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1000MW机组锅炉煤粉分配器的数值模拟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锅炉运行参数控制研究

图 4 自动运行风煤 比曲线
45
1. 3 一次风压的控制 一次风压过高会使煤粉细度、飞灰含碳量、底渣含
碳量、空气预热器( 空预器) 漏风率及引风机负荷等提 高, 一次风压过低会产生磨煤机堵塞、磨煤机干燥出力 不够、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等问题。
图 5 为一次风压随负荷变化曲线。由图 5 可见, 在 50% 负荷时一次风压较低, 说明在调试过程中低负 荷时一次风压偏高。
表 1 锅炉运行参数
项目
最大连续蒸发量( B M CR ) / t h - 1
过 额定蒸发量( BR L) / t h - 1
热 蒸
额定蒸汽压力( a) ( 过热器出口) / M Pa
汽 额定蒸汽压力( a) ( 汽轮机入口) / M Pa
额定蒸汽温度( 过热器出口) /
蒸汽流量( B M CR / BRL) / t h- 1
本文机组实际运行中( 1 000 M W 工况) 通过对二 次风门的调整来控制炉膛左右侧烟温偏差, 达到了良 好的效果, 二次风箱压力约为 1. 5 kP a。二次风门开 度比较结果见图 9, 不同二次风门开度对烟温偏差的 影响见图 10。
图 8 一、二次风比值随负荷变化趋势
46
图 9 二次风门开度比较
一、二次风配比的大小与煤粉燃烧器着火过程密 切相关, 比值大则煤粉气流着火所需吸热量就大, 着火 时间也越长, 适合于负荷较高的工况, 与此同时煤粉浓 度相应降低, 不适 合于挥发分含量 低的煤种; 比值较 小, 煤粉燃烧初始根部补给氧量不足, 挥发分析出时不 能完全燃烧, 还会造成燃烧器喷口结焦或烧损[ 2] 。
见图 11 和图 12, 过热器和再热器压降随负荷变化趋 势分别见图 13、14。
图 12 再热蒸汽压力随负荷变化曲线 图 13 过热器压降随负荷变化趋势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平台应用

1 0 2 2 0 6 , C h i n a ; 3 . B e i j i n g G u o d i a n L o n yu g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 , L T D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9 , C h i n a )
S i m ul a t i e ・ n Pl a t f o r m o f I O 00 MW u l t r a S u pe r c r i t i c a l Th e r ma l Po we r Uni t
L i Q i n g 一 ,L i J i a n 。 ,X v Ha o
令 人 满 意 的效 果 。
关键 词:仿真 平台;1 O 0 0 M W 超超 临界 ;火电机组; 电力 实践教学
中图 分 类 号 :T P 3 9 1 . 9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 1 0 4 1 ( 2 0 1 4 ) 0 6 — 0 0 0 8 9 — 0 3
o f 1 O o 0 MW u l t r a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t h e r ma l p o we r u n i t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t h e o we r a n d r e s e a r c h r e q u i r e me n t s . T h e p[ a t f o m r w h i c h r e a l i z e s 1 : 1 f u 1 1 s c o p e s i mu l a t i o n o f a c t u a l p o w e r u n i t c a n s i mu l a t e u n i t o p e r a t i o n l i k e s t a r t u p . f a u l t h a n d l i n g a n d s ma l l i n d e x o p t i mi z a t i o n . T h e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g a i n g o o d r e s u l t s t h r o u g h t h e t e a c h e r s ’ d e mo n s t r a t i o n a n d s t u d e n t s ’ 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a c t i c e 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t e a c h e r s . Me a n wh i l e . t h e p l a t f o m r p r o v i d e s s u p p o a or f s c i e n t i f i c
1000MW机组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燃烧调整分析

1000MW机组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燃烧调整分析发布时间:2023-03-30T03:11:25.495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4期作者:张文凯[导读] 铜山华润两台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由上海电气生产,锅炉型号:SG-3044/27.46-M53X,锅炉型式为超超临界参数、直流锅炉、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构造、露天布置、单炉膛塔式布置形式。
