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的设计答辩ppt采煤机牵引部分的设计共27页
机械类毕业答辩资料

滚筒采煤机的整体结构:设计过程:本次设计的滚筒式采煤机设计采用电牵引,多电机横向布置。
该机具有电机横摆、结构先进、运行可靠、可实现电液互换、大功率能力强等特点。
截割电机、牵引电机的启动、停止等操作采用旋转开关控制外,其余控制如牵引速度调整、方向设定、左右摇臂的升降,急停等操作均由设在机身两端操作站的按钮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所有电机横向布置。
机械传动都是直齿传动。
电机、行走箱驱动轮组件等均可从老塘侧抽出。
故传动效率高,容易安装和维护。
采用强力耐磨滚筒,提高割煤效果和滚筒寿命,降低截齿消耗量和用户成本。
可通过更换电控部或液压传动部而成为交流变频调速电牵引或液压牵引采煤机以实现电液互换,而其它部件通用。
两动力输入部位可安装液压马达,也可安装40Kw牵引电机。
两种形式联接尺寸相同。
工作原理滚筒式采煤机是利用螺旋滚筒上的截齿对煤体的截割作用实现落煤。
当滚筒转动并截入煤壁时,利用安装在滚筒上的截齿将煤破啐,并通过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将踊啐下来的煤装入工作面输送机。
采煤运行: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时,如图2-2(c)所示,前滚筒割顶部煤,后滚筒割底部煤。
因此双滚筒采煤机沿工作面牵引一次,可以进一刀;返回时又可以进一刀,即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二刀,这种采煤法称为双向采煤法。
有何创新:在设计中我对采煤机的滚筒、摇臂以及截割部传动系统等做了技术分析和类比,对这些结构进行了革新设计。
该机的滚筒采用强力耐磨滚筒,提高了割煤效果和滚筒寿命,降低截齿消耗量和用户成本。
摇臂采用弯摇臂。
传动系统都采用直齿轮,在最后一级传动中采用行星轮进行传动。
而且本次所设计的采煤机截割功率大、适用于中厚煤层,另外该机还可以通过调整截割电机的容量,随媒质的变化实行一机多型。
组成:双滚筒采煤机一般都由下列部分组成图2-1 双滚筒采煤机1—电动机;2—牵引部;3—牵引链;4—截割部减速器;5—摇臂;6—滚筒;7—弧形挡煤板;8—底托架;9—滑靴;10—调高油缸;11—调斜油缸;12—拖缆装置;13—电气控制箱关键零部件:采煤机摇臂是采煤机的关键部件,结构复杂,不规则。
矿物加工工程毕业论文答辩ppt

工艺流程介绍
原煤脱泥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精煤
中煤
矸石
脱水脱介
脱水脱介
脱水脱介
离心脱水
中煤
矸石
精煤
工艺路线为:原煤给入脱泥筛,脱 泥后给入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 选旋流器溢流经弧行筛脱介、脱泥 后到分级筛进一步脱介、脱水,物 料经离心机脱水后为最终精煤产品 ;主选旋流器底流进入再选旋流器 再选,分选出中煤和矸石产品。精 、中、矸弧行筛筛下物料大部分进 入合格介质桶,小部分经分流箱与 脱介筛下水混合,进入磁选机,磁 选机尾矿和原先脱泥筛下物进入尾 煤系统。
和兴隆庄(20%)两矿煤。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30天,采取两班生产, 一班检修,生产时间为16时/天。
设计要求: 精煤灰分≤10.0%,水分≤13%,作为炼焦煤或炼焦配
煤。
设计结果: 精煤灰分9.83%,水分13%
煤质资料分析
表1 东滩矿筛分实验报告表
精选课件
矸石含量:含矸率=0.01%, 属低矸煤。此煤不需要进行 排矸。
布置形式:主厂房采用3×7跨设计,分为5层0.0m、8.3m、12.9m、
18.9m、23.9m、27.9m
精选课件
总平面布置
主井原煤经皮带走廊到准备车间 储煤场。对主井原煤和外 来原煤都设储煤场。
主
准
井
备
原
车
煤
间
储 煤 场
主 选 车 间
精煤 中煤 矸石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煤质资料分析
表2 兴隆庄矿筛分实验报告表
精选课件
矸石含量:含矸率=2.25%, 1<2.25<5属中矸煤。但是夹矸 煤的含量低且大块矸石的灰 分>80%,所以大块矸石主要 是煤层的顶、底板在开采中
采煤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共27页

目前,在矿区使用的煤机基本上是横向布 置。
3、采煤机按牵引方式可分为: 机械牵引:结构简单,元件单一,维修方 便,但适应性差,现在以基本淘汰;
液压牵引:控制、操作简便,功能齐全, 适应范围较广;
为了保证螺旋叶片向运输机装煤,而不是向煤壁 推煤,滚筒叶片的螺旋方向应与滚筒转向相适应。 站在采空区一侧看滚筒,右螺旋滚筒应是顺时针 转动,左螺旋滚筒应是逆时针转动。不论采煤机 的牵引方向如何,都必须保持这个关系。
