-2004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doc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气防火检测的一般技术、直观检查、仪器检测以及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建筑物电气用户的电气火灾预防性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核电站、放射性场所及地下、水上、运输平台的电气火灾预防性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6-1999 住宅设计规范GB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68-1992 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方式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222-19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54-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148-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防火:fire prevention在火灾发生之前所有减少或杜绝火灾发生的措施。

3.2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任何物件。

电气预防性试验问题及应对

电气预防性试验问题及应对

电气预防性试验问题及应对提纲:1.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意义2.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种类及内容3.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难点及应对措施4.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安全风险及避免策略5.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经验总结及未来展望1.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意义电气预防性试验是指为了更好地确保电气装置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提前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和检测。

作为建筑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电气装置的安全和稳定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电气预防性试验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其意义主要在于:(1)提高电气装置的安全性。

电气设备的损坏或故障往往会对建筑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预防性试验能够提前发现设备的潜在风险,及时进行维修和修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确保电气设备的稳定性。

全面、科学的预防性试验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利于预防电气设备的异常运行和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降低运行成本。

通过对电气装置进行预防性试验,能够避免设备及其相关元器件的损坏和故障,从而降低调试、更换零部件等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效益。

2.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种类及内容目前,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绝缘试验。

绝缘试验是电气预防性试验的一种基本形式,目的在于检测设备绝缘是否正常。

实施绝缘试验的方法一般采用交流高压试验或直流高压试验。

(2)接地电阻试验。

接地电阻试验是一种检测接地电阻并判断接地情况的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建筑物的安全接地,避免发生电击等危险情况。

(3)保护接地回路阻抗试验。

通过保护接地回路阻抗试验,可以检测出接地线路上的接地电阻是否正常,从而防止接地故障对电气设备带来的影响。

(4)设备安全装置试验。

设备安全装置试验是一种检测建筑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正常、有效的试验,旨在保证设备在异常运行时能够及时自动停机,防止损害。

该试验主要通过VA阻抗测试、跳闸试验等各种方法来实现。

3. 电气预防性试验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在进行电气预防性试验时,存在一些难点和风险,如果不加以应对,可能会对设备安全造成威胁。

配电房预防性试验技术方案

配电房预防性试验技术方案

配电房预防性试验技术方案1综述1.1文件用途该文件将详细说明变(配)电室电力预防性试验的用户需求,包括电力设施的停送电、预防性试验、安全文明、现场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详细的要求。

该文件将作为厂商投标、签订合同、项目实施、过程验收、报告编制等的基本资料。

本技术要求将作为日后所签订合同的一个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法规、指南GB/T 311.1~4 绝缘配合GB/T 1094 电力变压器GB/T 20840 互感器GB/T 1984-2014 高压交流断路器GB/T 1985-201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T 22582-2008 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GB/T 10228-2015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10230 分接开关GB/T 11022-2020 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1032-202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 12706.4-2020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19749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GB 50150-2016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194-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366—2010 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一次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402-2016 高压交流断路器DL/T 459-2017 电力用直流电源设备DL/T 475-2017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 574-2021 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DL/T 596-202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6-2015劣化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911-2016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DL/T 1093-2018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DL/T 2104-2020 并联电容器装置状态评价导则DL/T 2105-2020 并联电容器装置状态检修导则DL/T 355-2019 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装置检修导则DL/T 842-2015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JB/T 5346-2014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DL/T 1476-2015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976-201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3具体要求4变更记录。

电气保护及试验制度

电气保护及试验制度

电气保护及试验制度电气保护制度是针对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制定出的一套保护措施。

电气保护包括对电气设备的潮湿、温度过高、电压异常、电流过负荷、短路等情况进行保护。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电源电压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安装过压保护器来防止设备受到电压过高的影响,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在电流过负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安装过载保护器来防止设备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电气试验制度是针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验与试验的一套规定和措施。

电气设备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潮湿、灰尘、震动等,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和试验,以确认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电气试验可以分为定期试验和特殊试验两种。

定期试验是根据设备运行的工作时间和环境条件制定的,通常为1-2年进行一次。

常见的定期试验项目有:介质耐电压试验、绝缘电阻试验、接地电阻测定等。

特殊试验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例如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配件时,需要对设备进行特殊试验以确认是否正常。

特殊试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有:接触电阻试验、保护性接地电阻试验等。

在电气保护及试验制度中,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定,如人员资质要求、设备维护要求等。

