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相变材料储热_释热特性及传热过程强化

合集下载

相变材料微胶囊研究进展

相变材料微胶囊研究进展

进行相变转换,而壁材仍然维持着固体外会在芯材液滴的外表面进行聚合反应制备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制备微胶囊相变观,从而便于别的基体与相变材料微胶囊分子量相对较低的预聚体,当其尺寸不断材料的四种常用方法,包括喷雾干燥[1]增大后,其会在芯材表面进行聚集,因为复合。

当前,相变材料微胶囊已经成为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及复凝聚聚合过程一直在不断进行,所以最终其会了各国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其在纺织、法。

此外,还系统阐述了相变微胶囊材形成固体外壳覆盖在芯材液滴表面上。

太阳能贮存以及节能建筑材料等领域得到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纺织领域、[7][4]Zhang等通过原位聚合法分别合成了以了广泛的应用。

太阳能贮存材料领域以及节能建筑材料蜜胺-甲醛-脲聚合物为壳,正二十烷、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领域。

正十九烷和正癸烷为芯材的相变材料微胶2.1 喷雾干燥法[8]喷雾干燥法是指将壁材和芯材进行混囊。

Masato Tanaka等通过原位聚合法制1前言合后,加入冷却或者加热装置中,使其去备了一种新型的贮能材料,该材料的平均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除溶剂进行凝固从而获得微胶囊的方法。

直径在30 μm~50 μm之间。

耗,使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通常,首先把壁材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溶以及节能技术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热[1]解,之后将芯材加入到壁材溶液中进行乳点问题。

由于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将化,最后再进行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法具相变材料进行微胶囊化已经成为有效解决有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成本低、操作方法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灵活等优势,其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

将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化技术是指在相变芯材在壁材溶液中进行分散从而获得水包材料所构成的微粒表面包裹一层性能结构图2 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油或者油包水型乳液,该乳液在气流雾化稳定的薄膜从而形成具备核壳结构的微胶 2.3 界面聚合法的作用下被分散为液滴,并均匀分布在热囊的过程。

强化传热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强化传热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强化传热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传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发电、工业生产、环境控制和家庭生活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中强化传热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传热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强化传热技术的原理强化传热技术是指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改变传热界面的形态或热介质的流动来提高传热效率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通过增大传热界面的面积或者提高传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来实现强化传热。

具体来说,强化传热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内部强化传热技术内部强化传热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流体流动方式来提高传热效率。

常见的方法包括增加流速、改变流动方向、引入强制对流以及改变传热介质的物性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壁面的传热效率,减少传热过程中的局部热阻,提高传热效率。

2. 外部强化传热技术外部强化传热技术则是通过在传热表面上引入一定的扰动来增大传热界面的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常见的方法包括在传热表面上安装翼片、鳍片等结构以及改变传热表面的形状等。

这些方法可以强制流体沿着传热表面运动,增加热传递的表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3. 相变强化传热技术相变强化传热技术是指通过改变传热介质的相变状态来提高传热效率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热来增加传热介质的热容量、引入超声波等对相变过程进行控制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相变介质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二、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实例1. 飞机发动机冷却飞机发动机的高温环境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传统的发动机冷却方式是通过空气流动来降低温度,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在高速飞行时提供足够的冷却。

因此,强化传热技术被应用到了发动机冷却中,通过引入冷却介质的流动和内部强化传热技术来提高冷却效率,从而保证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下正常运行。

2. 化工反应器化工反应器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传热过程对于反应器的效率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利用外部强化传热技术,可以将反应器表面增加摩擦力,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的研究开始于1982年,由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公司发起。

1988年起由美国能量储存分配办公室推动此项研究。

Lane 在其著作《太阳能储存———潜热材料》一书中对20世纪80 年代初以前相变材料和容器的发展作了总结。

20世纪90年代以相变材料处理石膏板、墙板与混凝土构件等建筑材料的技术发展起来了,随后,相变材料在石膏板、墙板与混凝土构件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发展,主要目的是增强轻质结构的热容。

美国Neeper估计相变墙板能转移居民空调负荷中90%的显热负荷到用电低谷期,可降低30%的设备容量。

Oakbridge 国家实验室在1990年得出结论:在太阳房中,相变墙板能明显降低附加能量的消耗,回报期大约是5年。

日本的Kanagawa大学和Tokyo Denki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相变墙板的储热性能进行了研究。

他们得出了相变墙板的使用使得热负荷更加平缓,辐射域更加舒适,用电量下降,有消减峰负荷的可能的结论。

国内对相变建筑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张寅平研究了无水乙酸钠和尿素的共混物,其相变温度在28~31℃。

