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课件第一章之三、

合集下载

配位化学ppt课件

配位化学ppt课件
Nomenclature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1) Mononuclear coordination compounds
a) Ligands are nam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followed by the name of the central metal atom. Note that, unlike in formulas, the
[Pt(NO2)(NH3)(NH2OH)(py)]Cl, 氯化硝基•氨•羟胺•(吡啶)合铂(II)
e) 若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则按在 配体结构式中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字母顺序 排列; 如:
[PtNH2NO2(NH3)2] 氨基•硝基•二氨合铂(II)
精品课件
23
一个立体化学前缀(cis-, trans-, d 和l )加在配合物 名称前表示立体结构特点或手性, 如 : cis-二氯•二氨合铂(II);
[Co(ONO)(NH3)5]SO4 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III)。
也可在配体名称后标出参与配位的配位原子的元 素符号,如, (M-ONO)-, 亚硝酸-O; (M-NO2)-,亚 硝酸-N; (M-NCS)-, 硫氰酸-N; (M-SCN)-,硫氰酸S. 二硫代草酸根配体,有键合异构体
K2 Ni
精品课件
31
names of charged and neutral ligands are intermingled as dictated by alphabetization
b) When two or more same ligands are present, their number is indicated by a prefix (di-, tri-, tetra-, penta-, hexa-, etc.). However, when the ligand name itself contains one of these prefixes (as in ethylenediamine), then the multiplicative prefix is bis-, tris-, tetrakis-, pentakis-, hexakis-, etc. e.g.

配位化学定义组成命名PPT课件

配位化学定义组成命名PPT课件
配位化学
第一章 前言 配位化学的定义、组成及命名
❖ 配位化学也称络合物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配位化学已经渗透到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和重 工业部门,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 学、催化反应,以及染料、电镀、湿法冶金、半导
体、原子能等工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电镀业:降低金属离子浓度,使镀件获得均匀、光滑、
❖ 1935年范弗里克(Van Vleck)将分子轨道理论(MOT) 应用于配合物,使配合物的理论日渐完善
❖ 1952年Miller合成出了Cp2Fe,开拓了非经典配合物 研究的新领域。配合物研究进入无机化学的“文艺 复兴”,生物无机、金属有机等新兴交叉学科应运 而生
副篇内容
叶绿素(chlorophylls a)是镁的大环 配合物,作为配位体的卟啉环与Mg2+离 子的配位是通过4个环氮原子实现的。 叶绿素分子中涉及包括Mg原子在内的4 个六元螯环。
1.3 配合物的定义
❖ 把像[Cu(H2O)4]2+ 、[Cu(NH3)4]2+ 、[CuCl4]2-这样的 由金属原子与中性分子或者阴离子结合形成的复杂 离子叫做配离子(络离子),其中的金属原子叫中心 原子(或配离子形成体),其中的H2O、NH3、Cl等叫做配体。
的化合价,即主价和副价
维尔纳 (1866—1919 )
● 元素形成配合物时倾向于主价和
副价都能得到满足
● 元素的副价指向空间确定的方向
戴安邦教授(1901-1999)
中国杰出的无机化学家和教育 家,1981 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 化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者。
1.1 配合物的应用(续)

《配位化学基础》PPT课件

《配位化学基础》PPT课件

性分子,电导为0,分子中的三个Cl-反响性都低。
配位化学简史
———奠基时期
• 1893年,26岁瑞士化学家维尔纳
(Alfred Werner)根据大量的实验事
实,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提出了现
代的配位键、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构
造的根本概念,并用立体化学观点成
功地说明了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异构
Noble prize in 现象。奠定了配位化学的根底。
配位化学的根本概念
配合物的定义
中国化学会1980年《无机化学 命名原则》狭义定义:具有接 受电子的空位原子或离子(中 心体)与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 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 离子或分子(配体)按一定的 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物种 称为配位个体,含有配位个体 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联合会无 机化合物命名法广义定义:凡 是由原子B或原子团C与原子A 结合形成的,在某一条件下有 确定组成和区别于原来组分( A、B或C)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的物种均可称为配合物。
for centuries, CoordiFnea4t[iFoen(CN)6]3 。〔兽皮或牛血+Na2CO3在
Chemistry chemistry
sisinacebr1a8n9c3铁h. 锅of中煮沸〕。
• 周朝,使用配合物作为染料。?诗经?中记载
“缟衣茹藘〞、“茹藘在阪〞。“茹藘〞就是
茜草,当时用茜草的根〔二羟基蒽醌〕和粘土
• 50年代,分子轨道和晶体场理论的开展; • 60年代以来,二茂铁、环戊二烯、一氧化
碳、烯烃配合物等大量过渡金属有机配合 物和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和构造 生物化学的崛起
功能配合物材料的开发 构造方法和成键理论的开拓 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配位化学演示稿

