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

合集下载

木兰纲

木兰纲
花有各式蜜腺,或无蜜腺;花部如有定数,通常为5数,或较少为4数,很少为3数(木兰科、樟科等)或其 他数目(心皮数常较少)。花粉粒常为三萌发孔及其衍生类型,但在一些较古老的科中为单萌发孔类型,其他衍 生类型包括二萌发孔、多萌发孔和无萌发孔类型。子叶2,稀1、3或4(胚具1片子叶的现象可见于毛茛科、伞形 科等科);极少数种类(一些高度腐生或寄生的类型)的胚不分化。
产地生境
双子叶植物纲植物广布于全球,生长环境复杂多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分类
词条考虑到被子植物演化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衔接,采用恩格勒系统(1964)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 48目,290科;按照《中国植物志》又分为2亚纲。 也有不少植物学家将其分为离瓣花类和合瓣花类两类。
主要价值
双子叶植物纲植物有很多种类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例如棉、麻、大豆、落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 梨、苹果、柑、烟草、薄荷、樟、楠和各种瓜类。来自双子叶植物的传统中药材种类最多,常见的有人参、三七、 大黄、羌活、川芎、丹参、当归、杜仲、杞子等。
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植物特征(5张)双子叶植物纲植物多为木本或草本。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但也有不少植物 具须根系,如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的一些植物。许多植物的根和茎有典型的次生生长,即维管束形成层 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根、茎、叶的维管束常有导管,但在一些古老的科和退化的种类中缺如。草 本类型的茎中维管束常为开放型(即形成层位部和韧皮部中间),较少为封闭型,通常排成环状,很少排成2至多 环或分散,茎中央常包含有髓。叶通常具叶柄和扩展的叶片,叶片常为状脉。
除此之外,还有APG系统,在该系统中无双子叶植物纲一说。被子植物APG分类系统,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系 统发育研究组(Angisperm Phylogeny Group,简称为APG)发表的一种基于三个DNA序列(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 糖体的基因序列)而建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其后又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分别称为 APGⅡ和APG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目(Magnoliales)木本。

花常为单性或两性,辐射对称。

花被分化不明显。

雄蕊常为多数,向心发育;心皮常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柱状花托上。

子房上位。

虫媒花。

胚小,胚乳丰富。

具油植物。

花粒粉单沟至三沟。

有些属无导管。

本目有10科3000种,我国有木兰科(Magonli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 和肉豆冠科(Myristacaceae)。

1.1木兰科(Magonliaceae)木兰科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木本,单叶。

花两性,萼瓣不分,雄蕊和雌蕊均多数,分离,且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

花药长,花丝短。

花粉单沟。

胚小,胚乳丰富。

蓇Cgu)葖(血)果,稀为翅果。

木兰科共有15属,25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11属约130种。

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

1.1.1木兰属(Magonlia)木兰属花大顶生,雌蕊和雄蕊群紧接。

(1)荷花玉兰(学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故称荷花玉兰,别称广玉兰。

常绿乔木,叶革质,背被锈色绒毛。

表面有光泽边缘微反卷。

花大白色,清香,花通常六瓣,如何花,花期5-7月。

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

(2)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又名木兰、玉兰、望春花等。

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可达15米。

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东莞市和潮州市的市花。

(3)紫玉兰(Magonlia liliflora Desr)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等地,生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常从生,树皮灰褐色,木质有香气,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有明显皮孔。

叶椭圆状倒卵形,先端急尖或者渐尖,正面为深绿色,背面为灰绿色。

花期3-5月,果期8-10月。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一、植物学简介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光合作用,能够吸收阳光和水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能提供食物和氧气给其他生物。

植物根据其叶子的形态和结构被分为两大类: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它们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生物化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二、双子叶植物纲的特点1. 叶子结构双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呈扁平状,叶脉呈网状排列,叶片边缘多数呈锯齿状、波状、羽状等,叶脉在叶片的扩张处形成叶鞘。

