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
天冬药性及配伍规律

总结词
天冬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镇静、镇 痛、抗焦虑和抗抑郁等,缓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详细描述
天冬具有养心、安神、镇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 症、抑郁症等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 、减轻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等作用,天冬能够缓解神经系统 疾病的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02
天冬配伍规律
天冬与其它中药的配伍
与麻黄、贝母、百部、款冬等止咳平喘药配伍
天冬与这些药物合用,能增强药效,对肺热或燥热咳嗽、痰稠难咳等症状有显著治疗效果 。
与麦冬、沙参、玉竹等养阴润燥药配伍
天冬与这些药物搭配,可增强养阴润燥功效,对热病后期、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大便燥 结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与生地、玄参、麦冬等滋阴清热药配伍
天冬与这些药物合用,能增强滋阴清热作用,对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等症状有 明显疗效。
天冬与西药的配伍
与抗生素类药物配伍
天冬可减轻抗生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机体对抗生素的敏感 性,提高疗效。
与抗肿瘤药物配伍
天冬能够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轻化疗或放疗的不良反应,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镇咳止喘药物配伍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总结词
天冬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和血脂,减轻心脏负担。
详细描述
天冬具有活血、降压、降脂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等疾病。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脂水平等作用,天冬能够减轻 心脏负担,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
天冬在野外或人工种植均有分布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广 西等地。
天冬的药理作用
01
02
大剂量天冬的配伍应用经验

大剂量天冬的配伍应用经验以大剂量天冬的配伍应用经验为标题,本文将从天冬的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剂量选择以及配伍应用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天冬的药理作用天冬(Radix Rehmanniae)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糖类、黄酮类、多肽类等。
研究发现,天冬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抗炎等机制发挥药效。
二、天冬的药物相互作用1. 天冬与附子:天冬与附子同为中药,二者配伍可产生“附子引导天冬”的效应,提高天冬的药效,常用于治疗虚寒体质引起的阳虚寒凝病症。
2. 天冬与人参:天冬与人参配伍可发挥“天冬辅人参”的作用,具有补益气血、滋阴补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寒体质引起的气血不足、阳气不振等症状。
3. 天冬与川芎:天冬与川芎可互相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三、剂量选择天冬的剂量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常用剂量为10-30g,可酌情增减。
在配伍应用中,剂量的选择要考虑到其他药物的配伍关系,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四、配伍应用经验1. 天冬与黄芪、白术、茯苓配伍,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2. 天冬与当归、川芎、赤芍配伍,可用于治疗血虚症状,如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
3. 天冬与枸杞子、菊花、连翘配伍,可用于治疗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眼部问题。
4. 天冬与黄连、黄柏、黄芩配伍,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
5. 天冬与人参、麦冬、枸杞子配伍,可用于治疗体力不支、疲劳乏力等症状。
总结:大剂量天冬的配伍应用经验主要包括与附子、人参、川芎等药物的配伍,可用于治疗虚寒体质、气血不足、痛经、瘀血等症状。
在具体应用中,剂量选择要根据患者情况和其他药物的配伍关系进行调整。
以上配伍应用经验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天冬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天冬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天冬,又称华冬、铁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根茎,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天冬主要生长于中国的山区和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下面将介绍天冬的作用与功能以及主治疾病与用量。
作用与功能天冬有较为丰富的药用成分,包括铁皮苷、鱼藤甙、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天冬多种药理作用:1.滋阴润燥:天冬性味甘寒,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它能够改善干燥的症状,如干咳、干燥咽喉、干燥皮肤等。
2.清热解毒:天冬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口渴、咽痛等症状。
3.安神定志:天冬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等心理问题。
4.养胃生津:天冬对胃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情况。
5.提高免疫力:天冬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主治与用量天冬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1.内热症状:如高热、口渴、咽痛、便秘等。
2.干咳,痰少,咽痛:天冬可以滋润喉咙,舒缓咳嗽和咽痛症状。
3.糖尿病:天冬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4.心脑血管疾病:天冬可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5.消化系统疾病:天冬能够改善胃肠道的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
天冬的用量一般为10-15g,可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作出调整。
可以使用水煎剂、煎膏、茶剂等不同的剂型进行服用。
一般来说,服用天冬时应当按照医嘱进行,不宜自行调整剂量。
总之,天冬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安神定志、养胃生津的功能。
其主治疾病包括内热症状、干咳咽痛、糖尿病等。
在使用天冬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量,以发挥最佳的药效。
