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解析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是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汽车、航空
等领域的防静电技术规范,旨在保障设备安全、防止设备故障、提高
可靠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步骤阐述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
1.防静电观念的意识:建立企业防静电意识教育制度,增强员工
的防静电意识。
在员工宿舍、手操工具柜等重要场所设置防静电宣传
标语和图片,普及防静电知识和操作要求。
2.防静电设备和技术的使用:为减少静电的产生,保护设备安全,各类地面、人体静电接地均必须给予严格要求。
在生产车间地面及防
护设施经过处理后形成统一的防静电系统,人员穿戴防静电鞋、手套、防静电衣服等防静电设备,防止人体静电,保护设备安全。
3.防静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防静电工具的使用情况,防
静电供电的情况,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对于已损坏的防静电设备及
时更换,避免后续静电危害的发生。
4.防静电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电子电器、半导体元器件等材
料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中出现的静电危害控制,如外包装材料必须
使用静电保护包装材料,电子元器件也必须在防静电包装材料内进行
包装,避免静电的产生对元器件造成损坏。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的实施,不仅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过程中保障设备稳定、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因此,每
一位工作者都必须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保证设备的安
全性、稳定性,促进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规则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生产安全,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生产、科研、试验、管理等活动的人员,以及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和处理的设备、设施。
三、防静电原则1. 静电防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
2.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
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四、防静电措施1. 设备设施(1)静电敏感设备应采取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定期进行除油、除锈、除污等处理。
(3)静电敏感材料应存放在防静电柜或防静电容器中。
2. 操作人员(1)静电敏感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
(2)操作人员应掌握防静电知识,熟悉防静电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环境控制(1)静电敏感区域应保持相对湿度在45%以上。
(2)静电敏感区域应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物品。
(3)静电敏感区域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
五、防静电管理制度1. 防静电设施的管理(1)防静电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2)防静电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复。
2. 防静电知识的宣传与培训(1)公司应定期开展防静电知识宣传活动。
(2)公司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静电事故的处理(1)发生静电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2)静电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3)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静电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监督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防静电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2. 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
七、奖惩1. 对在防静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防静电管理制度,造成静电事故的个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防静电安全技术标准规范_134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4 进入储罐的油品流速的要求: 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 当注入口浸没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不应
大于7m/s。 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水量在0.5%~5%时,进罐
流速不得超过1m/s。
2.9 管线吹扫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先用惰性气
体或水(流速限制在以下1m/s)扫线,再 用蒸汽吹扫。 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洗的 管线、导电物体均应与储罐或设施进行接 地连接。蒸汽胶管必须是防静电材质,蒸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0 已做阴极保护的埋地管线、油罐及其 他设施,应采用绝缘法兰或其他绝缘措施 的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栈台应设专用槽车静电接地线,静电接地线
与槽车的连接应按下列要求: ——接地连接工作应在打开盖之前完成。 ——连接应紧密可靠,不准采用缠绕连接。 ——静电接地线与槽车连接点距槽车口应大
于1.5m。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2 液体石油产品调合作业时的要求: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液体石油产品
调和。 丙A类液体石油产品用压缩空气调和时,必
须控制风压不大于0.343MPa,调和温度应 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2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3 液体石油产品储罐内壁使用抗静电性防 腐涂料的要求: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防静电安全技 术规范的定义: 为预防静电引 发的事故,对 设备、设施、 场所等进行防 静电设计和管 理的技术标准。
防静电安全技 术规范的作用: 确保人员安全, 预防静电事故,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设备损坏。
1987年,中国首 次发布防静电安全 技术规范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定义:指具有防静电性能的包装材料,能够有效抑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分类:根据防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防静电包装材料。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应用范围:适用于电子、半导体、光学仪器等需要防静电的产品的包装和运 输。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特点: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绝缘性、耐腐蚀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保护产 品免受静电损坏。
新型防静电材料研发:研究具有优异防静电性能的新型材料,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静电消除技术的改进:优化现有静电消除技术,提高消除效果,降低静电对生产过程的 影响。
防静电安全标准更新: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和完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提 高安全标准。
汇报人: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制 定具体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的培训,确保 员工了解并掌握规范要求。
