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疗综述(2014年最新版)

合集下载

2014nccn breast carcinoma guidelines

2014nccn breast  carcinoma guidelines

2014年乳腺癌NCCN治疗指南保乳术(同侧)Tamoxifen治疗大于5(1保乳术、放疗后Hr(+)2Hr-疗效不明3仅作过外切)(对侧)针对风险减少程度商讨复查:每年(>5)6-12月复查病史和身体检查每12月(6-12月保乳术后治疗2B)乳房钼靶每月检测(若用Tamoxifen)NoTe:一些ssri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减少endoxifen形成和4oHTamoxifen,会激活Tamoxifen代谢机制,影响疗效。

这些药物与Tamoxifen联合应用要注意。

然而,西酞普兰和万拉法新对Tamoxifen影响较小。

抗cyp2d6妇女可以用Tamoxifen治疗。

服用强效的cyp2d6阻断剂联合应用需要警惕。

Tamoxifen能够降低风险在用保乳术的同侧乳房,以及全切的对侧乳房,保乳术er(+)原位癌。

由于,生存优势还没被论证过,考虑风险和受益importantDics的阴性病例界限仍有争议。

争议来与疾病异质性,区分增生状态的界限困难,margin组织学上的定位,dcis预后因素的不完善的daTa>10mm边缘可被考虑为消极的(可能过度,会促使最优的乳房重塑效果)<1mm可考虑为不充足。

病理(1-10mm)切除边缘或更多等同于低复发风险。

但是,乳房(胸壁或皮肤)纤维腺周的接近的外科margin(<1mm)不是外科re-excision指证,但可提示用更高剂量照射应用肿物切除术的病灶(2b)一、浸润性乳腺癌T1N0M0(1Stage)Stage2a T1N0M0T1N1M1T2N0M0Stage2b T2N1M0T3N0M0Stage3a T3N1M0:1病史身体检查2compleTe blood cell plT3肝功碱性磷酸酶4诊断性双向乳腺钼靶超声(必要)5判断er/pr(孕激素)sTaTus6如果病人有遗传性高风险的乳癌家族史,基因考虑7对于钼靶阴性的隐匿性Tumor,可以用mri8生育商讨如果是绝经后(premenopausal)的对于林场Stage1-2b期考虑进一步通过症状和线索检查9碱性磷酸酶升高、定位性骨痛,用ecT10如果碱性磷酸酶、异常肝功、腹部sympToms、or腹部和pelvic检查用pelvic(盆骨)腹部cT or mri11有肺炎用胸部诊断性cT如果是临床3a期(T3n1m0):考虑胸部诊断性cTAbdominal or pelvic cTEcT or nacl peT-cT(2b)Fdg peT-cT(opTional2b)1.局限性治疗(Stage12a or2b)疾病or T3n1m0保乳术的腋窝分期:>=4腋窝淋巴结放射Therapy全乳+—照射增加到Tumor bed/锁骨下区域/锁骨上区域类型1内部乳腺淋巴结(2b)——放射Therapy,放疗应在化疗后→系统辅助治疗1-3腋窝淋巴结化疗(需要)+全乳放疗+—照射增加到Tumor bed建议放疗—锁骨上下区域(2b)内部乳腺淋巴结(2b)——放射Therapy,→系统辅助治疗放疗应在化疗后阴性腋窝淋巴结放疗——全乳+—照射Tumor bed或者建议放疗—s部分选择性病人→系统辅助治疗放疗应在化疗后。

乳腺癌综述

乳腺癌综述

III期乳腺癌的治疗
基础治疗 新辅助化疗/放疗?
(可行手术) (无法手术)
乳房切除术(根治/改良等)+放疗
辅助治疗
大剂量放疗
(已绝经) (绝经前或进展迅速) (ER-) (ER+) 化疗和/或三苯氧胺
化疗
化疗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 全身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 • 一线 二线 三线
实验性药物 • 局部区域性手术/放疗 • 支持治疗
80
60
40
20
0 1 2 时间(年) 3 4 5
Adapted from Wilson RE et al, 1994
乳腺癌生存率与分期的关系
生存率百分比 100
0期
I期 IIA 期
80
60
IIB 期
40
IIIA 期 IIIB 期 IV 期
1 2 时间(年) 3 4 5 6
20
0
化疗
• 化疗的目的是根除肿瘤细胞
原发性乳腺癌的良性预后因子
患者年龄: 腋窝淋巴结: 肿瘤大小: 肿瘤局部扩散: 组织学检查: 细胞学研究: 大于 50 岁 受累 小 (< 1 cm) 无 肿瘤细胞分化良好 (I 级) 核轻度不典型 (I 级)
阳性 (ER + 和 PR +)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原癌基因扩增:

原发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乳腺癌的放疗
辅助 局部区域性 新辅助 姑息性
对局部或远处转移癌的控制
全身治疗: 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全身治疗
内分泌制剂 细胞毒药物
治疗方法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姑息治疗
辅助治疗
机理: 局部区域治疗后可能有微转移, 而导致病变复发 目的: 减少局部区域治疗后肿瘤复发 的可能性

【分享】乳腺癌治疗研究综述

【分享】乳腺癌治疗研究综述

【分享】乳腺癌治疗研究综述据权威资料统计: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第二位癌症致死原因,全球每年120万妇女罹患乳腺癌,有50万死于该病。

而处于相对低发区的中国,该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呈现的特点是:发病年龄从三十岁开始增加,发病高峰年龄为四十至四十九岁,比西方妇女早十到十五年。

而发病后就诊病期相对比较晚,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在过去的20年中,乳腺癌的病死率一直没有改变。

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共有200万妇女被确诊为乳腺癌,有50多万,或者说每10分钟一个将会因此而死亡。

乳腺癌的病因是不明确的,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危险因素有:婚姻月经因素、遗传、生活方式、乳腺的良性疾病、饮食等等。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手术、内分泌、化疗、放疗是治疗方法的四大主体。

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病灶仍限于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

对可治愈的乳腺癌手术治疗仍应该是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提高生存率,然后再考虑外形及功能越接近正常越好。

自1894年Halsted提出乳腺癌根治术以来,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

上世纪50年代进而有扩大根治术问世。

但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发现术后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

这一发现促使不少学者采取缩小手术范围以治疗乳腺癌。

近20年来Fisher对乳腺癌的生物行为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乳腺癌自发病开始即是一个全身性疾病。

因而力主缩小手术范围同时加强术后综合辅助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全乳房切除以及小于全乳房切除的部分乳房切除等方式。

内分泌治疗:其作用较化疗慢,要获得缓解常需数周。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内分泌功能状态无关,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激素受体情况有关,主要方式有(1)双侧卵巢切除术:是绝经期前晚期乳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2)肾上腺切除及脑垂体切除术。

此两种手术均用于绝经后或已去除卵巢的妇女,以进一步去除体内雌激素的来源。

乳腺原位癌的诊治近展(文献综述)

乳腺原位癌的诊治近展(文献综述)

,
而 有些 作者 报道 L

C
I 多中心性的 比 例高 s
恶性 肿 瘤

自从 七 十年 代 后 期 以 来
. , 吕’ 。
,
现 代 乳腺 X 线 铂
现 一 般认 为 L C s I 是一 隐 匿 性的 乳 腺病
L
靶 摄 片技 术 的广泛应 用 使得 这 一 原 认 为 属 罕 见 的 疾病 变 为 比较 常 见 ( ”
。 。
导 管内原位 癌 ( D C I s )

多 见 于 5 岁 以 上的
,
:
导 管内 原 位 癌 ( D C I ) s
D Cs I
和小
绝 经后 妇 女
组 织 学 特征为 导 管 上 皮 的 恶 性增 生



一般认 为

LC
s 是 两 个不 i
.
未 浸及 周 围 的 正 常基质 又 分为三 种 亚 型
孚 L头状 塑 和 筛 网 状 型
。 ,
:
即粉 刺 型

有些 作 者还增 加 微乳头状型 及
’ 2 ’日
s 小 叶 原位 疡 ( L C I )
多见于 5 0 岁以下的绝
混 合 型 也 有 作者 仅 分为粉 刺 型及 非 粉 刺 型 “

,
’。)

经 期前 妇 女
组 织 学特 征 为正 常 的腺 饱 被 增生 的 细 胞
合征和类风 湿 性关 节炎 解

,
但对其 发 病机理 尚 不完全 了
。 6~
.
许多文献报道
,
但 目 前尚缺 乏流 行病 学 调查

乳腺癌病例分享综述

乳腺癌病例分享综述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间的比较和联系
病理类型比较
不同乳腺癌病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如浸润性导 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病例间的比较可以揭示各种病理 类型的特点和治疗反应。
分期与预后关联
通过对比不同病例的分期情况,可以观察到分期早晚与预 后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
过定期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提高治愈率。
02
综合运用诊断方法
在诊断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分子
生物学等,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活检,
明确病理诊断。
03
关注家族史与高危因素
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遗传倾向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更加警惕乳
生活质量评估
预后标志物研究
通过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和社 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治疗对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
深入研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为实现精准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 新思路。
04
经验教训与总结
诊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01
重视早期筛查
乳腺癌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重视早期筛查是至关重要的。通
个体化治疗考虑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生育需求、遗 传背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分析
疗效评估标准
长期随访与复发监测
采用国际通用的疗效评估标准(如RECIST 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 手段,客观评估治疗效果。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复发和转移情 况,分析预后因素,为改进治疗方案提供 数据支持。
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综述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综述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综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因此,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