同济大学则主要以工业级的硬脂酸丁酯为相变材料进行建筑节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

近两年,北京广域相变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几家顶尖的专题研究相变材料的高校结合,共同研制相变材料微胶囊,为相变材料在建筑保温材料中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相变材料微胶囊是相变材料装入直径1~500μm的微小容器内(图一)。

微胶囊通常为球形外观,其中,外层的裹附材质我们成为囊壁,囊壁多采用无机或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特殊条件下也可以用金属材料,内部的相变材料被称为囊芯。

采用微胶囊对相变材料进行封装这一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广泛关注,相变材料做成微胶囊再遇建筑材料掺混有以下优点:1、可增大相变材料热传递过程中的表面积和传导率。

2、相变过程在微胶囊内完成,可极大的消除“相分离”现象。

3、提高相变材料的稳定性,降低一些相变材料的毒性和挥发性。

强化传热的可能途径

强化传热的可能途径

强化传热的可能途径以强化传热的可能途径为标题,我将为您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传热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强化传热,以提高传热效率或满足特定的传热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能的途径来强化传热。

第一种途径是增加传热表面积。

传热的速率与传热表面积成正比。

因此,通过增加传热表面积,可以增强传热效果。

这可以通过采用复杂的传热表面结构,如翅片或螺旋状结构,来实现。

这些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传热表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第二种途径是增加传热介质的流动性。

传热介质的流动性对传热效果有重要影响。

当传热介质流动时,会带走物体表面的热量,并迅速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因此,通过增加传热介质的流速或改变流动的方向,可以增强传热效果。

例如,在散热器中,我们通常会采用风扇来增加空气的流动性,加速热量的传递。

第三种途径是改变传热介质的物理性质。

传热介质的物理性质对传热效果有重要影响。

例如,将传热介质的热导率增加,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速度。

这可以通过在传热介质中添加导热剂或改变其化学成分来实现。

另外,改变传热介质的比热容量,可以增加传热介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进而强化传热效果。

第四种途径是利用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是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的。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因此,利用辐射传热可以在传热介质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传热。

例如,太阳能集热器就是利用辐射传热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

第五种途径是利用相变传热。

相变传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但热量的传递仍然发生。

利用相变传热可以在传热介质中储存大量的热量,提高传热效率。

例如,蓄热材料可以在低温时段吸收热量,在需要时释放热量,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第六种途径是利用传热增强剂。

传热增强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传热界面特性的物质。

通过在传热界面上添加传热增强剂,可以改善传热界面的热阻,提高传热效果。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引言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 在相变过程中能够储存或者释放大量热量,可用于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

相变材料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其相变时的潜热,把它与传热流体混合,提高传热流体的热容,用于热量传输、冷却剂等;二是利用其相变温控特性,将其应用于纺织品[1]、建筑物、军事目标等,提高热防护性或者调节温度。

例如将相变材料加入到建筑材料中制成储能建材,利用太阳能和季节温差能等再生能源, 可以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波动, 有效利用低峰电力削峰填谷, 降低能源支出,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2];如果将相变微胶囊悬浮在液体介质中, 形成一种二元潜热型悬浮液,将这种具有大热容的二元潜热型悬浮液作为电子设备的冷却液,能够提供10~40倍于一般流体的等效热容,在相同冷却功率的要求下,冷却系统所需的泵功耗、冷却液流速及热沉体积均可大幅减小。

本实验以硬脂酸丁酯为相变材料,蜜胺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采用DSC测定其热性能。

本研究性实验着重于制备工艺的优化,以改善相变微胶囊的储热性能。

通过本实验,了解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理解并掌握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探索制备条件对微胶囊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尽可能优化制备工艺。

1.实验方法1.1仪器与试剂三聚氰胺,37%甲醛,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司班80,盐酸,柠檬酸,氯化铵,硬脂酸丁酯(芯材);匀质机(乳化搅拌机),电动搅拌机(数显可控搅拌仪),超声波振荡仪(一台),光学显微镜。

1.2微胶囊的制备(1)MF预聚体的制备在三口烧瓶中, 以2:1摩尔比混合甲醛(4mL,37%)和三聚氰胺(2.30g), 20mL水,在70 ℃下充分溶解,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9.0左右,在68℃下搅拌反应至三聚氰胺完全透明后,继续搅拌反应10分钟, 得到MF预聚体水溶液,将此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室温放置。

传热的强化途径简述

传热的强化途径简述

传热的强化途径简述换热器广泛运用在化工,制药,冶金,能源,石油,动力等工业领域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般的化工工业建设中,换热器建设投资金额往往可以占到总工业建设投资的10%~20%,目前在化工领域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与目前我国发展的绿色化工方向有所不符,因此如何强化传热便成为化工生产实践中必须要骄傲考虑的大问题。

