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成语法约束理论看汉语照应语

合集下载

转换生成语法与汉语歧义句的分析

转换生成语法与汉语歧义句的分析

看的是电影 学的是英语 B 苦练的是他 违反的是他 吃过的是他
看书的是电影* 学本事的是英语* C 苦练他* 违反他* 吃过他*
“反对的是他” 既可以转换为 C 式, 又可以转换为 D 式, 因此有歧义。变换是句式与句式之间的变换, 而不是某两个 句子之间的变换, 从而探求歧义结构类的分析解释。 三、 转换生成法分析歧义句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分化歧义句式上, “层次分析法” 优于 “句子成分分析 法” 而 , “转换生成法” 分析歧义句式的能力更强, 即是说层次 分析能解释的歧义句式, 变换分析也同样能解释。层次分析 不能解释的句式, 变换分析也能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由 于结构层次引起的歧义如果我们仍用变换分析来解释的话会 很麻烦。 所以, 对于这样的歧义句式, 我们还是应该用层次分 析法来解释。如: 打死敌人的队长。 (1) 打死 敌人的队长 动 宾 (2) 打死敌人的 队长 定 中
歧义问题》 为标志的, 该文对歧义界定、 歧义分类、 歧义成因、 基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大脑里天生具有构成语言特殊规则和
310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说 文 解 字
(2) 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这个句子可以派生出 两个句子: 一是'For someone to fly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开 飞机会很危险。二是'Planes that are flying can be dangerous.' ) (飞着的飞机会很危险。 )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乔姆斯基是将歧义句中的所有可能 出现的义项都将其转换成只具有一个意思的正确的句子。 这 对我们分析汉语中层次分析法所解决不了的歧义句是有启发 的。 例如: 1) ( 鸡不吃了。→ (动物) 不吃鸡 (鸡肉) 了。 鸡不吃食物了。 (2) 反对的是少数。→持反对意见的人是少数。 (某些人被) 反对的是少数。 (3) 老王已经问过了。 →老王已经问过 (某个人或某个事 情) 了。 (某个人) 已经问过老王了。 (4) 这姑娘谁都看不上。→这个姑娘谁都看不上 (她) 。 这个姑娘看不上 (所有的人) 。 这四个句子有下划线的部分都是既可做施事, 又可做受 事, 所以产生了歧义。我们运用添加和移位的变换方法把多 种意义区分开来。按照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 我们 平时交际中出现的句子都是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 构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而来的, 转换过程中有添加、 移位、 替 换等, 所以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不同的。因为同一个深层 结构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表层结构, 形成同义句。不同的深层 结构可以表现为相同的表层结构。如: (1) 反对的是他。→ (某人) 反对的是他。 反对 (某人某事) 的是他。 “他” 仍然是既可看作施事, 又可看作受事。这句话的词 类序列是: A 反对的是他 吃的是馒头 学的是英语 看的是电影 B 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苦练的是他 违反的是他 吃过的是他 反对这个计划的是他 苦练基本功的是他 违反纪律的是他 吃过饭的是他

从约束原则看汉语

从约束原则看汉语

谢谢!
•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运用约束理论及三原则来分析前面所提到 的问题: • 老王偷了他一支笔。 这句话是双宾语还是单宾语?
• 首先看一个双宾语结构的句子: • 我送了她(间宾) 专辑(直宾)。 • Give sb sth.
• 老王偷了他一支笔。 • 从约束理论及三原则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 “他”在句子的管辖范围之内,依据是 约束理论原则二:代词在管辖范围内不得 受到约束,所以“他”这个代词并非与 “老王”同指。“他”是偷的宾语。 因此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所提的问题。
• 老王偷了他一支笔。 • 被动句:他被老王偷了一支笔。○ • 我看见了他的姐姐。 • 被动句:他被我看见了姐姐。×
约束理论及三原则: 约束理论就是同一语句中不同名词短语 之间语义所指异同关系及其普遍规律的理 论概括。约束理论认为名词短语以及相当 于名词短语的成分应该分为以下三类:指 称语(referring expression),照应语 (anaphor人称、性、数 上保持一致,称为同标,常用下标i, j, k等 表示。同标表示这两个成分同指,即两者 之间在指称意义上存在着约束关系;反之, 表示两个成分异指,即没有约束关系。 • E.g • The criminal hated himself. • The criminals hated himself. × • The man hated herself. × • We hated themselves. ×
从约束原则看汉语双宾语的结构
郭徐红
• Part 1:问题的提出; • Part 2:约束理论及三原则; • Part 3: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Question: • 老王偷了他一支笔。 • 这句话是双宾语还是单宾语?该句的动词 是几价动词? • 老王偷了他(的)一支笔。 • 这句又该作何分析?

