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时间经过
6.4《计算经过时间》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的,也有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本课内容是为了后面运用今天所学的计算经过时间方法来解决较难的计算时间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师:除了拨钟面,再想一想用计算的方法可以算出来呢?师:同学们好聪明啊,一学就会运用了,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你们都能通关吗?1.选一选。
3.(1)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根据下边表完成各题。
(1)两个剧场12:00以前共放映()场,12:00以后共放映()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
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月日》计算经过天数

【《年月日》计算经过天数】
按算法分为三种情况
一、算头不算尾
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
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计算时要把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
7月放假天数:31-3=28(天)
总天数:28+31=59(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月日》计算经过天数】
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
总天数:10+30+15=55日是星期三。
*小结:计算经过天数,一定要先弄清题意,确定题目应该按那种方法计算,然后再逐月计算。
实践练习
①从2011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一直到2012年1月18日开始放寒假,(不包括1月18日这天)这学期一共经过了多少天?
二、两头算
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
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
27-3=24(天)
三、算尾不算头
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
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
解:30×2+31×2+17
=60+62+17=139(天)
答:这学期一共有139天.
②实验小学教师培训学习,从7月13日开始到8月26日结束,一共学习了多少天?
解:31-(13-1)+26
=31-12+26=45(天)
答:一共学习了45天.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经过的天数》

谢 谢 观 赏!
恳请批评指正!
加工的第一天:3月22日 加工的最后一天:4月10日 3月22日~3月31日: 31-22+1=10(天) 4月1日~4月10日: 10 - 1+1=10(天)
10+10 =20(天) 200÷20 = 10(天) 答:这个组平均每天加工10套服装。
实验小学从7月5日开始放暑假,到9月1日正 式开学,实验小学放暑假一共放了多少天呢?
放暑假的第一天: 7月5日 放暑假的最后一天: 8月31日
7月5日~7月31日:31 – 5 + 1 =27 (天) 8月1日~8月31日: 31 – 1 +1 =31 (天)
27+31= 58 (天) 答:实验小学放暑假一共放了58天。
165 108 142
水稻的生长期:5月5日~10月15日 玉米的生长期:6月12日~9月27日 大豆的生长期:6月5日~10月24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计算经过的天数
实验小学于4月5日至4月12日举行春季运动会, 请问运动会举办了几天?
运动会的第一天: 4月5日 运动会的最后一天: 4月12日
12-5+1=8(天) 答:运动会举办了8天。
பைடு நூலகம்
妈妈所在的班组从3月22日到4月10日,一 共加工了200套服装,这个组平均每天加工 多少套服装?
小学三年级数学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下午2时40分 =14时40分
17时45分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时开间始=时刻到达时刻 -到开达始时时刻刻
13 14 15 16 17
她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7)小明16:40放学,17时10分到家,小明路上走(
)。
(8)小新上午7:30到校,10:40放学;下午分。
2、
时刻一般用“几时几分”表示,就是 平时所说的“几点几分”,但书写时 应写“时”。
下午2时40分到17时45分中间经过的一 段表示的是行驶的时间,一般用“几 小时几分”表示。
口算经过的时间:
8时至9时(
)
10时至12时( )
12时至13时30分(
)
13时30分至17时30分(
)
13时40分至17时55分(
)
课堂达标
1.填空。
(1)从上午8时到中午11时,经过了(
)小时
(2)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
)小时
(3)从中午12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
)小时
(4)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经过了(
)小时
(5)海底世界上午9时开馆,下午4时半闭馆。每天开放( )。
(6)妈妈晚上10时上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 )时下班。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计算经过的时间

《动画剧场》播放 多长时间?
《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 播放,16:00结束。
我在钟面上数一数。
我画图看一看。
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时。
你能画图求出《智慧树》播放多长时间吗?。
8时40分
结束
你是怎样想的,和同学交流。 40-10=30(分) 答:《智慧树》播放30分钟。
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答:每天的借书时间有3小时。
17-9=8(时) 答: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8小时。 25+35=60(分) 答:结束时间是13:00。
12-8=4(时)
4+6=10(时) 答:她睡了10小时。
从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1)9-8=1(时)
(2)34-32=2(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时+32分=1小时32分
答: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动车运行了1小时32分, 动车在济南西站停靠2分钟。
11-8=3(时) 102÷3=34(千克) 答:平均每小时挖34千克。
14-9=5(时) 80×5=400(千米) 答:一共行驶400千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经过的时间》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经过的时间》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教材先通过出示情境图“快乐的星期天”,图上提供下列信息:9:10 分到公园,在公园里玩秋千、碰碰车,10:30 离开公园,要求算出聪聪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2种思路,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解决完这一问题之后,为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免博士问“从故事中,你还能提出哪些关于时间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聪聪玩碰碰车用了多长时间”、“聪聪玩秋千用了多长时间”等通过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一段时间长短的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2.学生通过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游戏法儿童的生活是快乐无邪的,学习也应该是美好、偷悦的。
这节课我采用了偷快式教学方法,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用游戏、活动、童话吸引学生,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例如: 本节课开始的猜谜语游戏,口答竞赛等环节对学生学习新知巩固新知无疑起着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本节课中,学生处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例如,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最后回顾一节课40 分钟的经历认识时间,珍惜的重要性。
(二)学法1.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聪聪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小组讨论。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计算经过的时间优秀教学实录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计算经过的时间优秀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理解其实际意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时间观念。
二、情境导入生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张日历,带领学生回忆一天中的时间段,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接着,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问题:小明晚上10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他睡了几小时?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游戏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示和表格等形式,直观地展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游戏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时间计算王”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讨论和提问,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练习设计合理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精心设计了练习题。
练习题难度适中,覆盖面广,既包括基础题也包括拓展题。
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提高解题能力。
六、课堂氛围和谐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意见,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七、评价方式多元教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表现方面,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纪律情况等进行评价;在作业方面,教师布置了适量的练习题和测验卷,并给予及时的批改和反馈;在期末考试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了试卷,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
2. 正确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或时钟。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时间知识。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 新课讲解-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通过计时器或时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题。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 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正确理解时间的含义。
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关键,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新课讲解计算经过时间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加减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