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洛阳纸贵

合集下载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左思十年磨一剑,洛阳纸贵传佳话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源于晋代文学家左思。

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

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

"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

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

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

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

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

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

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

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

《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
了都赞不绝口。

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那时还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陆机,据说他本来也想写《三都赋》。

听说左思已经在写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

"可是等读完左思的《三都赋》后,陆机也从心里叹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就放弃了写《三都赋》的念头。

左思也凭借这篇《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洛阳纸贵的寓言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寓言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寓言成语故事《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洛阳纸贵的寓言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洛阳纸贵的寓言成语故事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释义【汉字】洛阳纸贵【拼音】luò yáng zhǐ guì【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近义词】风靡一时,有口皆碑,有目共赏【反义词】敬而远之【造句】我一面渴盼作品能使洛阳纸贵,一面又怕从俗而沾上江湖习气。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
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着《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出处】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释读】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

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

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的意思 [释义]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

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语出] 《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正音] 洛;不能读作“ɡè”。

[辨形] 洛;不能写作“落”。

[近义] 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宾语、定语、补语。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洛阳盛行纸张制作的盛况,后来被用来形容某种物品或者事物非常珍贵、昂贵。

它的典故起源于唐代的洛阳城,当时洛阳城盛产纸张,纸张价格昂贵,因此形成了“洛阳纸贵”的成语。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些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张衡创造了“张衡举鼎”这个成语。

相传在东汉末年,洛阳城里有一位名叫张衡的科学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不但精通文学,而且还精通数学和物理学。

他在洛阳城里开设了一家书院,专门教授学生各种学问。

张衡为人非常宽厚,对待学生也非常和蔼可亲。

在他的教导下,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一天,张衡正在书院里讲学,他突然对学生们说,“我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物理学的问题,你们要好好听着。

”他说完之后,便让学生们围成一圈,然后他自己站在圈的中央,用力一挥手,将一个铜鼎举了起来。

学生们看到这一幕,不禁惊叹不已。

张衡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能举起这个铜鼎吗?”学生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张衡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张衡举鼎’,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

故事二,贾谊的“贾谊担鼎”成语的由来。

贾谊是汉代文学家,他在洛阳城里也是非常有名的。

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还是一位很有见识的政治家。

有一次,贾谊到洛阳城里的一家书院去讲学,他对学生们说,“我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政治的故事。

”他讲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他让一个力士拿来了一个铜鼎,他自己就用力一挥手,将铜鼎举了起来。

学生们看到这一幕,都非常惊讶,纷纷报以掌声。

贾谊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能举起这个铜鼎吗?”学生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贾谊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贾谊担鼎’,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

故事三,司马迁的“司马迁挽鼎”成语的由来。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家,他在洛阳城里也是非常有名的。

他在历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还是一位很有见识的文学家。

有一次,司马迁到洛阳城里的一家书院去讲学,他对学生们说,“我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历史的故事。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洛阳纸贵“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由来于哪里呢?原来,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很多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不过,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

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不过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

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不过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

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

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

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不过,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

当时一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

洛阳纸贵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成语故事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

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

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

"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

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

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

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

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

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

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

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

《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

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那时还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陆机,据说他本来也想写《三都赋》。

听说左思已经在写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

"可是等读完左思的《三都赋》后,陆机也从心里叹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就放弃了写《三都赋》的念头。

左思也凭借这篇《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成语故事: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着《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luòyángzhǐguì: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