2. 萼片和花瓣数目双子叶植物的花萼和花瓣一般都是4或5的倍数,如4、5、8、10等。

另外,它们的花序多数为总状花序。

3. 组织结构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组织是分散的,即细胞成组织的形式,细胞中有较多的气孔,并有气管和木质部。

它们的维管束呈分散排列,具有明显的二维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纲的特点1. 叶子结构单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呈管状或带状,叶脉呈并行排列,叶片边缘多数呈整齐的平缘或裂片状,叶脉没有明显的叶鞘。

2. 萼片和花瓣数目单子叶植物的花萼和花瓣一般都是3或3的倍数,如3、6、9等。

另外,它们的花序多数为穗状花序。

3. 组织结构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组织是集中的,即细胞不成组织的形式,细胞中气孔较少,没有明显的气管和木质部。

它们的维管束呈集中排列,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

四、总结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中两大主要类裙,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它们的叶子结构、花萼和花瓣数目、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对植物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展望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研究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之间的差异,探索其在植物进化、适应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意义,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中两类极为重要而又广泛分布的类裙。

它们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旧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 (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个物种。

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双子叶植物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子叶植物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生物概念形成和生物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生物概念的同时,逐步熟悉和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

本节课“双子叶植物”是《蔬菜作物》一课的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我的设计理念是: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在学生掌握概念的同时学会归纳方法,同时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几种种子共性的研究归纳出双子叶植物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然后从认识的双子叶植物中,找出双子叶植物在叶脉、根系、花基数上具有的共同特征,从而归纳出双子叶植物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在认识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概念来进行判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技能性目标:尝试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情感性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总结出其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法指导: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概念学习过程。

表解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

表解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

表解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是植物界两个重要的纲级分类单位。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叶片结构: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具有两个对称的侧脉(主脉),即所谓的双子叶。

这些叶片通常比较宽大,可以通过叶柄连接到茎上。

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只有一个主脉,没有对称的侧脉,叶片形状和大小也较为多样。

2. 花的结构:双子叶植物的花多为四数或五数花冠,即花瓣的数目通常是4或5的倍数。

花的雄蕊和雌蕊通常分开排列。

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多为三数花冠,即花瓣的数目通常是3或其倍数。

花的雄蕊和雌蕊通常混合在一起排列。

3. 根系结构: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发达,呈分支状,可以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则较为简单,多为纤细的根。

4. 种子结构: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通常具有两个子叶,即胚轴两侧的萌发叶。

这些种子一般较大,可以存储较多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胚胎的发育。

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只有一个子叶,其胚胎发育相对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区别并非绝对,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存在。

有些植物可能在某些特征上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具有特殊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植物分类和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特征进行判断。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1. 胚具2片子叶2. 胚内仅含1片子叶2.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3. 主根不发达,常形成须根系3. 茎内维管常呈环状排列,具形成层,能加粗4. 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通常不能加粗4. 叶具网状脉5. 叶常具平行脉或弧形脉5. 花部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6. 花部常3基数,极少4基数,绝无5基数6. 花粉常具3个萌发孔7. 花粉常具单个萌发孔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双子叶植物。

1、☆木兰科花公式:科的主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在节上留有痕迹,称托叶环痕;花单生;两性,整齐,花被3基数,常同被;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蓇葖果。

木兰科识别要点:⏹木本,枝条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单生,两性,花萼、花瓣不分;⏹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在柱状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常见的重要属有:木兰属、木莲属、含笑属、鹅掌秋属等。

木兰科的系统地位⏹根据真花学说,木兰目、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互生,全缘,羽状脉;花两性,单生;花萼花瓣不分,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丝短,花药长;单沟花粉。