螺旋滚筒的几个参数
滚筒的转向:为了增强采煤机的工作稳定性,避 免两个滚筒受到的截割阻力方向相同,双滚筒采 煤机的两个滚筒的转向应相反。 滚筒直径较大时,滚筒生产率大于运输机生产率, 前滚筒截煤量大于后滚筒,后滚筒装煤量大于前 滚筒,一般采取“前顺后逆”;滚筒直径较小时, 一般采用“前逆后顺”,这时前后滚筒都不经摇 臂下面装煤,有利于装煤效率和生产率。
作面的地质条件,达到较好的使用效 果。要考虑煤层的厚度和倾角,同时 也要考虑煤质和煤层中的夹矸等,以 及对顶板和底版的起伏、厚度变化和 断层等情况的适应能力。
生产效率方面:采煤机的生产率,应与矿
井的井型和使用条件相适应。一般来讲, 采煤机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能 耗比,以便增加煤炭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使采煤机具有推广价值。同时也要考虑与 之相配套的转载、破碎、运输、洗选系统 的能力,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是合理可行 的。
电牵引:控制、操作简便,传动效率高, 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工作面,目前,电 牵引采煤机已成为采煤机的发展方向。
液压、电牵引方式采煤机均具有可自行走 性,操作单元 相对独立,因而后来被广泛使用。
采矿工程毕业答辩PPT学习教案

4.出矿效率低。
3.适用于急倾斜薄矿体,有利于矿
石重力搬运。
采
1.矿块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易于 1.平场作业难于实现机械化,劳
矿
②电 管理,采准工程量少;
动强度大;
方 法
耙道 2.适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固,采空区 2.积压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
底部 在一定时间内允许较大的暴露面积,3.生产安全性差;
结构 可节约采空区处理费用;
矿
床
开
2
地表移动带圈定
拓
3
开拓方案选择
第4页/共34页
矿山年生产能
按力校核 按
开
经
采
济
年
合
下
理
降
服
深
务
度
年
验
A
HS 1
1 2,t
/ a证
限
验证 '
Q ,a =11.(31a )
=3.83 ×104 t/a
符合设计要求
第5页/共34页
岩层移动角: 上盘β=60° 下盘γ=65° 端部δ=65°
地表移动角 α=50°
地表移动带
第6页/共34页
开拓方案初选
①平硐开拓方案
优点:运输集中; 缺点:投资大,基 建工程量大、基建 时间长,溜井施工 难度大,放矿时容 易造成矿石的过粉 碎,对矿石回收和 生产影响大。
②平硐开拓方案 ③平硐-地表斜坡 优点:溜井施工相 道联合开拓方案
对容易,过粉碎相 优点:基建工程量 对少,基建时间相 少,投资低,基建 对短,投资相对少, 时间短,施工较容 溜井管理相对容易, 易。 运输相对集中。 缺点:矿石运输分
散且受天气影响, 设备大型化,生产 安全性差,电耗大, 运距大,统一管理 难度大。
煤矿采区毕业设计毕业答辩页PPT学习教案

枢纽 两翼
走
夹两翼产状
向
角
长 度
SE翼
走向:S40
倾向:NE
倾角:0-
N530-
170
1
32 向 1斜
5 7
0
NW 走向:
N190-
E
260E
倾向NE,
倾角
0-260
,
32 背
2
2斜
>120
SE翼 走向S210—
770W 倾向:SE
倾角
5-210
NW
3
32
背 3
斜
<120
第16页/共124页
42.3℃,最低气温-15.5℃年平均相对温湿度60%,平均绝对湿度
为11.63mpa。年均降雨量673.65 mm多集中在7、8月,年降雨量
最大值1394.1mm,最小值266.6 mm,年平均降雨量679.8 mm,
年最大蒸发量为mm 2695.0mm,年最小蒸发量1859.3 mm年平均
蒸发量为2264.1 mm。年主导风向为南北向,平均风速3.4m/s最
角8~480,平均210左右,井田构造以断层为主,褶曲 不发育,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NE,NE向为主,现将三 矿井田的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一)断层 目前矿井共发现47条断层,落差大于5m以上的断层共 有41条,落差大于50m以上的主要断层有9条,各主要 断层的特性如下: 1. F16断层: 浅部系三、五矿井井田分界断层,深部交 与F40-3断层,延展长度大于3km,走向N510E倾向SE, 倾角680,落差50-115m。 2. F20断层:该断层与F16断层相互平行,向东交于 F16断层,浅部同F16断层均为三、五矿井井田分界断 层,延伸长度大于1.3km,走向N600E,倾向S300E倾 角450落差40-180m.