配位化学演示稿
湿法冶金配位化学
湿法冶金配位化学应用目录
第一章 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第三节 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立体结构 第四节 配合物的命名 第五节 湿法冶金与配位化学
第二章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 第一节 第二节
• 第三节 比较
价键理论 晶体场-配位场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和各种理论的
第三章 水溶液中配合物的平衡
第一节 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百分率
第二节 水溶液中各物种平衡浓度的计算
第四章 配位反应对液-固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 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第二节 非共同离子配体的配位反应对微溶 电解质溶解度的影响
第三节 共同离子配体的配位反应对 微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影响
第五章 配位反应对存在氧化-还 原反应的液固平衡的影响
• 第一节 平衡电位
• 第二节 配位反应对平衡电位的影响 •
第三节 形成多种配合物的复杂体系的电 位-pH图
第六章 合物稳定性的 关系
第二节 配体性质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其它因素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第七章 溶液中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一节 测定稳定常数时使用的基本函数 第二节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节 测定配体浓度法 第四节 测定金属离子浓度法
第八章 混配型配合物与多核配合 物
参考书目:

1 张祥麟 配合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 张祥麟 康 衡 配位化学, 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 3 张祥麟 络合物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4 方景礼 多元络合物电镀,国防工业出版 社,1983 5 戴安邦 配位化学,科学出版社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总结词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配位体的数目和类型、配位键的 数目和类型等。一般来说,配位数越大,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越高。此外,具有强给电子能力的配位 体也能提高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03
配位键理论
配位键的定义
总结词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一个 中心原子和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通过 共享电子形成。
《配位化学》PPT课件
目录
• 配位化学简介 • 配位化合物 • 配位键理论 • 配位反应动力学 • 配位化学的应用
01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位化学的定义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 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配位键的形成、性质和反 应机制,以及络合物在催化、分离、 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方向性是指配位键的形成要求中心原子和配 位体的电子云在特定的方向上重叠。这决定 了配合物的特定空间构型。饱和性则是指一 个中心原子最多只能与数目有限的配位体形 成配位键,这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空轨道数量 和配位体的可用孤对电子数。
04
配位反应动力学
配位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
01
配位反应的速率是研究配位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
05
配位化学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催化剂
配位化合物可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如烯烃的氢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等。
分离和提纯
利用配位化合物的特性,可以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分离和提纯过程 ,如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反应控制
通过配位化合物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选择性,从而 实现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化。

第3章 配位化学PPT课件

第3章 配位化学PPT课件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2 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1) 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c) 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 文字母顺序排列。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d) 同类配体同一配位原子时,将含较少原子数的配体排 在前面。 [Pt(NO2)(NH3)(NH2OH)(Py)]Cl 氯化硝基·氨·羟氨·吡啶合铂(II)
3 第 章 配位化学
顺-[PtCl2(NH3)2]
目标&要求
掌握较复杂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配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掌握配合物化学键基本理论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了解新型配合物的类型及应用
一、配位化学基础 二、配位立体化学 三、配位化学理论 四、新型功能配合物及应用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4 配合物的分类
按中心原子数目分类:
单核配合物和多核配合物
按配合物所含配体种类分类:
单一配体配合物和混合配体配合物
按配体的齿数分类:
简单配合物、螯合物、大环配合物等
按配合物价键特点分类:
经典配合物和非经典配合物
第二节 配位立体化学
2.1 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2.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CH2CH2NH2 NH
CH2CH2NH2
二乙三胺(dien)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3 配体的基本类型及配位能力 四齿配体
二水杨醛缩乙二胺(Salen)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3 配体的基本类型及配位能力 六齿配体
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
1.3 配体的基本类型及配位能力 冠醚 (大环醚)

