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陕西部分水果滞销

合集下载

2018陕西省公务员面试题及解析

2018陕西省公务员面试题及解析

2018年6月24日陕西省考面试解析2018年6月24日下午陕西省公务员面试题(宝鸡、渭南行政)1.果农卖苹果滞销,打出滞销爷爷头像后销量不错,有很多电商纷纷开始利用苹果爷爷照片在网络上打感情牌,但是却出现质量问题,你怎么看?【参考解析】市场消费的转型升级,让诸多经济型产品,比如水果,农产品等品质提升,产量增加。

这也是当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

而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快速发展的、便捷的网络销售平台,优质价廉的农产品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走到全国各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但是,随着销售市场竞争力的增加,正如题中提到的,一些商家利用情感营销的方式,夸大其词、虚假宣传。

这种以骗取消费者同情的销售方式,虽然能带来短期内销售量的增加,可以获得些许蝇头小利,但是它给整个行业,整个市场带来非常巨大,不可磨灭的损失,消耗消费者信任,侵犯他人肖像权,破坏行业秩序,影响市场发展。

以消解消费者同情心的方式售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销售方式。

那这种销售行为为什么能够在销售市场上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呢?我想原因是方面的:一方面是销售者自身的产品意识不够强,不能够提供更好的优质产品,而是借助于虚假营销的方式,博取消费者的同情,换取消费业绩和利润。

再一方面是平台的监管者存在责任缺失,因为平台的监管不严,导致海南的香蕉、广东的荔枝、甚至新疆的梨用的是同一款滞销大爷的头像。

可见销售平台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范,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全面的审查。

同时,消费者为了表达同情心,盲目跟风购买,对买到的次等品放之任之,缺乏维权意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为了保障市场秩序,规范销售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1.需要使消费者树立起来一个理性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无论是在电商平台亦或是线下购买,消费者都需要通过一些辨别的方式方法识别产品优劣。

比如说在线上可以看评论,看好评率等,还可以通过问答等方式搜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理性消费。

关于灵宝苹果滞销的报道

关于灵宝苹果滞销的报道

关于灵宝苹果滞销的报道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近来,有关灵宝果农卖苹果难、苹果滞销的消息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纷纷转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河南一百度也派出编辑协同三门峡电视台的记者前往灵宝调查当地的苹果滞销状况。

据调查去年灵宝苹果计划总产量达亿公斤,丰收导致的产量激增造成众多村寨苹果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我们到访的函谷关镇东安寨村到目前为止仍有30余万斤苹果未卖出。

加之近来天气日益转暖,存储的苹果面临很容易变质发酵,导致品质下降。

“这个苹果嘛,天气太热的时候放在地窖里,容易出现酒味,一旦发酵有酒味就没有人要了嘛,像去年70(指横截面最宽处达70cm的苹果)的苹果卖的都还不错,今年我刚有一批70的果子直接一毛钱一斤卖给果汁厂了。

”接受我们采访的老乡苏大叔说。

在问道当地一家收购苹果的商户时,我们了解到,目前几乎灵宝家家户户都屯有不少滞销的苹果,我们沿途在东安寨村一共看到了将近七八个大型的苹果地窖,每个地窖长约40余米,里面堆放着大量滞销的苹果。

仓库中储存的大量苹果“咱们灵宝这个苹果啊,是属于高山苹果。

种植都是在山头的坡顶上,日照足,加上合理的灌溉和日夜温差,苹果的糖份大,虽然不及平原种植的苹果脆硬,但要是比甜度还是这儿的苹果更好。

但由于水分含量低,往往果汁厂也不倾向于收购这里的苹果,往年基本还都是大批的鲜果销售。

”采访人员与当地媒体同仁在了解苹果滞销情况“这苹果园,我们村大概有1000口人,苹果园就有将近1000亩,今年产量好,一亩地差不多能产1万斤左右的苹果,差的也得有8000斤,年前卖掉不少,但是剩下的这还有30多万斤,而且有的户是联系好的卖的早,有些就几乎没卖出去多少。