以下我将从换热器原理出发,分析影响换热器换热效率的较大因素,并通过查询文献对这些问题给出较为可行的意见,同时对未来可能发展做出展望。

一、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目前化工生产中的换热器多为间壁式换热器,通常而言,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的传热进程主要含有三个阶段,一,基于对流方式使热量向管壁进行传递;二,通过热传导方式,让热量从管壁一侧向另一侧完成传递;三,传递到另一侧位置的热量又通过对流方式向冷流体实现传递。

间壁换热器换热的三个步骤里,热传导存在于管壁内部其热阻相对较小,进而不会对传热造成较大影响。

总结可得,在换热器的传热过程中对与换热影响较大的为对流传热。

影响对流传热速率因素包括多个方面,一,流体本身性质,由于流体的粘度,导热系数,热容,密度等都不相同,故不同流体流经同样的换热器其导热速率也不尽相同。

二,流动形式,流体在换热管路中的流动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种形式,层流与湍流,层流形态中起导热作用的中介主要为流体分子,而湍流中起导热作用的主要中介为流体质点与流体微团,由于质点与微团热运动剧烈程度要比流体分子高许多,因此湍流时流体的热阻要比层流时的热阻小得多。

三,流体种类与相变,若流体传热过程中发生相变化其传热机理将发生变化,这也将体现在流体的传热系数的差异上。

四,传热面位置、形状及大小,包括板,管,翅片以及环隙等在内的传热面的形状、管径与管长等都为影响传热速率因素。

传热面布置与方位等均会使对流传热系数备受直接影响。

五,流体流动成因,流体流动可被分为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在化工生产中一般采用泵等做功设备使流在换热器内发生体强制对流,强制对流传热系数比自然对流要高得多。

蓄热罐内熔融盐相变蓄放热规律及其热管传热强化研究

蓄热罐内熔融盐相变蓄放热规律及其热管传热强化研究

蓄热罐内熔融盐相变蓄放热规律及其热管传热强化研究
蓄热罐是一种利用熔融盐相变的储能设备,通过将热能转化为盐的相变热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热能。

蓄热罐内的熔融盐是一种具有良好热导性和热容量的介质,能够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能。

蓄放热规律是指蓄热罐内熔融盐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的行为。

在吸热过程中,熔融盐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储存了热能;在放热过程中,融化的盐返还相变热,释放储存的热能。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控制熔融盐的相变温度和熔点来实现。

热管传热强化是一种通过改善热管结构,提高热管传热性能的方法。

热管是一种通过蒸发、凝结和液体返回的循环过程来传递热量的传热器件。

在蓄热罐内,热管可以被用来增强熔融盐的传热性能,提高蓄热罐的储能效率。

研究表明,通过在熔融盐中添加纳米材料或采用微结构设计的热管,可以显著提高熔融盐的相变蓄放热性能。

例如,在熔融盐中添加纳米粒子可以增加盐的热导率,提高热能的传递效率;采用纳米表面涂层或多孔载体的热管可以增加热管的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传热效果。

因此,研究蓄热罐内熔融盐的相变蓄放热规律及其与热管传热强化的关系,对于提高蓄热罐的储能效率、延长设备寿命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申天伟;陆少锋;辛成;李朝龙【摘要】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以及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组成,重点对原位聚合和界面聚合两种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在纺织、建筑和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作者】申天伟;陆少锋;辛成;李朝龙【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相变材料由于在储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控温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材料和其它控温应用领域。

但热传导效率低这一缺点限制了其储能系统中能量的提取和利用,因此通过对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增大其比表面积,可提高传热效率。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相变材料包裹在壁材内,与传统相变材料相比,其粒径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有更好的热传递效果。

此外,微胶囊的核壳结构还可以起到保护相变材料的作用,防止其挥发泄漏。

因此,实现固-液相变材料的宏观固化,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其传热和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1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相变材料就是利用微胶囊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具有特定相转变温度的相变材料进行包覆,形成微米级的胶囊结构。

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化解决了其泄漏、相分离及腐烛等问题,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壳材较薄,胶囊粒径较小,材料的传热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1.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组成目前,已经微胶囊化的相变材料以石蜡烃类为主,其它相变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一些建筑中,不同熔点的石蜡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纯烷烃的价格较高,而石蜡的价格较低,更易获得用户的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题目:微胶囊相变材料储热/释热特性及传热过程强化专题:指导教师:职称:2015 年6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12 月20 日毕业设计日期:2015年1月20日至2015年6月10日毕业设计题目:微胶囊相变材料储热/释热特性及传热过程强化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1、查阅关于相变储能材料的文献资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2、完成3000字以上的英文文献翻译;3、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4、通过添加导热材料对微胶囊相变材料进行强化传热。