本科生毕业答辩模版

下阶段研究内容:
绘制螺旋桨图
结构构件规范计算 绘制结构图横剖 面图 撰写论文打印装 订
谢
谢谢
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
耙吸挖泥船设计
——指导老师 学生 瞿薇
一、研究内容和背 景 二、计划和进度安排
三、现阶段研究情况
四、下阶段安排
根据开发治理黑瞎岛,黑龙江省航道局
课
进行了调研论证后,决定准备建造500方挖泥 量的耙吸挖泥船。本船设备很多,对各方面
题
的性能要求也高,因此,对本船设计研究要 格外重视。
?(4.18日-4.29日) 绘制静水力曲线,计算初稳性,估算阻力,计算螺旋桨
?(4.4日-4.15日)型线设计绘制,计算静水力曲线
?(3.21日-4.1日)确定主尺度及船 型系数,绘制总布置图。重量重 心换算或估算
?(3.7日-3.18日)开题准备情况记录
现阶段研究情况
绘制总布置图
初稳性及阻力
已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船舶设计原理 船体制图
船舶推进 船舶静力学 AutoCAD中文版基础教程
?13-14周(5.30日-6.10日)撰写论文,进行打 印装订 ?(5.16日-5.27日) 绘制基本结构图和横剖面图
?(5.2日-5.13日) 绘制螺旋桨图,主要结构构件规范计算
型线设计绘制
计算螺旋桨
计算静水力曲线
已绘制3张大图
静总型水线力图图曲线
已完成6项计算内容
一、根据母型船确定主尺度及船型系数 二、根据船舶设计原理进行重量重心估算 三、按船舶静力学要求计算14条静水力曲线 四、用爱尔法估算船舶总阻力,约为40000N
五、考虑船舶的各种浮态,计算稳性
六、根据船舶推进计算螺旋桨,确定尺寸和 型号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答辩PPT课件

2.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风险评估
电网停电事故的幂率分布
➢假设规模为Q的停电事故发生次数 为N(Q),则二者满足如下幂律关系:
N Q Qa
➢说明大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是不 可忽略的。当停电规模达到一定程 度时,其发生概率是随停电规模的 增加以幂律下降,而不是按指数下 降,其风险的数学期望是无界的
2.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风险评估
三、研究路线
3.1 理论方法研究 风险评估方法总结 指标的构建模式 指标的量化计算 权重的确定、综合指标计算方法
3.2 工程了解及指标完善 试点项目报告研究 引入系统模型、结构因素 计算模型精确化 指标体系完善
三、研究路线
3.3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Visual C++编程软件 界面设计 操作流程 功能模块设计
印度
2012.7.30 印度北部电网发生停电事故,停电时间约为14个小时,共损失 负荷36GW,受影响人口约为3.7亿
印度
2012.7.31 印度北部、东部、东北部3个区域电网发生停电事故。停电约 20小时。共损失负荷48GW,受影响人口超过6亿
一、研究背景
这些大面积停电事故反映出传统电网安全稳定分析方法的不 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传统电网安全分析方法的不足,寻找 新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及脆弱性评估工作,帮 助找出电力系统的脆弱环节,使政府和电力监管机构能对电力系 统的安全风险、脆弱性及其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进行全面有效管 控,并协调社会各方力量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
数据信 息体系
评估指 标体系
三、研究路线
三类评估方法比较
电力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可靠 基于复杂 基于风险
