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
林学-名词解释汇总

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乂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山郁闭度0. 2以上(含0. 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 10〜0. 19的林地及人11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乂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专业术语大全

林业专业术语大全一、森林指由木本植物(乔木、灌木和竹类)及其它植物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时序的植物群落。
二、森林覆盖率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总规模和森林绿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针叶林以针叶树(常绿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
包括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四、阔叶林以阔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
五、天然林指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森林。
六、人工林指人类有意识培养而成的森林。
七、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乔木、灌木的近义词)。
八、灌木指无明显主干,从地面长出茂密的分枝,树木高度在人的膝盖以上,不能成林的树木。
九、林龄指林木的年龄,即林木自种植至采伐年限。
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十、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
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十一、商品林是指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材等需求,以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林地,一般不包括经济树种所构成的森林。
十二、采伐迹地指伐区作业后被采伐林木迹地。
包括伐后保留的幼树幼苗尚不能形成新的森林的迹地。
十三、采伐剩余物指伐木采伐剩余物及枝桠、梢头、板皮等非原木部分和非伐除物(如树干上的树冠、枝杈等)。
是营林生产的副产品,可作为薪炭材或培育幼树等使用。
十四、立木采伐剩余物指伐倒木上的枝桠、梢头及采伐后剩余的非伐除物,在次年伐根上萌生出的林木以及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的各种可供利用的小径木材等可统称为立木采伐剩余物。
它可以代替木材,且质地较成熟林木更优。
通常作小径材或薪炭材利用,用于枝桠编制筐篓,加工成刨花板等代用材等。
其可加工成各类板方材及家具,也是制造人造板和各种人造纤维板的原料,立木采伐剩余物属于“剩”木、“下脚”料中的有效资源,利用好可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节约了资源,可减少废弃物污染,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林业标准术语

林业标准术语
林业标准术语是指在林业领域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特定术语。
以下是一些林业标准术语的示例:
1. 林木:指生长在林地上的树木。
2. 林分:指一个区域内具有相似物种组成和生态特征的树木群落。
3. 造林:指通过人为方式在原有林地或非林地上种植树木。
4. 间伐:指在成熟林分中选择部分树木砍伐,以促进剩余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5. 森林经营计划:指针对特定林地制定的长期经营方案,包括造林、更新、砍伐等活动。
6. 人工林:指通过人工种植或人为干预的方式形成的林分。
7. 天然更新:指自然条件下种子的散播和萌发,使林木自然再生。
8. 伐木:指砍伐树木以获取木材或其他林产品。
9. 木材生产:指将伐下的树木加工成木材,通常用于建筑和木制品制造。
10. 森林保护:指保护和维护林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活动,
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术语在林业管理、立法和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林业工作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标准 林业术语

标准林业术语林业是指研究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学科领域,它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林业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标准化林业术语的使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准林业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林业行业。
1. 林分:林分是指一定规模的森林区域,它由一群树木组成,可根据林木的种类、年龄和密度进行分类和划分。
林分是林业管理和经营的基本单位。
2. 造林: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原本无林或稀疏的土地上种植树木。
造林是恢复生态系统、防治土壤侵蚀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3. 采伐:采伐是通过砍伐树木来获取木材或其他林产品的过程。
采伐需要遵循林业法规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4. 森林管理:森林管理是指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森林管理包括森林保护、采伐、更新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
5. 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预防和控制林火、虫害和疾病的发生,以及保护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6. 可持续林业:可持续林业是指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的一种管理方式。
可持续林业注重平衡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以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7. 林业认证:林业认证是通过对森林管理单位和其产品进行评估,确认其符合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的过程。
林业认证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推动可持续林业发展。
8. 森林碳储量:森林碳储量是指森林和林下植被中储存的碳的量。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碳储量,对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9. 林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研究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业生态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林业管理策略。
10. 保护林:保护林是指为了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而设置的不可采伐的森林区域。
保护林的设立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林业常用名词术语

林业常识在盗伐、滥伐、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或者放火、失火等毁林案件中,涉案林木材积、幼树株数的数量大小是处罚的重要依据,植被情况是确定是否是林业用地的证据,因此:必须准确、规范的描述、记录涉林案件的内容,森林公安民警和行政执法人员有必要掌握林业常识。
在座各位有的在林业工作多年,有的刚刚进入林业系统,对林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我们借培训的机会共同学习或者叫做共同复习一下林业常识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森林在我国,1994年以后规定森林的标准是:郁闭度达到0.2以上(含0.2),天然林面积达到0.1hm2,人工林及经济林面积达到0.067hm2(即1亩)。
森林法中的森林就是指成片的树木(林木)。
森林概念在林学上的内涵:“森林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也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中国林业出版社《实用林业词典》第730页)简言之,在林学上的森林----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67hm2(1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m以上(含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以上的林带。
(百度百科定义的森林)2、森林资源,(条例规定)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3、林地,林业用地,简称林地。
是已经用来或者将要用来进行林业生产的土地。
纳入林业长远规划的都是林地。
在清理矿山等企业征占用林地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何认定企业占用的地是不是林地的问题,有的企业就提出:我们所占的范围内有耕地、石头砬子、退耕还林地,这就要求我们去核实:耕地有没有土地台账,是否是在册耕地,没有台账记录的就可以认定为宜林荒山荒地,即使种过庄稼也是开荒地。
林业专业术语(DOC)