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


1 h
R
(R)i (R)N (R)
nA1 ’ =(1/12)(3 11+ 012+113+311+012+113)=1 nA2 ’ =(1/12)(311+012+1(-1)3+311+012+1(-1)3)=0 nE’ =(1/12)(321+0(-1)2+103+321+0(-1)2+103)=1
i
i
R
C2v
E
C2
σv
σv’
Rφ1
φ1
φ2 φ2 φ1
ψ(A1)=N(φ1+φ2+φ2+φ1)=(1/2)1/2(φ1+φ2)
ψ(B2)=N(φ1-φ2-φ2+φ1)=(1/2)1/2(φ1-φ2 )
附:归一化系数:
Ni
1
aij 2 j
A1
B2
B1
AO
2S,2Pz
2Py
2Px
GO
φ1+φ2
φ1-φ2
(5)根据对称性匹配原理画出分子轨道能级图
GO2 GO1 GO
2b2 3a1 21ab11 1b2 1a1
MO
2P 2S AO
举例分析2:BH3
(1)找点群确定特征标表
(2)以配体原子成键轨道为基求可约表示特征标 可约表示的特征标等于不被操作位移的成键轨道数目
D3h г(3σ)
(3)约化求群轨道对应的不可约表示
p
1t2
s
1a1
GO
MO
AO
例2、 [CrF6]3-的分子轨道图形处理

