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手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调查目的不同而调查精度要求不一,其主要调查技术规程为:A、土地利用现状分类a、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状况和覆盖特征进行四级分类,图示如下。
b、分类定义土地(不含海域)分为陆地(含滩涂)和内陆水域两大一级地类。
㈠陆地:常年露出水面的土地和滩涂(包括河流、湖泊的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之间的面积)。
1)、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和苗圃地。
(1)森林: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地或冠幅连续宽度10米(面积0.1公顷)以上的林带,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
乔木树种定义包含乔木经济林树种,例如油桐、乌桕、杜仲、厚朴、漆树、板栗、栓皮栎、黑荆树、桑树等。
①针叶林: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②阔叶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③针阔混交林:针叶树或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④竹林:由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厘米以下的小杂竹丛。
当毛竹为纯林时,每公顷株数不低于•225株(新造毛竹188株)即可划为毛竹林,否则划为荒地。
当林木郁闭度不低于0.2,毛竹与林木混交,且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625株时,划为毛竹林;低于625株划为乔木林分。
当林木郁闭度为0.10~0.19,毛竹与林木混交时,毛竹株数每公顷不低于225株划为毛竹林,低于•225株划为疏林地。
(2)疏林地: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竹林和灌木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或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构成,且覆盖度不低于30%的林地。
灌木林地分乔木生长范围以内和以外两类。
灌木树种定义包含作为经济林经营的小乔木、灌木、藤本种,如油茶、茶叶、柑桔、柚、橙、弥猴桃等果木类。
当油茶为纯林时,每公顷500株•(•新造林800株)以上划为灌木林地,否则划为荒地。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h
9
(1)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树种组成的片 林或林带,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生长稳定(人工造林 3~5年后或飞播5~7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
源的林分。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 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 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 两平行林带的带距≤ 8m进可以按片林调查。 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h
12
•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 0.10~0.19之间的林地。
•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
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 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 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 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 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 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 木林带的带距≤4m时,可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 5、苗圃地:经过有关部门规划、设施配套、固定 的林木、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 子园、采穗园、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 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 6、无林木林地:
• (1)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 地标准,尚末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竺 级的林地。
h
16
• (2)火烧迹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 地标准,尚末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竺 级的林地。
• (1)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
• (2)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 施用地;
h
19
• (3)集材道、运材道; • (4)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 (5)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 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 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 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的制定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种群结构、生长情况、树种组成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调查区划划分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适当的调查区划。
每个调查区划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2.样方的设置选取每个调查区划内具有代表性的样方。
样方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植被类型、树种组成等因素,以确保样方对调查区划的代表性。
