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诫子崧

合集下载

浙江家训名篇的当代意义

浙江家训名篇的当代意义

南宋以后,20%的家训名篇出自浙江,这些家训的撰写者都是名臣硕儒。

很多家训文献都是专门写下来用于训诫家族子弟的传承性文书,因此,内容比较系统,主要围绕修身、治家、处世、教子等几个大的方面,条分缕析,面面俱到。

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延续,离不开它们的绳绳相继浙江家训名篇的当代意义 ●王长金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能延续至今,家庭能稳定持续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其中,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族长辈为教育子孙后代而专门撰写的文献。

从周公到孙中山,家训历时3000多年,绳绳相继,积累了众多的家训名篇。

不少大型类书里都有收录:《中国丛书综录》收录了117种,《四库全书》收录了171种,《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了155种。

传承意义十足的训诫家训的文献和载体有四种:一是散见于历代文献典籍、人物列传中的训子文,如《尚书》里的周公训辞、《孔子家语》里的过庭训,《宋史》里的包拯家训等;二是历代文人撰写的单篇家训,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三是《家谱》中的家训族规;四是历代诗词文集中的训子诗。

如此,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家庭教育思想史。

很多家训文献都是专门写下来用于训诫家族子弟的承传性文书,因此,内容比较系统,主要围绕修身、治家、处世、教子等几个大的方面,条分缕析,面面俱到。

比如,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司马光的《家范》,甚至连长幼如何行礼、子孙如何祭祀、坟地的树如何栽种、来往亲戚如何接待等,都一条条地加以明确规定。

有些家箴类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对今人仍颇有警策意义。

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韵、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六世纪时的家教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训诫意义的家书是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书因人而异、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语义深长,词气真切。

今天读来,仍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慨。

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训子、诫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东汉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刘度的浙江台州各地的顾氏后人齐聚顾氏祠堂,举行台州顾氏家风馆揭牌仪式和祭祖大典,传承家风家训。

徐勉诫子书译文

徐勉诫子书译文

徐勉诫子书译文《徐勉诫子书》原文: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未尝略言,非直不经营而已。

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

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详求此言,信非徒语。

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故凭高远眺,以此勤恳,以留诲汝。

若夫一身几族,当念其祖宗,岂可不事之以仁孝;古人亦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且君子之交,绝无恶声,退一步想,何莫非福,尔其念之。

译文来啦!嘿,咱老徐家向来那可是清正廉洁啊,所以一直都过着挺穷挺朴素的日子。

说到产业啥的事儿,那是从来都不提的,可不是光不打理那么简单呐。

我这小命啊运气好,就到了今天这地步,高官厚禄啥的,可以说是都有了。

我每次心里琢磨着能这样,哪是靠我自己多有才啊,那都是靠着咱老祖宗的好风范,再加上有点福气运气,这才到了这程度。

古人说的“把清白留给子孙,不是很厚道嘛”,还说“给子孙留满筐子黄金,不如留一部经典”。

仔细琢磨这话,真不是瞎白话啊。

我虽然不是很机灵,但我真有这本心志,就是希望能遵守这个道理,可不敢弄丢了。

所以我站得高看得远,这么勤勤恳恳的,就是为了给你留下这些教诲。

要是说到咱这一大家子人,那可得想着祖宗啊,哪能不用仁义孝顺来对待呢;古人还说“积善的人家,肯定会有多余的福分”。

而且啊,君子之间交往,绝对不会有啥坏名声,你退后一步想想,啥不是福气啊,你可得好好想想这些。

这可是从《梁书》里来的哦!你看看,我这么翻,是不是就跟咱平常唠嗑一样,多好懂啊!哈哈!。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

家训又称家规、庭训等。

古人非常重视以修身为主的家庭教育,认为“子不教,父之过”,道德与文化的传承是“齐家”的主要内容之一。

古代家训的内容非常丰富,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美德成为家风、家训的核心,用以谆谆教诲后世子孙,要他们重德修身,将美好的德行和圣贤的智慧代代相传,从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摘录数则:一、周公《诫伯禽书》周公旦,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