生成语法情境下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分析

生成语法情境下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分析

生成语法情境下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分析骗稿的找我们写了文章用完了找我们退款我发网上了大家共享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成语法概念的分析和发展特点的总结,在现代汉语的范畴内中的兼语句对于生成语法做了一个简要的对应转换。

主要通过对兼语句中的V1和V2的动词进行一个对应转换分析。

并且对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的空主语做了一个简单的对应。

旨在探讨生成语法情境下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分析。

关键词:生成语法现代汉语V1 V2 空主语兼语句目录第一章生成语法发的定义和发展的特点 (3)第二章生成语法和现代汉语的对应 (3)第三章生成语法和现代汉语的对应 (4)3.1具有使令色彩的V1 (4)3.2具有祈使色彩的V1 (4)3.3同级性质的V1 (5)第四章.现代汉语中V2动词的特点以及对生成语法的对应 (6)4.1V2成分的空主语情况 (6)4.2V2动词的时态特称 (6)参考文献 (8)第一章.生成语法发的定义和发展的特点现代汉语是汉民族通用的语法规则,生成语法作为另外一种维度下的语法情景,有着不同的解读含义,那么什么是生成语法呢?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也称转换-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

它的创建人是N.乔姆斯基。

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

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

那么生成语法和现代汉语有什么区别呢。

总的来说,生成语法是从心理学的范畴进行的解释和分析。

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这和现代汉语的语法外化的规则就有所不同。

生成语法学与传统语法学的一个区别,是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从约束理论A原则看汉语“自己”的照应问题探讨

从约束理论A原则看汉语“自己”的照应问题探讨

从约束理论A原则看汉语“自己”的照应问题探讨本文在引述乔姆斯基约束理论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A原则对汉语语法中的先行词和反身代词的约束关系(以“自己”为例)进行了分析,着重总结了约束理论对汉语语法中的长距离约束和次统制约束,并提出运用句法、语义、语音以及语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汉语中“自己”问题体现出的约束关系。

标签:约束理论A原则反身代词自己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乔姆斯基在原有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简称GB理论,其中的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就是对同一语句中名词词组之间的所指异同关系及相关条件限制的理论概括。

乔姆斯基根据在语义所指异同关系方面一致或对立的不同特点,认为语言里显性名词短语以及相当于短语的成分可以按[照应性]和[代词性]两组特性分为照应语(anaphor)、代词(pronominal)和指称语(R-expression)三类,它们分别受三条原则制约:A原则:照应语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受到约束。

B原则:代词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自由(即不受约束)。

C原则:指称语在整个句子中都必须是自由的。

“约束”是指必须依靠先行语(antecedent),“自由”是指不依靠先行语,“管辖”就是先行语和其照应语互相成分统领(C-command)。

(一)约束理论A原则对汉语“自己”的解释约束理论的推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大的反响,它为各国学者研究本族语言中的约束现象提供了一个明晰的、可操作的理论框架;与此同时,针对约束理论三原则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的学者也大有人在,其中引发争议最大的应属约束理论中的A原则,即“照应语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受到约束。

”本文即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再谈谈A原则解释汉语中“自己”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汉语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

1长距离约束。

乔姆斯基把约束范围成为管辖语域(governing category),根据约束原则A,如果在管辖语域内一个照应语和一个成分统制(c-command)它的先行语(antecedent)互指(co-reference),那么这个照应语就受到约束(bound)。

生成语法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生成语法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谢谢观看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生成依赖于人的语言能力,即人类天生就具备理解和 生成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人的大脑中的语言器官——语言器官来实现的。
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 应用
1、语言教学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将语言的语法 规则进行形式化描述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在人类语言中,双宾语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如 何组织和表达信息。生成语法学派在研究语言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本次演示将探讨双宾语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
二、生成语法与双宾语结构
生成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内在规则和生成性。双宾语 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后接两个宾语,例如“给我一本书”,其中“我”是间接宾语, “一本书”是直接宾语。
总之,转换生成语法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理论,它试图通过探索语 言的内在规则和结构来解释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然而,这种语法理论也存在 一些局限性,例如只能解释一部分语言现象、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以及计算上不 可实现等。尽管如此,转换生成语法仍然为语言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 的启示,将继续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生成语法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学者们不断引进 新的生成语法理论和技术,并尝试将其应用到汉语研究中。例如,袁仁林等人运 用了“管辖与约束”理论,对现代汉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张豫等人则运用了“最简方案”理论,对汉语的词序、词类和句法结构进行 了研究。
此外,中国的生成语法研究也开始走出国门,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 流和合作,推动了生成语法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转换生成语法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虽然这种语法理论在理论上具有 吸引力,但实证研究的结果往往与这种语法理论的预期不一致。此外,这种语法 理论也缺乏对语言使用者的实际行为的解释。

