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

合集下载

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成建初;徐懿【摘要】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临床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C-CIK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DC-CIK组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疗法,而对照组观察期间行最佳支持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圾NK细胞百分比以评估免疫功能改变,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随访观察经DC-CIK细胞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DC-CIK组CD3+、CD4+、NK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C-CIK组CD3+、CD4+、NK细胞百分比上升,CD8+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CIK组的患者乏力、气短、失眠、疼痛、少食等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24%、85.00%、90.47%、86.67%、88.00%,除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热、皮疹、口干外,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12)032【总页数】4页(P94-96,111)【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者】成建初;徐懿【作者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益阳413000;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益阳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但2/3以上的NSCLC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而错过了手术治疗机会。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一、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是非鳞状NSC1C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EGFR突变阳性率在高加索人群中约为10%,在东亚人群中约为50%o对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1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EGFRTKIs,包括第一代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第二代EGFRTKIs(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和第三代EGFRTKIs(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入研究证实,与传统化疗相比,EGFRTKIs显著改善了ORR和PFS o但随着治疗的推进,不可避免的面临耐药问题。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并可获得持续的疾病控制。

共识意见1不推荐ICIs用于晚期初治EGFR敏感突变NSC1C患者(推荐程度:一致不推荐IEGFR突变与肿瘤免疫原性低及非炎症性微环境有关,且早期临床研究表明,IQs单药或ICIs联合化疗治疗初治EGFR敏感突变患者疗效远不及标准EGFRTKIs靶向治疗,然而,在EGFRTKIs基础上联合ICIs的疗效提升有限,且存在较大安全性风险。

共识意见2推荐耐药的EGFR突变患者再次活检,同时检测肿瘤耐药基因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工基于EGFRTKIs治疗会影响肿瘤特征和及肿瘤微环境(TME),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再次活检,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检测标本优选肿瘤组织,组织标本无法获得时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标本替代;检测范围优选高通量检测以获得全面的耐药信息,包括肿瘤相关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共识意见3对于EGFRTKIs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的患者,且在缺乏有效靶向治疗的情况下,推荐使用ICIs(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对于ICIS的方案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体能状态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IC1s+化疗+抗血管治疗方案的临床证据较为丰富(推荐程度:强推荐);IQs+含粕化疗方案在多项早期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治疗活性,且耐受性方面ICIs+含粕化疗方案较ICIs+含粕化疗+抗血管联合方案具有一定优势(推荐程度:强推荐);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推荐程度:弱推荐)的证据主要针对多线耐药的患者或体力状况较差不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疗效获益有限。

非小细胞肺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治疗方案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肺癌的80%。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一、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位于肺叶或肺段,且未侵犯邻近组织;(2)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下,身体条件良好;(3)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4)肿瘤分化程度较好,恶性程度较低。

2. 手术方法(1)肺叶切除术:适用于单侧肺叶受累的患者;(2)肺段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肺段的患者;(3)全肺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多个肺叶的患者。

二、化疗1. 化疗适应症化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2)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3)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2. 化疗方案(1)单药化疗:如顺铂、卡铂、紫杉醇等;(2)联合化疗:如顺铂+紫杉醇、卡铂+紫杉醇等。

三、放疗1. 放疗适应症放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2)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3)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

2. 放疗方法(1)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肿瘤较大、侵犯邻近组织或远处转移的患者;(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小、侵犯邻近组织较少的患者。

四、靶向治疗1. 靶向治疗适应症靶向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患者;(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

2. 靶向治疗药物(1)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2)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

五、免疫治疗1. 免疫治疗适应症免疫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PD-L1表达阳性患者;(2)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无效的患者。

2. 免疫治疗药物(1)PD-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2)PD-L1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

2022年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全文

2022年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全文

2022年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全文)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约占新诊断NSCLC病例的三分之一。

III 期NSCLC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

根据CheckMate-816研究结果,如果药物可及,化疗+免疫是目前可切除III-N2期NSCL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疗法。