晋控电力长治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长治市 046100摘要:锅炉燃烧调整是保证整个机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保证锅炉各项参数和指标在设计值范围内是燃烧调整的主要目的,铜山华润2×1000MW机组自2010年6月投产以来,遇到了两侧主再热汽温偏差大、锅炉炉膛出口CO含量高、飞灰含碳量较高等问题,通过锅炉的燃烧调整,找到锅炉的最佳运行方式,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关键词:超超临界;燃烧调整;直流锅炉1锅炉概况铜山华润两台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由上海电气生产,锅炉型号:SG-3044/27.46-M53X,锅炉型式为超超临界参数、直流锅炉、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构造、露天布置、单炉膛塔式布置形式。
燃烧系统采用的是阿尔斯通公司低NOx 摆动式四角切圆燃烧技术(LNCFS),采用中速磨煤机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配置6台ZGM133N中速磨煤机,共计48个直流式燃烧器,在炉膛呈四角切圆方式燃烧。
燃烧器分为四组,最上一组燃烧器是SOFA和COFA燃尽风。
锅炉的燃烧调整的目的是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满足汽轮机各项参数要求,调整各台磨煤机煤量,调整一、二次风的分配,保证锅炉燃烧效率,热负荷均匀,防止发生炉内结渣、高温腐蚀和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等问题。
2锅炉启动初期的燃烧调整①适当开大首台磨组上下两层的二次风挡板及周界风,适当降低一次风速度,保证煤粉燃烧充分;②提高一次风温度,铜山华润原采用风道燃烧器进行加热热一次风,安全性较差,现通过技术改造,加入了热一次风换热器,保证首台磨出口温度在90~95℃左右,煤粉的燃尽率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③提高磨组旋转分离器转速和给煤量,启动初期,在保证锅炉的升温升压的曲线的前提下,尽快提高磨组的给煤量和旋转分离器转速,保证炉膛内的煤粉浓度,同时可以尽快撤掉部分油枪,有利于锅炉启动时的安全和经济,避免SCR脱硝系统催化剂出现烧结、积灰现象;④启动初期,适当降低燃烧器喷嘴摆角,适当的开大紧凑燃尽风COFA挡板,这样可以降低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开启SOFA风,这样有利于消除两侧烟温偏差。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精细化运行调整

影响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因素
• Q4是燃煤锅炉的主要损失之一,通常仅次排烟热损失 ; • • 一般约占0.5%~5%; 主要取决于灰渣可燃物含量。
•
燃煤灰分含量约20%、低位发热量约22 MJ/kg时,飞灰
可燃物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 约0.3~0.4 个百分点,锅炉热效率降低约0.3~0.4个百分 点,机组发电煤耗升高约1.0~1.3 g/kWh。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Shanghai Boiler Works Ltd.
• 一次风率偏高 • 磨煤机实际运行中,由于磨煤机入口风量测量的不准 确, 为了保证磨煤机运行安全,风煤曲线运行控制 往往偏离了设计值 • HP1163 型中速磨煤机,按设计风煤比曲线, 磨煤机 出力69.98t/h时,设计风量应为140t/h左右。实际进 入磨煤机的一次风量为172t/h。实际平均每台磨风量 大约为156t/h. • 采取技术措施 :1)磨煤机出口温度的提高是有一定 潜力的。尽量减少冷风的掺入量。 2)合理的风粉比 曲线,同时满足磨煤机干燥出力和锅炉燃烧要求的一 次风速,应控制最低一次风风速不低于18m/s。
307.3/313.7 汕头华能#3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4.55 265/64.0 Shanghai Boiler Works Ltd.
运行参数影响
• 主蒸汽温度
• 每降低1 ℃循环效率下降约0.028%,热耗率上升2.1kJ/(kW.h),煤耗上 升0.08g/(kW.h)。 每降低1 ℃循环效率下降约0.028%,热耗率上升0.9kJ/(kW.h),煤耗上 升0.03g/(kW.h)。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响发电煤耗约 0.08~ 0.12 g/kWh;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响发电煤耗约0.52~0.63 g/kWh。 ( 现状:再热减温水,使得1、2号机组发电煤耗分别升高0.8 g/(kW∙h)、0.5 g/(kW∙h)。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飞灰未燃碳热损失约增加0.20.6个百分点,影响发电煤耗约0.6-1.7g/(kW.h),根据低位发热量、灰分 、挥发分的不同。。 (现状:1、2号机组发电煤耗降低1.5 g/(kW∙h)) 影响因素:煤质、煤粉细度、氧量等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Shanghai Boiler Works Ltd.