我这地窖里还有不少80,85的果子质量都很好的,给你们尝尝。

”苏大叔热情的拿出不少苹果让我们品尝,苹果的质地确实很好,甜度也大。

有几个已经去掉袋子吃不完的苹果,苏大叔也不舍得扔,自己掰开一个吃了点,神情很是落寞。

苹果滞销问题处理

苹果滞销问题处理

苹果滞销问题处理问题:苹果滞销。

原因:1.苹果品种结构不合理。

就以陕西省来说,晚熟苹果占到总销量的80%以上,远高于中熟和早熟的比例,苹果产量过于集中。

2.鲜食与加工的比例不合理。

以我国人群的主要习惯,以鲜食苹果为主,但是鲜食苹果不耐储存,且价格低廉。

我国的加工贮存技术较为落后,会使得大量苹果腐坏,从而提高单个苹果成本,果贱伤农。

3.散户种植,市场信息传达不及时。

经销商收购资金紧张,果农没有及时的消息,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时机。

4.果农的预期过高。

苹果前三年价格的连续上涨,致使果农大量种植苹果,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

5.近三年苹果价格连续上涨,制约消费扩大6.自然灾害,运输等因素。

解决办法:1.优化苹果种植品种。

早中晚熟的苹果比例失调,扩大早熟和中熟的苹果的种植规模,使得苹果产量分散,避免囤积。

2.提高自身储存和加工技术。

提高苹果加工比例,或是将鲜食苹果和加工苹果分开种植。

苹果可以加工成苹果酱苹果汁等,或是用于美容,针对这块市场,生产专门化。

提高储存技术,贮存苹果,用于其他季节销售。

3.挺高苹果自身品质。

就拿陕西武功苹果为例,味酸,消费者不喜欢,多数经销商不喜欢,不适合鲜食。

或者更换销路,酸苹果可以卖给加工商,加工成苹果醋等。

4.散户种植可以变为联合经营。

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以武功苹果为例,将武功苹果变为一个品牌,有利于提高苹果自身形象,扩大销路,同时积累果农的资金,有利于长远发展。

保证每一位果农利益的同时,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5.政府的作用,政府可以给与补贴果农,同时签订农业订产合同,以销订产,发展合同农业,这是短期内最为有效的方法。

6.普及现代化农业知识,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果农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抓住最佳的销售时机。

7.对于自然灾害,要及时做好防灾工作,避免损失。

8.联合社会各部门做好苹果营销工作。

政府要督促社会部门做好果农的服务工作,保证农产品的运输畅通,做好市场监督工作,防止诈骗黑市的捣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陕西是我国第一苹果大省,所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果面光洁、蜡质层厚、着色艳、硬度大、风味浓、耐贮运、货架期长,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但是近年来好多人感叹陕西红富士味淡了,没以前的好吃了。

笔者经过多地调查,分析了其品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品质下降的原因1.1客观因素影响1.1.1土壤有机质匮乏陕西苹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的果园占到85%,特别是陕西北部山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更低,仅为0.3%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偏低是制约陕西苹果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尤其随着栽培年限和产量的增加,土壤养分消耗和供给矛盾日益增大,以致入不敷出,有机质愈加贫乏,这是造成近年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1.2降雨不均陕西年均降雨量525-730 mm,总体来说比较适宜苹果生长。

但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前干后湿现象比较明显,往往是冬春持续干旱,夏秋连阴多雨,尤其成熟期常出现持续性阴雨寡照天气,致使苹果病害严重,着色不良,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差。

1.1.3自然灾害干旱、冻害、晚霜、冰雹、持续高温、沙尘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近年有增多趋势,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坐果和果实发育,致使树势衰弱,坐果率降低,果实发育不良、品质下降。

1.1.4树龄影响陕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红富士,90年代是发展最快时期,目前挂果的红富士中90%以上是1990-1996年栽植的。

就平均管理水平而言,陕西地区正常管理的红富士果园,以6-12年生树所结果质量最高,以后则品质开始下降;20年生以上的树已基本开始走下坡路,树体老化,腐烂病严重,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果实质量明显变差,逐步进入衰老淘汰阶段。

而目前挂果的红富士苹果树主要为15-20年生树,这也是近年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1.1.5砧木影响上世纪90年代陕西地区的红富士苹果苗木价高且一段时期极为紧俏,当时就有好多育苗户投机取巧用苹果品种实生砧育苗,导致现在陕西挂果红富士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树势虚旺易衰,抗性差,果实易发生红点病,口感差,不耐贮运等,而且这种不良表现随树龄增大愈发严重。