天冬

天冬一、概述天冬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天冬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本经》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陶弘景于《本草经集注》中,引《桐君采药录》曰:"天冬: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
""门冬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暴干,犹脂润难捣,必须切薄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
"葛洪的名著《抱朴子》载:"天门冬: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
"《本草衍义》亦载:"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
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不神,其可得乎?"说明古人对天门冬植物来源、药材加工的认识是相当精确的,与现代研究颇为接近。
性味功效:天冬性寒,味甘、苦。
归肺、肾经。
具有养阴生津,调肺清心功能。
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主要成分:天门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以及β-谷甾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等。
其块根中尚分离得7种寡糖类成分,鉴定为: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及十聚糖。
其苦味成分为甾体皂甙,由菝葜皂甙元、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组成。
主要药理作用:天门冬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单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幽门结扎大鼠口服时,能阻止口服乙酰水杨酸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显著镇咳作用和一定平喘、祛痰作用;天冬尚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作用,清除率达73.3%。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天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和日常生活中。
然而,不适当的使用或食用天冬可能会带来一些禁忌和副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天冬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天冬。
天冬,学名薯蓣,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
它原产于中国,尤其是四川、陕西、云南和贵州等地。
天冬的茎、根部和根茎是其入药部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首先,天冬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滋阴润燥是指补充体内阴液,增强阴阳平衡的能力。
天冬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身体的阴液,缓解身体因热或干燥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口干舌燥、咽干等。
其次,天冬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天冬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挥发油等,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机体清除代谢废物和毒素,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天冬可以用于治疗热病、痢疾、肺热咳嗽等疾病。
此外,天冬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中医认为,天冬能够滋润肺脏,增加肺部的润滑度,缓解咳嗽和喉咙疼痛等症状。
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天冬中的薯蓣皂苷具有镇咳平喘的活性,可以通过抑制咳嗽中枢、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来减轻咳嗽症状。
因此,天冬常被用于治疗咳嗽、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上述功效与作用之外,天冬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保健作用。
例如,它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衰老过程;它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它还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促进食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用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支持,因此在使用或食用天冬时应谨慎。
尽管天冬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在使用或食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首先,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年幼儿童应禁用天冬。
天冬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天冬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对于有过敏史的人士,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天冬

天冬(《本经》)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原植物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丛中。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干旱及积水,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芦荟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甘,苦,性寒。
归肺、肾经。
功效清肺生津、滋阴润燥。
临床用名天冬。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名医别录》:味甘,大寒,无毒。
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药性论》:君,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
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中一切恶气,不洁之疾,令人白净。
蜀人使浣衣如玉,和地黄为使,服之耐老,头不白,能冷补,患人体虚而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贝母为使,镇心,润五脏,益皮肤,脱颜色,补五劳七伤。
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去心用。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大寒,无毒。