约束理论与“自己”

约束理论与“自己”
利 。 那 不 两句 中, 虽然“自己” 均不受“ 小张 ” 统领 , 但只能指“ 小张” 。显然, 汉 语 中的反身代词并不一定要被先行语统领才可与其共指。 为 了说明汉语 中的先行语 与反身代 词受一定 的结构 限制,ag和 Tn Hun ag&T n ag等 提 出 了 次 统 领 的 概 念 (u— o mad, 如 果 一 个 名 词 sb cm n )即 词组统领反身代词 , 那么在这个名词词组所属 范围内的任何 一个成分 , 都可 以认 为统领反身代词 ; 另外 , 先行语 和反身代 词之间不能再有一个 有 资格约束反身代词 的其他成分 出现 。然 而 , 徐烈炯认为 , 即使这样做 仍不能解决汉语 中的所有问题 。 有些情况下 , 某些语 义方 面的差异或第 人称 、 第三人称在话语功能方面 的差异 , 乎是决定“ 似 自己” 所指 的更 重 要 的 因素 。 () a 张三 i 的爸爸 i 的钱被 自己 i 的朋友偷走了。 , j () b 张三 i 的爸爸 i 的阴谋被 自己 i 的朋友识破了。

11 距 离 约 束 ( n iac idn) .长 1 gds ne n ig o t b
当生成语法学者把约束理论用于汉语 , 他们首先发现汉语“自己” 一 词的先行语可 以越 出其局部范围卿 “ 自己” 以在约束原则所规定 的管 可 辖 语域之外受到约束。这种现象被称为长距离约束 (n iac id 1 gds n e n — o t b ig。例 如 : n) 老张 i 道 [ 李 i 欢 自己 。 知 小 喜 老张 i 说 【 李 j 自 己 。 听 小 骂 按 照约束理论, 句中“ 两 自己” 的管辖 语域分别为括 号所示, 自己” “ 只能受“ 小李 ” 的约束。然而, 事实是 大多数讲汉语 的人都认为两句 中的 “ 自己 ” 可 以指 “ 李 ” 可 以 指 “ 张 ” 既 小 也 老 。这 一 现 象 仅使 得 汉 语 反 身 代 词 与 英 语 反 身 代 同形 成 对 立 , 且 对 C o sy18 ) 提 出 的第 一 约 而 h m k (9 1 所 束原则构成 了至少是表面上的反例。 那么, 如何解释汉语 中的这 种现象 ? 汉语 中的长距离约束应 受哪些 句法 限制 ? 王嘉龄等 ag Si ns9 4 hnn 9 2 n & tl gI8 0a a l8 ) l i 提出的方案是更改 C o — hm sy 名 词 词 组 分类 , 为 “ k的 认 自己 ” 是 照 应 语 、 名 词 或 指 称语 中 的 任 何 不 代 类应 归属于新 的一类名词, 并称之为“ 照应指代词” 为此, 。 他们建议应 在约束原则中再增设第 四条来 处理这类 词语。但这样做不但会 引起 一 些严重 的理论问题, 同时对 汉语句子 中何 时允许长距离约束 , 何时不 允 许长距离约束仍然不能给 出很好 的解释 。

