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h

9
(1)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树种组成的片 林或林带,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生长稳定(人工造林 3~5年后或飞播5~7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
源的林分。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 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 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 两平行林带的带距≤ 8m进可以按片林调查。 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h
12
•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 0.10~0.19之间的林地。
•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
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 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 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 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 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 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 木林带的带距≤4m时,可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 5、苗圃地:经过有关部门规划、设施配套、固定 的林木、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 子园、采穗园、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 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 6、无林木林地:
• (1)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 地标准,尚末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竺 级的林地。
h
16
• (2)火烧迹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 地标准,尚末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竺 级的林地。
• (1)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
• (2)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 施用地;
h
19
• (3)集材道、运材道; • (4)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 (5)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 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简称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简称二类调查)

小班调查
四旁树调查
一、调查对象 生长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及其它 非林地范围内的乔木、经济林树种和竹 类,达不到片林或林带调查标准的林木 均作为调查对象。乔木树种要求针叶树 树高在 0.5m 以上,阔叶树树高在 1m以 上;经济林树种树高在 0.5m 以上。经 济林树种统计时纳入软阔类;竹类记入 相应的竹类株数中。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定期全面掌握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与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保障工作, 也是构建定期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检验各地森林覆盖率、森 林蓄积量等生态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二、角规调查 对林况比较复杂的林分,主要指人工 异龄林和天然林,为了使调查符合精 度要求,应利用角规样地作为主要辅 助手段进行。林分每公顷断面积:G =Fg×ZG 为林分每公顷断面积;Fg 为 角规断面积系数;Z 为绕测总计数。
小班 蓄积 调查
三、目测调查 对于林况比较简单林分,主要指林木生 长较均匀的人工林,具有 5 年以上的调 查资历的调查员方可采用此法,对于无 目测经验的调查人员和未建立抽样总体 调查单位,不允许使用目测调查。目测 调查员要通过不同类型目测调查练习, 并经过考核,通过 30 块以上的标准地目 测练习和 10 个以上小班目测调查测试, 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 80%项次以上达 到精度要求时,才允许进行目测调查。 目测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 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对人工林小细班 可采取先调查平均每亩株数、平均胸径, 求算亩平蓄积的方法进行。为提高目测 精度,在调查点周边区域,选取 10~20 株平均木进行实测,辅助目测林分平均 胸径、平均树高和亩平株数。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研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研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研究前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森林资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更好地了解森林资源的情况,成为了一个热门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与您分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方法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对森林区域内非林地、非建设用地的调查,主要涵盖森林生态、生产及社会经济信息。

它是一种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有效方式。

方法研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存在多种,我们将介绍其中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遥感技术、GPS技术和人工调查。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测量手段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常用的遥感技术有: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是一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人工解译,识别出森林、草地、河流等地物的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主要有两种形式:人工解译和数字图像处理。

冠层高度测量冠层高度测量,是一种利用激光雷达、闪烁激光、雷达测距、高精度全站仪等设备获取森林冠层高度和三维立体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同地形和林种的地区进行,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森林生态信息,对于生态建设和管理非常有益。

GPS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它可以用于测量地表要素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常用的GPS技术有:GPS倒塌量测量GPS倒塌量测量,是一种利用GPS技术测量林木倒塌量的方法。

它可以测量倒塌树木的高度、直径、树冠面积等信息,可以用于检测森林病虫害、风灾等因素对森林造成的影响。

GPS平面测量GPS平面测量,是一种利用GPS技术测量森林平面信息的方法。

它可以测量森林道路、河流等地物的位置坐标,还可以对森林覆盖程度和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

人工调查人工调查是一种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常用的人工调查方法有: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是一种通过采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森林中物种及其数量、生长状态、生存环境等信息的方法。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指对森林区域的二次调查,即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再次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森林的分布、类型、结构、组成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森林类型调查:对森林的种类、亚型、植被组成、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2. 森林结构调查:对森林的林冠层、干潜层、地被层的结构特征、密度、高度、覆盖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3. 森林组成调查:对森林的树种、树龄、胸径、树高等进行调查和统计,了解森林组成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情况。