2、☆樟科●花公式:●科的主要特征木本;有油腺,枝叶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三出脉或羽状脉,无托叶;花两性整齐, 3基数,轮状排列;花被2轮;雄蕊4轮,其中1轮退化,花药瓣裂;雌蕊由3心皮合生,子房1室;核果;种子无胚乳●樟科识别要点:⏹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花两性,整齐。

花部3基数;⏹雄蕊4轮,其中1轮退化,花药瓣裂;●重要代表有:樟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楠木属、檫木属、润楠属等。

3、☆毛茛科●花公式:●科的主要特征:草本;叶互生,常分裂或复叶;花两性,大多辐射对称,少数为两侧对称;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旧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属种子植物门,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

现在双子叶植物不再被视为是一个恰当的类群名称,且此一名称亦至少不被使用在分类的意涵上。

但前述之双子叶植物的绝大部份可以分至一名为真双子叶植物分支的单系群。

此一单系统可以以其花粉的结构于其他的开花植物所区隔。

其他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都是单沟或单沟衍生的样式;而真双子叶植物分支的花粉则为三沟或三沟衍生的样式,其花粉的沟上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细孔。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双子叶植物纲••拉丁学名:Dicotyledons••别称:木兰纲••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分布区域:世界各地••根:直根系••茎:维管束成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叶:具网状脉••花:各部分基数为4或5••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胚:具2片子叶简要介绍双子叶植物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

与单子叶植物不同的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可以增粗。

但后来的研究逐渐让植物学家认知,单子叶植物实际是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是双子叶植物的其中一个特化分支,这使传统的双子叶植物分类成为一个并系群而不再被视为有效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

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木本);种子的胚通常具两枚子叶。

胚根伸长成发达的主根,少数也有成须根状的,叶脉多为网状脉。

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具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

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少部分为多数。

花被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实有开裂或不开裂的各种类型。

成熟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真核生物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毛茛目(学名:Ranunculales)在植物分类学上是位于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较原始的一个目。

在某些特征上表现出比木兰目进步一些,但比其它双子叶植物原始,故通常认为它是由木兰目进化而来;也有人认为木兰目进化出木本植物,而草本植物是由毛茛目进化来的。

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也将小檗科放入毛茛目中,在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但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毛茛目放到木兰亚纲之下。

其中十大功劳属和小檗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两个属的植物之间可以杂交。

以前的分类法有另外分出南天竹科、囊果草科和鬼臼科的。

1.形态特征毛茛目的植物为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

花通常两性,稀单性,整齐,稀左右对称,各部分螺旋状排列或轮状排列。

花轴常隆起,稀凹陷或与心皮多少合生。

花被花瓣状或分化成花萼和花冠。

雄蕊多数,或减少到少数。

心皮多数,或减少到少数或l个,通常分生,稀合生。

种子通常含丰富的胚乳。

2.主要价值毛茛目毛茛科的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许多种植物是药用植物,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医药卫生上不可缺少的黄连、乌头、丹皮、赤芍、白芍、木通等的原植物均属毛茛科。

毛茛科植物也多是有毒植物,如乌头、毛茛、天葵等,均可作土农药,防治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也可用于除四害。

耧斗菜属的某些种类的根含糖类,可食用。

金莲花属某些种的种子含油脂,可供工业用。

展枝唐松草的叶含鞣质,可提制栲胶。

毛茛科中不少属有美丽的花,可供观赏,如牡丹、芍药、乌头、翠雀都是我国著名的花卉,此外,在耧斗菜属、铁线莲属、银莲花属、翠雀属、乌头属、金莲花属、毛茛属、唐松草属等属中有不少种值得在庭园中引种栽培。

3.下属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领春木科(Eupteleaceae)紫堇科(Fumariaceae)独叶草科(Kingdoni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蕨叶草科(Pteridophyll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4.星叶草科(星叶科)星叶草科(学名:Circaeasteraceae),又名星叶科,只有1属1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至中国的西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木兰目(Magnoliales)木本。