大多数III期患者为〃不可切除〃。

在体能状态良好(PS )的情况下,这些患者的标准方案是同步放化疗(CCRT)序贯1年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

在PAQFIC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CCRT后序贯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明显改善了中位总生存期(OS I 47.5个月vs 29.1个月,HR=0.68 )o回顾性研究显示,仅一半In期NSCLC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接受放化疗,而在这些患者中,约2/3患者接受CCRT治疗,约1/3患者接受序贯放化疗(SCRT )o此外,由于PS状态、疾病进展、PD-Ll水平<1%等情况,并非所有接受CCRT治疗的患者都适合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

对于不适合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有研究提示,约20%的患者CCRT之后可能不需要额外的治疗,鉴别出这部分患者可避免不必要毒性和医疗成本国。

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在III期PACIFIC试验中,709例患者完成CCRT ( >2个周期含粕化疗和54-66 Gy放疗)治疗后被随机分配(2:1)至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

序贯度伐利尤单抗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5年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 )率分别为42.9% (安慰剂组为33.4% )和33.1% (安慰剂组为19.0% )生存获益与PD-Ll表达水平无为PD-Ll表达<25% VS ≥25% \ 安全性良好,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全因≥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30%和26%o国际化、回顾性PACIFI C-R研究(n = 1399 )进一步证实了PACIFIC的研究结果,研究纳入接受至少一周期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在某些国家, SCRT治疗后的患者也允许入组。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_王汉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_王汉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王汉萍张力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 北京 100730摘要 :肺癌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 大部分患者发现即为晚期 , 早期患者术后也容易复发。

传统的化疗有效率低 , 靶向治疗对于敏感突变者疗效好 , 但远期耐药不可避免 ;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lung cancer , NSCLC 的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有多种疫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中针对Ⅲ B 、Ⅳ期的疫苗包括 L-BLP25、 Belagenpumatucel-L 、 EGF 疫苗、 TG4010、 Talactoferrin 、多肽疫苗等。

作为 NSCLC 术后辅助治疗的疫苗有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 -A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高度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 CTLA-4抑制剂Ipilimumab 在鳞癌中显示了优势 , 其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PD-1/PD-L1在鳞癌方面虽有优势 , 但其安全性需要注意。

关键词 :肿瘤疫苗 ; 非小细胞肺癌 ; 免疫治疗 ; 临床试验中图分类号 :R734.2/R730.51文献标志码 :Adoi :10. 11877/j.issn. 1672-1535. 2014. 12. 03. 09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1]。

而肺癌中 NSCLC 占到 85%左右 , 其发病率高 , 且预后差 [2]。

而 NSCLC 患者中有 70%在诊断时已经为局部晚期或晚期 , 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 而可以手术治疗的早期 NSCLC 的术后复发率也在 30% 40%[3]。

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的患者 , 传统的一线铂类二联化疗有效率始终不能突破40%, 而且化疗相关副作用一直是令医生和患者头痛的问题。

近十年来 , 在NSCLC 治疗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最大进展 , 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4]和 EML4-ALK 融合基因抑制剂 [5]两种药物在存在相应突变的患者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 , 并被广泛使用 , 使得晚期 NSCLC 的中位生存时间得到显著提高。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概述试题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概述试题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概述试题1、以下()不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

[单选题]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正确答案)2、肺癌患者初诊时已属晚期的比例约为()。

[单选题]57%(正确答案)22%16%5%3、以下哪些药物不属于PD-I单抗?()[单选题]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正确答案)信迪利单抗4、2023CSCo指南推荐()用于不可手术H1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

[单选题]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正确答案)5、2023CSCo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IV期无驱动基因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PD-11表达需满足()[单选题]TPS<1%TPS>50%,TPS1%-49%(正确答案)对PD-11表达无要求以上都对6、培美曲塞+粕类联合PD-I单抗一线治疗IV期无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PD-11表达需满足()[单选题]TPS<1%TPS≥50%,TPS1%-49%对PD-11表达无要求(正确答案)以上都对7、2023CSCo指南推荐PS评分为()分的IV期无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使用免疫治疗。