只有合理实施电气保护措施和定期试验,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总之,电气保护及试验制度是为了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和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试验和检验,以确认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保护和试验,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建筑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建筑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建筑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建筑设备的预防性试验规程,以确保设备在运行前经过充分的测试和检查,减少可能的风险和故障。

2. 试验范围建筑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设备的功能性测试:验证设备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能够正常运行,并完成相关任务;2. 设备的安全性测试:测试设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是否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3. 设备的稳定性测试:检测设备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并评估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4. 设备的可靠性测试: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包括长时间运行测试和恶劣环境测试。

3. 试验方法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尽量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和设备。

试验方法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和功能进行细化,并记录下相关试验要点和参数。

4. 试验程序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1. 设备准备:包括设备的安装、接线和校准等;2. 功能性试验:按照设备的功能性要求进行试验;3. 安全性试验:验证设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的安全性;4. 稳定性试验:对设备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5. 可靠性试验: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和恶劣环境测试;6.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7. 结论和建议:根据试验结果给出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5. 试验报告每次试验结束后,应编写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 试验概述:对试验目的、范围和方法进行简要描述;2. 试验结果:对试验中的观察结果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3. 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4. 结论和建议:根据试验结果给出结论和相应的建议;5. 附录:包括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图表、数据记录和其他相关材料。

6. 质量保证为确保试验工作的质量,应定期进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

试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经验,并遵守试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7. 附则本规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管理制度

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管理制度

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管理制度1. 前言为加强企事业单位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管理工作,规范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行为,提高电气设施的安全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管理。

3. 试验原则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试验;2.试验应全面、细致、认真、严谨,做到准确可靠;3.尊重设备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4.根据设备的特定用途、受电侧负荷情况和设备历史运行情况进行试验;5.试验仪器、设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4. 试验内容1.定期巡视和测试电气设施,包括接地电阻试验、绝缘电阻试验、漏电流试验等;2.试验结果应做好记录,同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3.主、配电设施试验内容应依据《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输配电装备设备及其试验方法》等有关规定;4.普通用电和特种用电设施试验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施检验标准》等有关规定;5.试验和测试应在按照施工方案预定的状态下进行;6.每次试验后应对设施设备进行记录和检查,对试验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处理。

5. 试验周期1.电缆线路、变压器和配电设施:每年试验一次;2.交流高压开关柜、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和保护装置:每年试验一次;3.低压开关柜、断路器、隔离开关和保护装置:每年试验一次;4.电动机:每三年试验一次。

6. 试验报告1.在每次试验完成后,要按规定填写试验报告,做到信息齐全、准确无误,每台设备均要有相应的试验和检验记录,以备后续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查询和跟踪;2.试验报告应详细说明试验的各项数据、分析及验证,以便评估设备的状况,采取有效的维修或更换措施。

7. 管理要求1.企业应具有专业的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执行和检查电气设施预防性试验计划;2.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预防性试验水平符合国家标准;3.设备预防性试验应安排在生产停机或轻载时进行;4.企业应建立台账,记录设备的试验情况,以备下次试验时查询;5.试验装置、设备应定时进行校准,保障试验精度。

电气设施设备检验和试运行工艺规程

电气设施设备检验和试运行工艺规程

电气设施设备检验和试运行工艺规程1材料要求1.1 从事检验的人员应有资格证明文件。

1.2 检验所需技术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设计图纸。

(2)工程变更记录及工程洽商记录。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签证。

(4)交接试验合格报告。

(5)动力工程的空载试运行记录。

(6)培训记录及培训资料。

2主要机具2.1 用于检验的器具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游标卡尺、刻度尺、卷尺、激光测距仪、厚度计等计量器具。

(2)具有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包括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导体连通性等)、故障回路阻抗、相序、RCD特性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仪表。

(3)照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热像仪等测量仪器。

(4)功率计、电能质量分析仪等仪器。

2.2 仪表与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事先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仪表和仪器进行检查,确认电池充足、功能正常、配件齐全、安全无故障。

(2)仪表和仪器的精度应符合检验要求,并经过相应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

3作业条件3.1 检验应随工程进度进行。

3.2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和仪表测试,并应参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资料编制指南及填写范例》要求填写相关文档。