配位化学课件第1章

配位化学课件第1章

2.电离异构
电离异构是由配合物中不同的酸根离子在
内、外界之间进行交换而形成的。如 [Co(NH3)5Br] S04的两种异构体见表1-2。
类型:配合物的异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一、构造异构
概念:实验式相同而成键原子联结方式不
同引起的异构为构造异构。
1.水合异构 化学组成相同的配合物,由于水分子处于
内外界的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现象称为水合 异构。
水合异构的经典例子是氯化铬的三
种水合物。它们的实验式均为
CrCl 3 · 6H 2 O ,三种水合异构体的配 位式及有关性质见表l-1。
4、电中性配体名称:
一般保留原来命名,而CO、NO、O2和N2 作为配体时,则称为羰基、亚硝基、双氧、 双氮。
5、常见配体缩写:
乙二胺(en)、硫脲(tu)、草酸根
(ox2-)、乙酰丙酮根(acac)、乙二胺 四乙酸根(edta)、吡啶(py)、2.2, 联吡啶(bpy)、甘氨酸根(gly)、水杨 醛根(sald)、1.10-菲绕啉(phen)、二 乙烯三胺(dien)、三乙烯四胺(trien)、 四乙烯五胺(tetren)、五乙烯六胺(penten)
3.按配体种类异同分类:
(1)单一配体配合物:含有相同配体的 配合物,如Na3[Co(NO2)6] ; [Cu(NH3)4]SO4等。 (2)混合配体配合物:含有不同配体配 合物,如[Co(CO)4(NH3)2]+ ; [Pt(NH2)(NO2)(NH3)2]等。
4.按配体种类分类:
(1)羰基配合物:低价过渡金属(包括 零价)与羰基形成的配合物,如 [Ni(CO)4]; [Fe(CO)5]等。 (2)不饱和烃配合物:金属离子与烯烃、 炔烃、环戊二烯离子C5H5-、苯等不饱和 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如[Pt(C2H4)Cl3]- 、 [Fe(C5H5)2]; [Cr(C6H6)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非水溶剂中的取代反应:
下列情况必须在非水溶剂中进行: M+对水有很大的亲合力,易发生水解; 配体不溶于水,而溶于其它溶剂;
配体本身就可作溶剂;
配体的配位能力比水弱,在水溶液中 反应,不能制得所需的配合物。 如:
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配合物
a、由低价配合物氧化制高价配合物
如在制备Co(Ⅲ)配合物时,可由Co(Ⅱ)盐制 成Co(Ⅱ)的配合物,再氧化得相应的Co(Ⅲ)配合 物,是因为Co(Ⅱ)盐来源方便, Co(Ⅱ)配离子在 强场配体情况下,很易氧化为Co(Ⅲ)的配离子。
c、选择吸附法: 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光学活性物质,如左或右旋 性水晶粉末、纤维素、淀粉、乳糖、羊毛、绢等,装 入一根管柱中,然后将待拆分的混旋溶液流过,根据 吸附剂对各异构体吸附能力的不同而得以分离。
如:混旋配合物[Cr(acac)3]在C6H6-C7H11的溶液中, 通过一支填充了d-乳糖的管柱,可部分的拆分出来。
对于配位数不饱和的配合物,更易发生加合反应:
⑵、利用取代反应制备配合物: a、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最常用的方法。
加入醇、酮等有机溶剂,析出结晶。 此法也用于制备:Ni2+、Cu2+、Zn2+等氨的配合 物,但不宜制备Fe3+ 、Al3+ 、Ti4+ 、Cr3+ 等氨的配合 物,因后者在氨水中生成氢氧化物↓,而不是氨配 合物。
b a M a a a a b a
b a M b a a
b a M a b a
三棱柱形的排列也有三种异构体:
b b a M a a a b b a M a a a M a b a b a a
只有八面体是唯一具有两种异构体的对称排列:
a a M a a b b a b a M a a b
∴Co 3+配合物中配位体为八面体排列。 同样, PtCl2(NH3)2有两种构型,从而排除了四 面体构型。
再把黄色溶液进行处理得到顺式产物:
又如顺、反-二氰· 二(乙二胺)合钴(Ⅲ)则是 通过Li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来分离: 在[Co(en)3]Cl3 的水溶液中加入KCN,以活性炭 为催化剂,静置数天,过滤,使滤液再流经Li型阳 离子交换树脂,用2mol/LLiCl淋洗,可先后得到反式 和顺式产物。
⑵、光学异构体的制备和拆分: 在实验中所制得的旋光异构体通常都是左、右 旋含量各半的外消旋体,因而制备光学异构体的重 要步骤就是光学异构体的拆分。 a、自然拆分: 就是根据d和l各异构体结晶外形不同而用眼观 察直接检出的分离方法,但绝大多数的光学异构 体或因晶体混杂、或因外形相同而根本无法区分。 b、化学拆分: 化学拆分的实质就是选择某种光学活性物质来 处理外消旋体混合物,将其转化为非对映异构体。 由于非对映异构体在性质上差别较大,因而可用 分步结晶、沉淀、萃取或色层分离等方法将它们 分离。
如以(+)- C4H4O62-作拆分试剂,拆分[Co(en)3]3+为例: 在外消旋体[Co(en)3]ClSO4溶液中,先加入(+)BaC4H4O6,得橙红色晶体(+)- [Co(en)3]Cl-(+)-C4H4O6。 在原溶液中再加入浓氨水和固体NaI,就可以得到 (-)- [Co(en)3]I3· 2O晶体。 H 将橙红色晶体(+)- [Co(en)3]Cl-(+)-C4H4O6溶解后, 加入浓氨水和固体NaI,即得(+)- [Co(en)3]I3· 2O晶体。 H
四、配合物结构的表征方法 1、反应的化学计量法
离子型配合物中离子的化学式可用沉淀反应来测 定。
如:[CoCl2(en)2]Cl· 2O中有1/3的Cl被 AgNO3 H AgCl↓。 而它的异构体[CoCl (H2O)(en)2] Cl2则有2/3的Cl 被AgNO3AgCl↓。 ∴可知其结构中Cl的分布。
⑴、利用简单的加合反应来制备配合物
如将BF3和NH3两种气态反应物分别仔细控制流 量,通至真空容器中,即有白色粉末产物 [BF3· 3 ] NH 产生:
BF3+ NH3
[BF 3-NH 3]
某些液态反应物,可在易于除去的惰性溶剂中 直接加合发生反应:
由于固态反应物反应不充分,分离极为困难。 但可用于制备含氟、氯的金属配阴离子比较方便。 如:
相当于处于内界的配体逸失,其位置由外界离 子占据,如:
通用方法:
2、异构体的制备与分离 ⑴顺、反异构体的制备与分离 寻找只能生成一种异构体的反应条件; 利用溶解度等性质的不同分离混合异构体; a、 仅生成一种异构体 对Pt(Ⅳ)的 配合物,制备反式异构体比较容易, 而顺式就很困难。若把Pt(Ⅱ)的平面正方形配 合物进行氧化加成,一般得到反式八面体Pt( Ⅳ) 配合物:
∴PtCl4(NH3)5摩尔电导为404S,可能的配合物为 [PtCl(NH3)5]Cl3(近似为6个电荷)。
3、异构体的数目 维尔纳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确定了Co3+配合物 中, Co3+的周围有6个配体,这6个配位体有几种排 列哪?已知 [Coa4b2]n+型配合物,只能得到两个异构 体。
若为一个平面六边形则有三种异构体:
2、 摩尔电导法
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的 电导为65±15S,很少例外,带有两个单位电荷的 离子的电导约为130S,三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约为 195S。 所以MX、MX2、MX3形成的盐(X= -1价阴离子) 的摩尔电导分别约为130S(2个电荷)、260S(4个电荷) 和390S(6个电荷)。
分离效率的高低决定于非对映异构体的生成、 溶解度的大小等性质上的差异,而后者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于拆分试剂(阳离子或阴离子)的选择。 常用的具有光学活性的阴离子是酒石酸根离子 (C4H4O62-)、溴樟脑磺酸根离子(C10H14BrSO3-)、一 些已被光学拆分了的配离子, 如 [Co(EDTA)]-、 [Co(C2O4)3]3-等。 具有光学活性的阳离子有天然生物碱、光学活 性的配离子等。
欲合成顺式八面体Pt(Ⅳ)配合物,很困难,但可 用如下方法:
将NaNO2 和Co(Ac)2 溶于氨水,通空气氧化,可 得顺式[Co(NO2)2(NH3)4]NO2↓,然后再加盐酸于沉淀 中,则可得顺式[CoCl2(NH3)4]Cl产物:
b、 混合异构体的制备与分离 在制备异构体的工作中,很难得到单一异构体, 通常得到混合物,为此常用分步结晶、层析等方法 使其分离开来。 如,顺、反-二氯· 二(乙二胺)合铑(Ⅲ)的 制备和分离是根据顺、反异构体间溶解度的差异, 以分步结晶法来分离。
三、配合物的制备
1、经典配合物的制备 根据经典配合物的反应类型,可将配合物的制 备分为: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氧化还原 反应;d、热分解反应等。 分离方法:a、蒸发溶剂或用冰盐冷冻剂冷却较浓的 反应混合物,加入欲制备配合物的晶种, 促使该配合物析出; b、改变溶剂,即加入同原来用的溶剂能 互溶,但又不能溶解欲制配合物的某种 溶剂,使晶体析出; c、加入某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欲制 的配合物形成难溶盐,从溶液中析出等。
一些配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生成后立即从 溶液中析出,然后在沸水中重结晶即可制得纯品。
一些配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亦 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重结晶,而获得纯品。
有些配合物制备反应比较慢,常用催化剂加速 反应,从而制得所需的配合物。
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 1. 配体的亲核性顺序为:F-<Cl-<Br-<I-<SCN-<CN-; 2. 离去配体快慢顺序为: Cl->Br->I->N3->SCN->NO2->CN-;
极化理论成功解释了反位效应:I->Br->Cl->F因为这些离子的可极化性逐渐降低,故反位效应降低。 同样,根据金属离子的大小、极化力和变形性的强弱,也 可预言同一配体在不同金属离子配合物中的反位效应顺序: Pt2+>Pd2+>Ni2+ 所以Pt2+配合物的反位效应最显著。 (2)π 键理论:认为对于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在形 成五配位三角双锥活性中间体时(此时与离去配体成反位的配体、 离去配体及进入配体分别占据三角双锥的三个赤道位置),处于赤 道三角平面上具有空的反键π 轨道的配体L和金属离子形成反馈键, 使得部分负电荷从金属离子转移到配体上,降低了M-X和M-Y方向上 的电子密度,有利于三角双锥中间体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加快了取 代反应。
其步骤:
4[Co(NH 3)6]Cl 2
+ 4NH 4Cl + O2
4[Co(NH 3)6]Cl 3
+ 4NH 3 + 2H2O
在氧化Co(Ⅱ)的配合物时,氧化剂最好选择空 气或H2O2 ,因在反应中不引入杂离子;也可选用其 还原产物是难溶的氧化剂PbO2,其还原产物为难溶 的PbCl2,可过滤而除去。
所以一些强的π 键配体,如CN-、CO、C2H4、PR3等的反位效应 很强。
注意:反位效应的顺序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如
第二步取代就不符合Cl-的反位效应大于NH3的规律,结 果Py取代了Cl-而不是NH3,这是因为Pt-X键比Pt-N键更活泼 之故。
除此之外,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 配合物中的惰性配体的空间位阻; 进入基团的体积和空间构型等都影响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的取代反应。
4、偶极矩。 偶极矩的测定对判别两种异构体的构型,常常 很有价值。如[PtCl2(NH3)2]配合物两种构型中,顺式 异构体有偶极矩,而反式异构体则没有偶极矩。
从而说明[PtCl2(NH3)2]有一个平面正方形结构。 若为正方锥的结构,可预料有偶极矩,因Pt-Cl 和Pt-NH3有不同的极性,犹如顺式化合物有偶极矩 一样。
但不同的氧化剂,因其氧化机理不同而生成不 同的还原产物。
如:
[Co(EDTA)]2用Br2作氧化剂,氧化 [Co(EDTA)B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