乳腺癌的诊断:目前,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钼靶)、乳腺超声、乳腺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方法。

其中,乳腺X线摄影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发现最细小的乳腺癌病灶。

乳腺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没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的检查也有很好的应用。

乳腺MRI是目前用于乳腺癌诊断的高级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呈现乳腺病变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浸润深度等信息。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有一些新的诊断方法正在被探索和应用。

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液体活检技术,即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检测其中的DNA、RNA等生物标志物,以实现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多的人工智能算法正在被用于医学图像分析、病理学诊断等领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

乳腺癌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放疗。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手术治疗已经具有了很高的效果和安全性。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比如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针对性治疗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和研究方向。

例如,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通过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HER2信号通路,减少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尚未有靶向性的治疗药物,但是一些新型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等已经在治疗该类型乳腺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除了手术治疗和化疗外,放疗也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乳腺癌的局部复发和生存率与放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密切相关。

目前,现代化放疗技术不断发展,包括三维逆向规划放疗、强度调制放疗、质子治疗等,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放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患者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心理干预也是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腺癌综述范文3000字

乳腺癌综述范文3000字

乳腺癌综述范文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研究概况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研究概况1.病因病机方面2.乳腺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机体“瘀”和“虚”同时存在:乳腺癌术后脉络损伤,瘀血内停,气机被阻,血行不畅,加之术后气血不足,局部气血濡养不足,则发生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使血脉阻塞加重血瘀:术后肌肤脉络受损,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组织充血水肿,水湿内停,水液潴留,发为皮下积液,皮下积液可使脉络更加不通从而加重血瘀:术后刀伤经脉,瘀血停滞,阻于上肢的经脉,影响津液的输布,而发生上肢水肿,肢体肿胀,水湿停聚使得隧道不通,脉络阻塞,阻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加重血瘀。

白柯等〔3〕认为气虚血瘀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基木病机,乳腺癌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术后损伤脉络,更耗气伤血,使正虚者更虚,邪实者更实,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加重,血不利则为水:气虚致水液不能敷布而停滞,溢于肌肤而生水肿。

孙鲁等〔4]认为血瘀是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病因,乳腺癌术后瘀血停积,阻滞上肢经脉,影响津液的输布,使水湿外溢,溢于肌联而发生水肿,肢体肿胀,使营血的运行更加受阻,加重血瘀;血瘀内停,气机被阻,气血不足,皮肉失充,则发生皮瓣坏死,皮瓣坏死后则“筋骨肌肉不相等,经脉败漏”,使血脉阻塞,加重血瘀;瘀血停滞不散,津液代谢失常,则发生皮下积液,皮下积液的存在也可加重血瘀;瘀血停滞,日久生热,瘀热蕴结,热盛则肉腐而形成切口感染,瘀久化生火毒,损津耗液,火毒灼血为瘀,使血瘀更其。

活血化瘀可防治术后并发症。

任黎萍等[5〕认为气血两虚是乳腺癌术后疲劳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损伤脉络,血不循经而外溢,血不载气,气随血溢而致气血两虚,气虚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气血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面色白;阴血不足则可见曰干舌燥;血虚,心失所养,则可见失眠多梦,胸闷、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等气血亏虚,气阴不足之象。

倪爱娣等[6]认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情绪低落、郁郁纂欢、忧愁焦虑等精神症状百接原因,故应该疏肝解郁加以调畅情志,若情志因素不能予以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加重冲任失调,从而影响康复。

乳腺癌诊疗概况

乳腺癌诊疗概况
乏 :乏 盘 主u 聋

荟 乏 善

2 来

疋 乏 袁于 量

寻 争 、 £
是采
’ f
三苯 氧 。∽
u 叠
置 之
曲唑 4∽ 乏

( 1 乏
乏 董 6 I 口 、 ,


一 .

一 靶向 治疗 。垂 手 口 、 , 乏
乏 京 耍
萋 ] _ . 彳 ● 】 I .
● 丁 - . ● 饥.
. u 习 . 宝

● ∽.
● .
● ∽.
● ∽.
^ 白 介 素 ● v.H z 一 干

● H J 7.