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强化效果最好的导热材料;5、搭建微胶囊相变材料储放热实验平台,对其储放热特性进行测试。

得出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微胶囊相变材料换热过程的影响。

指导教师签字: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属于原创。

本毕业设计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答辩情况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正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年月日摘要传统的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易泄露、相分离、易腐蚀、导热系数低和运输困难等问题,因此众多研究者将相变材料封装在微胶囊中,制备成相变微胶囊,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主要以相变温度为31℃的微胶囊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添加石墨烯、纳米铜、膨胀石墨等高导热材料的方式来强化微胶囊的导热性能,然后搭建实验台测试纯胶囊和石墨烯/微胶囊、纳米铜/微胶囊、膨胀石墨/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储热/释热特性。

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在微胶囊相变材料中添加高导热材料,制备总质量是30g的石墨烯/微胶囊、纳米铜/微胶囊、膨胀石墨/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其质量分数分别是0.1%、0.5%、1%、1.5%、2.5%,对微胶囊储放热系统进行传热强化。

结果表明,相同质量分数下膨胀石墨的添加相对于石墨烯和纳米铜对微胶囊的导热性能提高最大。

(2)搭建微胶囊相变材料储热/释热测试平台,通过改变换热流体的流量,对纯微胶囊和膨胀石墨/微胶囊(0.5%)、膨胀石墨/微胶囊(1%)、膨胀石墨/微胶囊(2.5%)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释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相同流量下,随着膨胀石墨质量分数的增大,膨胀石墨/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的储放热时间减小。

不同流量下,相同材料储放热时间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微胶囊相变材料;膨胀石墨;储热/释热特性;传热强化ABSTRACTThe tradition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have the problems such as leakage, phase separation, corrosion, low thermal conduction coefficient and transportation difficulty. So many researchers encapsulated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microcapsules, prepared the phase change microcapsul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microcapsule whose phase change temperature is 31℃.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icrocapsules was enhanced by th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raphene, nano copper, graphite, etc. Then, the heat storage/releas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tested by building experiment platform.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1)Graphene / microcapsules, nano Cu / microcapsule, expanded graphite / microcapsules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hat its quality scores were 0.1%, 0.5%, 1%, 1.5%, 2.5% and total quality is 30g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the microcapsu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o enhanc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 of the microcapsule heat storag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mass fracti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icrocapsules is raised the most by the adjunction of expanded graphite compared to graphene and copper nanoparticles.(2)A microcapsu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temperature test platform is built. The thermal storage and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re microcapsules and expanded graphite / microcapsules(0.5%), expanded graphite / microcapsules(1%), expanded graphite / microcapsules(2.5%)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ere experimentally tested by changing the flow of heat exchange flui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flow, the heat release time of the expanded graphite / microcapsule composite is shor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the expanded graphite. Under different flow, the heat release time of the same material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rate.Keywords:Microcapsu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Expanded graphite;Heat storage/release properties;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目录1 绪论 (1)1.1引言 (1)1.2相变储能材料 (2)1.2.1相变储能材料概述 (2)1.2.2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 (2)1.2.3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3)1.2.4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4)1.3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 (6)1.3.1芯材和壁材的选择. (6)1.3.1.1芯材的选择 (6)1.3.1.2壁材的选择. (7)1.3.2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8)1.3.3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 (8)1.4相变储能材料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 (9)1.4.1肋片强化传热. (10)1.4.2添加石墨强化传热. (10)1.4.3添加金属物强化传热. (11)1.5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1)1.5.1研究意义 (11)1.5.2研究内容 (12)2 微胶囊相变材料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13)2.1实验材料及仪器 (13)2.1.1实验材料. (13)2.1.2实验仪器. (13)2.2实验系统的组成 (16)2.3实验方案及步骤 (17)2.3.1实验方案 (17)2.3.2实验步骤 (17)2.4结果与分析 (20)2.4.1石墨烯对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影响 (20)2.4.2纳米铜对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影响 (22)2.4.3膨胀石墨对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影响 (24)2.5本章小结 (26)3 微胶囊相变材料储热/释热特性实验研究 (28)3.1实验材料 (28)3.2主要实验设备 (28)3.3实验系统的搭建 (30)3.4实验方案及步骤 (31)3.4.1实验方案 (31)3.4.2实验步骤 (32)3.5结果与分析 (39)3.5.1膨胀石墨的配比对微胶囊换热过程的影响 (39)3.5.2换热流体的流量对微胶囊换热过程的影响 (45)3.6本章小结 (50)4 结论 (52)参考文献 (53)翻译部分英文原文 (57)中文译文 (70)致谢 (78)1 绪论1.1引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需求也越来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