1000MW超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稳燃特性数值模拟与优化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000MW超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稳燃特性数值模拟与优化作者:刘建全, 孙保民, 张广才, 白涛, 寿兵, 胡永生作者单位:刘建全,孙保民,白涛,胡永生(电站设备状态检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昌平区,102206), 张广才,寿兵(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32)刊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英文刊名:Proceedings of the CSEE年,卷(期):2012,32(8)被引用次数:25次1.方庆艳,汪华剑,陈刚,周怀春超超临界锅炉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优化数值模拟[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5)2.胡志宏,郝卫东,薛美盛,王军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10(4)3.Huffman G P;Huggins F E;Dunmyre G R Investigationof the high-temperature behavior of coal ash in reducingand oxidizing atmospheres 1981(03)4.Raask E Mineral impurities in coal combustion behavior,problem,and remedial measures 19855.Patankar S V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19806.刘建忠,姚强,曹欣玉,岑可法可控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着火稳燃的简化模型及其在旋流回流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10)7.高正阳,宋玮,方立军,孙小柱,陈丹枫,杜文尧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双切圆锅炉NO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2)8.李振中,冯兆兴,王阳,李成之,黄其励煤粉双级垂直浓淡燃烧降低NOx排放及稳燃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11)9.陈吟颖,阎维平,石惠芳330MW燃煤机组锅炉炉膛结渣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1)10.Hassan M A;Hirji K A;Lookwood F C Measurements in a pulverized coal-fired cylindricalfurnace 1985(03)11.Ji C C;Cohen R 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bustion ofpulverized coal-air mixture in different combustorgeometries 1992(3-4)12.Anagnostopoulos J S;Sargianos N P;Bergeles G Theprediction of pulverized Greek lignite combustion inaxisymmetric furnaces 1993(03)13.Faltsi-Saravelou O;Wild P;Sazhin S S Detailedmodelling of a swirling coal flame 1997(1-6)14.Gorres J;Schnell U;Hein K R G Trajectories of burningcoal particles in highly swirling reactive flows 1995(05)15.Yakhot V;Orsazg S A;Thangam S Developmentof turbulence model for shear flows by a double expansiontechnique 1992(07)16.Chigier N A;Chervinsky A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swirling vortex motion in jets 1967(06)17.Yu M J;Baek S W;Kang S J Modeling of pulverized coalcombustion with non-gray gas radiation effects 2001(01)18.Zhang J;Nieh S Comprehensive modeling of pulverizedcoal combustion in a vortex combustor 1997(02)19.Anacleto P M;Fernandes E C;Heitor M V Swirlflow structure and flame characteristics in a model leanpremixed combustor 2003(08)20.POHL J H;SAROFIM A F Devolatilization and oxidationof coal nitrogen 197621.陈智超,李争起,孙锐,吴少华,秦裕琨适用于1025t/h燃煤锅炉的浓淡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4)1.