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月日:2.2 24时计时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教案

《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24小时计时法。
2.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意识,珍惜时间。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年、月、日的关系及定义。
2.24小时制的特点及使用。
3.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年、月、日的关系,24小时制的特点。
•难点:时间的计算,以及与12小时制的区别。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投影仪•教学软件:时间转换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表、日历等实物展示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以前学过的时、分、秒的概念。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的日历。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解释年、月、日的关系,以及24小时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投影仪展示时间转换工具的使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月的日历,并标注重要日期。
然后使用时间转换工具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
4.归纳小结:总结年、月、日和24小时制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强调时间的计算方法。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制作下个月的日历。
2.写出五个你喜欢的一天中的时段,并解释原因。
3.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年、月、日和24小时制?写出你的想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 年、月、日 教案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 31天
4、6、9、11 30天
2 29天或28天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第一课时:认识24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反之亦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和转化方法。
2.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钟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认识24时计时法: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和特点。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课时:24时计时法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时间差、时间推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24时计时法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问题解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问题。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钟面、计算时间差等,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年、月、日》(24小时计时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年、月、日》(24小时计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时间的读法,包括年、月、日的读法以及24小时计时法。
–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实际生活中时间的应用,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年、月、日的读法,24小时计时法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24小时计时法与12小时计时法的转换及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下》2.教具:钟表、图片等3.教学环境:教室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幅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时钟的读法,然后过渡到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解1.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读法,引导学生注意每个部分的意义。
2.介绍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与12小时计时法进行比较。
3.讲解如何在24小时计时法下表示不同时间点。
三、示范与练习1.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24小时计时法的读法和应用。
2.给学生练习几道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活动设计设计一个时间接力比赛,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抽到一个时间点,要求团队成员以24小时计时法表示该时间,完成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五、总结与作业对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日记,注明时间要用24小时计时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下节课需要进行巩固和练习。
以上为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小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
引出24小时计时法。
2. 探究新知(1)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2)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
(2)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钟表,用24小时计时法记录一天中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24小时计时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24小时计时法,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4时计时法)年、月、日课件教学

【结论】这种表示时间的方式就叫做24时计时法。
教学新知
例2: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规律。 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
如:上午8:00 ,上午11:25 ,下午3:30 ,晚上10:40……
【结论】在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 只需去掉“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去掉“下午”二字, 再在数值上加上12即可。
温故知新
我下午3:45来到火 车站,火车已经开 走了!
20:20 是 几 点 ? 我 该什么时候去呢?
温故知新
19:00
表示的是几点钟?
你知道每天 播出的时间 是几点吗?
晚上7点
同桌交流:观察课本82页图片,提出问题。
目 录 CONTENTS
第二部分
新知探究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7小时 B.7时 C.19时 (4)23时20分是(C )。
A.11时20分 B.上午11时20分 C.晚上11时20分
课后习题
3.拓展提高。
从成都市开往某地的火车,上午9时开车,当日19:20分到达,路上一 共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19:20-9:00=10小时20分 答:路上一共用了10小时20分。
课后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2节24时计时法【第二课时】24时计时法练习一、教学目标:1.运用表格整理时间单位,构建时间单位网络图。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教学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上一节练习课。
1.基本练习(1)时针与分针是一对好兄弟,二人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胖胖的时针跑一圈,瘦长的分针就要跑12圈。
师:虽然它们转动的圈数不一样,但是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
你们知道它们转动的圈数是多少天吗?(2)找朋友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是对好朋友,现在好朋友要手拉手去玩,你能快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独立解答,交流问题。
师:为什么上午8时30分和晚上8时30分的朋友不一样?为什么早晨7时40分没有找到好朋友?它的朋友应该是谁?19:40的朋友应该是谁?(3)站牌与车道师:时间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为了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市政府号召大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你能读懂下面的这幅图吗?小结:我们要提醒身边的亲人,开车上路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进入综合练习板块看看。
2.综合练习(1)想一想小结:知道起始时刻和经过时间,就可以直接计算求出终止时刻。
(2)算一算这是一个新设的邮筒,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是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
请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师: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叫“每隔4小时”?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小结:我们不仅能标出取信的时间,从中还发现了第二次取信的时间,既是一次事件的终止时间,也是计算下一次取信的起始时间。
(3)填一填独立填表,交流:你是怎么想的?①加法:起始时间+经过时间=终止时间(即下一次的起始时间)②计算:统一用24时计时法,晚上8:15=20:15(20-6)÷2+1=8个小结:同样的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ppt课件

4.
(1)电影<魔发精灵>第二场的放映时间是下午( 2)时 ( 40 )分,第三场的放映时间是晚上( 7 )时,第四场的 放(2映)晚时上间6是:4(5刘晚阿上姨8时带3着0分儿子)。到了电影院,他们能赶上观 看<魔发精灵>第三场吗?
能
二十四时计时间,午前时间不用变,午后时间加十二,准确 时辰少费事。
30到图书馆找资料用了3小时小华离开图书馆的时间是2白衣天使小玲在地震灾区抢救伤员从早晨5时一直工作到晚上11时小玲连续工作了小时
第六单元 年、月、日 第2课时 24时计时法
1.小组协作完成以下各题。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辰,要留意: 凌晨或上午几时就直接写几时;下午或晚上几时要用原来的时 辰数加上( 12 )时。 (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要留意什么呢?
3.电视台从晚上8:10开场转播一场足球竞赛,到22:30终 了,共转播了多长时间?
晚上8:10=20时10分 22时30分-20时10分=2时20分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终了时辰减去开场时辰;计算终了 时辰,可以用开场时辰加上经过的时间。
13~24时转换成普通计时法时,要减去12,并在前面加上 “下午〞或“晚上〞。
2.假设把钟面上时针走过的一天的时间展开,就是下面这样。 他能把短少的时辰填好吗?
89
13 14
18 20 21 22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辰。
上午10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 10:00 )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 )
( 16:00 )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辰。
10时30分
13时
18:05
( 10:30 ) ( 下午1时 ) ( 傍晚6时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区别时间与时刻。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 )时中午12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下午3时是( )时
1.创设谈话情境。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1)投影出示。
(2)教师可借助钟表直观演示,学生看钟面填表。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
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这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一次8:30 第二次12:30 第三次16:30
2. (1)9 (2)15:50
3. 9小时7分14小时13小时35分
4. 22时5分
思维训练
(1)5时8时30分(2)6小时30分(3)略(4)略
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到奶奶家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由于这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这里首先出示了这两个时刻对应的钟面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时间。
在这里着重让学生观察钟面,
把两个时刻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古代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日晷”,另一种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
“漏”是以滴水来计时,是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叠放的组合。
上面三只铜壶底下有小孔,最下面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对应壶身上的刻度来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