性理论 网络理论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1.课题背景及意义
铸铁车间提供毛坯。机加工车间提供各种通用机床,能够满足加工需求。
产品的生产纲领为1000台/年,每台产品中阀体数量为1件。阀体的备品百分率为2%、废品百分率为1%。
2.1 编制依据:
2.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
01
03
02
04
2.2 设计要求:
2.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
2.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
03
定位元件的选择:一个短V型块,三个可调支承钉和侧面的两个A型号固定支承钉;
02
拟定设计方案(铣床夹具)
2.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
01
02
03
确定对刀元件:设置一个对刀台;
确定连接元件:底部有两个定位键;其作用是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方位。定位键与机床的配合为H7/h6,即基孔制间隙配合。
夹具体:作用是把夹具的各种零件链接成一个整体。
工序6:铣左端面
2.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
粗铣:由于铣左端面分成两个工步,故粗铣背吃刀量ap=Z×2/3=5×2/3=3.33mm,取ap=3.5mm。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6 得, nt=300r/min , vft=420mm/min。修正系数KMv=1.12, Ksv =1.0。 则n=90× 1.12=336r/min。 vf= 420×1.12=470.4 mm/min。据XA5032型立铣床说明书得:n=375 r/min,vf=476 mm/min。则实际切削速度和进给量:Vc=(πdn)/1000=117.8 m/min。fz= vf/nz=0.13 mm/z。 故ap=3.5mm ,Vc=117.8 m/min, fz=0.13 mm/z。
1.牌号YG6 2.Φ100mm立铣刀 3.齿数Z=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六、采煤机牵引部的密封、润滑
牵引部的密封件主要选取两种密封件:o型密封圈和外 露骨架旋转唇形密封圈。其中外露骨架旋转唇形密封 圈主要用在油池里的油容易外泄的地方。主要用在下 面两处:牵引电机与油池的连接处,牵引部油池与行走 箱的衔接处,因为这两处最容易漏油。行走机构里的 齿轮都是开式齿轮传动且转速很低,用o型密封圈足够 了。
9
驱动机构
行走机构
10
6)行走机构箱体和牵引部箱体的连接方式:用10条高 强度螺栓和液压螺母以及6只高强度螺钉,将行走机构 箱体与牵引部箱体紧固成一刚性整体。
11
五、采煤机牵引部齿轮轮强度计算
齿轮变位方式的选取:对于承受低速重载的齿轮传动 必需采用变位齿轮。其中行星轮的变位方式为内啮合 角度变位,外啮合高度变位。行走箱的三个轮子采用 角变位。但由于行走箱的驱动轮,惰轮,齿滚轮组成 了带一个中间惰轮的角变位齿轮传动模型,因此齿滚 轮的变位系数由驱动轮和惰轮确定。
17
二、行走轮与销齿啮合的强度分析
1.摆线行走轮的Pro/E建模 2.摆线行走轮的悬臂梁模型求解
18
3.摆线行走轮的有限元分析
1)载荷图
平行载荷图
压力角载荷图
单元:solid45实体单元 齿轮材料:18Cr2Ni4WA 许用应力:1016MPa
19
2)网格图
单元类型的选则: 8节点三自由度实体单元 solid45
b 按两种方向加额定载荷,齿根危险截面的位置几乎 不变,并且齿根最大压应力几乎总是大于或至少等于 最大拉应力的。额定载荷下摆线轮齿根最大应力值变 化范围基本在600~900MPa。而所用材料的许用应 力为1016MPa,满足静强度要求。由于行走轮通常情 况下转速较低,所以没有考虑其弯曲疲劳强度。
对于MG900/2210-WD型采煤机,其牵引力更是达到了 1000KN,因此有必要对其摆线行走轮与销齿的啮合情 况进行运动分析和强度校核。
14
一、行走轮与销齿啮合的运动学分析