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本草衍义》:治肺热之功为多。
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
《药类法象》:保肺气。
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加黄芪、人参用之为主,如神。
《药性赋》:味苦,平,性大寒,无毒。
升也,阴也。
其用有二:保肺气不被热扰,定喘促陡得康宁。
《汤液本草》:气寒,味微苦。
苦而辛,气薄味厚,阴也。
甘平,大寒,无毒,阳中之阴。
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保肺气,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
加人参、黄芪为主用之,神效。
《心》云: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
《本草》云: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
冷而能补,久服延年多子孙,能行步益气。
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荣卫枯涸,湿剂所以润之,二门冬、人参、北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此上焦独取寸口之意。
《日华子》云:贝母为使。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天冬,又名北沙参、沙参、白参,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根茎。
天冬性平味甘,具有清热润肺、滋阴养胃、益气生津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保健食品中。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一、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润肺,天冬具有清热润肺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滋阴养胃,天冬能够滋阴润肺,对于胃热引起的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益气生津,天冬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二、天冬的食用方法。
1. 泡水饮用,将适量的天冬切成薄片,放入杯中,加入热水冲泡,即可饮用。
这种方法适合于天冬的养生保健,能够起到滋阴润肺、清热解毒的作用。
2. 煲汤食用,将天冬与瘦肉、鸡肉、猪骨等搭配煲汤,不仅能够增加汤的营养价值,还能够起到滋阴养胃、益气生津的功效。
3. 蜜炼食用,将天冬切成小段,放入蜂蜜中浸泡,待其入味后食用。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天冬的口感,还能够起到滋阴润肺、润喉止咳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
1. 天冬性平味甘,适合大多数人食用,但孕妇、体质虚弱者、脾胃虚寒者应适量食用。
2. 天冬不宜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以免影响其药效。
3. 天冬在煲汤时不宜与大枣、山药等同煮,以免影响其药效。
四、结语。
天冬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适合于多种食用方法。
但在食用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与其他食物相互影响。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食用天冬,发挥其最大的保健功效。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天冬的功效和作用包括:
1. 润燥止咳:天冬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适用于因燥热引起的咳嗽和喉干口渴等情况。
2. 补虚益肾:天冬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补肾益精,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营养摄取。
3. 清热解毒:天冬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具有解毒作用,有助于改善头痛、发热和口干口苦等症状。
4. 保肝护肝:天冬可以调节肝脏功能,有助于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肝炎等肝病。
天冬的食用方法:
1. 天冬汤:将天冬和枸杞、红枣一起煮制成汤,有润肺止咳、养生益气的功效。
2. 天冬茶:将天冬加入热水中冲泡,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3. 天冬煲鸡汤:将天冬、甘草和鸡肉一起煮制成汤,有养阴润肺、补中益气的
功效。
4. 天冬粥:将天冬、糯米和红枣一起煮制成粥,可以补益肾阳、润肺止咳。
需要注意的是,天冬性微寒,体寒者不宜食用过多。
同时,天冬与生蚝同食会影响铁的吸收,应避免同时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冬
文章目录*一、天冬的概述*二、天冬的功效与作用*三、天冬的分类*四、天冬的药方选录*五、天冬的服用方法*六、天冬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天冬的概述
1、天冬的概述天冬,中药名。
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
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之功效。
常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肠燥便秘。
2、天冬的别名天门冬、小叶青、三百棒、大当门根。
3、天冬的性状形态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气微,味甜、微苦。
4、天冬的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
归肺经、肾经。
5、天冬的来源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块根。
6、天冬的产地分布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山坡草丛中或丘陵地带灌木丛中,也有栽培。
分布于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1、天冬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本品含苷类、皂苷及其苷元、氨基酸、糖类等化学成分。
含天冬素、5-甲氧基-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β-谷甾醇、黏液质以及甾体皂苷类。
动物试验表明,水煎剂有抑菌、镇咳、抗肿瘤和杀虫作用。
2、天冬的功效作用养阴润燥、润肺生津。
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3、天冬的毒副作用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脾虚便溏之人不宜使用。
不宜与药材曾青一同使用。
胃虚无热者忌服。
服用天冬期间禁食鲤鱼。
孕妇慎用。
天冬的分类1、川天冬:主产于贵州遵义、湄潭,风岗、赤水、
仁怀,大方等地及四川叙水、古蔺、涪陵、黔江、酉阳等处。
其
产品根条较大,肥壮饱满,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
两端稍尖,其色
淡黄明亮,中心有白色梗心。
含糖分较多,质地柔润,常有粘汁渗出,为天冬中之上品。
(包括云南、广西及鄂西等地产品)。
2、湖天冬:主产于湖北咸宁、蒲圻等地;其次英山、罗田亦产。
其特点为根条较川天冬为小,圆柱形,两头尖,色淡黄,粘性亦重。
当中以咸宁等地产品较肥壮;英山、罗田所产多较细瘦。
(此外,皖西及湖南等地产品亦届此类)。
3、温天冬:主产浙江温州、临海、天台等地,其特点为根条
较小,圆柱形,仅中部粗壮,两端细尖,色黄褐甚至棕褐,粘性亦重。
(华东一带产品多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