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动力地貌学(王永红编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7000B.P以来的海面变化(美国)
海平面变动与海岸发育
海陆轮廓的巨大变化 海岸剖面的改造
红色区域显示如海面上升10m,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 海岸将被淹没的低地(这些区域目前居住25%的美国人 口)
近纽 )约 红一 外角 遥(
感纽
照约 片港

海面上升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海面下降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延伸方向对海岸平面 形态影响很大
花岗岩基岩海岸,向海倾斜的基岩节理容易产生地滑
飓风引起的大浪冲刷玄武岩组成的海崖,加深海蚀凹槽 (Maui, Hawaii)
玄武岩被侵蚀形成的海蚀崖(Kauai, Hawaii)
大 连 老 虎 滩 公 园 的 海 蚀 崖
海蚀崖的顶部较平坦,局部有沙砾沉积物,为海蚀阶地 (northern California)
岸峡海
湾岸
© (f)
断海分
层岸类
海(
岸堡据
: 洲(
a)
海 岸
溺 谷
(e)
火 山
海 岸
(b)

海岸分类(据组成物质)
基岩海岸 堆积海岸
砾石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剖面的塑造
海平面变化可以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两 类,对海岸线变迁影响的效果是相似的:地面 的下沉相当于海平面的上升,地面的上升相当 于海平面的下降。一般来说,海平面上升(陆 地下降)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的迁移——海 侵,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 海洋方向的退却——海退。
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水下岸坡泥沙的运动 冲激带泥沙的运动
规水 律下
岸 坡 泥 沙 纵 向 运 动

3.3海水的运动(思维导图)

3.3海水的运动(思维导图)

海水的运动
海浪
潮汐
洋流
类型
意义
波浪
海啸
风暴潮
侵蚀海岸,塑造海岸地貌
由风力形成
海底地震、火山、水下滑坡、坍塌引发
强风引发(如台风)
成因
意义
日月引力
潮间带养殖
潮汐发电
港口建设、航运
定义
类型
影响
按性质
按成因
寒流
暖流
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海洋生物资源(渔场)
影响航运
污染物扩散
寒暖流交汇处
顺洋流节约燃料,加快航速
洋流带来冰山、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加快净化速度,利于污染物扩散
扩大了污染范围
影响气候
钱塘江大潮
天时
地利
风势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日月引力最大
喇叭口地形,潮水易进难退,形成涌潮
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海岸地貌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海岸地貌

思维导图:海岸地貌【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2.常见的海岸地貌【典题精研】“女王头”位于我国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

由于其颈部修长、脸部线条优美,外型宛如一个凝视远方的女王,故得“女王头”的美名。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女王头”()A.属于风蚀蘑菇地貌B.主要受西北季风影响C.形成与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密切相关D.形成与岩性无关2.随时间的推移,“女王头”()A.头部大小不变B.颈部越变越细C.岩石越来越硬D.不受地震、强风的影响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

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海坛岛①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海浪侵蚀D.海浪沉积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

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

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B.逐渐变远C.先变远,后变近D.先变近,后变远6.“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7.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①常年风化①地壳运动①风雨侵袭①海水侵蚀()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

第8章_海岸地貌-1

第8章_海岸地貌-1

波浪与沿岸流 控制三角洲— —纳米比亚— —安哥拉界河 三角洲,注意 沿岸流作用形 成的沙嘴和沿 岸泥沙流扩散
波浪与沿岸流控制三角洲—— 纳米比亚——安哥拉界河三角 洲
裂流



当两股相向的沿岸流流经一定距离后汇合,由 于各自能不断地得到水体的补给而外输,就转 化为一股穿越破浪带向海流出的离岸流,称为 裂流。 中等海浪最利于裂流的发育。汹涌的海浪能产 生为数不多但较强的裂流,而较弱的海浪能形 成数量较多、能量较弱的裂流。 裂流的流速一般在1~2米/秒左右,具有较强 的冲刷能力(可切割破浪带附近的水下沙坝; 在高能波浪作用下形成的裂流可在海底冲蚀出 裂流沟)。
沿岸流



当波浪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尤其是波浪向 较平直的海岸推进时,在波浪破碎后,破浪带 与岸线之间会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 (图8-16)。 沿岸流如果能持续较长时间,对沿岸泥沙冲淤 和岸线变化影响较大。 当河流入海后,在盛行风(如季风)的作用下, 可形成强大的沿岸流。如长江、钱塘江的冲淡 水影响下形成的浙闽沿岸流。

越塘而出的潮水
钱塘江涌潮潮头的传播
钱塘江涌潮潮头的传播
(三)近岸流



当波浪破碎和向岸风等使岸边壅水,引 起海水的补偿运动,调节海面的高差。 海岸带的这种水体补偿运动组成一个近 岸水循环的流系,称近岸流系。 又由于这种补偿运动直接与间接是由波 浪运动造成的,所以近岸流也称为波流。 近岸流是由整体向岸推进的水体、沿岸 流、裂流与底流组成
现代海岸带由陆地向海可划分为:海滨陆地、海滩 和水下岸坡。
海滨陆地:高潮线以上到风暴潮可以作用的区域, 也称为潮上带或后滨。 海 滩:在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高潮时被海水 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为前滨或潮间带。