林业专业术语一、森林生态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专业词汇

1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 、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 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 0.2 以上 ( 含 0.2) 的乔木树种 ( 含乔木经济树种 ) 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 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 、竹林地:由胸径 2 厘米 ( 含 2 厘米 ) 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 0.2 以上的林地。
8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 0.10 ~ 0.19 的林地及人工造林 3 年、飞播造林 5 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 41% ~ 79% 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 40% 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 3 米。
由灌木树种 ( 含经济灌木树种 ) 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 2 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 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 (3 年内 ) 未成林地和封育 (5 年内 ) 未成林地。
10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业术语和定义

林业术语和定义1. 森林覆盖率,这就像是地球的绿色披风所占的比例呢。
比如说咱们国家某个山区,以前树木少得可怜,森林覆盖率低,现在大力植树造林后,覆盖率大幅提升,那一片绿色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2. 林木蓄积量,简单说就是森林里树木体积的总和。
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绿色储蓄罐,每棵树都是罐子里的财富。
像那片古老的森林,里面的大树可多了,林木蓄积量相当可观,那可是大自然积攒了多年的宝藏啊。
3. 郁闭度,就是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
这就像给大地盖被子,郁闭度高的时候,地面就被遮得严严实实的。
我去森林里徒步的时候,有的地方郁闭度高,黑咕隆咚的;有的地方郁闭度低,阳光能洒进来不少。
4. 林分,这可以理解为一片有特定特征的森林群体。
就像一个班级里的同学都有相似之处一样。
那片松树林,就是一个林分,里面的松树都差不多高,年龄也相近,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5. 造林,那可是人类给大地种绿衣的伟大行动啊。
我有个朋友,去参加了造林活动,看着那些小树苗被种下去,就像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多让人兴奋。
6. 封山育林,就像是给山林放个假,让它自己好好休养生息。
我们村旁边的山以前被过度砍伐,后来封山育林,现在又郁郁葱葱的了,这可比什么都让人高兴。
7. 森林抚育,这就如同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料森林。
护林员们在森林里去除弱树、修剪树枝,就像给森林做个健康检查,让森林茁壮成长。
8. 天然林,那是大自然自己孕育的森林宝贝。
就像野生的花朵一样珍贵。
那些古老的天然林,里面的生物多样性可丰富了,就像一个神秘的自然王国。
9. 人工林,这是人类亲手打造的森林家园。
好比我们自己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瓦地来。
我见过的人工林,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的,像训练有素的士兵。
10. 森林生态系统,这是一个超级大的生命循环圈。
森林里的树木、动物、微生物等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相互依存。
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就像齿轮缺了一个齿,整个系统都会受影响。
11. 森林火灾危险等级,这可是森林安全的晴雨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1 森林 Forest植被类型之一。
以乔木为主体的,包括灌木、草本植物、其他生物及林中土壤在的自然综合体。
2 森林类型 Forest Types森林按其自然历史地理条件、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的不同所划分的类别。
3 优势树种 Dominant Species简称优势种。
在主林层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对森林环境作用最明显,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起指示作用的树种。
4 龄级 Age Class对林木年龄的分级。
是经营上计算林龄的单位。
各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
根据林木主伐年龄的长短和起源的不同,通常天然起源的针叶树和硬阔叶树以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以1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的龄级年限要短些。
我国有些速生树种,如杉木、檫木、树、泡桐等人工林,多以5年为一个龄级;竹林和灌木树种,根据经济用途不同,又常以1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
龄级由小到大以罗马数字1、Ⅱ、Ⅲ、Ⅳ……等表示。
5 地位级 Site Class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Ⅰ、Ⅱ、Ⅲ、Ⅳ、Ⅴ表示。
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
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
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利用措施。
6 树种组成 Species Composition又叫林分组成。
它说明某一林分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重。
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
如各树种的直径相差不大,也可以其株数多少为准。
林木组成以各树种所占的十分比表示,叫组成式。
如十分之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
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
比重不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
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
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
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
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排在前头。
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National Forest Continues Inventory简称一类清查。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实行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以省(区、市)为单位,每五年复查一次。
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简称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周期一般为10年。
9 作业设计调查 Forest Operating Investigation简称三类调查。
查清一个伐区,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围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
一类调查是企业经营利用的手段,应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源应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围的作业地块上。