[单选题]0~1(正确答案)1238、PD-I单抗相较于CT1A-4单抗,更常见的irAEs不包括()[单选题]肺炎垂体炎(正确答案)甲减肌痛9、PD-I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与PD-1I抑制剂高的是()[单选题]甲亢甲减肺炎(正确答案)结肠炎10'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管理指南中irAEs的一般处理原则以下哪项不正确()[单选题]u G1无需住院,继续使用”G2需住院,暂停使用(正确答案)G3需住院治疗,停用G4住院治疗,考虑收入IeU治疗,永久停用11、非小细胞肺癌的5种基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正确答案)放疗(正确答案)化疗(正确答案)靶向治疗(正确答案)免疫治疗(正确答案)12、以下哪些药物属于NSC1C免疫治疗药物?()PD-I抑制剂(正确答案)PD-11抑制剂(正确答案)CT1A-4抑制剂(正确答案)Anti-1AG-3(正确答案)Anti-VEGFR13、2023版非小细胞肺癌CSCo指南中包含的免疫治疗方案有()免疫单药(正确答案)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正确答案)免疫+化疗(正确答案)免疫+抗血管+化疗(正确答案)双免+化疗(正确答案)14、哪些基因突变的NSC1C能从免疫治疗中带来更多生存获益?()KRAS(正确答案)KRAS、STK11和/或KEAP1共突变(正确答案)KRAS∕TP53(正确答案)EGFR15、存在()的患者是免疫性肺炎的高危人群,需谨慎用药,并密切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现状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现状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肺癌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每年被确诊的肺癌患者高达160万,每年有大约14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约80%的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

近几十年来,NSCLC 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之外,出现的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逐渐普及。

对于特定患者可以通过服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等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间[1],但是这些治疗存在共同且难以回避的问题,即发生耐药问题,大多数靶向治疗后期会出现耐药现象[2]。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法[3]。

该文就目前免疫治疗的相关文献,对肺癌的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现报道如下。

1肿瘤免疫治疗的渊源肿瘤免疫治疗近来备受关注,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

目前已在一些肿瘤类型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已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获得美国FDA 批准临床应用。

虽然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领域的研发热点,但肿瘤免疫治疗并不是新鲜话题。

几乎早在100多年前免疫学创建之初,科学家就提出了利用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去攻击肿瘤细胞消灭肿瘤的设想,并进行了各种尝试。

1950年代Burnet 和Thomas 提出了“免疫监视”理论,认为机体中经常会出现的突变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系统所识别而清除,为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2肺癌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在前列腺癌和晚期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现状田林晓,李小光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肿瘤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大多数肺癌发现时即为晚期。

传统治疗手段受制于各种瓶颈的制约,远期有效率较低,故早期手术患者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免疫治疗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不良反应,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

首先,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肠道反应,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进行胃肠道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的腹泻和腹痛,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口服止泻药进行缓解。

而对于严重的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需要立即停药,并予以积极的支持治疗。

其次,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肝炎。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并避免饮酒和使用其他肝脏有毒药物。

对于轻度肝炎,可以根据症状给予肝保护治疗和停药观察。

而对于严重的肝炎,需要立即停药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肾损伤和免疫相关性甲状腺炎。

对于肾损伤,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并减轻患者的体内负荷,积极纠正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对于甲状腺炎,应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替代治疗。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免疫相关性皮肤反应。

在治疗开始之前,应对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并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和使用保湿剂。

对于轻度皮肤反应,可以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进行治疗。

而对于严重的皮肤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

最后,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胸腺炎和神经毒性反应。

对于胸腺炎,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并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对于神经毒性反应,应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并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提供了对于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指导。

这些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肺癌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其中 80% ~ 85%为非小细胞肺癌 (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尽管目前在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步形成了以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