销齿的齿廓由半径为80mm的圆弧和15°斜线组成。 要在理论上精确求出行走轮轮齿齿廓具体在什么位置 开始由销齿齿廓的一种齿形向另一齿形过渡、及具体 那一段行走轮轮齿齿廓对应那一段销齿齿廓是极其困 难的,所以对行走轮和销齿啮合的运动学进行了几何 分析。几何分析的具体做法是:让行走轮旋转某一固 定的角度(3°)和销排销齿的齿廓接触相切,然后测 量行走轮在旋转过程中前进的距离;每旋转一次测量 一次,要求至少完成一个轮齿的啮入和脱出,再向整 个周期拓展。同时这一步也是进行强度分析的必要条 件。用CAD绘制的图如下:
20
3)Von Mises应力云图
平行载荷作用下齿轮应力云图 压力角载荷作用下齿轮应力云图
21
4)应力应变图
单齿承受全载时的Von Mises应力云图
平行载荷时轮齿变形图
22
5)行走轮计算结果分析
a 载荷作用线附近出现了特别高的应力值,这是由于 将载荷假设为集中线载荷所致,因此,离载荷施加位 置较远位置的解才是准确的。
2
二、采煤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根据采煤机的采高,最大产量等条件确定与之配 套的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型号为:
SGZ1000/1050-W ZY10800/28/63D
3
三、采煤机牵引部的传动系统图
4
四、采煤机牵引部的特点及设计创新点
1)牵引行星减速器采用双级行星减速机构并采用等强度设计,第 一级为三个行星轮,第二级为四个行星轮, 这样使整个减速机构 齿轮和轴承的寿命一致 A
行走轮与销齿几何运动的CAD模拟
16
几何分析结果: a,销齿节距取147mm时设计的摆线轮并不会与销齿
发生齿廓干涉,所以摆线轮齿形的设计是满足几何要求 的。 b ,几何分析表明,对摆线齿廓来讲,其参与啮合的主 要为外摆线,只有较少一部分内摆线也参与了啮合。 c 几何分析表明,牵引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出现在前一 齿脱离啮合、后一齿进入啮合的旋转瞬间,摆线轮受到 很大的冲击作用。此时最容易因弯曲强度不足而折断。 并且发现,此时基本在由半径为80mm圆弧啮合向15 度斜线啮合的过渡处;
7
3) 行走机构花键轴上开有扭矩槽,当实际载荷大于
额定载荷的2.3倍时,花键轴从扭矩槽处断裂,对采煤 机机械传动件起到保护作用。 4)导向滑靴和齿轨轮中心重合骑在运输机销轨上,可 保证采煤机不掉道,同时保证齿轨轮和销轨柱销有良 好的啮合性能。
8
5)行走机构左、右各一组,行走机构箱体牢固地固定 在左、右牵引部箱体上,通过两个止口与牵引部箱体 定位联接,承受剪力 。
5
2)第一级行星架和太阳轮采用浮动结构,行星架两端 用摩擦环来代替轴承支承。
第一级行星架的浮动形式 第一级太阳轮的浮动形式
6
第二级太阳轮和内齿圈采用浮动结构,这种双浮动结 构具有良好的均载特性,运动受力时可自动补偿偏载, 使各齿轮受力均恒,有利于提高零部件寿命。
第二级太阳轮的浮动形式 第二级内齿圈的浮动形式
MG900/2210-WD型采煤机 牵引部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 MG900/2210-WD型采煤机 牵引部设计
设计者: 指导老师:
1
一、采煤机的设计参数
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最大计算生产能力:5000 t/h 2. 采高: 2.70~5.50 m 3.装机功率: 2×900+2×110+40+150kW 4.牵引力 : 1000 kN 5.牵引速度: 0~11.5~23 m/min
润滑方式也有两种:密封驱动机构中的闭式齿轮飞溅 润滑。行走机构开式齿轮的脂润滑。
13
专题部分 摆线行走轮运动学分析及强度研究
引言
从实际采煤机的使用来看,行走机构行走轮很容易发 生的弯曲疲劳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煤矿井下环境 十分的恶劣,行走轮由于和销齿的间隙引起载荷的冲 击或是由于行走轮与销齿中心距超过了允许值而导致 整个采煤机的牵引力由单个行走轮来承受等等这些因 素都会使行走轮发生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