赵树美,李衍平1000MW机组锅炉水冷壁出口汽温偏差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期刊论文]-浙江电力 2014(03)2.六角切圆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前后燃烧特性的数值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电力 2014(03)3.李德波,沈跃良,徐齐胜,温智勇,樊建人,罗坤,岑可法运用燃烧数值模拟分析某台660 MW超临界锅炉旋流燃烧器喷口烧损事故[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13(16)4.中等挥发分烟煤回燃逆喷式燃烧数值模拟[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14(06)5.宋景慧,李兵臣,李德波,周少祥不同燃尽风风量对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动力工程学报 2014(03)6.李勤道,韩璞,高芳,解昊晗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效率与NOx排放的建模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13(05)7.汤伟全,鄢晓忠,邱靖,王鹏2070t/h对冲燃烧超临界锅炉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8.陈敏生,廖晓春改造燃烧系统降低对冲锅炉侧墙还原性气氛[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14(01)9.王敦敦,雷霖,吕当振,陈珣1000MW超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数值模拟[期刊论文]-湖南电力 2015(5)10.邹磊,梁绍华,岳峻峰,许亦然,张恩先1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动力工程学报 2014(03)11.李德波,沈跃良,邓剑华,狄万丰,徐齐胜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的关键原因及改造措施[期刊论文]-动力工程学报2013(06)12.陈敏生,廖晓春600 MW超临界锅炉防止高温腐蚀技术改造和运行调整[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14(04)13.李德波,沈跃良,宋景慧,徐齐胜改变燃尽风风量配比对660 MW超超临界前后对冲煤粉锅炉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广东电力 2013(06)14.李德波,宋景慧,徐齐胜,邓剑平,温智勇660MW超超临界旋流对冲燃煤锅炉NOx分布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动力工程学报 2013(12)15.李明,王雪彩,孙树翁,甄晓伟,李强,张韬燃尽风射流形式对墙式对冲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的影响[期刊论文]-动力工程学报2015(4)16.倪煜,李德波660MW超超临界旋流对冲燃煤锅炉二次风配风方式对NOx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电力建设 2014(01)17.王福珍,刘石,任晓辰,邵继续微燃机富氧燃烧室NOx排放的数值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电力 2014(02)18.钟亚峰,孙保民,杨斌,郭永红,信晶,汪涛切圆锅炉空气分级NOx生成特性空间分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14)19.王雪彩,孙树翁,李明,刘欣,甄晓伟,李强,贺斌600 MW墙式对冲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07)20.陈天杰,姚露,刘建民,黄启龙,陈国庆,金保昇,张勇某660MW前后墙对冲燃煤锅炉贴壁风优化方案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20)21.周永刚,李培,敖翔,赵虹基于燃烧均匀性的对冲燃烧锅炉高温腐蚀抑制[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9)22.姜思源煤粉工业锅炉对大同难燃煤适应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423.周滨选660MW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改造数值模拟[学位论文]硕士 2014引用本文格式:刘建全.孙保民.张广才.白涛.寿兵.胡永生1000MW超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稳燃特性数值模拟与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8)。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某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目前运行存在着排烟温度偏高、炉内热偏差偏大、一次风率及锅炉氧量控制不合适等问题。
因此进行锅炉燃烧调整,以进一步掌握锅炉运行特性,优化锅炉运行方式,考察并改善锅炉存在的问题,在兼顾锅炉汽水参数、结渣、经济性、NOx排放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锅炉最佳运行参数。