约束理论和英汉照应词

约束理论和英汉照应词
E g i n p o s c l b l sr td b i dn r cp e . n l h a a h r a l e i u t e y b i g p i i l s s l a n n
Ke wa ds: En ls y r g ih; Chie e; b a e r ; a a h fc prn i l ns n i  ̄g t o y h n p o i c p e; a a h r i n p o
C:指 称 语 是 自由 的 。
+ 收 稿 日期 :2 O. 11 O 2O . 1
作者 简 介 :张 宁 (9 1) 16 . ,女 ,安徽定 远 人 ,南 京 晓庄 学 院英语 教 研室 主 任 ,高级讲 师 ,主要 从 事英 语 教学 及
句 法 理 论 、英 语 教 学 法 研 究 。
应 词 (np o) a ah r ,它包 括 反 身 代 词 (e eiepo on 和 相 互 代 词 (eirc1 以及 名 词 词 组 N rf x r u ) l v n rc oa ) p P的 法
迹 等 。约 束 关 系分 照 应 关 系 (npo crao ) 和 称 代 关 系 (ofec e tn 。语 言 学 文 献 中 常 用 aahf e tn i li cne nerl o ) r a i
中 图分 类号 :H 3 4 3 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Bid a e r n a h r n En l h a i eeLa g a e n  ̄ g Th o y a d An p o s i gi nd Ch n s n u g s s
Z ANG H M
1 约 束 理 论
约 束 (idn )是 指一 词 语 被 另 一 词 语 制 约 而 建 立 起 来 的一 种 约 束 关 系 ( id grii ) b ig n b i eao ,并 因 nn tn 而 取 得 释 义 。语 言 中 有 指 称 功 能 的词 语 可 划 分 三类 ,分 别 受 三 个 不 同 的句 法 原 则 支 配 ,其 中一 类 是 照

汉语反身代词论文约束理论论文:最简方案背景下的汉语反身代词及其在《围城》中的翻译研究

汉语反身代词论文约束理论论文:最简方案背景下的汉语反身代词及其在《围城》中的翻译研究

汉语反身代词论文约束理论论文:最简方案背景下的汉语反身代词及其在《围城》中的翻译研究摘要:chomsky的约束理论被认为是普遍语法拟构的一个模块。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汉语反身代词更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汉语反身代词呈现出一幅与执行约束理论的反身代词所不同的句法和语用现象。

本文运用约束理论和最简方案中的相关理论,以《围城》中反身代词的翻译为例,对汉语反身代词进行解释和研究,旨在揭示它在约束、分布和用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关键词:汉语反身代词;最简方案;约束理论一、引言英语中只有一类反身代词,即pronoun + self,如:“myself, himself, ourselves”等;而汉语反身代词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复合反身代词,即代词+自己,如“我自己,他自己,我们自己”等,另一类是简单反身代词“自己"。

一般认为汉语的复合反身代词对应着英语反身代词,这可由chomsky的约束理论来解释。

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对简单反身代词“自己”的理解上。

汉语“自己”在约束、分布和用法上与英语等西方语言中的反身代词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运用chomsky的约束理论,对汉语反身代词在约束、分布和用法方面进行分析。

二、理论依据按照chomsky的约束理论,语言里显性的名词性成分可以按照应性和代词性两组特征分成照应语、代词和指称语三类。

照应语包括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代词就是传统语法中的普通代词,指称语包括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它们受以下三条原则的约束:一是照应语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受到约束;二是代词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自由;三是指称语是自由的。

所谓“约束”是指受主宾语这样的主目(argument)成分统治并与之有相同的指称,这样的约束是主目约束(a-binding),起约束某个词语作用的成分叫“先行词”。

“自由”是指不同的指称。

三条约束原则的表述用到生成语法中常用的两个结构关系,即地位高低和区域内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 大 空袭 的控 诉 。这让 我 们看 到 了二战 较 少被 表 现 的另 一面 , 罪行 。然而 ,考 虑到 日本 曾经 的轴 心 国 身份 , 以及 影 片 中少有 对
,例 b 中 ,在宾 语位 置 上 的代词 “ h i m ”不 能与 I 同标 ,它可 以 理 论 中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约束 理 论 就是 G B 理论 所包 含 的 基本 内容 则B
之 一 ,该 理 论 主要 处 理名 词 短语 在 句 子 中的分 布 , 决定 他们 能 够 与 其 管 辖语 域外 的某 个 成 分 同标 或 不 同 标 , 在 其管 辖 语 域 内 , 或 必 定 与 其他 名 词 短 语 同 标 的 条 件 。该 理 论 把 名 词 短 语 分 为 照 “ h i m ”不 受 到 限制 而例 c 中 的J o h n 也 不受 到任 何 限制 ,是完 全 应 语 ,如 :反 身 代 词 和 相 互 代 词 ;称 代 语 ,如 : “ t h e y 、h e 、 i t ”等 ,指 称 词 ,指 的 是 人 名或 其 他 名 词短 语 如 : “ J o h n 、t h e 自由的 ,因此 符合 约 束原 则C 。 ‘
应语的特殊 句法现 象。
为 了便 于 更清 晰 的认 识这 三项 原 则我 们 需要 了解 以下 两个 概 约 束 是 指 一 词 语 被 另 一 词 语 制 约 而 建 立起 来 的 一种 约 束 关
系 ,且 该 词 的 意 义 与 另 一 词 紧密 相 关 。约 束 理 论 中 两个 词语 在
中的适用及不适 用情 况。意在说 明约束理论 的普遍适用性 以及汉语 照 念 : “ 约 束 ”和 “ 管 辖语 域 ”。 关键词 :约束理论 ;约束原则A ;反 身代 词 ;光杆反身代词 引言
人 称 、性 和数 上 保 持一 致 ,称 为 同标 , 常用 下标 i 、j 、k 等表