3.样方调查对每个样方进行系统的调查。
包括:植被调查,测量样方的面积和边长,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可以利用树皮剥去的工具和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不同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计算样方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等。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树种组成图和径高比曲线图,分析样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5.结果应用及报告撰写将调查结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编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工具包括:皮剥工具、锤子、测径尺、测高尺、测距仪等。
2.样方设置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设置样方,确保样方具有代表性。
样方数量要足够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样方调查方法(1)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各个植被类型的数量、覆盖度等信息。
(2)树种组成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3)面积测量:利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样方的面积测量。
(4)直径测量:利用测径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直径测量。
(5)高度测量:利用测高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高度测量。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训工作人员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目的、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第5页/共28页
一、林业资源现状
2、江西林业资源现状
2 各类林木蓄积
在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中,乔木林蓄积40971.4万m3,
疏林蓄积87.1万m3,散生木蓄积2351.6万m3,四旁树蓄积1120.4
作业地块
伐区设计、造林设计、抚育
无
采伐设计、林分改造设计
第14页/共28页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6、标准地的测量与设置
标准地定义 在进行林分调查或某些专业性的调查时,一般不可能也 没有必要对全林分进行实测,而往往是在林分中,按照一定 方法和要求,进行小面积的局部实测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 推算整个林分。这种调查方法既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 时也能够满足林业生产上的需要。在局部调查中,选定实测 调查地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设置 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根据全部样地实 测调查结果,推算林分总体,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法; 另一种是根据人为判断选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 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根据标准地实 测调查结果,推算全林分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第11页/共28页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4、作业设计调查
(简称三类调查) 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抚育采
伐设计、林分改造等而进行的调查。其目的是查清一个伐区 内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 生长状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 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拟定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作 业设计调查是基层生产单位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手段,应在 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 源应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范围作业地块上。
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此次关于重庆市某县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由林科院牵头,某科技大学和*****大学合作承包。
现就此项目学习到的几点总结如下。
1.项目的流程1)室内小班区划此区划主要是区分出林地与非林地以及林地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地类)。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从影像图的色彩去区划是不够的。
室内到底能不能从颜色上就区分出不同的地类不同的树种?在室内小班区划人员开始工作之前,是应该有一个关于这方面的培训的,小班应该画多大、如何从地形上去割画小班,尤其是怎样从颜色和地形上去确定地类!所以自己还是要看一些gis相关的书籍。
不同地类在遥感影像上的色彩以及不同波段对不同地类的反应。
2)小班地类的实地核查这个需要相对的林业知识,打样方、确定地类、优势树种、胸径、树高、填写小班卡片。
在我跑外业的过程中,从牟老师教的打样方(以一棵树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5.6m的圆,统计圆内树种的胸径)可以知道地类和优势树种。
当然,这是相对专业的林学知识。
小班卡片的填写,要注意在纸面上的逻辑性。
如树高一般比胸径小1到2cm。
确定树年龄(这里指马尾松),可以数他的枝丫的级数,也可以数年轮。
实地调查要多取相应小班的照片,便于以后室内小班卡片的填写。
这里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有地类的划分、不同地类在地形图上的标识、林地类型。
平方米、公顷的实地概念。
3)室内数据库的建立和林地规划除需要录入小班卡片外,还需要?2.遇到的问题1)图纸上对道路的突出不明显,不便于外业实地定位。
高速公路应该用双线突出,有的道路有移位,如黄水万胜坝的道路。
2)在小班区划中,以我目前的水平,仅仅从颜色去区划是不准的。
