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合集下载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逐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逐步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可以从条件想起。

2.呈现(10分钟)出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问题,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

然后,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变式问题,让学生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如果小明再给你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把他的苹果给了小红2个,请问小明和小红现在各有几个苹果?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目标•知道解决问题时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解题策略;•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PPT;•相应课本及练习册;•学生个人或小组用具:笔,铅笔,橡皮等。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本次课的主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2. 讲解1.介绍“从条件想起”的基本思路。

–先要明确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中涉及的关键点;–通过思考、探究,找出未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例子1:某人买了1斤苹果、2斤桃子、3斤西瓜,他花了18元钱。

如果苹果的单价是2元,桃子的单价是3元,西瓜的单价是1元,那么某人买了多少元的桃子?–例子2:在菜市场上,小花用180元买了木瓜和水果,只知道买水果时用了120元,但是不知道木瓜的单价,那么木瓜的单价是多少?3. 讲解稍微复杂的例子1.例子3: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如果高是3厘米,那么长、宽各是多少?2.以组内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并解释思路。

4. 模仿练习组内分发练习题,学生进行模仿演练,将前面课程中所学的解题思路运用到实际例子中。

5. 课堂小结总结课上所学习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主题。

总结通过“从条件想起”的解题策略,学生们可以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效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和掌握这一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关键条件,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关键条件,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和掌握这一策略。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材中的故事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练习。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故事中,小猴要过桥,但是桥上有一些障碍物,小猴需要找到合适的条件,才能顺利过桥。

让学生思考,小猴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条件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些苹果,小明吃了几个,剩下的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找出关键条件,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导,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从条件想起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问题。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

例如,图片中有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数起?”从而引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关键条件,然后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找不到解题的关键条件。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找出解题的关键条件,并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条件,并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条件,并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南京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案

南京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案

南京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例题、练习和总结部分。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例如,讲解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付钱。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讲解一个关于分水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水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会从直接的思路去思考,而不会从条件想起,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呈现一个例题:“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倍。

如果篮子里有12个苹果,请问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解答一些类似的题目,如:“一个箱子里有球和帽子,球的数量是帽子的3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无从下手或者思路混乱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新的知识点的掌握,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的理解和练习,逐渐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的掌握。

3.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反思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5
35
+5
40
+5
45
+5
50
想一想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哪里出发?
从条件出发
如何从条件出发,有哪几个步 骤? 1、找条件和问题,理解条件和问题。
2、从条件开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或者列表找出答案。
确定思路
第一天摘了30个, 小猴摘桃子,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尝试解决
你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35 个
40 个
45 个
50 个
30﹢5= 35(个) 35﹢5= 40(个) 40﹢5= 45(个) 45﹢5= 50(个)
答:第三天摘了 40 个,第五天摘了50 个。
一共20个桃子,还剩5个桃子。
小猴答题正确,然后得到了一 个大桃子就开心地吃完了,接 着它还想再吃,土地爷爷说了: “小猴,干脆你帮我摘桃子吧, 服从我的安排,我每天管你吃 够。”猴子一高兴就直接答应 了。
读懂题意
小猴摘桃子了,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大家一起来动动眼睛,动动脑袋
背景:《三袋麦子》中的小猴想去果园吃桃子,走进
了一个桃园,看到土地爷爷正在数桃子,就问:“土地爷爷, 我想吃桃子,你可不可以送我几个?”土地爷爷说:“想吃 桃子,那你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给你吃。”小猴说:“好 的,好的。”
一共有?个桃, 吃掉15个。 还剩多少个?
运用策略
400克
20克
运用策略
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 钢笔多18支。
3盒钢笔 每盒10支 圆珠笔比钢 笔多18支
钢笔有?支
圆珠笔有?支
运用策略
3盒钢笔 每盒10支 圆珠笔比钢 钢笔有?支 笔多18支
圆珠笔有?支
运用策略
第一关:
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 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Hale Waihona Puke 从题目中寻找条件,解决问题。
我们的思考
◆是不是解决所有实际问题都必须从条件想起?
◆换个角度,可不可以从问题想起展开思考?
疑问是下一次探究的开始……
(想一想,填一填)
8
4
2
1
答:第3次弹起 2 米,第4次弹起 1 米。
运用策略
第二关:
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 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 人? (根据条件在图中先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芳 芳
1 2 3 4 5 6 7 8
兵 兵
4 3 2 1
答:芳芳和兵兵之间有 6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