农民水果滞销情况汇报

农民水果滞销情况汇报

农民水果滞销情况汇报
近期,我对农民水果滞销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报。

通过实地走访和
调查问卷的方式,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收集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农民水果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水果的销售量远远低于预期,导致农民无法及时销售他们
的产品。

其次,部分农民在水果种植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导致
产量不稳定或者品质不佳,这也是导致水果滞销的原因之一。

另外,市场营销方面的不足也是导致水果滞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农民
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宣传手段,导致产品无法被及时推广和销售。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市场
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避免产量
过剩。

其次,我们可以加强科技支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经验,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另外,我们也可
以加强市场营销,开发多种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加产品销售量。

通过以上调查和汇报,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解决水果滞销问题的有
效途径。

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重视这一问题,给予农民更多的
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
农民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苹果滞销背后的思考

苹果滞销背后的思考
最后是把握不准适价销售。个别果农存有攀价惜 售心理,将苹果价格与去年比、与别人比、与相似地区 比,不能适时顺价销售,往往错失良机。
二、应对措施 一是要建立市场预警机制。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和 行业协会组织要搭建好信息传递平台,广泛利用电视、 广播、网话、微信、短信等各种传媒,及时预测预告果品 销售市场动态,引导广大生产主体做好有关准备,积极 应对市场变化;其次,要建立生产和销售主体有关情况 大数据,安排专人利用网络优势,及时上传生产与库存、 价格与动态、销路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生产主体与 销售主体加强对接,努力做好苹果去库存、促销售工作。 二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国的苹果生产正 处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渡期。因此, 各产区应结合实际,不断调优苹果品种、调高优势布局、 调节成熟比例,狠抓苹果质量生产,引导广大果农加快 “改观念、改技术、改品种”。 三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 导、群众参与的形式,引导广大果农、生产者、经营者开 展各种的对接活动,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衔 接,不断深化“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 四是扩大品牌传播半径。各苹果主产区要整合品 牌优势,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方式,扩大品牌宣 传半径,增强品牌视觉冲击力,培养品牌消费忠诚度,不 断加强和拓展稳固畅通的销售渠道。●
乡 村 科 技 2016.02
E-mail:xckjhn@ 栏目编辑:姜 春 艳
联盟 资讯
苹果滞销 背 后
考思的
2016 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大苹果产区市场价格整体 下滑,一度保持在较低价位运行,甚至有价无市,行情惨 淡 。“ 卖 果 难 、果 难 卖 ”一 时 间 在 各 大 苹 果 产 区 纷 纷 上 演。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化解销售难题,但 收效甚微,果农苦不堪言。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备受人们 喜 爱 和 市 场 欢 迎 的“ 平 安 果 ”变 成 果 农 眼 下 的“ 发 愁 果”?这一点值得业内人士深入思考。

农民水果滞销情况汇报

农民水果滞销情况汇报

农民水果滞销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负责某县农业局市场监督科的科长,特向您汇报近期农民水果滞销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民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不少农户将果树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种植了大量的水果树。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近期我县水果滞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首先,我县水果的品质和质量无法与其他地区相比。

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的限制,我县的水果往往无法达到市场的要求,其品质不佳,品种单一,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这导致了消费者对我县水果的不信任。

同时,我县水果的包装和运输也存在问题,经常出现果实挤压变形、果皮破损等情况,使得水果在流通过程中受损,影响了品质。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也是导致水果滞销的原因之一。

随着水果产量的增加,不仅我县水果面临滞销的情况,其他地区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些大型果园和水果经销商通过品牌营销、市场推广和价格竞争等手段,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使得我县的小农户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进一步加剧了滞销问题。

此外,农民缺乏销售渠道和销售技巧,也是导致水果滞销的重要原因。

由于多年的传统种植方式,农民提供的水果品种单一,与市场需求不符,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

农民的销售技巧和意识也相对较低,往往只会将水果带到市场上等待销售,缺乏主动推销和市场调研等手段,导致销售量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我县水果滞销问题,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学种植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水果的品种多样性和质量。

其次,推动农民组织建设,倡导农户合作社的成立,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一包装等方式,提高水果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再次,积极寻找销售渠道,尤其是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等合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