在实地调查中,山的上面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山的下面是落叶阔叶林,这样的是要划开的,但仅仅从颜色上是没法区分的。
而有的落叶阔叶林在图上的颜色接近耕地的颜色,如黄水的万胜坝,所以外业调查需再次区划相关小班。
3)责任心。
3.其他1)黄水的林地类型非常复杂。
阔叶林非常多,但同时针叶林中的柳杉也比较多。
第十二章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资料

不同造林方式成林年限表
注:慢生树种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
营造方式
封山育林
飞播造林
人
直播
工
直苗、分殖
造
林
大苗造林
工业原料林
乔木 5~8 5~7 3~8 2~5 1~2
1
灌木 3~6 4~7 2~6 2~4
1 1
• (2)末成林封育地:通过自然变化,封山育林或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 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末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 地方公益林又分为省级益林、市级公益林和县级公益林。
• (二)按保护等级划分
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等 级。
• 1、特殊公益林:位于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端 脆弱地区内,实行长期封禁管护的生态公益林。
• 2、重点公益林:位于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生态环境非常 脆弱地区内,实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封禁管护的生态公益林。
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 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 以及保护饮用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 和灌木林地。
(1)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树种组成的片 林或林带,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生长稳定(人工造林 3~5年后或飞播5~7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
源的林分。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 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 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 两平行林带的带距≤ 8m进可以按片林调查。 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①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末达起测径阶 时按株数计算)占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 (含65%)的乔木林地 ②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末达起 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 65%以上(含65%)的乔木林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调查基本知识森林资源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为了便于各外业调查工组进行小班调查、四旁树与城镇零星树样地调查、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调查和古树名木调查,并熟练地准确地填写各调查记录,现依据《细则》并现结合专家授课中的幻灯片内容以及外业调查的先后顺序,对二类资源外业调查基本知识作如下总结,力求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工效。
总结材料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如何使用测高器一、基本使用方法在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盘(如15m、20m、30m、40m)。
使用时,先要测量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刻盘上的相应数字。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即按下制动钮后固定指针,在刻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
二、不同地形上的使用方法平地上:H树全高= H BC(仰视值)+ H AE(眼高)。
H BC(仰视值)=ABtgα,其中:AB—水平距离;α—仰角。
在坡地上观测时,选择角度,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同,则H=h1-h2三、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注意点:1、选择的水平距离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比较小。
其测高精度可达到±5%。
2、当树高太小时(小于5米),不宜用测高器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3、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第二部分罗盘仪在四旁树调查中的应用一、罗盘仪主要构件示意图1、罗盘刻度示意图2、罗盘各构件示意图二、罗盘仪操作(一)罗盘仪的架设与整平1、架设支架、安装罗盘仪:罗盘仪的水平制动螺旋和螺旋套要旋松,用罗盘仪的螺旋套把罗盘仪与支架连接起来,并旋紧。
2、罗盘整平双手轻轻握住罗盘仪的圆盘,根据气泡在两个柱形水准的位置对罗盘进行整平。
如果气泡偏离柱形中线,用双手将气泡偏向的一端轻轻降低,直至气泡居中;然后旋紧罗盘仪的螺旋套,旋松磁针制动螺旋。
(二)按坐标方位角测量引线1、确定罗盘指向。
根据引线坐标方位角旋转罗盘,使指北针指向引线坐标方位角读数,读数时,观测者一定要站在指南针(有铜丝固定的那一端)的一端,顺着指北针进行读数。
罗盘指向确定后,旋紧方向紧锁螺丝。
2、定位瞄准:粗定位:观测者目视罗盘仪望远镜上的三角槽口、三角尖口,指挥跑杆者跑到大致引线位置上。
精定位:观测者调节焦距,直至能清晰地看到目镜中的十字丝与物镜中的花杆,如果能观测到花杆尖头部位,则通过向上转动目镜直至看到花杆尖头。
查看十字丝的竖直丝有没有位于花杆尖头中间,如果目镜中的花杆位于竖直丝的左边,则指挥跑杆者向左稍微移动;如果目镜中的花杆位于竖直丝的右边,则指挥跑杆者向右稍微移动,直至竖直丝位于花杆的中部。
3、测水平距离在本次二类资源调查中,用皮尺量距。
竖盘读数а≥5º时,利用公式进行测算水平距。
即水平距=K ×L ×cos2а (K 指视距常数,L 指视距)。
(三)测量结束后的操作按照“两紧四松一盖两收”操作。
“两紧”指:1、旋紧磁针制动旋(以防磁针磨损),2、旋紧调焦距(以便于罗盘仪放入小箱中)。