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家教史话”之一百四十三:徐勉的《诫子崧书》

“家教史话”之一百四十三:徐勉的《诫子崧书》

“家教史话”之一百四十三:徐勉的《诫子崧书》
徐勉(466-535年)字修仁,南朝梁东海郯(今江苏镇江)人。

梁武帝在位时任吏部尚书,迁侍中,累官至中书令。

勤于政事,不徇私情,又不营产业,家无积蓄,与范云同为萧梁时的名相。

徐崧是徐勉的长子。

《诫子崧书》主要是体现作者以“清白家风遗子孙”的思想教育子女。

他说,我们家族世代为官,但世代有清廉的家风,家庭生活向来贫穷。

我现在有官位有厚禄,不是我有多么大的本领,是因为受祖上留下的清廉家风的影响。

我为官三十年来,曾有不少人曾劝他利用权势地位之便置办田产,开设店铺,货船运输,或经商做买卖,我始终没有做过,并且连提也没有提及过。

我推崇汉代杨震“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赞赏“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由于徐崧是长子,他特别嘱咐道:
“凡为人长,殊复不易。

当使中外谐缉,人无间言。

先物后己,然后可贵。

老生云:‘后其身而身先。

’若能耳者,更招巨利。

汝当自勖,见贤思齐。

不宜忽略以弃日也。

非徒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欤?”
作为长兄,除了要将收获所得,“分赡内外大小”、“复应沾之诸女”外,更要先人后己,以身作则,以使大家人和睦相处。

《南史.列传》第五十、六十。

徐勉《为书诫子崧》原文及鉴赏

徐勉《为书诫子崧》原文及鉴赏

徐勉《为书诫子崧》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勉《为书诫子崧》原文及鉴赏【导语】:〔南朝梁〕徐勉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传家宝”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传家宝”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

5、“传家宝”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要求针对三种意义不同的“传家宝”,来权衡与选择来权衡与选择哪一种传家宝更有价值,考生可以结合自己自己的思考,挑选一种来写。

但考生千万不可忽略了这个“更”字“更”有价值,意味着就不能轻易否定另外两种传家宝的价值所在,且意味有“更”有价值的原因,该是在与另两者的比较当中体现的,那么便应侧重分析“更”有价值的原因,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围绕“传家宝”写记叙文,但同样要传递出自己的的判断与思考。

1.小张家的传家宝青花罐既代表着物质财富,也因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代表着家族的精神财富,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但我们是否会因为它的价值不菲,而忽视了它所凝结着的家族的人文记忆呢?这是值得深思的。

2.小杜家的传家宝是勋章,见证了爷爷的奋斗的青春,象征着祖辈们用血肉换来的荣誉,具有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力量,对子孙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但一味地骄傲于祖先的荣誉,也是不行的。

3.小程家的传家宝是中国许多家庭都有的祖训。

祖训是一个家族的信仰和警诫教训,是一个优秀家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是维系家族、沟通代际的纽带,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祖训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留传的过程当中也会面临着不少问题。

[素材及化用]强力素材1:徐勉是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学家。

在梁代,徐勉的祖父辈并不显达。

徐勉的祖父和父亲皆官职低微。

不仅如此,徐勉早年丧父,生活比较清贫。

虽然祖辈、父辈没有给徐勉留下万贯家产,却储存了令他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徐勉在其《诫子崧书》中记录着自己家族的优良家风:“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语文试题(1)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语文试题(1)

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题语文注意事项:1.满分 120分,答题时间为 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 10分)(1)树木丛生, 。

(曹操《观沧海》)(2)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3)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5)我欲乘风归去, , 。

(苏轼《水调歌头》)(6)日落时分,黄河仿佛披上了金色的礼服,远远望去,“”(王维《使至塞上》)的壮观景象,真让人惊叹。

(7)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这两句词的表达效果。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建筑因彩画而绚丽壮观,diāo liáng huà dòng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

中国建筑彩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集实用功能和装饰艺术于一体,令人。

根据建筑等级和构图表明,传统建筑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为主。

和玺彩画出现于明晚期,是等级最高的彩画,主要应用于皇宫正殿和皇家坛庙正殿。

清代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主要应用于皇宫建筑群的配殿、皇家坛庙、皇家陵寝及敕建庙宇。