建立防静电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防静电安全管理体 系,包括防静电设备管理、防静电检测与评估等。
防静电工作服:采用防静电织物制作,具有防止静电积聚的作用,是从事静电敏感场所作业人员的必备防护用品。 防静电鞋:具有导电性能,能够将人体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静电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在物体表面积累的电荷,它的存在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保护人员的健康,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电防护管理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指南。
二、静电防护管理的目的静电防护管理的目的是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和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 保护人员免受静电放电的伤害;2. 防止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3. 保护设备免受静电干扰和损坏;4. 保护产品免受静电污染和损坏。
三、静电防护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管理层应制定和实施静电防护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2.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遵守静电防护管理制度,并积极参预培训和教育;3. 所有员工应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操作;4. 安全监督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静电防护管理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静电防护管理的控制措施1. 静电防护区域的划分根据静电危(wei)险程度,将工作场所划分为不同的防护区域。
在防护区域内,应采取适当的静电防护措施,如设立静电接地装置、使用防静电工具等。
2. 静电接地装置的设置静电接地装置是将静电从物体导入地下的设备。
在防护区域内,应设置适当数量和位置的静电接地装置,以确保静电能够有效地导入地下。
3. 防静电工具的使用在需要防止静电积累的工作环境中,应使用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等。
这些工具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4. 静电控制设备的维护静电控制设备,如静电消除器、静电监测仪等,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故障或者损坏,应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5. 员工培训和教育所有员工应接受静电防护培训和教育,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
6. 静电防护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安全监督部门应定期对静电防护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包括检查静电防护设备的运行情况、员工的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等。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1为规范防静电地面工程施工、测试和验收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优良、安全实用,制定本规范。
1.0.1 本规范适用于对静电敏感的元器件和电子设备、仪器的研制、生产、检测、维修及使用等场所防静电地面工程的的施工及验收。
1.0.2承建防静电地面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设计变更应有原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书或签证。
1.0.3防静电地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作出施工计划与组织实施计划,并应征得业主代表认可。
1.0.4工程所用材料应检验,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
1.0.5工程所用设备、仪器的机电性能指标,装卸、搬运方式,安装使用方法,储存环境等必须符合该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0.6隐蔽工程必须有现场施工记录或相关资料(如测试数据、照片、录像等),并由业主代表验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0.7在有220V、380V及以上高电压的场所建防静电地面,宜使用静电耗散型材料,不宜使用导静电型材料。
1.0.8防静电地面工程9 防静电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有关防火、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术语2.0.1防静电地面能较少产生静电和易于泄漏静电,以防止静电危害的地面。
2.0.2导静电网能引导静电向大地泄漏的导电网状结构体。
2.0.3接地体包括导电地网、接地端子、接地引下线及埋地下的一级或多组接地装置的总称。
2.0.4系统电阻防静电地面表面与接地端子间的电阻(Ω)2.0.5表面电阻防静电地面表面一定间距内两电极间的电阻(Ω)2.0.6体积电阻将两极置于试样的相对两表面上所测得的电阻(Ω)2.0.7系统接地电阻防静电地面导电地网上任意一点与大地间的电阻(Ω)2.0.8聚氨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一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
2.0.9自流平平面涂覆的一种施工方法一涂料在重力及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自由流动,经辅助人工找平,形成平整的涂层。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者介质中存在的电荷不平衡现象。
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可能导致电击、火花、爆炸等危(wei)险,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造成伤害。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的静电防护措施符合安全标准,减少静电相关的危(wei)险和风险。
三、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油库、危(wei)险品储存区等。
四、定义1. 静电:物体表面或者介质中存在的电荷不平衡现象。
2. 静电危(wei)险区域:可能产生静电危(wei)险的区域,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化学品操作区等。
3. 静电防护措施:为避免静电危(wei)险而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接地、防静电设备等。
五、静电防护管理要求1. 风险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静电危(wei)险区域和可能的静电危(wei)险源。
2. 防静电设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适当的防静电设施,如静电导电地板、静电消除器等。
3. 接地系统:建立可靠的接地系统,确保静电能够安全地释放到地面。
接地系统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防静电装备:对于在静电危(wei)险区域工作的人员,应配备适当的防静电装备,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5. 静电消除:对于静电危(wei)险区域的设备和容器,应定期进行静电消除,如使用静电消除器、喷洒静电消除剂等。
6. 储存和运输: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容器、防静电包装材料等。
7. 人员培训:对从事静电防护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并能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
8. 定期检查:定期对静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六、责任与违规处理1. 责任划分:明确静电防护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 违规处理:对违反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等。
静电安全技术讲义

静电安全技术讲义一、静电的危害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积累在一起,当被释放时,静电可以引起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在工业生产、化工领域、石油天然气领域等金属、非金属车间都有可能存在静电危险。
二、静电的控制1.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来减少静电的积聚,例如使用抗静电材料、导电材料等;2. 排静电:定期对设备和物品进行静电释放,使用导电地垫、导电地线等设备进行排静电;3. 避免摩擦:尽量避免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环境进行物体的摩擦运动;4. 控制湿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湿度在适当范围内,能够减少静电的积聚。