“四松”指:1旋松方向紧锁螺丝,2旋松俯仰紧锁螺丝,3旋松方向微调螺丝,4旋松俯仰微调螺丝。
“一盖”指盖上物镜盖。
“两收”指:1收起小垂球,2收起支架。
三、罗盘仪在四旁树调查中的应用 1、样地的定位和测设样地采用GPS 直接定位(定位方法见GPS 使用方法)。
对定位点用PVC 管(水泥路等硬质地块用喷漆)作标志。
2、四旁树调查中圆形样地的测设以该公里网点为中心,以14.57m 为半径,围成的圆形即为样地调查的范围(其样地面积为0.0667 hm 2)。
界外木的判定:方位角0°~179°范围内的边界木为调查样木;方位角180°~359°范围内的边界木为界外木。
3、四旁树调查中方形样地的测设对四旁树样点落在河中或房中等一些特殊情形,省林勘院刘主任说,采取以该公里网点为正方形的中心点,根据具体地形,确定其中一个点后,进行罗盘仪测设其他点,进而测定界内外,界外木。
除测设的样地为正方形外,其他要求与样圆调查一致。
图中各点坐标数值为: “0” 横0726000纵3546000 ; “1” 07259873546013 ; “2” 07260133546013 ;“3” 07259873545987 ;“4” 07260133545987 ;“5” 07260003546013 ;“6” 07259873546000 ;“7” 07260133546000 ;“8” 07260003545987 。
第三部分 GPS 使用必备知识外业调查中,我们要尽可能带全资料,又要尽量地少带资料。
现将GPS 使用的几个关键点归类如下:一、熟记GPS 参数及其设置GPS 使用的前提是必须使GPS 保证正确的参数。
主要操作步骤为:在“主菜单”界面中,点击“设置”、“单位”,在“位置显示格式”中选择并点击“User UTM Grid ”,在弹出的相应界面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在“地图基准”中,选择并点击“User ”,在弹出的相应界面进行相应的操作。
GPS 参数(西安80坐标3度带)表三度带 40度带三度带 40度带经度起始118.5;终止121.5DX-93.5 m 中央经线 E120° DY -75.5 m 投影比例 +1.0000000 DZ -14.5 m 东西偏差 +500000.0m DA -3.0m 南北偏差 0.0m DF+0.00000000二、熟记GPS 正常使用方法1、导航至四旁树样地的公里网络点:在“标志航路点”界面中,输入要导航的坐标。
如拟调查样地坐标是 (40726 ,3546),先 输入GPS 的坐标(0726000,3546000),然后点击“导航”(导航小于10米)。
导航到达目的地,在原地不动静等约3分钟,误差为1米时,就达到导航定位的目的。
2、导航至类型抽样样地的西南角点:导航方法同上。
3、测量长度:对宽度比较一致,但长度很长的带状林,可以利用GPS 测量其长度。
主要步骤:在“旅行计算机”界面中,选择“重置”,然后选择“重置旅行数据”、“重置里程表”,并把上述数据归零,然后手持GPS (GPS 头部与前进的方向一致)直线走至目标终点后,记录GPS 上的数据。
4、求测面积。
对于不规则的地块,最常用的是直接绕测法。
主要步骤为:依次点击“主菜单”、“工具”、“面积计算”、“开始”后,沿不规则的地块行走一圈回到起始点,点击“停止”,记录下面积数据。
如果没有行走至终点,但目前已行走点与起始点是一条直线的情况下,也可以点“停止”(因为GPS 默认把该点与终点连起来组成闭合图)。
对于约1亩地的小林地,必须点击“航迹/设置航迹记录/记录设置/间隔”后,设置成 (00hrs00min01sec)。
5、航迹保存。
要求各工组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用航迹保存每一个样地位置,包括三个步骤:(1)找到样地并到西南角样桩位置。
(2)在卫星信号好的情况下,调出“航迹”界面,点击“开”按钮。
(3)在原地不动等待2-3分钟后,点击 “关”按钮,此时关闭了航迹记录开关。
待缓存百分数窗口显示的数据大于90%且小于99%时,点击 “存储”按钮,点击弹出的存储窗口的“全部内容”按钮,此时在航迹窗口中会看到添加了一条当前时间的航迹。
确定保存缓存内容以后,点击“清除” 、“确认”窗口中“是”按钮。
6、GPS 待机:在外业调查中,如每个小班的调查间隔的时间不长,不要关闭GPS (GPS 右侧下方键),可在卫星界面中,点击上方左边的,点击弹出菜单中的“关闭GPS ”。
边长25.82cm正方形样地测设示意图1 公里网点为中心“0”边长为25.82cm345 6782 0圆形样地测设示意图0度方位角180度方位角公里网点为圆心 半径为14.57cm90度方位角270度方位角外业调查需使用GPS时,可在卫星界面中,点击上方左边的,点击弹出菜单中的“打开GPS”。
第四部分如何读取地形图1、读图名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
从图名上大致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认识地形图的方向除了一些图特别注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图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者根据经纬度定方向。
3、认识地形图图幅所在位置从图框上所标注的经纬度(坐标)可以了解地形图的位置4、了解比例尺在本次调查中所用的比例尺是1:10000,即图上的1cm的水平距离相当于实地100m的水平距离。
从而,通过比例尺可了解图面积的大小,地形图的精度以及等高线的距离、特定地物(道路、河流等)的长度。
5、了解等高线结合等高线的特征读图幅内平原特征,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
样地的海拔也可用GPS测得(在卫星界面中)。
第五部分如何运用RS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利用遥感图像勾绘小班步骤:一、建立目视判读标志;二、初步勾绘小班边界;三、现地校正调查小班;四、进行其它补充调查;五、航片勾绘小班转绘GIS系统。
一、建立目视判读标志 P48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时识别各种物体的依据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与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主要根据:1、形状;2、大小;3、色调;4、阴影;5、组合图案等方面建立判读标志。
例如:1、在空间分辨率较低(低于1m)的遥感图像上,植物的形态结构不明显,很难区分乔灌草。
2、当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于1m,图像能反映植物的形态结构,这时,可以从阴影、纹理几个方面来区分乔灌草。
3、乔木一般比较高大,阴影明显;灌木比较低矮,阴影不明显;草地没有阴影。
4、乔木纹理比较粗糙,灌木其次,草地比较平滑。
——幻灯片P188页。
二、利用航片勾绘小班1、转绘行政界线根据1∶10000地形图上所区划的行政界线,将县(市、区)界、乡(镇、场)界、村界逐一调绘到遥感像片平面图上,并加以注记。
主要是为准确划分小班做准备2.初步勾绘小班根据建立的实际地物与遥感图像(形状、大小、色调等)之间的对应关系,按森林经营区划土地种类勾绘小班轮廓。
结合森林分布图、1:10000地形图、年度造林小班图等档案资料,初步勾绘小班轮廓。
小班面积划分的细致程度,只要其面积达到区划标准就要单独划出。
轮廓明显、容易区划的必须区划。
然后区划界线不清的小班,其轮廓用虚线勾绘。
在外业调查时校对、修正。
设计调查路线:除沿村、镇界线进行调查以外,还要深入到每个小班进行调查。
三、现地调查与小班校正调查人员在当地熟悉情况的干部群众配合下,携带调查区域1:1万遥感图像、1∶1万地形图和GPS,赴实地进行外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