花常为单性或两性,辐射对称。

花被分化不明显。

雄蕊常为多数,向心发育;心皮常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柱状花托上。

子房上位。

虫媒花。

胚小,胚乳丰富。

具油植物。

花粒粉单沟至三沟。

有些属无导管。

本目有10科3000种,我国有木兰科(Magonli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和肉豆冠科(Myristacaceae)。

1.1木兰科(Magonliaceae)木兰科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木本,单叶。

花两性,萼瓣不分,雄蕊和雌蕊均多数,分离,且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

花药长,花丝短。

花粉单沟。

胚小,胚乳丰富。

蓇(gū)葖(tū)果,稀为翅果。

木兰科共有15属,25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11属约130种。

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

1.1.1木兰属(Magonlia)木兰属花大顶生,雌蕊和雄蕊群紧接。

(1)荷花玉兰(学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故称荷花玉兰,别称广玉兰。

常绿乔木,叶革质,背被锈色绒毛。

表面有光泽边缘微反卷。

花大白色,清香,花通常六瓣,如何花,花期5-7月。

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

(2)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又名木兰、玉兰、望春花等。

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可达15米。

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东莞市和潮州市的市花。

(3)紫玉兰(Magonlia liliflora Desr.)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等地,生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常从生,树皮灰褐色,木质有香气,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有明显皮孔。

叶椭圆状倒卵形,先端急尖或者渐尖,正面为深绿色,背面为灰绿色。

花期3-5月,果期8-10月。

(4)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Bod.)又名朱砂玉兰,紫砂玉兰,为白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1820-1840年培育而成。

落叶小乔木,高6-10米。

小枝无毛。

叶倒卵形,先端短急尖,叶面中脉基部常有毛,背面多少被柔毛。

花先叶开放,花大呈钟状,紫色或红色,里面白色有芳香,花被片6-9枚。

蓇葖果黑色,具白色皮孔,种子深褐色。

花期2-3月,果熟期9-10月。

1.1.2含笑属(Michelia L.)灌木或乔木,和木兰属(Magonlia)不同之处为花腋生,雌蕊群有明显的柄,胚珠在每一子房内通常为两颗以上。

含笑属植物都有香味。

(1)黄桷兰(Michelia champaca)黄桷兰,又名黄兰、黄玉兰(广东),黄缅桂(云南)。

是木兰科、含笑属的常绿乔木植物。

黄桷兰枝干挺拔,高达20米,幼枝、叶互生,薄革质,叶色苍翠,花单生于叶腋,橙黄色,花朵素雅,极香,香味清幽甜润,含苞欲放时香味最浓郁;花期长,温度适宜可花开不绝。

有独特的生长习性。

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栽培。

喜生长子温暖地方。

花和叶是芳香油原料,可提取浸膏;木材优良,可供造船。

二、樟目三、毛茛目四、睡莲目五、罂粟目六、荨(qián)麻目七、壳斗目八、胡桃目九、杜仲目十、石竹目十一、(蓼liăo)目十二、山茶目十三、锦葵木本或草本,茎皮纤维发达,单叶互生,具托叶。

幼小植株常被星状毛。

花5基数,辐射对称十四、堇菜目多为草本,叶互生或对生。

花常两性,重被花,5基数。

雄蕊与花瓣同数或较多。

雌蕊常3心皮且合生;子房上位,一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堇菜科(Viol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和秋海棠科(Begoniaceae)等24科。

葫芦科(Cucurbitaceae)草质藤本,具卷须,叶互生。

单性花,雄蕊常结合,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瓠(hύ)果。

葫芦科共90属700种,我国有26属140种。

常见植物瓜类:葫芦属(Lagenaria)、苦瓜属(Momordica)、丝瓜属(Luffa)、冬瓜属(Benincasa)、西瓜属(Citrullus)、香瓜属(Cucumis)、南瓜属(Cucurbita)、油渣果属(Hodgsonia)、堇菜属(Viola)。