3.3 随工检验应由施工单位的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实施。

3.4 实施检验的人员应采取佩戴护目镜、安全帽,穿着绝缘手套、绝缘靴等人身防护措施。

4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置通电前检查流程应符合图的规定:确定检雀项HH确定检何"置H物料叮施口,后叮技术文件进行核对H卫录检花结果图1・1装置通电前检查流程(2)装置通电后检查流程应符合图>2的规定:确定检杳项HH确定检杳位押H相关设备或装置.通电并观察运行丽I-而而铳粟图1・2装置通电后检查流程(3)装置通电前测试流程应符合图1・3的规定:确定测试项I1H确定仪表接入力:1-1确认被测设备或装丹处于.无电状态T接入仪初一T启动测岗一♦录测试数据I图1-3装置通电前测试流程4装置通电后测试流程应符合图1-4的规定:I确定测试项∏H确定仪衣接入间T确认装制通电并处「正常「.作状态HI妾入仪衣卜一怡动测试⅛录测试数据I图1-4装置通电后测试流程4.2 外观检查操作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电前检查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2)装置的防火和热效应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3)导体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4)保护电器的选择、整定、选择性和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5)过电压保护电器(SPD)的选择、布置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6)隔离和开关电器的选择、布置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7)设备的IP防护等级和机械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8)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标识应正确无误;9)配电简图、警示标志或其他类似信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0)回路、过电流保护电器、开关、端子等的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11)电缆、导体的端接和连接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12)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及其连接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3)控制设备应便于操作、识别和维修;14)装置的抗电磁骚扰的措施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5)I类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接地配置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16)布线系统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7)特殊场所的照明系统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通知(85)水电电生字第05号《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自1977年颁发以来,对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试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原《标准》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因此,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并改名为《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现正式颁发执行,原《标准》同时作废。

在执行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告我部生产司。

1985年1月15日1 总则1.1 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是判断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预防设备损坏及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凡电力系统的设备,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

工业企业及农业用电气设备,除与电力系统直接连接者外,其他可根据使用特点,参照本规程进行。

1.2 本规程的各项规定,是作为检查设备的基本要求,应认真执行。

在维护、检修工作中,有关人员还应执行部颁检修、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质量,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改进设备,使设备能长期、安全、经济运行。

1.3 坚持科学态度。

对试验结果必须全面地、历史地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设备性能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要加强技术管理,健全资料档案,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试验技术水平。

1.4 在执行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改变试验项目、周期或标准时,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对主要设备需经上一级主管局审查批准后执行;对其他设备可由本局、厂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1.5 对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量装置等电气设备和安全用具以及SF6全封闭电器、阻波器等的检查试验,应分别根据相应的专用规程进行,在本规程内不作规定。

1.6 额定电压为110kV以下的电气设备,应按本规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有特殊规定者除外),110kV及以上的电气设备,在必要时应进行耐压试验。

对于电力变压器和互感器,在局部和全部更换绕组后,应进行耐压试验(可以选用感应耐压、操作波耐压和外加耐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通知(85)水电电生字第05 号《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自1977 年颁发以来,对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试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原《标准》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因此,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并改名为《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现正式颁发执行,原《标准》同时作废。

在执行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告我部生产司。

1985 年1 月15 日1 总则1.1 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是判断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预防设备损坏及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凡电力系统的设备,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

工业企业及农业用电气设备,除与电力系统直接连接者外,其他可根据使用特点,参照本规程进行。

1.2 本规程的各项规定,是作为检查设备的基本要求,应认真执行。

在维护、检修工作中,有关人员还应执行部颁检修、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质量,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改进设备,使设备能长期、安全、经济运行。

1.3 坚持科学态度。

对试验结果必须全面地、历史地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设备性能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要加强技术管理,健全资料档案,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试验技术水平。

1.4 在执行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改变试验项目、周期或标准时,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对主要设备需经上一级主管局审查批准后执行;对其他设备可由本局、厂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1.5 对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量装置等电气设备和安全用具以及SF6 全封闭电器、阻波器等的检查试验,应分别根据相应的专用规程进行,在本规程内不作规定。

1.6 额定电压为110kV 以下的电气设备,应按本规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有特殊规定者除外),110kV 及以上的电气设备,在必要时应进行耐压试验。

对于电力变压器和互感器,在局部和全部更换绕组后,应进行耐压试验(可以选用感应耐压、操作波耐压和外加耐压法)。

50Hz 交流耐压试验加至试验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凡无特殊说明者,均为1min;其他耐压法的施加时间在有关设备的试验方法中规定。

