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与应用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人类自身,也包括动物和神经系统。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人类的成长,发展和适应性展开的,主要是关于人类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交往的方面。

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一些重要的原理适用于许多方面,例如在教育、治疗或自我发展中。

以下是心理学的几个基本原理和它们的应用。

1. 认知原理认知原理主要研究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过程。

首先,人类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

接着,大脑通过解读和理解信息来创造概念和认知。

这些过程中发生在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是由两种基本方式控制的:自动和注意力控制。

自动处理需要很少的努力,而注意力控制则需要主动努力进行。

认知原理的应用包括如何教授儿童读写,如何更好地设计可视化信息,以及如何训练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

2. 社会认知原理社会认知原理研究人类与社交环境和他人交互的方式。

人类能够通过体验、知觉和沟通来获取有关他们周围环境的信息。

他们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和维护有意义的社交关系。

社会认知原理的应用包括培养人们的社交技巧、处理社交冲突并调节个人情绪状态,以及提高团队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3. 学习原理学习是行为的一种改变,可以在环境中发生。

学习原理研究人类如何学习行为模式和决策,并且如何将行为模式与奖惩机制联系起来。

学习原理的应用包括如何教授儿童道德、孩子如何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自控、以及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

4. 情感原理情感原理研究了情感、情绪和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情感本身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但能够提供动力和意义,同时也可能引起思维、行为和健康的压力和疾病。

应用包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和疾病,以及如何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影响深远,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同时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环境中的挑战和机会。

同时,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运作方式也至关重要。

情感修复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情感修复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情感修复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情感修复,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处理情感上的困扰和痛苦,达到情感健康和平衡的状态。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心理学理论,来探讨情感修复的原理和应用。

一、认知重构理论认知重构理论是情感修复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情感问题常常源于自身的认知偏差和思维方式。

通过调整和重构认知,可以改变负面情绪,促进情感修复。

在实际应用中,情感修复者需要帮助个体意识到他们思维中的负面和消极因素,并引导他们重新审视问题,并寻找更积极和合理的解释。

通过正确认识和改变思维模式,个体可以解决情感上的困扰。

二、情感焦点疗法情感焦点疗法是由心理学家莱斯利·格林伯格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理论认为,情感是人们情绪体验的核心,而焦点则是个体注意力的集中点。

通过将个体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到情感上,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感困扰。

情感焦点疗法的具体应用包括:让个体将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到身体感受上,例如呼吸、肌肉紧绷等;帮助个体观察情感的感受,而不是通过理性的解释;鼓励个体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情感,以促进情感的释放和理解。

三、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个体管理和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策略的目的是提高个体的情绪适应能力,增强抗压能力,从而实现情感修复。

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积极的自我对话,鼓励和支持自己;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紧张情绪;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情感冲击治疗情感冲击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情感修复方法,通过使用情感冲击器(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来帮助个体修复情感关系,恢复情感连接。

情感冲击治疗的核心原理是,情感问题常常在于情感关系的破裂和失衡。

通过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需要和对他人的需求,以及合理表达和沟通这些需求,可以修复情感关系,实现情感修复。

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大全

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大全

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大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它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一、认知理论及应用认知理论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知觉的运作方式。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储存信息,并对环境作出反应。

在应用层面,认知理论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行为主义理论及应用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产生的结果。

它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并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说明人们的行为。

应用层面上,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心理治疗和犯罪行为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鼓励教师运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及应用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它帮助我们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并提供指导性建议。

在应用层面,发展心理学理论被运用于儿童教育、亲子关系和老年护理等领域。

通过了解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教育者和护理人员可以为个体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促进,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

四、社会认知理论及应用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并揭示社会交互和社会认知的关系。

在应用层面上,社会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

它帮助我们了解群体行为、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种族偏见和歧视,并指导我们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促进社会和谐。

五、心理治疗理论及应用心理治疗理论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它通过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并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焦虑障碍、抑郁症、心理创伤和人际关系问题等。