葫芦属(Lagenaria)葫芦属(Lagenaria Ser.)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科的一属,包括6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

中国栽培1种及3变种。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

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

雌雄异花同株。

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

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故有别名“夜开花”。

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

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故以侧蔓结果为主[2]。

瓠果,开花后10~20天即可采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后果皮硬化,胎座组织也干枯,不可食。

观赏葫芦或称小葫芦。

果实长仅10厘米左右,有一细腰或一长果颈。

5个变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2,可相互杂交苦瓜属(Momordica)苦瓜属,葫芦科,约4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6种,其中苦瓜供蔬食,木鳖子入药。

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叶心形,分裂或不分裂;花黄色或白色,单性同株或异株,雌花单生,具柄,雄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伞房花序,有苞片或无苞片;花冠轮状或钟状,5裂几达基部;雄蕊3,很少2-5枚,花药分离;花柱3裂;果球形至长椭圆形或长柱形,常有小瘤体,开裂或不开裂;种子扁平,平滑或有皱纹。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叶片轮廓卵状肾形或近圆形,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叶脉掌状,雌雄同株,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花、果期5-10月。

苦瓜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中国南北均普遍栽培。

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堇菜科(Violaceae)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

草本、灌木,稀乔木。

叶多基生或互生,托叶形态多变化。

花单生或总状花序,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与花瓣均5数,下方一花瓣常延伸成距;雄蕊5,子房上位,通常由3心皮合成,具1至数颗倒生胚珠。

果实为开裂的蒴果或浆果状。

约22属90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高海拔山区。

堇菜属(Viola L)多年生草本,稀为亚灌木,无茎或有茎;叶互生或基生,有齿或深裂;托叶宿存;花两性,单生、腋生或生于花葶上,具梗,两侧对称,有2种类型的花,生于春季的有花瓣,生于夏季的无花瓣(闭锁花),但能产生种子;萼片5,基部延伸;花瓣5,下面一枚最大,基部有距;雄蕊5,下面2枚有腺状附属体突伸于距内,花药环生于雌蕊的周围,药隔顶端具膜质附属体;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多数生于3个侧膜胎座上;蒴果3瓣裂;果瓣舟状而有厚而硬的龙骨,当薄的部分干燥而收缩时,就向外弯曲将种子射出。

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inn.)是堇菜科堇菜属的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三色堇菜、蝴蝶花、三色紫罗兰、人脸花、阿拉叶-尼勒-其其格(蒙语),在欧洲是常见的野花,也常栽培于公园中,是一种常见的园艺植物。

三色菫也被引进北美,并在当地广泛繁衍。

三色菫以露天栽种为宜,无论花坛、庭园、盆栽皆适合。

不适合种于室内,因为光线不足,生长会迟缓,枝叶无法充分茁壮,导致无法开花,开花后也不应移入室内,以长保花朵寿命。

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多年生草本。

花期4~6月。

早开堇菜几乎与蒲公英同时开花。

但它们的花期很短,大概也就是2周左右。

初出叶少,后出叶长;叶基部钝圆形,叶缘具钝锯齿;托叶基部和叶柄合生,叶柄上部具翅;花梗超出叶,小苞片2,生花梗中部;萼片5,基部有附属物,有小齿;花瓣5;子房无毛,花柱基部微曲。

蒴果椭圆形,3瓣裂。

早开堇菜在中药中与紫花地丁不区别,药名亦称为“紫花地丁”。

十五、杨柳目十六、白花菜目十七、杜鹃花目十八、柿树目十九、报春花目二十、蔷薇目二十一、豆目二十二、桃金娘目二十三、卫矛目二十四、鼠李目二十五、无患子目二十六、大戟目二十七、牻牛儿苗目二十八、伞形目二十九、龙胆目三十、茄目三十一、唇形目三十二、玄参目三十三、桔梗目三十四、茜草目三十五、川续断目三十六、菊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