最后,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市场动态和需求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更加合理的销售计划。

以上是我县农民水果滞销情况的汇报及相关对策,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共同解决水果滞销问题,促进农民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1年陕西水果出口情况、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2021年陕西水果出口情况、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2021年陕西水果出口情况、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一、陕西省主要果品出口情况1、鲜苹果自2017年起年陕西鲜苹果出口数量逐年下滑,2021年陕西鲜苹果出口数量为3.72万吨,较2020年减少了0.42万吨,同比减少10.22%;出口金额为3983.96万美元,较2020年减少了77.40万美元,同比减少10.70%。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陕西鲜苹果主要出口至泰国、孟加拉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其中陕西出口至泰国的鲜苹果出口额完成2436.06万美元,占陕西鲜苹果出口总额的61.15%,占比最大;出口至孟加拉国的鲜苹果出口额完成608.26万美元,占陕西鲜苹果出口总额的15.27%;出口至缅甸的鲜苹果出口额完成358.95万美元,占陕西鲜苹果出口总额的9.01%;出口至越南的鲜苹果出口额完成187.87万美元,占陕西鲜苹果出口总额的 4.72%;出口至马来西亚的鲜苹果出口额完成163.97万美元,占陕西鲜苹果出口总额的4.12%。

从全国市场来看,2021年陕西鲜苹果出口数量完成3.72万吨,占全国鲜苹果出口总量的3.45%,全国排名第五。

2、浓缩苹果汁2021年中国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量下滑明显,2021年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数量为7.40万吨,较2020年减少了7.35万吨,同比减少49.84%;出口金额为7458.09万美元,较2020年减少了7836.94万美元,同比减少51.24%。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陕西浓缩苹果汁主要出口至美国、俄罗斯、南非、土耳其、日本等地,其中陕西出口至美国的浓缩苹果汁出口额完成2545.08万美元,占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总额的34.13%,占比最大;出口至俄罗斯的浓缩苹果汁出口额完成1379.92万美元,占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总额的18.50%;出口至南非的浓缩苹果汁出口额完成1236.76万美元,占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总额的16.58%;出口至土耳其的浓缩苹果汁出口额完成476.2万美元,占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总额的6.39%;出口至日本的浓缩苹果汁出口额完成335.36万美元,占陕西浓缩苹果汁出口总额的4.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水果滞销可能成为拐点六问陕西部分水果滞销又见水果滞销,又让果农揪心,又令政府头痛, 又使各界着急。

水果等农产品年年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滞销,可今年水果滞销现象却不同寻常, 可能将成为一个拐点,人们脑海里不能不升腾起一连串的问号, 水果滞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格外警觉和关切。

一问今年水果滞销有几何?五六月份一般是时令水果销售旺季,可如同冰冷的阵阵阴雨一样, 时令水果的销售却冷得惊人,这一现象比冷雨还让人心凉。

先是陕西西瓜销售明显遇冷,刚上市还每斤零售一元多钱,但没几天零售价便下跌到七八毛,现在零售价大多维持在五六毛或六七毛一斤。

家住西安建国门附近的韩女士非常爱吃西瓜,她说今年的西瓜又脆又甜,想不到居然卖得这么便宜,而且还卖不动,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不仅仅是西瓜, 前一阵子草莓、蓝莓、樱桃、杏子、香瓜的零售价均比去年下跌了一成到三成,尤其这一阵子油桃零售价平均为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光本土的时令水果量价齐跌,连南方的荔枝等不少时令水果价格也比往年便宜了许多。

长安、高陵、渭南等地的一些果园还推出顾客免费采摘品尝活动,以尽量减少损失,宁可让顾客免费吃,也不能像周至油桃果农那样将水果倒掉。

西安朱雀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运营副总监王丁对记者说: “按理说水果价格便宜了应该卖得快才对,可今年卖得并不好。

今年水果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下跌,总的估算大概下跌25%到30%之间,而销售额大概同比减少30%以上。

”二问今年水果滞销何原因?今年水果滞销有多种复杂原因,浅表层短暂性原因有:近期雨水偏多,上市期推迟,与外地水果上市相叠加;阴雨天气,采摘和运输均不便;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但深层次原因才是导致水果滞销的根本所在。