标签:超超临界;排烟温度;炉内偏差;优化调整试验期间通过燃烧调整和掺烧优化试验等大量细致的工作,综合考虑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确定了1000MW超超臨界锅炉合适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大幅提高了锅炉运行效率,降低了排烟温度、减小了炉内热偏差,优化了一次风风率和锅炉运行氧量,并将排烟中CO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在全部调整过程中锅炉汽水参数和NOx排放等均处于正常水平。
本文通过调整锅炉燃烧器的一次风速、内二次风量、外二次风量、煤粉细度和运行氧量等,掌握了锅炉的运行状况,降低了排烟温度、减少了炉内热偏差、优化了一次风率和运行氧量。
1锅炉设备概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锅炉为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参数、对冲燃烧方式、单炉膛、一次再热、固态排渣、平衡通风、全钢构架、全悬吊π型结构、露天布置变压直流锅炉。
目前有两台三分仓空预器,一次风机以及送风机将空气送往不同的空预器中,通过相应的烟气加热过程中把一次风以及部分冷一次风进行混合,并且将其融入磨煤机,同时将前后墙的煤粉燃烧器布置好。
二次风在进入燃烧器的风箱之后借助不同的调节挡板进入不同的通道,与此同时有些二次风在进入到燃烧器之后,燃烧器上方出现的燃烬,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次风也进入其中,这部分二次风则是通过专门的中心通道进入到其中的。
主要采用的设备是中速磨冷一次风机属于直吹式制粉末系统,另外还有六台中速磨煤机,在使用设计的煤种的过程中,其中有五台是运行的,还有一台主要是用来备用的。
磨煤机出口采用变频旋转分离器控制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运行参数控制

第 41卷 2013年 10月
云 南 电 力 技 术
YUNNAN ELECTRIC POW ER
Vo1.41 No.5 0ct.2013
1 00O MW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锅 炉 运 行 参 数 控 制
李 贺 谢 江 祁 积 满
(广 东 惠州 平海 发 电厂有 限公 司调整 试验 证 明原 给 定 氧量 控 制 曲线 的氧量 偏 高 ,在 整 体 降低 了原 设 计 院给 定 的 氧 量设 定值 后将 氧 量 修 正 系数 引入 氧量 控 制 函数 中以满足 不 同发 热 量 煤 种 对锅 炉 氧 量 的要 求 。氧 量修 正 系数 为 BTU 的函数 ,BTU数值 为对 应 负荷 下 实际燃 煤量 与设 计 燃 煤 量 的 比值 ,用 以判 断实 际燃 煤 的发 热量 。氧量 修 正 系数 与 BTU (实 际燃 煤 量/设计 燃 煤量 ) 的 函数 关 系如 图 2所 示 。
1 前 言
通 过 运行 参 数 的精 细 化 控 制进 行 锅 炉 燃烧 优 化是 提 高锅 炉 效 率 、降低 煤 耗 的重 要 途 径 。近年 来 随着 大容 量 、高参 数 机 组 的投 运 ,测 量 手段 不 断完 善 ,DCS控 制 系统 也 进 行 了升 级 ,机 组 的 自 动化 水平 大 幅度 提高 。同时 开 放 式 DCS逻 辑 的广 泛 应 用也 为 运行 人 员参 与 逻 辑修 改 以 通过 自动 调 节 实 现运 行参 数 的精 细化 控制 提供 了 良好 的条 件 。 将 由实验所 得 的优 化参 数 以 函数 曲线 的形 式 应 用 于 DCS中实现 机组 的优 化 运行 不 仅 减 少 了运 行 人 员 手 动调节 的工作 量 也 避 免 了 由 于运 行 人 员 水 平 的参差 不齐 导 致调 整效 果 的差 异 。
东方—BHK 1000MW超临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

初始挡板设 置
初始挡板设置试验结果
优化后挡板设超临界锅炉燃烧特性 BHK超临界锅炉燃烧特性
煤粉细度与UBC、NOx关系 煤粉细度与UBC、NOx关系
过量空气系数与NOx、UBC关系 过量空气系数与NOx、UBC关系
一次风率对UBC、NOx的影响 一次风率对UBC、NOx的影响
改变煤粉细度试验,将分离器挡板开度 从50%变到40%; 50%变到40%; 降低氧量试验 降低一次风率试验 氧量平衡试验,对AAP层风门挡板(一 氧量平衡试验,对AAP层风门挡板(一 次风、二次风)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从 100%至10%,一般在100%至 100%至10%,一般在100%至50%
Flow
四角切向燃烧方式
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
DBC/BHK/BHDB
燃烬风的配风示意图(AAP) 燃烬风的配风示意图(AAP)
HT-NR3燃烧器的特点 HT-NR3燃烧器的特点
利用火焰中NOx还原技术(抑制NOx生成) 利用火焰中NOx还原技术(抑制NOx生成) NOx生成 利用稳燃环实现快速点火和高火焰温度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快速着火,高火焰温度,火焰内还原 快速着火,高火焰温度, NOX
燃烧器构造: 燃烧器构造:
•在一次风通道中布置煤粉浓缩器, 在一次风通道中布置煤粉浓缩器,
旋流器 达到稳燃、抑制NOx生成 达到稳燃、抑制 生成 •二次风通过燃烧器内同心通道送入 炉膛, 炉膛,参与燃烧 •三次风通道内设有独立的旋流装置, 三次风通道内设有独立的旋流装置, 从燃烧的不同阶段送入炉膛
炉膛和燃烧设备 抑制NOx生成 抑制NOx生成
未 燃 尽 碳 NOx
• HT-NR燃烧器为单喷口分级 燃烧器为单喷口分级 燃烧器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Ol编 号] 1 . 9 9 j is . 0 2—3 6 . 0 . 5 0 0 D 0 3 6 /. sn 1 0 34 2 1 0.2 1 NUM ERI CAL I ULATI SM oN oF PULVERI ZED CoAL S DI TRI BUToR FoR