08第八章 海岸地貌

08第八章 海岸地貌

①完全剖面海滩 ②不完全剖面海滩
4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①完全剖面海滩(双坡式海滩)
具有双面坡,向海面缓,向陆面陡(与沙子的静止角一致)
向陆坡
向海坡
4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完全剖面海滩
4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亚蜈之洲
3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中立带不断向下和向上扩大,最后使岸坡发育成为一 条凹形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的物质在每次波浪运动中, 前进速度与回返速度的差值,正好为重力所抵消,结果 只在原地来回运动。当海岸剖面成为上述曲线时,即为 平衡剖面。
上部堆积:海滩
下部堆积: 水下堆积阶地 中部侵蚀
[返回]
原因:(进流速>退流速) 进流时,在水的惯性力作用下,以较大的速度向岸运动, 在克服重力、摩擦力、渗漏时速度逐渐变慢,只有少量水 流可达岸坡顶部,以后能量消耗完毕。在重力作用下发生 退流,因受渗漏与下次波浪的顶托,速度较慢。 作用: 拍岸浪的频率在13~15次/分钟时具有破坏性:浪头打下可 将岩石与泥沙撞击破碎,回流时将其带入海。 频率 6~8次/分钟时具有建设性,此种拍岸浪的水头不直 下落,而是向前溅射,撞击海滩沙,把其向上推,增加海 滩高度。
泥沙向岸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资料]
③上述两者间有个深度,使总进流速=总退流速 即进流速-重力流速=退流速+重力流速
这个深度上的泥沙向岸移动距离=向海移动距离,即泥 沙只在原地作震荡运动,不产生实质性位移。 这个深度所构成的线称中立线。 大于中立线深度的泥沙往海移,小于中立线深度的泥 沙向岸移。

海岸动力学1-240页PPT

海岸动力学1-240页PPT

二、随机波统计理论基础
对于不规则波形,如何定义波高、周期呢?
上跨零点法; 取平均水位为零线,把波面上升与零线相交的点作
为一个波的起点。波形不规则地振动降到零线以下, 接着又上升再次与零线相交,这一点作为该波的终点 (也是下一个波的起点)。如横坐标轴是时间,则两个 连续上跨零点的间距便是这个波的周期;把这两点间 的波峰最高点到波谷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定义为波高。
上跨零点法
如何描述这个波系的大小呢?一般有二种方法: 一是采用有某种统计特征值的波作为代表波的特征波法; 二是用谱表示。
特征波的定义,通常采用大约连续观测的100个波作为 一个标准段进行统计分析
(一) 按部分大波平均值定义的特征波
1 最大波:波列中波高最大的波浪
Hm ax THm ax
2 十分之一大波 H110 TH1 10
cn r,cor)s(
类似微幅波的浅水余弦波
当模数κ=1时, K(κ)→∞,
c(n r,1)seh(c r)
波面方程变为
Hsehc2

34H hh xcht
转化为孤立波
孤立波的 波长和波周周期都趋于无这穷大
二、孤立波理论简介
孤立波理论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波形保持不变的推移波 理论,它的波面全部在静水面以上
K(κ),E(κ) 为第1类和第2类完全椭圆积分
不同模数κ决定着不同的波面曲线形状, κ与波要素之间有如下 关系
16.K2 L2.H
给定L、H和h
求得κ
3
h h 或L/h与H/h
波面形状
当模数κ→0 波面方程变为
K()

2
d

0
2
,
Hcoskxt
2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海岸线形态的变化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海岸线形态的变化含答案

思维导图:海岸线形态的变化【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海岸线的进退从自然角度看,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取决于海岸侵蚀和海岸沉积的对比,如果陆地河流泥沙来源广、输沙量大河流沉积作用显著,或者说海水侵蚀较弱,使海岸沉积大于海岸侵蚀,那么海岸线会向海洋方向推进。

如果受水库工程建设、植树造林、过度引水,甚至无序挖沙的影响,河流泥沙来源少;或者海平面上升、台风、风暴潮等影响,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导致海水侵蚀大于海水沉积,则海岸线会发生向陆地方向的后退。

从人为角度看,不合理的海岸开发和建设,比如围海造陆、养殖围塘、红树林遭破坏、城市和港口建设等,都会引起海岸线的破坏和变迁。

2.影响海岸线的主要因素(1)直接因素:入海河流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海岸带性质。

(2)间接因素: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海平面相对升降)、天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导致入海河流沉积作用占优势)、入海河流的河道迁移(也是对沉积作用产生影响,比如黄河)。

【典题精研】位于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是一个火山岛,地质活动频繁,有数百座火山,其中活火山几十座;同时岛上约八分之一的面积被冰川覆盖,被誉为“冰与火之岛”,下图是冰岛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冰岛西北沿海的海岸线与其东南沿海的海岸线相比更加曲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B.河流C.西风D.冰川2.苔原带是冰岛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但岛上不少地方也分布着斑块状的草甸,其最可能分布在()A.温泉处B.海岸边C.火山顶D.悬崖上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间造就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

1855年黄河北归。

下图左为苏北黄河故道所在区域图,下图右示意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淤积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①的形成顺序应为()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4.河水与海水性质不同,河流入海常形成河口锋(如图),近岸海面形成“泾渭分明”现象。

黄河夺淮入海期间,该处河流入海口()A.河口锋倾角逆转,河水下沉海水上浮B.河口锋活动频繁,阴雨天气明显增多C.泾渭分明线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更显著D.泾渭分明线因河水含沙量增大而消失5.1855年后,导致该区域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陆源泥沙沉积减少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①海水侵蚀作用突出①地壳上升运动为主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二、综合题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因素因素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候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策略影响气候分布规律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因素自然因素锋的形成锋面系统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气压状况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公转四季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四季更替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种类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堆积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冲(洪)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