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经济新常态的显效。

如果说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对经济新常态的反应十分敏感的话,那么包括水果在内的农产品则对经济新常态的反应总要迟钝一些的,不像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早在一两年前就有明显反应并作出相应调整。

现在水果的消费者和消费量并未增加,相反像餐饮一样减少了公款消费这个庞大的群体,而完全变为老百姓的大众消费。

前一两年的惯性还能勉强维持一段市场行情,但从去年下半年起出现苗头,到今年上半年市场明显发生变化,已不容许有关方面袖手旁观了。

去年的苹果收购价和零售价均超过了生猪的出栏价和零售价,价格一旦超过价值,超越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界限,就必然会走向相反,结果苹果库存现在依然很高,陕西有的地方苹果库存率高达60%,而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统计,山东等地的苹果库存率高达80%,简直高的吓人。

价位的过高也导致出口受阻而大量下滑。

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的苹果和梨的价格可能会下跌三成到四成以上。

价跌不要紧,要紧的往往是价跌后面的滞销。

深层次原因之二是水果经济学原理的显效。

现在虽然各高速公路都为水果等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免去了通行费,但汽油费、手续费、人力费导致运输成本依然很高,水果的零售价那样便宜,拉一趟货不但赚不了多少,甚至还会赔钱,所以客商就根本不会来。

时令水果的销售半径越小,成本则越小,反之则越大。

再者,水果的采摘、装箱等劳务雇佣成本也很高,且往往只能雇佣老人和妇女,因为农村青壮年都去都市打工了。

这就导致一些时令水果宁可让顾客免费吃,或宁可烂掉倒掉,也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的原因。

可见根本不是信息不畅等等的原因。

三问政府应该怎样管?纵观全国,没有一个省份能像陕西那样,各级领导如此倾尽心智,政府如此强大主导,在全国第一个设立省级果业管理局,在全国第一个颁布省级果业管理条例,因而陕西的果业才能搭上时代的快车,在三秦大地风驰电掣,一路高歌向前,终于成为中国水果第一大省,果业面积和产量实现“十四连增”,其中苹果产量占全国1/4和世界的1/7,苹果汁产量占世界1/3,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樱桃、葡萄、梨、红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水果先后行销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陕西果业多年来一直是大农业中效益最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

凭良心而言,陕西的果农最幸福。

但事物总有双面性。

时间一久,有些果农就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不思进取不创市场的有些果农就被政府惯坏了。

有了任何麻烦任何问题都找政府,葡萄滞销了找政府,樱桃滞销了找政府,猕猴桃滞销了找政府,西瓜滞销了找政府,油桃滞销了找政府,政府仿佛成了果农的救火队。

找政府当然是对的,但政府的职责更多是宏观层面的指导和调控。

制定政策,宏观引导,培育体系,提供信息,架设桥梁,这些宏观的行为,远比一事一例的帮扶更显价值。

—3—找市县长,不如找市场,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市县长帮农民卖水果,心系百姓,这样的新闻外表看着很温暖。

遗憾的是,这些只能救急,却不能阻止新的滞销潮到来。

建立完善和健全的市场流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售问题。

正常的市场流通体系,既要遵循成本最低原则,又要兼顾长远持续,最终要培育稳固成熟的市场,培养大批忠诚的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日本的水果一二十年间价格都基本无变化,消费群基本是固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十分理性和成熟的。

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哪方有难,另一方还会无偿援助,免其费用。

诚信比金钱更重要。

邻近的韩国也不存在销售难题,因为所有果农都加入农协,果农务完水果之后就不管了,立马把这些水果拉到各个加工车间去,加工以后,农协又在城市设了很多超市和农贸市场,水果从田头到餐桌都由农协统一运作,既管宏观又管微观。

由此可见,市场流通体系才是解决销售困境的最佳路径。

四问城管能否让一让?西瓜、油桃等时令水果,储存周期短暂,从产地到终端市场的关口总是难以打通,一直阻碍重重,每年的时令水果销售的主要区域在城市,尤其在大城市。

除了固有的手续完善的渠道外,一般果农零星种植的时令水果,如果能顺利进入城市,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允许在大街小巷两旁临时设摊短暂销售,会极大解决果农的紧急难题。