非标准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的相邻电压等级按插入法计算。

耐压试验电压值以额定电压的倍数运算者,发电机、电动机是按铭牌电压计算,电缆是按标准电压等级的电压计算。

1.7 进行绝缘试验时,应尽量将连接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离开来单独试验(制造厂装配的成套设备不在此限)。

同一试验标准的设备可以连在一起试。

为了便利现场试验工作起见,已经有了单独试验记录的若干不同试验标准的电气设备,在单独试验有困难时,也可以连在一起进行试验。

此时,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的各种设备中的最低标准。

1.8 当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与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不同时,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试验电压的标准:1.8.1 当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电气设备以加强绝缘者,应按照设备的额定电压标准进行试验;1.8.2 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电气设备,在已满足产品通用性的要求时,应按照设备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的标准进行试验;1.8.3 采用较高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在已满足高海拔地区或污秽地区要求时,应在安装地点按照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的标准进行试验。

1.9 在进行与温度、湿度有关的各种电气试验时(如测量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损耗因数、泄漏电流等),应同时测量被试物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

绝缘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且被试物温度及周围空气温度不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的条件下进行。

1.10 本标准中所列的绝缘电阻测量,规定用60s 的绝缘电阻(R60);吸收比的测量,规定用60s 与15s 绝缘电阻的比值(R60/R15)。

1.11 如制造部门的产品试验标准有了变动,且与本规程中的试验标准不相符合时,除经我部同意者外,应以本规程作为依据。

进口设备按出厂标准并结合本规程执行。

2 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2.1 容量为6000kW 及以上的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的试验项目、周期、标准如表1 所示,6000kW 以下者可参照执行。

表1 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的试验项目、周期、标准序号项目周期标准说明1 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1)大修前、后(2)一年一次结合小修(1)绝缘电阻不作规定。

若在相近试验条件(温度、湿度)下,绝缘电阻降低至初次(交接或大修)测得结果的1/3~1/5 时,应查明原因,设法消除(2)各相或各分支绝缘电阻不平衡系数不应大于2(3)吸收比:沥青浸胶及烘卷云母绝缘不应小于1.3;环氧粉云母绝缘不应小于1.6;水内冷发电机自行规定(1) 额_______定电压为1000V 以上者,用2500V 兆欧表,量程一般不低于10000MΩ(2)水内冷发电机用专用兆欧表测量2 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1)大修时(2)出口短路后各相或各分支的直流电阻,在校正了由于引线长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后,相互间差别不得大于最小值的2%。

此种差别与初次(出厂或交接时)测量的差别比较,相对变化也不得大于2%;水轮发电机不应大于1%(包括历年的相对变化)。

超过标准者,应查明原因(1)在冷态下测量,绕组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3℃(2) 当采用压降法时,通入电流不得大于20%额定电流(3)有条件时,可用涡流探测法检查锡焊接头的焊接质量(4)汽轮发电机相(或分支)间差别及其历年的相对变化大于1% 时,应引起注意(1)试验电压标准: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并修好后3 倍额定电压局部更换定子绕组并修好后2.5 倍额定电压运行20 年及以下者2.5 倍额定电压运行20 年以上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者2.5 倍额定电压大修前运行20 年以上不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者2.0~2.5倍额定电压3 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并测量泄漏电流(1)大修前、后(2)一年一次结合小修(3)更换绕组后小修时或大修后2.0~2.5倍额定电压(1)应在停机后清除污秽前的热态下进行。

处于备用状态时,可在冷态下进行。

对氢冷发电机(应在充氢后含氢量96%以上,排氢后含氢量在3%以下时进行)严禁在置换过程中进行试验(2)试验电压按每级0.5 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读取泄漏电流值(3)不符合标准(2)、(2)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各相泄漏电流的差别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00%;最大泄漏电流在20μA 以下者,各相间差值与历次试验结果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3)泄漏电流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3)之一者,应尽可能找出原因,并将其消除,但并非不能投入运行(4)泄漏电流随电压不成比例显著增长时,应注意分析(5)试验时,微安表接在高压侧或采用消除杂散电流影响的其它接线方式(6)水内冷发电机可采用低压屏蔽接线或其他可消除水路影响的接线进行试验(7)发电机安装完毕后,必要时可用2~2.5倍额定电压的直流耐压作检查性试验试验电压标准如下:(1)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并修好后:容量kW,kV·A额定电压UV试验电压V小于1000036 以上1000+2U,但最低为1500≤2000 1000+2U2000~6000 2.5U6000~17000 3000+2U4 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1) 大修前(2) 更换绕组后10000 及以上17000 以上3000+2U (1)应在停机后清除污秽前热状态下进行。