.丢
。导 要 : 善 垂
乏 £
宝 芝 誊








刁 . 习喜

m 主
娶再


£辜 重

.垂
孽之 复

。杰 u委
重 互
. 壹
亍 冯 。



_ ) 乏
. 乏复


司 暑
.乏 u
:罢
塞 芰
∞ n垂
。 乏 耋

i 。
6 I

刀口 司





2 丰年之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诊疗综述(2014年最新版)乳腺癌仍是女性中最常见的肿瘤。

近年来,其发病率稳步上升,但死亡率却有所下降,这归因于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手术技术和放化疗水平的提高。

此外,新的靶向药物治疗也显著的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尽管诊疗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乳腺癌仍是女性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本文综述了乳腺癌的最新治疗进展,主要讨论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时代,如何根据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分子亚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过去30年英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乳腺癌诊断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指南到目前为止没有太大变化。

英国NHS Breast Screening Programme推荐:年龄在47岁到73岁之间的人群应常规进行乳腺x线摄影筛查。

无论男性或女性,一旦乳腺有异常的情况,应尽快(通常是两个星期)去当地的乳腺专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根据需要,一般须完善乳腺x线,乳腺B超和活检等检查。

局部治疗手术治疗一定要切的彻底。

先放疗再进行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术,患者的生存期基本一样。

对于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手术时切除范围至少距肿块边缘1mm且应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推荐行乳腺癌切除术:肿块的大小不宜行保乳手术、乳腺多灶性病变、肿块体积较大,即使行保乳手术也不能达到很好的美容效果、患者的要求。

术前进行辅助治疗减小肿块体积越来越被推荐,这种方法可增加保乳手术的几率。

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诊断乳腺癌的同时,应对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或可疑淋巴结活检确定乳腺癌的分期。

如果腋窝淋巴结阴性,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该手术通常与乳腺手术同时进行。

以往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还应进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

进行ALND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腋窝复发。

事实上,50%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ALND 后并未发现有其他腋窝淋巴结的侵犯。

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是否应进一步行ALND?Z0011临床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该研究是一项3期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超过800例乳腺癌患者。

891例患者随机分为仅接受SLNB组(446例)或进一步ALND组(445例)。

所有患者接受乳腺区段切除和乳腺放疗,按病情行全身辅助治疗。

研究中位随访6.3年,ALND组和SLNB组患者的5年乳腺复发率分别为3.7%和2.1%, 5年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0.6%和1.3%。

由Z0011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作与不作腋窝淋巴结清扫,其总生存、无病生存和局部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即在这些方面,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并不能从进一步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获益。

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是否应进一步行ALND还没有统一结论。

最近的指南建议,对于放疗后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如果有1个或2个前哨淋巴结阳性,可能不需要进一步行ALND。

依据乳腺癌的病理和分子亚型进行辅助治疗在传统分期较差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其分子分型存在异质性,对化疗的敏感性和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也并不相同。

高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造成的较差分期,其预后可能会被一些好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所影响,诸如激素受体阳性、低Ki-67表达、21基因低风险等。

当出现分期和分型的不一致时,单基因和多基因谱检测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但目前多基因检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预后的预测上,对于治疗效果的预测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对于病理学分期差的患者,如果具有较好的激素反应性、Her2阴性、低增殖(21基因或70基因表达为低风险),应该避免标准化疗。

最重要的是区分哪些患者是雌激素受体阳性,哪些是阴性,因为这两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

乳腺癌三种主要分子亚型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第一个5年的激素治疗辅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微转移病灶提高治愈机会。

约80%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对于这类患者,辅助他莫昔芬治疗五年,复发率可下降41%,死亡率下降31%。

对于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仍是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研究证明芳香酶抑制剂优于他莫昔芬。

来自ATAC和BIG1-98两个大型研究数据显示,阿那曲唑和来曲唑的疗效优于他莫昔芬。

用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监测骨密度很重要;如果出现了骨质疏松症,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可加用双磷酸盐和Prolia (denosumab)。

对于绝经前诊断的乳腺癌患者,绝经后(生理或化疗作用)使用芳香酶抑制剂仍然获益。

5年后的激素辅助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多在5年后复发。

对于已经用他莫昔芬治疗5年的绝经患者,再用非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相对风险可下降42%。