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肺癌的 5 年生存率仍然很低,预后极差。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研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多项研究免疫抑制剂的单药疗法和联合疗法在肺癌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肿瘤相关抗原和调节机体攻击肿瘤细胞的功能。

肿瘤的免疫治疗就是通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控制并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免疫检查点阻断( immunecheckpoint blockadeICB) 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重塑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系统抗肿瘤能力,进而杀灭肿瘤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 1 (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 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 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1,PD-L1) 信号通路抑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药物之一。

1992 年 PD-1 由日本京都大学本庶佑教授发现,是 CD28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主要在激活的 CD4+ T 细胞、CD8+T 细胞、自然杀伤 T 细胞、 B 细胞和活化的单核细胞表面表达。

它的配体包括 PD-L1 ( B7-H1 /CD273) 和 PD-L2( B7-DC /CD274),肿瘤细胞以表达 PD-L1 为主。

1999 年 PD-L1 由中国科学家陈列平发现。

PD-1 与 PD-L1 结合形成一种 T 细胞抑制性通路,阻止 T 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这些因子在正常机体中表达,可以减轻免疫应答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防止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但一些肿瘤细胞也会表达 PD-L1,形成免疫逃逸,减弱 T 细胞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杀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因此,抗 PD-1/PD-L 信号通路可以通过打断该通路,恢复抗瘤 T 细胞的功能,杀伤肿瘤细胞。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PD-1/PD-L1 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

此外,还发现 PD-L1 的表达水平和药物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肿瘤对药物敏感性的指标。

PD-1/PD-L1 抑制剂在 NSCLC中的临床应用抗 PD-1 抗体Nivolumab(纳武单抗 ) 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人类免疫球蛋白 IgG4 单克隆抗体。

其与 PD1 结合,可有效抑制 PD1 及其配体相互作用,增强 T 细胞抗肿瘤作用。

2015 年被 FDA批准用于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 NSCLC患者。

在 129 例晚期 NSCLC患者的 I 期临床试验中, Nivolumab 用于三线及后线治疗的治疗率为 54. 3%,中位生存期为 9. 9 个月,当使用最佳有效剂量 ( 3 mg /kg ) 时,中位生存期可达 14. 9 个月CheckMate-063是评估 Nivolumab 单药治疗效果的Ⅱ期临床试验,对象为晚期耐药的肺鳞癌患者,且大多数患者已处于三线甚至后线化疗中。

研究结果表明,Nivolumab 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 ( OOR) 为 14. 5%,中位生存期为 8. 2 个月,且 1 年生存率可达 40. 8%。

这些数据都远远优于晚期耐药肺鳞癌之前的研究数据。

因此, Nivolumab 成为了第一个被美国 FAD 通过的,用于治疗晚期肺鳞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heckMate-017 和 CheckMate-057 是两个研究 Nivolumab 疗效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含铂化疗为基础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 CheckMate-017中,272 例肺鳞癌患者在 Nivolumab 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 9. 2 个月和 6. 0 个月,同时, Nivolumab 组的死亡风险减少了 41% ( HR = 0. 5,9 P = 0. 001) 。

此外,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0%和 9%( P = 0. 008)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 3. 5个月和2. 8 个月 ( HR = 0. 62,P< 0. 001 ) 。

CheckMate-057 研究的582 名患者中,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 12. 2 个月和 9. 4 个月( HR = 0. 73,P = 0. 002) ,客观缓解率分别为 19% 和 12% ( P =0. 02) 。

但两组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上并无显著差别CheckMate-078 是第一个将我国晚期 NSCLC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 Nivolumab 作为二线治疗的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Nivolumab 在亚洲人群中也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8 年 6 月,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Nivolumab 用于 EGFR 和 ALK 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 NSCLC的二线治疗。

有人猜测,能否将 PD-L1 的表达水平作为预测 Niv- olumab 疗效的标志物。

CheckMate-026 表明, Niv-olumab 并未能延长 PD-L1 阳性( TPS≥5%)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但能让高肿瘤突变负荷 ( 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 患者显著获益。