苏式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多用于皇宫内廷或皇家园林建筑之中。

这三种彩画也被称为“官式彩画”。

而民间彩画中最活跃的当数江南彩画,江南彩画创作无须过度地zhēn zhuó,其构图、纹样、设色虽有法度,但不受羁绊,显得自由灵活。

与官式彩画画法规范、风格的特征相比,江南彩画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正是它的精美与huó pō。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 (2) zhēn zhuó( ) (3) huó pō(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沂变叹为观止严明B.演变拍案叫绝严明C.演变叹为观止严肃D.洐变拍案叫绝严肃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根据建筑等级和构图表明,传统建筑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宋濂《环翠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濂《环翠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濂《环翠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濂《环翠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环翠亭记》原文及翻译宋濂原文: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

大姓许氏,世居其下。

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闪彩,晶莹连娟①,扑人衣袂,皆成碧色。

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

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

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

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亭及万竹皆毁。

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

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构亭以还旧贯,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夫仲孚,举觞次第为寿。

且叹曰:江右②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占幽胜而挹爽垲③,非不美也。

兵兴以来,有一偾④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⑤者矣;有爬梳⑥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

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

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艾也。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

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

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

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美,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

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

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

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翕然⑧称之。

【注】①娟:明媚柔美。

②江右:江西。

③爽垲:高爽干燥。

④偾:毁坏。

⑤震凌:房屋摇摇欲坠。

⑥爬梳:整治繁乱而使之有条理。

⑦褵褷:毛羽初生的样子。

⑧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勉诫子崧徐勉(466-535)字修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一带)人。

南朝梁武帝时,先后任吏部尚书,中书令。

拜官至右仆射。

梁朝,朝章仪制皆为其议制。

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積,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为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耕,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也,清廉故,常居贫素。

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

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每念叨窃若斯,大林(喻人或事物之群体)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

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又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详求此言,信非徒语。

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所以显贵以来,将三十载,门人故旧,亟荐便宜。

或使创辟田园,或劝兴立邸店。

又欲舳舻运致,亦令货殖聚敛。

若此众事,皆距而不纳,非谓拔葵去织,且欲省息纷纭。

中年聊於东田闲营小园者,非在播艺,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

又以郊际闲旷,终可为宅。

倘获悬车致事,实欲歌哭於斯。

慧日、十住等,既应营婚,又须住止。

吾清明门宅,无相容处。

所以尔者,亦复有以。

前割西边施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复方幅,意亦谓此逆旅舍耳。

何事须华,常恨时人谓是我宅。

古往今来,豪富继踵,高门甲第,连闼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但不能不为培娄之山,聚石移果,杂以花卉,以娱休沐,用托性灵,随便架立,不在广大,惟功德处,小以为好,所以内中逼促,无复房宇,近营东边儿孙二宅,乃藉十住南还之资,其中所须,犹为不少,既牵挽不至,又不可中途而辍,郊间之园,遂不办保,货与韦黯,乃获百金,成就两宅,已消其半。

寻园价所得,何以至此,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阴,眷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迥谢,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渎中并饶菰蒋,湖里殊富芰荷,虽云人外,城阙密迩,韦生欲之,亦雅有情趣,追述此事,非有吝心,盖是笔势。

(南史作事意。

)所至耳。

忆谢灵运山家诗云:中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

吾此园有之二十载矣,今为天地物,物之与我,相校几何哉?此吾所馀,今以分汝,营小田舍,亲累既多,理亦须此。

且释氏之教,以财物谓之外命,儒典亦称何以聚人曰财。

况汝曹常情,安得忘此?闻汝所买姑熟田地,甚为舄卤,弥复可安。

所以如此,非物竞故也。

虽事异寝丘,聊可仿佛。

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於官。

既已营之,宜使成立,进退两亡,更贻耻笑。

若有所收获,汝可自分赡内外大小,宜令得所,非吾所知,又复应沾之诸女耳。

汝既居长,故有此及。

凡为人长,殊复不易,当使中外谐缉,人无间言,先物後己,然後可贵。

老生云:後其身而身先,若能尔者,更招巨利,汝当自勖,见贤思齐,不宜忽略,以弃日也。

(《艺文类聚》此下有非徒二字。

)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欤?今之所敕,略言此意,正谓为家已来,不事资产,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

兼吾年时朽暮,心力稍殚,牵课奉公,略不克举,其中馀暇,裁可自休,或复冬日之阳,夏日之阴,良辰美景,文案闲隙,负杖蹑ハ,逍遥陋馆,临池观鱼,披林听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暂乐,庶居常以待终,不宜复劳家间细务。