在实践中,心理治疗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理论和技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服务形式。

心理咨询是在心理健康领域内提供的一种非临床形式的心理辅导服务,旨在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障碍或病理性问题进行的一种临床干预,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处理,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目的。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流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强调个体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具备自我决定的能力和潜在的人类学创造性。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和个人认知,并注重建立真实性、共情和尊重的治疗关系。

2.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强调个体认知的作用和行为的学习模式。

根据该理论,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并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是由不恰当、负面或扭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引起的。

基于此,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注重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寻找问题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改变和认知重构的策略来改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3.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理论,仍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种理论基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人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强调内省的过程可以使个体自觉地理解潜意识中的问题,从而解决内部矛盾和冲突,促进心理健康境界。

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模式1. 面对面咨询面对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最传统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在治疗室内进行,匹配具备培训和资历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期利用真实对话、非语言传达方式、表达和焦点技能等方式来协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在线咨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网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逐渐兴起。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究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不仅是一项学术研究,它还有许多实际应用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思考的过程和信息处理的机制。

认知心理学主张在人类意识形成和信息处理中,重要的是思维结构和认知过程,即认知系统。

因此,研究认知系统(如思维和语言)对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准确理解至关重要。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与他人的互动、态度、信念和态度变化的心理学分支。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心理过程,包括互动和交流方式、人际冲突和合作、文化差异和影响、社会压力和群体行为等等。

了解社会心理学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理解社会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变化的整个过程,包括婴儿和小儿时期、青春期和成人时期、老年期等阶段。

它还关注个体的个性差异和文化差异,研究了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智力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二、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实践工作。

因此,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在,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场景。

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专门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并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临床心理学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精神问题提供治疗和支持,例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起来的治疗。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困难和天赋,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主要研究在工作场所中员工的心理问题,如压力、冲突、满意度等等。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心理健康则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强调心理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它旨在探索心理行为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理行为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二、健康心理学的理论1. 健康信念模型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流行的健康理论,主张人们的健康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和观念。

人们的健康信念是指他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影响他们健康行为的动机和行为。

2. 应对-恢复模型应对-恢复模型认为,当人遭遇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会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应对。

而这些策略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而影响他们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3. 生态学模型生态学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和健康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基因和行为,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只有在全面的环境背景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健康。

三、健康心理学的应用1.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健康心理学的一项应用,旨在通过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积极行为来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健康行为的认知和促进积极行为的采取。

2. 心理治疗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旨在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不健康行为和消极想法。

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而无需使用药物。

3. 应对和适应健康心理学的另一个应用是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通过强调积极思维和强大心态的重要性,健康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一些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婚姻问题等。

四、结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身心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1. 自我概念理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的所有认知和体验的总和。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自我概念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外观、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认知)、自我价值(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能力(个人对自己在行为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从认知角度解释人际关系的。

根据其理论,个体通过感知、敏感、归纳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去解释和理解社会行为、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

3. 互惠原则理论互惠原则是指,人们有一种倾向,通常看到交往或交换是必须的。

交换不一定是一次性的,但是交换必须是大致均衡的。

4. 自我监视理论自我监视是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调整自己的行为,表达适当情感的一种方式。

自我监视理论认为,当人们对他人的评价较为重要或对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时,自我监视的行为或策略会更加显著。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应用1. 沟通技巧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

了解沟通技巧,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沟通技巧主要包括:积极听取信息、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语言和身体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 人格特征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强大,有弹性的人格,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并与他人建立关系。

一些常见的良好人格特征包括:包容性、乐观主义、合作、勇气和自信等。

3. 行为策略行为策略是指人们采取的交往方式,以及在一定情况下如何应对其他人和情境的行为。

主要的行为策略包括责任承担、理性化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诚实、尊重他人等。

4.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调解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调解是指帮助人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

心理学调解主要包括诊断、问题解决和问题预防等方面的策略,从而提高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水平。