处于备用状态时,可在冷态下进行。

氢冷发电机试验条件同直流耐压(2)水内冷发电机一般应在通水的情况下进行试验(3)局部或全部更换定子绕组以及在现场(2)大修前及局部更换绕组并修好后:运行20 年及以下者,1.5 倍额定电压运行20 年以上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者,1.5 倍额定电压运行20 年以上不与架空线路直接连接者,1.3~1.5 倍额定电压组装的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工艺过程中的绝缘交流耐压试验标准,一般应按照附录B进行(4)发电机紧急事故检修时,如因特殊原因,按左述标准耐压有困难时,经主管局批准,将故障绕组除去后,留下绕组的耐压试验电压可以适当降低(5)有条件时,可采用超低频(0.1Hz)耐压。

试验电压峰值为工频试验电压峰值的1.2 倍5 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1)大修中转子清扫前后(2)小修时(1)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0.5MΩ(2)水内冷转子绕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小于5kΩ(3)当定子绕组已干燥完毕而转子绕组未干燥完毕,如果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k Ω,允许投入运行用1000V 兆欧表。

水内冷发电机用500V及以下兆欧表或其它测量仪器6 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修时与初次(交接或大修时)所测结果比较,其差别一般不应超过2%(1)在冷状态下进行测量(2)显极式转子绕组还应对各磁极线圈间的连接点进行测量试验电压标准如下:显极式和隐极式转子全部更换绕组并修好后10 倍额定励磁电压,但不低于1500V,不高于3500V7 转子绕阻交流耐压试验(1)显极式转子大修时和更换绕组后(2)显极式转子大修时及局部更换绕组并修好后5 倍额定励磁电压,但不小于1000V,不大于2000V(1)隐极式转子拆卸套箍只修理端部绝缘时,可用2500V 兆欧表试验代替(2)隐极式转子若在端部有铝鞍,则在拆卸套箍后作绕组对铝鞍隐极式转子局部修理槽内绝缘后及局部更换绕组并修好后5 倍额定励磁电压,但不小于1000V,不大于2000V隐极式转子拆卸套箍后,局部修理槽内绝缘和更换绕组后的耐压试验。

试验时,将转子绕组与轴连接,在铝鞍上加电压2000V(3)局部或全部更换转子绕组以及在安装现场组装的水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工艺过程中的绝缘交流耐压试验标准应按照附录B 进行8 测量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回所连接的所备( 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绝缘电阻(1)大修时(2)小修时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否则,应查明原因将其消除用1000V 或2500V兆欧表9 发和励大修时试验电压为1000V 可用2500V 兆欧表试验代替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的所有设备( 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交流耐压试验10 定子铁芯试验(1)重新组装或更换、修理硅钢片后(2)必要时齿(铁芯)的最高温升不得超过45℃,各齿的最大温差不得超过30℃。

运行20 年以下者,齿的最高温升一般不超过25℃,温差不超过15℃试验时用10000×10-4T(持续时间为90min)的磁通密度或用14000×10-4T( 持续时间为45min)的磁通密度对直径较大的水轮发电机在进行试验时,应注意校正由于磁通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误差11 测量发电机和励磁机轴承大修时(1)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承不得低于0.5MΩ(2)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推力轴承每一轴瓦不得低于100MΩ;油槽充油并顶起转子时,不得低于0.3MΩ(3)所有类型的水轮发电机,凡有绝缘的导轴瓦、油槽充油前,每一轴瓦不得低于100M 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承绝缘用1000V 兆欧表在安装好油管后进行测量的绝缘电阻Ω12 测量灭磁电阻器( 或自同期电阻器)的直流电阻时与铭牌数据或最初测得的数值比较,其差别不应超过10%13 测量灭磁开关的关联电阻大修时与初始值比较应无显著差别电阻值应分段测量14 测量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失时(1)对隐极式转子应在定子膛内或膛外测量(必要时可在不同转速下测量);显极式转子一般仅要求在膛外对每一磁极线圈进行测量(2)阻抗和损失值自行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