三、员工培训1. 进行静电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静电的危害和控制措施;2. 指导正确操作: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操作指导,告知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如何排静电等。
四、静电设备检测1. 静电检测仪器:购买静电检测仪器,定期对设备、工具进行检测,确保静电危险得以及时发现并解决;2. 定期维护:定期对排静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静电安全应急预案1. 制定静电安全应急预案:制定静电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处理流程、应急救援措施等;2. 静电安全演练:定期组织静电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静电事故的能力。
总结:静电安全技术对于工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认识静电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培训教育员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静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静电安全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中对于静电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
静电在工业生产中可能引起的危害包括设备故障、火灾和爆炸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静电带来的危害。
静电安全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员工必须深刻了解静电的危害,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静电危害的介绍、静电的形成原理、静电控制的方法和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1 工艺设施中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和措施:
a) 尽量减少可燃液体、粉体、粉尘等流动时静电的产生。
b)防止可燃液体中加入水分和气体。 c)设法导出或中和产生的静电荷,使其不能积聚。 d)防止高能量的静电放电。 e)防止爆炸气体混合物的形成。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0
15
120
240
注: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时,则按液体容积小于1×10 m3取值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6 在进行轻质液体石油产品装卸作业过程中,不得进行 有可能产生静电引燃火花的现场试验或测试。
2.7 储罐内禁止存在任何未接地的浮动物。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3 液体石油产品储罐内壁使用抗静电性防腐涂料的要求: 涂料的体电阻率应低于1×108Ω·m (面电阻率应低于1×109Ω)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4 进入储罐的油品流速的要求: a) 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 b) 当注入口浸没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不应大于7m/s。 c) 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水量在0.5%~5%时,进罐流速不得 超过1m/s。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0 已做阴极保护的埋地管线、油罐及其他设施,应采用 绝缘法兰或其他绝缘措施的要求:
绝缘法兰的电阻在1×105Ω~ 1×108Ω内。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a) 装卸油前,应检查槽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的漂浮物。 b) 铁路槽车装油时,鹤管应放入到罐的底部。鹤管出口与 槽车的底部距离不应大于200mm。 c) 铁路槽车装油速度宜满足: vD≤0.8 式中:v—油品流速(m/s),D—鹤管直径(m)。 大鹤管装车出口流速可按上式计算,但不应大于5m/s d) 装油完毕后,应静置不少于2min后,再进行提取鹤管、 采样、测温、检尺、拆除地线等工作。
1.4 易发生静电危害的设备,其必要的安全防护、 安全检测、接地与跨接、保险装置及信号系统等, 应齐全、有效。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 储罐装入石油产品时的要求: a) 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 b) 罐内必须进行充分脱水,方可进料。 c) 在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必须进行置换、清洗,并测定 空气中的油气浓度,符合安全规定范围。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Q/SY 1431—2011
内容
一、范围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3. 石油化工粉体防静电技术要求 4. 搅拌、混合防静电要求 5. 液体采样、检尺、测温防静电要求
三、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 四、静电接地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所属企业的生产装置、储罐区、站台、码头 等设备、设施的静电防护。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9 管线吹扫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a) 蒸汽吹扫清洗轻质油品管线前,先用惰性气体或水(流 速限制在以下1m/s)扫线,再用蒸汽吹扫。 b) 采用蒸汽进行吹扫和清洗时,受蒸汽喷洗的管线、导电 物体均应与储罐或设施进行接地连接。蒸汽胶管必须是 防静电材质,蒸汽管线前端金属头必须接地良好。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5 储罐在装卸液体石油产品作业后,静置时间的要求 (单位为分钟):
液体电导 率,S/m
<10
液体容积,m3 10~50 50~5000
≥5000
> 1×10-8
1
1
1
2
10-12~10-8
2
3
20
30
10-14~10-12
பைடு நூலகம்
4
5
60
120
<10-14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2 液体石油产品调合作业时的要求: a)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液体石油产品调和。 b) 丙A类液体石油产品用压缩空气调和时,必须控制风压 不大于0.343MPa,调和温度应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 20℃。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1.2 对易发生静电事故的爆炸危险场所,应考虑:
a) 配备能可靠发出报警并同时联动的自动检测控制仪表装 置,如可燃气体自动报警、通风系统、静电接地自动闭 锁机构等。
b)配置消防器材或设施。 c)设置紧急联络通讯设施。 d)采取通风等措施,减少可燃气体的积聚。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1.3 生产工艺设施,应在满足操作及使用条件的前 提下,充分考虑到由于误操作或故障、检修等原因 导致静电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应采取消除或减少 这些因素产生的本质安全或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i) 栈台应设专用槽车静电接地线,静电接地线与槽车的连 接应按下列要求: ——接地连接工作应在打开盖之前完成。 ——连接应紧密可靠,不准采用缠绕连接。 ——静电接地线与槽车连接点距槽车口应大于1.5m。 ——在达到静置时间,且关上盖后方可拆除连线。
2.8 储罐清洗作业时的要求: a) 作业前,必须把引入储罐的空气、水及蒸汽管线的喷嘴 等金属部件做可靠电气连接并接地。 b) 风管、蒸汽胶管应采用能导出静电的材质,严禁使用绝 缘管。 c) 当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10%时,严禁使用压缩空气、 喷射蒸汽及高压水枪进行清洗作业。 d) 使 用 液 体 喷 洗 储 罐 可 其 他 容 器 时 , 压 力 不 得 大 于 0.98MPa。 e) 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对设备、器具进行吹扫 和清洗。
二、防静电技术要求
2 液体石油产品防静电技术要求
2.11 铁路栈台防静电的要求: e) 铁路槽车未经清洗不应换装油品。 f) 在装卸油作业过程中,不准进行与装卸油无关的可能产 生静电危害的其他作业。 g) 装卸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作业前 应泄放人体静电。 h) 装卸人员不应在装卸现场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