三、总结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原理,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处理人际关系,还能提高工作和职业生涯的成功率。

沟通技巧、人格特征、行为策略和心理学调解是人际交往心理学应用的一些重要方面。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个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通常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客户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达到这一目的。

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务是心理咨询师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它们能够指导咨询师在实践中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务,并探讨其应用。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是自主和有创造性的,咨询师应该以尊重和关怀的态度来理解和帮助客户。

人本主义咨询注重客户的内在潜力和自我发展,强调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和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个体的心理问题归因于潜意识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咨询师通过分析和解释客户的潜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帮助客户理解问题的根源,并通过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来促进个人成长和改变。

3.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咨询师通过帮助客户识别和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以及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增强客户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4.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将个人的心理问题视为与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系统相关联的。

咨询师通过了解和干预家庭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帮助客户改善家庭和社交关系,以及促进个人和系统的整体健康。

二、心理咨询的实务1. 建立咨询关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础。

咨询师应该倾听和尊重客户,营造安全和信任的环境。

他们还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对话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来建立与客户的良好连接。

2. 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客户的情况和背景,对其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

他们可以使用访谈、测试和观察等方法来获取客户的信息,并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评估和诊断的结果,咨询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该基于客户的需求和目标,并结合适当的理论和技术。

咨询师还应该与客户合作,讨论和调整治疗计划,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实施治疗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认知重构、心理训练和行为疗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發展的任務
運動的精細化 從不穩定、費力、搖擺的步伐,轉變為優雅、 連續、有效率的大步行走,並且學會奔跑 與跳躍。
幻想遊戲 兒童在這一階段發展出符號思維的能力,能 夠理解一個東西可以代表另一個東西。兒 童學會辨認及使用符號與信號。
心理方面
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期, 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 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 重要問題。
出現在這類兒童早期生活中的攻擊導火線,包 括對攻擊行為的酬賞、挫折、在現實生活或電視 中模仿楷模。