汝交关既定,此书又行,凡所资须,付给如别,自兹以後,吾不复言及田事,汝亦勿复与吾言之。

假使尧水汤旱,吾岂知如何?若其满庾盈箱,尔之幸遇,如斯之事,并无俟令吾知也。

记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

(《梁书徐勉传》,《南史》六十,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徐勉家训一、训孝父母父母者,生身之本而爱养鞠育之所恃赖者也。

乳之哺之,曲护千端;婚之教之,辛苦万状。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非此之谓欤!为人子者,朝夕奉养,晨昏定省,犹不足酬深恩于万一。

况乎蓄私财,恣口腹, 妻子,而置父母于罔闻者乎?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

设令今日为人子而甘旨不供,声色不和,致父母或怨或怒,异日为人父母而欲子之不悖且逆者,断断无之。

故大孝有三;显亲为上,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三者备,然后可以言孝。

二、训友兄弟兄弟者,分体同源而休戚与之相关者也。

前人以兄弟比之手足,言其血脉贯通,甚相联属,非保爱之至则有缺,非体恤之周则相伤。

况有妻妾为之间隔,仆婢为之媒孛哉。

非情意素敦,鲜不为之惶惑而至骨肉伤残者矣!嗟呼!常见人遇僧于市,则思给之。

见乞于道,则思济之,独至兄弟而秦越人视之者,于心忍之否耶?昔有云:今时相聚道,老来悲别离,又有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兄弟。

斯言也,蔼然可思,足以启人友于之爱。

三、训夫妇合好承祀,而纲常莫大于夫妇。

礼重婚姻,所以成男女之别。

而立夫妇之义也,故男位乎外以主教令,女位乎内以掌丝麻布帛之职,委积益藏之图而已。

礼有云:男教不修,则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

妇顺不修,则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晦。

夫妇之间,君子慎焉。

后世耽于色欲而恣床第之欢,遂使夫无刑之化,妇多专制之嫌。

甚至情投意合相好如琴瑟之和,偶因一事扦格,相怨不啻仇佳谁。

夫妇如此,何以肃闺门而端化原乎?冀缺夫妇相敬如宾,见重于当世;冯良动必以礼,表仪于一时,斯二者,可以为夫妇之矜式。

四、训重师儒说诗书,讲道德,明仁义,以励风俗。

而其责必归于师儒。

古者天子有辟雍之制,诸侯有泮宫之规;以及家塾党庠州序之设,无非建学亲贤以敷教化于天下,而儒教之权始重。

王世子、诸侯世子,卿大夫元子适子,以及国人之子弟,皆不可不学。

而师儒之道益尊。

世俗之家以诗书为缓图,而非身家至急之务。

则厚蓄积丰衣食,可以裕足生平。

不知不重师儒则无贤子弟,无贤子弟则必荡检逾闲,求其能保家而昌后者无几矣!常云: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以人而同于马牛,犹不知师儒所系为重且尊耶?五、训睦邻里宗族为同源共本之地,情谊固当周浃,至于邻里,非同井之亲朋,即异姓之姻娅。

以出入则与俱,以吉凶则与共,以燕享庆吊则时相聚处者也。

若以情属之义联之,何在非天下一家万物一体之谊乎。

苟或因小忿而生嫌,片言而构祸,鲜不以通家至好之谊而至隔绝不亲矣。

古云:里以仁厚为美,仁厚维何?取其相亲相属而不相残者也。

诚能毋以多寡而生欺轧之心;毋以贫富而肆凌铄之念;毋以强弱而萌吞并之谋,则永世无尤而风斯厚矣。

六、训敦本务古者分类别族而列以四民。

自士农工商之外,皆不得于与民之数者,以其非本务所在也。

昔管仲论齐政,先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而慎用其六柄,亦必合四民而分处之,使各专其职业,然后可以治国家。

故人类虽繁,总不越士与农工与商,尽之其能。

有外此而他务而可以善身家足衣食者,未之前闻。

凡人资禀各异,所务亦殊。

诚令秀者,纳之党庠,所务惟学。

朴者予以力作,职务在农或工,以技艺资生。

商以贸迁蓄货。

皆勤勤以本各是图。

毋游堕逐末本计得而无奇淫偷薄之习矣。

孝训古人云:天下无不爱子之父母,而世多有不孝其亲之子。

回想父母之于子、爱之无所不至,而为子者、其忍忘之耶。

世人受人恩德,莫不曰之恩报德。

则人之有恩德地我者,尚知当报,况父母之恩德何如也。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报答之诚,宜何如耶。