4. 森林资源量测定:通过测量和统计,确定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林木的估计总量,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

5. 森林水文调查:研究森林的水定量关系、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以及森林对水环境的影响。

6. 森林生态环境调查:对森林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森林对环境的维护和保护作用。

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获取科学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还能为森林经营、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的制定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种群结构、生长情况、树种组成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调查区划划分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适当的调查区划。

每个调查区划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2.样方的设置选取每个调查区划内具有代表性的样方。

样方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植被类型、树种组成等因素,以确保样方对调查区划的代表性。

3.样方调查对每个样方进行系统的调查。

包括:植被调查,测量样方的面积和边长,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可以利用树皮剥去的工具和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不同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计算样方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等。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树种组成图和径高比曲线图,分析样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5.结果应用及报告撰写将调查结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编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工具包括:皮剥工具、锤子、测径尺、测高尺、测距仪等。

2.样方设置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设置样方,确保样方具有代表性。

样方数量要足够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样方调查方法(1)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各个植被类型的数量、覆盖度等信息。

(2)树种组成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3)面积测量:利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样方的面积测量。

(4)直径测量:利用测径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直径测量。

(5)高度测量:利用测高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高度测量。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训工作人员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目的、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类调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

二类调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

国家林业局文件林资发[2003]61号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发《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适应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推进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我局依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对1996年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1996年由原林业部印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同时废止。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其成果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依据,确保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各地要根据新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并报我局备案。

为不断完善本技术规定,请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报告我局。

附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主题词:资源调查规定通知抄送:国家林业局各有关直属单位。

本局发送:各司局。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2003年4月28日印发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二○○三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三章森林经营区划 (19)第四章调查方法 (21)第五章统计与成图 (31)第六章质量管理 (34)第七章调查成果 (36)附表格式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2.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3.林种统计表4.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5.生态公益林(地)统计表6.红树林资源统计表7.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8.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按可及度、出材等级统计表9.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各树种株数、材积按径级组、林木质量统计表10.用材林异龄林面积蓄积按大径木比等级统计表11.经济林统计表12.竹林统计表13.灌木林统计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森林资源调查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状况、评估森林资源状况和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森林分布、组成和功能,为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工作方案旨在明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调查内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森林类型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对调查区域内的森林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并记录下各类森林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同时,还需要对各类森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等进行调查和记录。

2.2 森林质量评估通过样地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对森林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森林植被覆盖率、坡度、土壤质量、水源保护能力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森林管理措施和采取保护措施。

2.3 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物种清查,对调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评估。

主要包括植物物种、鸟类、兽类、昆虫等的分类、分布和数量统计。

调查结果将为保护和管理重点物种提供依据。

3. 调查方法3.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调查人员将进入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标本的收集和照片的拍摄,对植物、鸟类、兽类等进行分类和记录。

3.2 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森林资源调查的辅助手段。

调查人员将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森林类型划分和分布面积估算。

解译过程需基于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专业知识。

4. 调查步骤4.1 确定调查区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调查的具体区域范围。

考虑到资源限制和调查效益,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森林区域进行调查。

4.2 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明确调查内容、方法、调查人员和时间安排等。

4.3 实施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方案,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工作。