目前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找出能预测 Nivolumab 疗效的标志物。

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 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的人源化的抗 PD-1 的 IgG4-kappa 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 PD-1/PD-L1 信号通路,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不同于Nivolumab,Pembrolizumab 在晚期 NSCLC的一线治疗疗效显著。

KEYNOTE-001 是一个研究 Pem-brolizumab 单药治疗效果的 Ib 期临床试验。

结果表明 Pembrolizumab 的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 19. 4%和 12. 5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 3. 73 个月和 12 个月。

且该试验的亚组分析表明,早期即使用 Pembrolizumab 治疗的肺癌患者,比后使用Pembrolizumab 的患者疗效更佳,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4. 8%和 18. 0%,相差 6. 8%。

此外,对 PD-L1 阳性( TPS≥50%) 的患者来说,无进展生存期超过 12. 5 个月。

因此2015 年 10 月 2 日 FDA 批准将 Pembrolizumab 用于治疗 PD-L1 高表达 ( TPS ≥ 50%的) 病情恶化伴远处转移的 NSCLC患者,可用于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

KEYNOTE-010是比较Pembrolizumab 和化疗在晚期 NSCLC患者中的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对象为一线化疗后病情恶化的 PD-L1 阳性的NSCLC患者。

它同样用 PD-L1 的表达水平来预测Pembrolizumab 的有效性,最终得出结论Pembrolizumab 的最适剂量为 2 mg /kg,并且可以将 PD-L1 的表达水平作为衡量 Pembrolizumab 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

KEYNOTE-024是另一个比较 Pem-brolizumab 和标准含铂化疗在 PD-L1 高表达的晚期 NSCLC患者中疗效的临床试验。

结果表明 Pembroli-zumab 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与化疗组分别为 10. 3 个月和 6. 0 个月( HR = 0. 05,P<0. 001) ,比化疗组延长了 4. 3 个月。

此外 Pembrolizumab 组有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和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 44. 8%和 27. 8%,且可明显降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KEY-NOTE-02是1 一个在不考虑 PD-L1 表达情况下,将 Pembrolizumab 联合培美曲塞 /卡铂化疗和单独化疗分别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比较两者在治疗晚期 NSCLC患者中的有效率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

结果表明,肺腺癌患者中,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 55%和 29%,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 13 和 8. 9 个月 ( HR = 0. 53,P=0. 01) ,同时可将死亡风险率降低47%。

KEYNOTE-189 在其基础上发现, Pembrolizumab 可显著提高 EGFR/ALK阴性非鳞 NSCLC的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且PD-L1 表达越高,获益越大。

KEYNOTE-04结2 果也表明,Pembrolizumab 在 PD-L1 高表达( TPS≥50%) 患者中更能显著提高总生存期,疗效更突出。

从这些研究结果来看 Pembrolizumab 更适用于PD-1、PD-L1 高表达的 NSCLC患者。

而 KEYNOTE-407显示,Pembrolizumab 联合卡铂 / 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单用化疗相比,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在PD-L1 高表达亚组中,无进展生存期更是延长到 8. 0 个月。

因此, Pembrolizumab 联合卡铂 / 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成为了转移性鳞状 NSCLC的一线治疗新标准。

抗 PD-L1 抗体Atezolizumab( 阿特珠单抗) 是一个全人源化的 IgG1 单克隆抗体,可靶向 PD-L1 蛋白。

其与 PD-L1 结合后可抑制 PD-L1,激活 T 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它也可以直接激活被抑制的免疫系清除肿瘤细胞。

早期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Atezolizumab 在晚期 NSCLC 患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并且较少发生副作用。

POP- LAR是研究 Atezolizumab 作为肺癌二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试验,并将其与多西他赛作比较。

结果表明, Atezolizumab 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 12. 6 和 9. 7 个月( HR = 0. 73,P = 0. 04) ,但无进展生存期没有显著差别,分别为 2. 7 和 3. 0 个月( HR= 0. 9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