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课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恒定律。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 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 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 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 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 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有氧元素
练习: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 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3 __g D 生成。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 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9_._6 _g。
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 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 成氧气的质量为 0.48 g
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 守恒定律,反而是体 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1)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 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 说他能把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变成黄金,请你用 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 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应生成A15gC,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 为( )
A.18g C.12g
B.24g D.16g
2、 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
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 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 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 克。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
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转。 ⁠
课堂要点
(3)思考:①理论上,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比实验前镁 条的质量大,为什么?
反应有氧气参加,故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 ⁠
量。 ⁠
②实际上,反应后残留固体的质量比实验前镁条的质量 小,为什么?
有一部分生成物以白烟的形式逸散,故残留固体的质 ⁠
量比镁条小 。 ⁠
课堂要点
③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什么要求? 试剂能发生 化学反应 ;有气体参加或产物容易逸散 的反应,应在 密闭装置 中进行实验。
(填“是”或“否”)。 (3)欲利用上述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密

闭 容器中进行实验。
课后作业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5. 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NaCl溶液)为基础的基 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D )
A. H2 C. NaOH
B. Cl2 D. NaNO3
课后作业
6.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
于 反应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课堂要点
二、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

注:(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不能用 于物理变化。 (2)守恒的是“质量”,而不是其他物理量(如体 积)。
课堂要点
(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 质量 不能 (填“能”或“不能”)计算在内。 (4)“各物质”包括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尤其应注 意不能遗漏气体和烟。
反应要验证该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实验应如何改进? 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 。

课堂要点
2.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点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01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10g盐水蒸发后得到9g水和1g氯化钠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不等于100mL C.44g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变成44g二氧化碳气体 D.1g硫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
01 巩固练习
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g O2
MgO
m1

m2
m1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m2
01 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两点: (1)实验中必须发生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2)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 行实验。
天平是否平衡与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天平是否平衡,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一定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02 巩固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①质量
只强调“质量”,不包括“体积”
关 键
②化学反应
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定律,只适 用于化学变化
词 ③参加
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反应 物如果有剩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④总和
不能漏掉气体物质
0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22张PPT)

磷+氧气 化二磷
五氧 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 单质
分 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 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 析 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 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
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亚铁的质量之和。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1. 适用于 “一切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 变化。
2. 仅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指其它物理量。 3. 指反应或生成的“各种物质”,包括固体、
液体、气体都要考虑。 4. 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未反应完的物质不
计算在内。
一、镁条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
二、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 是否相等
名称 ③镁条燃烧
答案:A
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呢?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点燃 H2 + O2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水分子
H
O
H
H
O
H
2H2O
H
H
O
H
H
O
氢分子 氧分子
HH
O
HH
O
通电
===
2H2 + O2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 质量 呢?
化学反应前后
形成性评价
1.小明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这一事实不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不对。蜡烛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跑掉了,所以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某大师说他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 变成黄金。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内容 • 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 ••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 总和
原因
• 原子种类没 • 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 • 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
变化

六 不 量 变 • 物质的总质

•微

• 原子种 •类 原子数 目 • 原子质


• 元素种 •类 元素质
• 物质的种 改变 • 分子的种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 的总 质量 呢?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 律时应注意:
•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
的物质 2.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为什么蜡烛燃烧 后质量会减少?
下面是什么 物质发生的化学 变化?
1、铁在氧气中燃烧:
Fe O2 Fe3O4
2、硫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S O2 SO2
点燃
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的前后,总质量是 否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 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 实验→实验证据收集→结论与 解释→反思与评价

哎,我猜想……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前后,总质量增加
2、 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前后,总质量减少 3、 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质量是 增加的
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白磷与氧气的反应。利 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来验证所作的猜想与假设。
P + O2→P2O5
进行实验:
拉瓦锡使用过的实验装置
哎,你知道原因吗?
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前后,为什么 总质量会守恒?
玻璃棒
我们可以在锥 形瓶中看到有 4 个磷原子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4.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x为22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解析】由图可知,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 g+(20
10. 16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36 g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论断正确的 是( C )。
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⑦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A. ①④⑦ B. ①②⑤ C. ①②⑥ D. ①④⑤
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
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
质量为9
g×16=8 18
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1
g×32=8 44
g,两者的质量和为16
g,
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 g-8 g=12 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W中
11. 下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
12.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PPT课件

探究新知
2.玻璃管和小气球有何作用? 玻璃管和小气球起到缓冲作用,帮助平衡内外压强。
解释与结论: 铜粉加热前后的对比:
反应前物质
锥形瓶
反应后物质
锥形瓶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参加剩反余应空气的物质(的空气总)质量等(剩于余生气成体)物的总质量
参加反应氧气
参加反应的铜粉
氧化铜
剩余铜粉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1.“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 算在内。
2.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
探究新知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总质量不相等
★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 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 的分解和合成时,却发现化 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总质量相等
探究新知
加热
铜+氧气
氧化铜
m1
m2
探究新知
进行实验分析总结
注意观察:1.加热后,铜粉的变化;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探究新知
1.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小气球加热时先膨胀,恢复室温后变瘪。 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 进入小气球中。恢复至室温后由于氧气参加反应 生产氧化铜固体,瓶内体积变小,小气球变瘪。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 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
不变
,所
化学反应前后
“622”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的种类
可能
分子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
改变
【课堂练习】
1.(课本P98 第2题)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Fe3+----
黄色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出问题】
这个规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无数实验证明:
反应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
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物
生成的各物质
分子种类
原子种类
分子总数
原子总数
反应物(H2O)
1种
2种
2个分子
6个原子
生成物(H2、O2)
2 种
2 种
3 个分子
6 个原子
得出结论:
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增减,
质量
宏观上,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
没有改变,________
数目
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种类
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
m1
点燃
=
五氧化二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思路点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参加反应的”
和“质量总和”等关键词语. 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 化镁的质量必然大于镁带的质量,选项A正确.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应等于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 的质量之和,选项B是错误的.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 等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剩余固体氯化钾的质量比氯酸钾的 质量轻,选项C正确. 选项D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演示实验2小结
产生的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 总质量相等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M2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 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教师点拨】
1、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要在托盘上放上大小相 等同种的纸。 2、易潮解的药品需要放在表面皿上称量。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一试身手】
请同学们完成《名师学案》第61页当堂练习探究点 一。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 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2.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3.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 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 的物质质量,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教师点拨】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因为原子是 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不变。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一试身手】
请同学们完成《名师学案》第61页当堂练习探究点二。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典例精讲】
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C.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 粗盐的质量
答案:AC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守的普遍规律了,所 以它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等化学变化之外的内容。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2)守恒原因 (3)应用 2.化学方程式 (1)内容 (2)表示的意义 (3)应用
【易错易混提示】 质量守恒定律是用来解释化学变化的,物理变 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比如说5g的水蒸发后变成5g的水 蒸气,就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再一个就是“参加”化学反 应的物质的质量与提供的反应物的质量有时不相等。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读课本P92, 完成《名师学案》第61页课前预习。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化学反应前后
可能改变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元素质量 变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导读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故事发生在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 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 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奇想,我何不称一下容 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这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 律就此诞生了。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 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 他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可惜的 是,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重视,直到 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展示图片]做了同样的 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了公认。
演示实验1小结
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得出结论: 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物质 的质量相等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演示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
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杯,使二者反应。观察现象: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n克共热后完全分解得到氧气a克,剩余固体中经测
思考:1、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同时还有白烟产生
思考:2、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 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 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 应呢?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实验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