然而,这对果农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果农拉着水果进城,如无完善的行驶手续,首先会遇到交警的阻拦。

更重要的是,在街道两旁设摊摆点,一般会遭到城管部门依照规章而罚款没收取缔的结局。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钢大胆假设,城管等有关部门能否设身处地为弱势群体的果农着想一下,在做好疏导交通、不碍市容的前提下,能否临时搭建一些时令水果销售摊点,让果农在短暂时间内零售自己种植作务的时令水果,一方面解决了果农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让市民购买到新鲜而便宜的时令水果,减少了中间环节,岂不两全其美?以前,陕西一些地方以及外省一些地方也这样做过,被证明不失为一种短期有效办法,在目前时令水果销售遇冷果农愁煞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试行一下?民生问题是大事,用变通的手段解决民生问题,则功德无量。

另外,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如能在”八项规定”允许的前提下团体采购一些果农的滞销水果,也不失为一种善举。

五问果企能否施援手?长远来看,骨干果企是对接市场的主力军。

陕西果业多年来探索出的“公司+基地+会员果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模式,实现企业管两头、农民管中间,既有效规避风险,又有力对接市场,从而实现稳步良性持续发展。

但目前仍然有大量散户未加入这一模式。

骨干企业当然要赚钱,但总比农民承接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强许多倍,而且有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企业家有义务多担当一些,不能因为微利或无利可图,就拒绝收购果农的水果,陕西只有骨干企业拥有可供储存的多个冷库。

针对一些果农销售不畅的水果,如果骨干企业及时伸出援手,问题也不难解决。

如无法自身消化,也可以腾出冷库,代为果农储一下水果。

退一步讲,如果骨干企业赔本收购,政府可以考虑适当补贴。

—5—在销售无望的时候,企业出面收购,总比烂掉倒掉强许多。

权宜之计,大可不必舍弃。

企业长期受惠于广大果农,在果农有难的时候, 企业不能袖手旁观。

六问果农能否转观念?“多了多了,少了少了”, “丰产不丰收, 丰收不增收”一直成为笼罩在果农头上的怪圈。

今年是水果产量的”大年’,大家一窝风上,赚不了钱,明年则注定是水果产量的”小年’。

生产的左右摇摆,让客商无所适从,更让市场摸不着头脑。

盲目跟风,不懂科学,不按规范,不接市场,是不少散户果农的致命弱点。

散户果农要走出怪圈,则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首先要融入正常的市场流通体系,不能再搞“千军万马创市场”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以互相压价、互相拆台、互相厮杀,而进行恶性竞争。

这就要求果农必须加入“公司+基地+会员果农”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运营模式,让企业管两头、果农只管中间,既有效规避风险,又有力对接市场,从而实现稳步良性持续发展。

这一模式其实也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近或接轨。

散户的小果园必须通过土地流转,交给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管理,散户除每年收取佣金外,还可以入股,也可以当职业农民,收入双保险。

只有依托龙头企业和大公司,才能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规范流程,拥抱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这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另外,散户果农应当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不能像过去那样企图水果的高额利润和高额回报。

过去十几年水果的螺旋式高位高价运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进入水果的微利薄利时代,水果市场也已经基本实现全球化了。

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统计,一方面国内水果由于价高而导致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41%,另一方面国外比较便宜的水果今年一季度进口同比上涨319%。

形势如此严峻,形势如此逼人。

如果再继续躺在功劳簿上发大财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今后水果每亩如能赚到上千元,就是不错的收入,水果每亩如果仅赚上百元,也应该满足。

适时通变,适者生存,才是智者的选择。

多关注农业政策和水果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盲目扩张,盲目生产。

多提高水果质量和品质,走高端路线。

目前水果并不是产能过剩,而是高品质太少太缺,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不讲质量和品质的水果生产,根本没有出路。

延长产业链,提高利润空间,多加工一些诸如水果脆片、水果醋、水果酒、水果面、水果宴、水果冲剂等等,既缓解了水果的冷储压力,又拉动了水果的日常消费。

由产业链进入价值链后, 水果这一日常消费品才能不断升值。

为解决时令水果的储存问题,也应多发展冷链。

这样,即使一时销售不畅,储存一段时间后,再投入市场则会获得较好的价格行情。

多管齐下,多头并进,则“不信东风唤不回”!—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