增強
因攻擊而得到的酬賞,最明顯的一項便是得到自 己想要的東西。
責罵和打屁股有時也會增強攻擊行為,因為孩子 寧願得到負面的注意,也不願無人理會。
學前教師曾透過漠視攻擊行為以及籌賞合作行為, 成功減少了三歲和四歲兒童所表現的攻擊行為(P. Brown & Elliott, 1965)。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 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 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 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 不到滿足。
兒童期早期之情感探討(黃秀蓉)
恐懼 孩子怕些什麼,為什麼?
˙兩歲到四歲間常有暫時性的恐懼,許多人怕 動物,尤其是狗。
˙六歲左右得孩子更可能害怕黑暗。 ˙隨著年齡漸長和無力感的消失,大部分恐懼
目錄
兒童期早期之社會性探討 兒童期早期之情感探討 兒童期中期之社會性探討 兒童期中期之情感探討 工作分配
兒童期早期之社會性探討(洪仲威 李韋環)
兒童早期(2~4歲) 又稱為學步期(toddlerhood) ,此生命階段的 特徵是活動,不停說話、運動、幻想及思 考。
此生命階段的另一特徵,就是學會限制和 調節自身行動,在過程中學會考慮自己與 別人的需要。
但忽略攻擊並非萬全之策,准許攻擊的發生而不 加以干涉,可能會傳遞一種贊同的意味。
挫折與模仿
挫折(frustration) ─通常來自懲罰、侮辱和恐 懼─不一定會導致攻擊,但是一個受挫折的 孩子會比一個滿足的孩子更可能做出攻擊 的行為(Bandura, & Ross, & Ross,1961)。
心理理論與應用
分組報告兒童期之社會情感
老師: 楊慧珍
老師
組員:工管四A 9320049A 趙偉強 工管四A 9320057A 黃秀蓉 工管四A 9320061A 趙梓詠 資管三B 9422058A 許珮琦 資管三B 9422074A 吳東陽 醫工三A 9450099A 洪仲威 醫工三A 9450105A 李韋環 化工一 9605036A 蘇昭勳 化工一 9605092A 施育文
並不是所有小孩都能學會控制攻擊。有些會變得 愈來愈具破壞性。有時更可能引起重大問題─因 為攻擊使得大人和小孩都不喜歡他。
攻擊的導火線
雖然男性賀爾蒙被視為攻擊行為傾向下的一個 潛在因素,而且起也解釋了男性比女性較多攻擊 行為的原因,但社會學習理論家則提出其他因素, 其中部份因素出現於缺乏有效親職的家庭中 (Patterson, DeBaryshe, & Pamsey,1989)。
將不復存在。
孩子在這個年紀變得如此容易害怕?
˙原因可能來自於他們強烈的幻想世界─無法 清楚分辨「假裝」和「現實」 。
一項研究中,發現百分七十五的幼稚園兒童和百分之五十 的二年級生,會對鬼和怪物產生恐懼,相對之下,六年級 生只有百分之五有此恐懼。
較大的兒童害怕不同的事情。十到十二歲的孩子,因瞭解 因果關係,較害怕身體的傷害和危險,而四至六歲的孩子 則會害怕「看起來很難看」的人。
攻擊階段:上升與下降
工具式的攻擊(instrumental aggression) 以攻擊作為達到某種目標的工具。
例如:一個學步幼兒由另一個孩子手中粗 魯地搶過玩具,他所想要的只是玩具,而 非想傷害或支配他人。
在攻擊的早期階段,兒童常集中在他們想 要的東西,對持有者做出威脅的姿態。
兩歲半到五歲之間,兒童的攻擊以爭奪玩 物和空間的佔有為主,尤其是常在社會遊 戲(social play)中出現。
有些恐懼常是來自於真實的危險─如被狗咬過,或來自真 實事件,例如曾被車子撞到的孩子可能變得害怕過街。此 年紀的兒童比起以前懂得更多、經驗也更多,們所知道的 就是-有許多值得害怕的事。
恐懼的預防和解決
有些恐懼會消失,有些則會持續。 ˙父母接受恐懼為正常,要給予孩子信心,並鼓勵孩
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而不加以嘲笑或處罰。 ˙不要讓孩子逃避,因為逃避並不會移走恐懼的原因。 ˙在恐懼成為個人障礙之前,便要加以處理。可透過
社會理論學家班督拉(Bandura)和其同事所做 的一個古典研究中,孩子曝露於兩類楷模 之一,或毫無楷模(Bandura et al.,1961)。
電視上的暴力
就算父母沒有攻擊的舉動,大多數的孩子 還是會由電視中看到暴力楷模。
具攻擊性的小孩的確比不具攻擊性的小孩 電視看得較多,對攻擊楷模的認同較強烈, 而且較相信電視中的攻擊行為是現實生活 的反映(Eron, 1982)。
制約、仿效、和漸次曝露於所恐懼的物體前,也 是對付恐懼的方式。(C. M. Murphy & Bootzin,1973)。
攻擊
有些孩子會以攻擊來掩飾心中的恐懼。嬰 兒並不會表現出真正─意圖傷害他人─的攻 擊行為(aggressive behavior)
而兩歲半到三歲以後的孩子,則常出現打、 踢、咬、扔沙子等行為,顯示攻擊的年紀 已經來到。接下來的三年中,孩子常以言 語表現攻擊(Maxccby,1980)
隨著孩子經過兒童期早期、更能以字語表達時, 攻擊的頻數、引發和持續的時間都會減少 (Cummings, Iannotti, & Zahn-Waxler,1989)。
然而兩歲時出現的個別差異卻有穩定持續下去的 傾向,尤其是男孩。兩歲愛打人、愛搶玩具的男 孩,五歲時的動作仍富攻擊性。
大多數孩子在六、七歲之後變得較少攻擊行為, 因為此時同理心取代了自我中心觀。較能站在別 人的立場,瞭解別人行為的原因,並能發展出與 人相處的正面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