亲之于子,无日不为子忧,在襁褓中,忧其疴痒之莫达。

迨至二三岁、忧其痧痘之不测,惊积之多。

虞至六七岁、既入小学矣,忧其体弱之不任劳苦,更忧其师教之不严,而早夜不肯用心。

至成童、而学文矣,又忧其学业不进时。

应婚娶矣、忧其门第之不相当,六礼之难措办时。

或游于他方、应试于府省、则忧其舟车之跋涉,寒署之或侵时。

而交友也、则忧其比匪之、或从嬉游之相逐时。

而有疾也、则忧其二竖之交侵,医药之寡效。

种种关心,忧无己时,其为子之心何切也。

噫、人子何不以父母之忧为优哉!人之儿女,虽多总之一般爱惜,若云父母有两种心肠待彼厚,我薄,是不孝也!是不弟也!岂得为人乎。

大凡人之爱独子甚于爱众子,众则其爱分,稍可宽解,独则其爱专,无时可慰。

亲之于子、外貌虽觉严厉,而其心委曲调护,有难以言语形容者。

而独子之于父母孝养之职,既吾兄弟可分任,为子者可不以父母之心为心,而深为曲体欤。

人之精神,大半耗于儿女。

教子延师,婚男嫁女,尤为极费心力费。

迨诸事将毕,而人已衰老不堪矣。

神既衰弱,言语不无舛错,为子者,绝不矜怜,反生厌憎。

步履必欲需人,为子者,不相扶持,听其颠踬,气衰胃弱,食少而易饮;为子者,不加体恤,使时其饮食,寒署易于侵入;为子者,不思保护,问其寒暖。

噫,竞不思父母当年何等致爱于我,而我之于父母遂恝然忘之耶。

有无子者,竟不娶妾,见各房子侄众无子,亦不介意,即将亲侄为子。

古云:犹子比儿,以可慰已。

自此教训抚育之,与子无异。

逮至长成婚娶、田宅家私、皆侄承当,纵使贫儒,平日之苦,挣些微亦皆侄有。

侄之视伯叔、婶母、与生身父母何异。

称曰爹娘,是亦名正言顺,孝敬承旨,分所当然。

余每见人家以侄为子,不以承继父母为念,绝无一毫孝敬之心。

至于疾病痛苦,视同陌路,如此为人,与禽兽何异,天岂能降福于彼乎。

有人无子,在生看破世情,不立嗣子,迨身后有一定礼例,得应彼承祧者,田产事业,其人一朝领受,是则丧葬之礼,自应从厚。

所嗣父母,分宜孝敬,竟得其田产全不以嗣父母为念。

至于四时祭埽,置之度外,独不思鬼亦有灵,死不瞑目,默遭阴谴,而鬼神祸之往往然矣。

清晨市店,馒头担上糕饼,将二三文买者,皆以啖儿女口中者也,买以供父母者谁乎。

乳食温饱之馀,儿女、子立于门外,见有桃、李、果、点过者,辄指索之,父母不惜几钱,买来以啖黄口。

父母偶有所欲,即推诿无钱,托言他日买喫,一如抽筋之难,即买亦非出于自己本心也。

噫!人子稍有疾病,父母朝夕靡宁,延医祷神,无所不至。

至于父母有疾,坐视迁延,至于衰老多疾者,竟以为当尽之天年,即死亦不为不寿。

噫!世道之薄可慨也夫。

教之一字,从孝、从文可见。

古之教子弟者,孝其本也。

文则其辅也。

不孝不可以为人,不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但知饮食牝牡雌雄,与禽兽何异。

人生天地间,全赖父母教养深恩,即如为士者,穷则隐居授教,达则得位行道,孰非父母多方教育以至此乎。

至于农工商贾亦然,虽自食其力,经营拮据,有非父母教之使然乎。

是则人子一衣一食,皆你北平使之,不饥不寒者。

噫!人子无贵、无贱、无贤、无愚,皆受恩於父母。

人亦乌可忘其恩,而不思所以报之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