对于用他莫昔芬治疗5年且未绝经,或不能耐受芳香酶抑制剂的患者,继续使用他莫昔芬可使患者受益。

国际ATLAS(比较长期与短期辅助性他莫昔芬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他莫昔芬10年服药同5年他莫昔芬标准治疗相比,可降低ER+乳腺癌患者的晚期复发率和死亡率,效果更好。

继续服用他莫昔芬的最主要的额外益处是降低乳腺癌确诊后第二个十年的死亡率。

ATTom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综合ATLAS研究和ATTom研究的结果,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延长他莫昔芬辅助治疗至10年而非5年,可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与不使用他莫昔芬相比,使用其辅助治疗10年,至少降低三分之一的死亡风险。

化疗化疗可使乳腺癌死亡相对危险度下降三分之一,但化疗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因为仅通过手术和激素治疗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患者很多。

哪一类患者需要化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知道,通过分子检测,如 Oncotype DX,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其实,通过这种检测技术同样也可以鉴定哪类患者通过手术和激素治疗就可以治愈。

MINDACT研究评估了在常规临床病理检测的基础上加入基因表达谱指导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选择的临床价值。

其设计是为了让更多患者免于辅助化疗,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该研究首次尝试使用基因指导下的患者分类来减少肿瘤治疗的成本,不仅体现了要给合适的患者合适治疗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不应给不合适的患者不必要治疗。

当然,今后我们还需识别高风险患者,使其获得更好和更充分的治疗,并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更好的肿瘤亚组分类以及预测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融入到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

即使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化疗,化疗计划的制定也很有学问。

如何制定化疗计划,减少患者死亡率和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这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HER2靶向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时代,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约占20%-30%。

HER2是乳腺癌明确的预后指标。

作为第一个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所有关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都提示,与单纯手术相比,手术加抗HER2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能提高患者DFS率,大部分临床试验也显示OS率有所提高。

对于肿块较大不宜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可辅助化疗、HER2靶向治疗或激素治疗减轻肿瘤负荷,为保乳手术创造条件。

对于那些病理学完全缓解、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好。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前最好辅助化疗。

对于有红斑和水肿症状的炎性乳腺癌患者,最佳的治疗就是术前辅助化疗,然后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放疗。

因为这类患者激素受体不大可能是阳性,更有可能的是HER2基因阳性。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晚期乳腺癌选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存期。

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还应注意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的毒性。

根据不同的亚型,乳腺癌远处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不同,一般在半年到2.2年之间。

过去的30年,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HER2基因阳性的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仍然无法治愈,但可通过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激素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激素治疗仍是首选。

激素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以前对治疗的反应及是否绝经。

耐药在激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很常见,不可避免。

如何避免耐药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以高频率在乳腺癌中高度激活,导致激素治疗耐药,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标。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与依西美坦联合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较单用依西美坦相比,可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期,并显著降低癌症恶化的风险达57%。

依维莫司可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口腔炎、皮疹、腹泻和乏力,肺炎也很常见。

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这些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应早期治疗。

依维莫司已在北美和欧洲被批准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化疗化疗常用于以下几种乳腺癌:激素治疗产生耐药的乳腺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迅速进展型乳腺癌以及大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

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性质(例如,三阴乳腺癌、HER2阳性)以及既往对化疗的反应进行具体制定。

化疗一般为短疗程,为几个周期完成。

至于具体需要进行多少个疗程化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HER2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出来之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预后较差的一类。

随着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出现,这类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

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在 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选择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

目前,拉帕替尼已经被批准与卡培他滨联合二线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emtansine(T-DM1)是一种抗体-药物藕联药物,可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EMILIA研究显示,与卡培他滨/拉帕替尼(XL)联合治疗相比,试验性新药T-DM1在978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耐受性较好,并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

由于这些新药的出现,过去3年,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提高。

乳腺癌骨转移的处理60%-80%的晚期乳腺癌会出现骨转移。

骨骼的相关事件包括:骨痛、骨折、脊髓压迫。

既往的研究中证实唑来膦酸能降低乳腺癌骨转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其原理是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

Denosumab(XGEVA)是一种皮下注射的单克隆抗体,XGEVA可与RANKL 结合,RANKL是一种对破骨细胞形成、功能与存活极为重要的穿膜蛋白或可溶性蛋白。

在发生骨转移的实体肿瘤中,破骨细胞的活性因RANKL而刺激而升高,XGEVA可阻止RANKL的活化,通过这一原理预防骨髓相关事件的发生。

最近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唑来膦酸相比,XGEVA能更有效地减少骨髓相关事件的发生。

XGEVA和唑来膦酸都可以导致低钙血症,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

用XGEVA和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颚骨坏死的发生率为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