示 。同标 表示 这两 个 成分 同指 ,即两 者 之 间在指 称 意义 上存 在约
“ 约 束 理 论 ” 是乔 姆 斯 基 “ 管 辖 和 约 束 理 论 ” 的一 部 分 ,
束 关 系 ;反之 表 示两 个成 分 异指 , 即没 有约 束 关系 。但 这里 需要
它 主要 试 图 解决 句 子 中名 词短 语 ( 包 括 代词 )的所 指 问题 ,这 是 指 出的是 ,约束 理论 只涉 及 到 一个 句子 中 的两 个不 同成 分之 间 的 自然 语 言 中 极为 复 杂 的 问题 。乔 姆斯 基将 自然 语 中的 名词 短 语分 关 系 ,并不 涉及 不 同句子 中 的两个 成分 之 间的关 系 。 为 照应 语 、称 代 语和 指 称 词等 三 类 。照 应语 没 有指 称 能力 ,因此
论 ” 中的一个子理论 ,旨在探 究语 句中名词短语 的句法关 系。汉语 的 照应语如
乔姆 斯基 针 对 上述 三类 名 词短 语 ,提 出 了约束 理 论 的三项 原
“ 他 自己、他 们 自己”等符合约束原 则A “ 照应语在其 管辖 则 。 它们 分 别 是 :约 束 原则 A : 照应 语 在其 管 辖 语域 内必 须受 到
管辖 语域 :如果 有而 且 只有 a是包 含 B、 B的 管辖 成分 以及
接 下来 我们 将 具体举 例说 明这三条 原 则,例 如 :
a .J o h n i ’S s i s t e r j i n v i t e d h e r s e l f j . b .I i e x p e c t h i m j t o i n v i t e J o h n k .
C .I i b e 1 i e y e d J o h n j .t o b e t h e w i n n e r k .
必 须 受某 个 先行 语 的约 束 。照 应 语作 为 句 子 中不 同词 语之 间的 一 B的 可及 性主 语的 最小 范畴 ,那 么 n就是 管辖语 域 。

语 言学研 究 ・
大众 文 艺
从生成语法约束理论看汉语照应语
孙 彬彬 ( 同济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2 0 0 0 9 2 )
摘 要 :约 束理 论 是乔 姆 斯基 普 遍语 法理论 中 “ 管辖 和 约 束理 m a n 、t h e h u s b a n d ”等 。
语 域 内必须受到约 束”。但 汉语 中也有 不符合 该理论的情况 ,如 :光 约束 。约束 原 则B :称 代语 在 管辖 语域 内是 自由 的 。约 束原 则c : 杆反 身代词 的单独 出现 ,这里对 “ 自己”的长距 离约束并不符合 约束 指称 词 总是 自由的 。 原则A 。 文章 首先 简单介 绍 了约束理 论 ,并探 讨 了约束原则A 在 汉语
二 、约束 理论
根据 约 束 原则 A , 例a 中 的照 应语 “ h e r s e l f ”在 其 管辖 语 域 内 受到 约 束 。 “ h e r s e l f ”被 “ J o h n ’S s i s t e r ”成分 问 统领 并
用 下标 j 表示) , 例a 明显 符合 约 束 原则 A 。根 据 约束 原 2 0 世纪8 O 年代G B 模 型 中 的普 遍 语 法 理 论 是 乔 姆 斯 基 语 言 学 与 其 同标 (
种 内在 关 系 的表 征方 式 ,一直 是 各个 语 言学 流 派研 究 的早 的研 究 始 f乔 姆 斯基 的 “ 管 辖和 约 束 理
论 ”,并 主 要 以 “ 约 束理 论 ”为 其 理论 背 景和 基本 理 论框 架 。本 文 首先 对 “ 约束 理 论 ”进 行概 述 , _ 片举 例 说 明 “ 约束 理 论 ”在 汉 语 照应 语 中 的应用 情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