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 数据整理和分析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进行数据分析和整体评估。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一、林业资源现状
2、江西林业资源现状
(4)竹林资源 全省竹林面积98.6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96.9 万hm2,杂竹面积1.7万hm2。毛竹总株数190870.5万株, 其中林分竹179454.1万根,散生竹11416.4万株。 (5)经济林资源 全省经济林面积81.5万hm2。按三级林种划分, 果树林24.4万hm2,食用原料林54.8万hm2,林化工业原 料林0.4万hm2,药用经济林1.6万hm2,其它经济林0.3 万hm2。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3、规划设计调查
(简称二类调查) 也称森林经理调查。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 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森林区划和检 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任 务是为林业基层生产单位(林业局或林场)全面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变 动情况,分析以往的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基层生产单位(林业局或 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以及特用林(如母树林、风景林等)规 划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因为小班是开展森林经营利用活动的具体对 象,也是组织林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所以二类调查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应 该落实到小班。调查的主要内容,除各地类小班的面积、蓄积量、生长量 和枯损量外,还要进行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和其他专业调查。 二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开展全面的森林经理工作,其详细程度 (深度、广度和精度要求)取决于调查对象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经营 水平以及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等。此类调查时在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 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调查间隔期为10 年。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6、标准地的测量与设置
标准地调查方法 (1)每木调查(每木检尺) 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径阶记录、 统计的工作,称为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这是林分调查中的 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计算某些林分调查因子(如林分平 均直径、林分蓄积量、材种出材量等)的重要依据。 确定径阶大小 每木调查前,应先目测平均胸径,确 定径阶的大小,按规定:平均直径在6~12cm时以2cm为一个 径阶;小于6cm时以1cm为一个径阶;大于12cm时以4cm为一 个径阶;对人工幼林和竹林常采用1cm为一个径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次关于重庆市某县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由林科院牵头,某科技大学和*****大学合作承包。

现就此项目学习到的几点总结如下。

1.项目的流程
1)室内小班区划
此区划主要是区分出林地与非林地以及林地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地类)。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从影像图的色彩去区划是不够的。

室内到底能不能从颜色上就区分出不同的地类不同的树种?在室内小班区划人员开始工作之前,是应该有一个关于这方面的培训的,小班应该画多大、如何从地形上去割画小班,尤其是怎样从颜色和地形上去确定地类!所以自己还是要看一些gis相关的书籍。

不同地类在遥感影像上的色彩以及不同波段对不同地类的反应。

2)小班地类的实地核查
这个需要相对的林业知识,打样方、确定地类、优势树种、胸径、树高、填写小班卡片。

在我跑外业的过程中,从牟老师教的打样方(以一棵树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5.6m的圆,统计圆内树种的胸径)可以知道地类和优势树种。

当然,这是相对专业的林学知识。

小班卡片的填写,要注意在纸面上的逻辑性。

如树高一般比胸径小1到2cm。

确定树年龄(这里指马尾松),可以数他的枝丫的级数,也可以数年轮。

实地调查要多取相应小班的照片,便于以后室内小班卡片的填写。

这里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有地类的划分、不同地类在地形图上的标识、林地类型。

平方米、公顷的实地概念。

3)室内数据库的建立和林地规划
除需要录入小班卡片外,还需要?
2.遇到的问题
1)图纸上对道路的突出不明显,不便于外业实地定位。

高速公路应该用双线突出,有的道路有移位,如黄水万胜坝的道路。

2)在小班区划中,以我目前的水平,仅仅从颜色去区划是不准的。

在实地调查中,山的上面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山的下面是落叶阔叶林,这样的是要划开的,但仅仅从颜色上是没法区分的。

而有的落叶阔叶林在图上的颜色接近耕地的颜色,如黄水的万胜坝,所以外业调查需再次区划相关小班。

3)责任心。

3.其他
1)黄水的林地类型非常复杂。

阔叶林非常多,但同时针叶林中的柳杉也比较多。

而柳杉的分布也比较特别,在阔叶林中团状分布。

因为黄水村民在种植黄连之后土地多退耕成柳杉林。

黄水种植黄连时间很久,从解放前就开始种植。

黄连是一种喜阴湿、忌干旱、太阳直射的植物,多生长在海拔700—1500m的地方。

黄连多栽于棕色森林土及灰化棕色森林土。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阔叶林混交林,土壤常为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

黄水平均海拔1550米,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处750米。

由于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黄水以阔叶林为主。

黄连不适合连作,种过黄连的土壤,需经至少2~3年轮作后,才可继续栽黄连。

所以在种植黄连以后,土地退耕成柳杉,便出现了黄水柳杉林团状分布的现象。

对整个某县而已,许多柳杉林都是后期人工栽种的。

2)对整个某县而言,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尤其是马尾松。

3)麻柳树多生长在四旁和河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