B LER QUI P OI E P ED FOR ULTRA—S ERCRI I UP T CAL 10 0 M W 0 UNI T
ZHA N g n XI Zhi a g , ONG n e , Ya gh ng ZH 0U a 。 LIXio e。 XI Da m e , H o , a l i , E n i
超 超 临 界 10 0 M W 机 组 0
锅 炉 煤 粉 分 配 器 的 数 值 模 拟
湛 志钢 , 熊扬 恒。 周 昊。李 晓磊 谢诞 梅。 阚伟 民 郑 李 坤 , , , , ,
1 广 东 电 网 公 司 电 力 科 学研 究 院 , 东 广 州 5 0 0 . 广 160 2 武汉 大学动 力机械 学 院 , 北 武汉 . 湖 4 0 7 302
tm o o e eup e r l a spr icl 0 e f i r q i df t — u ec t a l 0Mw n n o e p n. e a i r uo b l p o ur ri 0 u ii o epw r l tt i d t b tr tn a h sd si
3 T ema n r yRe er h I si t , h i n ies y Ha g h u3 0 2 , h i n r vn e P C . h r l eg s a c t u e Z e a g Unv ri , n z o 1 0 7 Z ei gP o i , R E n t i t a c
3 浙江 大学热 能 工程研 究 所 , 江 杭 州 3 0 2 , . 浙 1 0 7,
[ 摘
要] 某 电厂超超 临界 l 0 0MW 机 组锅 炉制粉 系统 装置 有分 叉 管型 的煤 粉 分配 器 , 0 承担 将
1台磨煤 机磨制 的煤粉 分 配给 8个一 次风燃 烧 器的任务 。叉管 型煤粉 分 配 器的分 配性
2 Colg fP . l eo owe n eha ia gn e n W u a iest W u a 3 0 2, be Pr vn e, e ra d M c nc lEn ie r g, h n Unv riy, h n 4 0 7 Hu i o ic PRG i
[ 关
键
词] 超超 临界 ; 0 0Mw 机 组 ; 炉 ; 1 0 锅 制粉 系统 ; 煤粉 分 配器 ; 叉管 ; 分 数值模 拟
23 1 [ 中图分 类号] TK 2 .
[ 文献 标识 码] A
36 2 1 05—0 0— 0 02 4 [ 章 编 号] 1 2— 3 4( 01 ) 文 00
能 与 分 配 器 及 配套 管 道 系 统 的 安 装 方 式 密 切 相 关 。 运 用 f e t 件 对 入 口段 长 度 为 l n软 u
3 分 叉管 与弯管 平行和 垂直 安装 的 工况进 行 了气粉 分 配 的数值 模 拟 , 对模 拟计 算 D、 并 的结果进 行 了分析 和评价 , 为锅 炉燃 烧 系统 设计提供 理论 支持 。 可
K A N em i 】 ZH EN G ku W i n 。 Li n
1 El c rc Po rSce c s a c tt t n e a n o g Po r Grd Co a y, a g h u 5 0 0 Gu n d n o i c , RC . e ti we i n e Re e r h i iu e u d r Gu g d n we i mp n Gu n z o 1 6 0, a g o g Pr vn e P ns
Ab t a t The f r pe t pe p v rz d c a s rb rz n ys sr c : o k pi y ul e ie o lditi ut sbe n i s a l d f r t oa l e ii g s —
ha o u e t ke t a k o it i tn he p v rz d c a r m em ilt i htprm a ya rb n r . s t nd r a he t s fd s rbu i g t ul e ie o l o on l o e g i r i ur e s f The pe f r a e o ad d s rbut r i l s l ea e t h n t la i deofs i it i ut nd r o m nc f s i i t i o sc o e y r l t d wih t e i s a l ton mo ad d s rb ora is c r i t d p p lne s t m . sng fu n ofwa e, me ia i t oo d na e i e i ys e By u i l e t s t r a nu rc lsmul to f ar a a i n o i nd pul e ie v rz d c a s rb i s b e a re t u e on to fi l ts c i n ben D nd t o k p pe b i g o ldit i uton ha e n c r id ou nd rc dii n o n e e to i g 3 a hef r i en i t le a a l la d v ria o t l o p pe, nd t e ulso i ns a ld p r le n e tc lt he e b w i a her s t fsmulto nd c l u a i eng a - a i n a ac l ton b i na l s d a va u t d, r vi i g t o iia u or orde i i g c mbu to y t m fbo lr . y e nd e l a e p o d n he rtc ls pp tf sgn n o s i n s s e o ie s Ke r s u t a—s pe c ii a ; 0 W i ; oi r c a ul e ii y t m ; ul e ie o ld s rb y wo d : lr u r rtc l 1 0 0 M un t b l ; o lp v rzng s s e p v rz d c a it i u— e t r;o k pi nu e i a i o f r pe; m rc lsmul to 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