10 林种 Sorts of Forest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
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1 生态公益林 Ecological Forest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
生态公益林涉及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个林种,相应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13个二级林种。
12 商品林 Commercial Forest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
商品林涉及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三个林种,相应包括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薪炭林、油料林、特种经济林、果树林、其他经济林等7个二级林种。
13 伐区 Harvesting Area在林业生产中,通常把确定为采伐的森林地段,叫做伐区。
或者是林场(所)一年所采伐作业的区域,也就是林场(所)一年采伐作业林地面积的总和。
14 作业区 Operating Area作业区是组织采伐作业的一个单位。
作业区一般情况下是在伐区按集材系统,把一个装车场吸引原木的林地划归为一个作业区。
15 林班 Compartment为了便于调查设计和长期的经营管理,在基层林业单位(如林场),把土地分成大致相等的基本单位。
林班具有永久性质,其境界线必须明确标明。
林班面积的大小,因经营强度而不同。
划分林班的方法有人工区划、自然区划和综合区划三种。
林班的编号用大写正体的阿拉伯数字,以便与小班编号相区别。
16 小班 Sub-Compartment小班是进行森林经营、组织木材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
在作业区把立地条件、林分因子、采伐方式、经营措施相同和集材系统一致的林分划为一个小班。
小班界限按集材系统以自然区划为主。
一个小班的面积,一般以5公顷左右为宜,最大不应超过20公顷。
17 森林分布图 Forest Distributing map以林业局或林场为单位进行绘制,其比例尺一般小于林相图一倍。
森林分布图是以林相图为基础缩绘而成。
图的区划网只绘到林班,从西北到东南按顺序注记林班号,按照林班标注地类,以林班优势林分着色。
该图是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也是林业局指挥生产的基本图面材料。
18 林相图 Forest Sub-Compartment Map林相图是根据小班调查材料,以林场为单位进行绘制。
林相图的主要特点是按不同的地类,不同的优势树种,不同的龄组,分别小班着绘不同的颜色,因此,林相图能清楚地反映整个林场的地物、地类及森林按优势树种及龄组的分布特征,也能反映出各个小班的林分及土地生产力的特征,它是森林经理及经营不可缺少的图面材料。
五大林种及定义《森林法》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①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⑤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实施市场化的分类经营政策是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辅助措施。
我国1990年已开始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制度,为生态公益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分类经营,指将《森林法》中划分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其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重新划分。
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为商品林。
最近,国家林业局从国土治理的角度,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将全国森林划分为4个区域并作出规划。
即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流域地区,大规模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风沙干旱区,主体建设生态公益林,以实施防沙治沙工程为核心,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东北、国有林区,主要任务是调减木树产量,分流人员,恢复植被;其他地区,以建设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为目标,按照分类经营思想规划建设生态林和商品林。
由此可见,在退耕还林的主要地区,国家计划还的主要是生态公益林。
如何把退耕还林中的公益林营造和市场机制衔接起来是个经济学难题。
分类经营与五大林种的关系:一方面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对五大林种属性作进一步归纳,把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为生态公益林,把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划为商品林;另一方面根据五大林种精细经营和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即在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下划分为五大林种,五大林种再分解为若干小林种,形成三级分类经营体系,使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也具有易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时维护了《森林法》的法律效力和以法治林。
表1林业用地诸土地类别的定义①有林地(或林分):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或者成活保存株数大于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5%的人工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各种具体的林分,不同起源的林分都应划分成不同小班。
②疏林地: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
疏林地与有林地一般不应划在一个小班,应单独划分小班。
③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其中,灌木林带行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 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灌木林地与疏林地不同,与荒山荒地也不同,应单独统计。
灌木林又分为两种:a)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规定执行。
b)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④未成林造林地:又可以分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和封山育林未成林地两种。
前者指人工造林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或保存率在8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或保存率65以上)的林地;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在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林地。
后者指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在中等以上,尚未郁闭成林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与人工林不同,应划分不同的小班。
在资源统计上不能合在一起,应单独统计。
表1注:⑴单位为年;⑵慢生树种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⑶大苗造林、工业原材料林由各省(区、市)自行规定;⑷青藏高原区参照北方地区。
⑤苗圃地:指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与储藏等设施用地。
无论其面积大小都应单独划分为小班。
⑥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
a)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郁闭度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